李燕雏;郑雪梅;李平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股骨颈囊内骨折(GardenⅢ、Ⅳ型),年龄65~85岁的患者198例,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随诊观察患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198例患者获1年以上(12~30个月,平均15.6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5~98分,平均94.5分.Barthel指数评分86~97分,平均94.0分.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切口皮下脂肪液化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褥疮2例,肺部感染4例,脱位2例,疼痛4例,并且95%以上的患者恢复了术前的生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疗效显著,可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早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适合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振和;徐东;杨玉景;孙起东;孔雷;朱耀军;李东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细菌生物膜对慢性伤口的影响和其治疗近年来成为伤口护理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伤口生物膜的存在可能是造成慢性伤口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其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多种沟通交流机制,对理化刺激、免疫反应和抗菌药物都具有很强的抗性,难以被彻底清除;伤口生物膜的治疗应该是一整套管理方案,包括基本的伤口管理措施、定期清创和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清除生物膜和防止其再生.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的存在值得重视,而现有文献证据尚不能充分说明其作用机制以及何种治疗方案有效,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邓欣;何凌霄;陈佳丽;宁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为使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检查后临床确诊的肿瘤患者得到早期、规范治疗,华西医院门诊与医技科室联系,确立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于2013年2月建立了重大阳性结果患者就诊快速通道.即当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肿瘤的阳性患者时,主动将这类患者分流出来,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经门诊专人负责联系相应科室的专家号源优先安排复诊或联系会诊,为患者尽快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近1年的实践,有效满足了门诊重大阳性结果患者就诊的需求,医院内团队协作更加密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谭明英;冉晓斌;孙爱娟;刘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以动静脉血栓反复形成、病态妊娠及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特征的疾病.APS的发病与多种自身抗体相关,如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凝血酶原抗体等.临床上根据有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APS和继发性APS.APS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APS,肾脏均是其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肾内各级血管,包括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静脉均可出现血栓.APS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误诊、漏诊率高,也给治疗带来很大麻烦.APS可导致终末期肾病及移植肾功能不全,一旦诊断明确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事件,一些新的药物如利妥昔单抗、雷帕霉素等被发现可能对APS有效.
作者:张瑞敏;陶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2013年8月11日入院经第6次化学疗法(化疗)的乳腺癌全身多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护患者用药全过程:关注患者血糖,评估患者的癌痛并给予适宜剂量的癌痛药物,积极应对化疗药物导致的手足综合征.结果 在临床药师参与下,临床医师调整用药方案,保证患者化疗顺利的前提下血糖、癌痛控制较理想,手足综合征完全恢复.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开展药学监护,可以协助医师保障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孙嘉婧;曾勇;郑咏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与等离子电切术(PKRBT)的临床效果,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膀胱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劣.方法 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纳入研究范围的10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行HOLBT和PKRBT.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病史资料,伴发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术前膀胱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和病理情况,手术时间及其他术中指标,术后实验室检查,术后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术后3、6、12个月时随访情况.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两组之间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BT组仅术后肉眼血尿时间[(6.1±7.6)h]较PKRBT组[(15.3±17.2)h]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门诊随访时膀胱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BT治疗膀胱肿瘤疗效显著、过程安全、操作简便.与PKRBT相比较,术中操作均有效、安全,疗效相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黄中力;李虹;魏强;王坤杰;董强;李响;石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伴肾积水1个月,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排尿困难,无血尿,无发热及腰痛.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平片(-).患者3次尿脱落细胞检查中仅1次提示尿液涂片中见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术前我院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肾体积正常,皮质部分正常,在肾窦部查见宽2.6 cm的无回声区,在肾盂及输尿管交汇处查见范围约5.7 cm×2.2 cm的低回声团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欠清,下方边界显示困难,提示右肾积水并右肾盂与右输尿管汇合处低回声团块(肿瘤不除外).CT提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右肾盂移行区类圆形异常密度影,直径约2.6 cm,CT值约20 HU伴右肾积水.
作者:梁博;杨平;孙光;孙先禹;刘军;奉友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120例,回顾性收集其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二次插管、是否气管切开、是否留置胃管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得到是否有吸烟史、是否留置胃管、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及年龄是否≥65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吸烟(OR=9.258,P< 0.001)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OR=2.892,P=0.034)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基础疾病及吸烟史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护理中需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和干预.
作者:李碧兰;蒋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2012年5月入院,入院诊断为牙龈恶性黑色素瘤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伴多发性皮下转移、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肝转移.入院前18个月,患者首发下牙龈散在黑色点状色素沉着,于外院行局部色素斑块剔除术后随访.入院前9个月,外院诊断发现下牙龈及右颌肿大结节,经牙龈和右颈包块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S-100(+),MART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增强CT提示颈部、双侧下颌下、颈动脉鞘周围、颏下多发淋巴结肿大.
作者:李燕雏;郑雪梅;李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应用低能量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法(rESWT)治疗创伤性骨或肌腱外露伤口的疗效,寻求此类伤口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诊的33例骨或肌腱外露伤口的患者按接诊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例,采用湿性疗法选用适宜敷料处理伤口;试验组17例,在湿性疗法处理伤口的基础上加用低能量rESWT.观察比较两组换药总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愈率以及伤口面积缩小率.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伤口处理后,伤口治愈率均为100%;试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面积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能量rESWT用于骨或肌腱外露创伤性伤口比单纯使用湿性疗法在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与时间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代永静;李红菊;柴军萍;李苗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日间手术患者费用构成和患者感知,为促进日间手术在国内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54例日间手术患者为对象(日间手术组),并抽取同期非日间手术患者354例为对照(住院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人均总费用及费用构成,并对日间手术组患者在出院结算时进行感知问卷调查.结果 日间手术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住院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承担的自付费用比例高于住院手术组,且存在较高的风险感知.结论 加强日间手术模式和手术安全知识宣传,适当扩大门诊医疗保险统筹的范围,可推进日间手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效节省医疗保险基金,有利于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者:孙泽勇;马洪升;戴燕;黎照明;罗大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疼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5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理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式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当日及术后第7天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可缓解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减轻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彭仁菊;曾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Bates-Jensen伤口评估与效果评价量表(BWAT)在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慢性伤口患者为治疗组,伤口治疗过程中每周或伤口发生变化时,使用BWAT对伤口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另选择2014年9月-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慢性伤口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评估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慢性伤口的治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慢性伤口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21.20±6.15)、(25.50±6.9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WAT有效地评估慢性伤口的情况及其恶化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慢性伤口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佩芳;宁宁;陈佳丽;张馨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采血患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反应,为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3月1日-6月30日期间的438例门诊采血患者进行情绪体验问卷调查测评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采血患者情绪体验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烦躁感(4.23±2.21)分,恐惧感(4.12±1.34)分,陌生感(3.78±1.23)分,疑虑感(3.56±1.42)分,焦虑感(3.07±1.18)分,无助感(1.76±0.93)分.女性患者在陌生感、恐惧感、焦虑感、无助感和疑虑感得分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学历患者各类型情绪体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分值显示,其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惧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静脉采血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护患沟通和温馨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静脉采血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就医体验,有利于病情康复.
作者:刘艮英;龚纯;李明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在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术前应用医护双核查表对患者术前准备完成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病房2013年4月-9月的647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32例).在术前准备期间,对观察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填写医护双核查表,并对问卷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质量追踪,在手术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成情况.结果 在应用医护双核查表后,观察组的术前准备完成率以及患者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延误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术前准备双核查表应用后,可有效提高术前准备的完成率,改善手术延误现象,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促进医护沟通,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患者安全.
作者:文曰;印义琼;梁涛;刘春娟;蒲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10%氯化钠在Ⅲ期压疮清创期的作用.方法 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院外压疮和难免性压疮,按照压疮分期为Ⅲ期、表面黄期、细菌学培养阳性提示感染的压疮伤口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换药法进行处理,试验组选用10%氯化钠进行处理.直至肉芽新鲜,培养细菌学阴性,提示清创结束,进入肉芽生长期和爬皮期.在清创换药时间、伤口渗液、伤口异味、肉芽生长情况、疼痛评分、费用情况等方面收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清创时间为18 ~ 32 d,平均(22.4±_10.8)d,试验组清创时间5~13d,平均(11.6±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渗液方面对照组平均(6.70±2.87)分,试验组平均(3.65±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味情况方面对照组平均(2.74±1.62)分,试验组平均(1.26±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费用支出(975.00±10.29)元,试验组平均费用支出(626.00±8.1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差异性不明显.结论 10%浓氯化钠应用于Ⅲ期压疮的清创,可缩短清创时间,促进肉芽生长、效果明显.同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冰;罗娜;孙伟龙;杨洁;阮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食管瘘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异常交通,根据瘘口连通的部位可分为食管胃吻合口瘘、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食管胸腔瘘、食管主动脉瘘等,其中食管主动脉瘘相对较少见.食管瘘发生后消化道分泌物甚至食物可经过瘘口进入气管、胸腔、纵隔等,常导致致命性感染,且感染较难控制,若食管瘘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食管瘘的治疗成为胸外科和消化内科医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瘘的内镜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食管瘘治疗的方法、效果等作一综述.
作者:杨迪;马洪升;张雪梅;杨鼎瑜;雷甜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离子敷料在骨科不愈合伤口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21例骨科不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伤口周围皮肤及创面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和擦拭,观察组患者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创面细菌培养、创面疼痛、愈合、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细菌内毒素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换药后伤口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换药后,观察组伤口创面评分(WBS)为(14.3±1.3)分,对照组WBS为(12.2±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1.1±0.34)分,对照组VAS为(1.3±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7,P>0.05).观察组换药前后白细胞计数、血沉指标比较,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不愈合伤口,能够显著降低细菌定植,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云芳;戴亚芬;徐慧黎;许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型颅脑损伤合并颌面创伤患者一期开颅联合颌面整复手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入院时间2008年1月-2009年12月7例患者为对照组,男5例,女2例,年龄22 ~ 66岁,平均(44.3±15.9)岁;入院后24h内实施开颅清创术,3~5周后行二期颌面整形手术治疗.以入院时间2010年1月-2015年2月的6例患者为观察组,男4例,女2例,年龄27 ~ 57岁,平均(40.2±10.7)岁;入院后24 h内行一期开颅清创联合颌面整复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术前脑脊液鼻漏5例,一期开颅术后脑脊液漏均消失;在二期颌面整复术中发现骨痂、组织瘢痕形成,3例整复效果欠佳,其中2例再次出现脑脊液鼻漏,7 ~ 14d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43.4±4.5)d.观察组术前脑脊液鼻漏3例,其中1例联合术后仍有脑脊液漏,7d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2.7±2.7)d.两组患者均无术后颅内感染.结论 中型颅脑损伤合并颌面创伤患者实施开颅手术联合一期颌面重建,对患者预后和缩短住院时间都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娟;王君红;赵继元;李瑞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全身肿瘤显像常见图像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控制方法,以提高PET/CT显像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6月1 000例行18F-FDG全身肿瘤显像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PET/CT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得出标准片与非标准片.并对非标准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整个检查流程中的质量控制.结果 标准片158例,占15.80%;非标准片842例,占84.20%.伪影是造成非标准片的主要因素(93.00%,783/842),其次依次为患者注射记录信息录入误差(2.49%,21/842),仪器因素(1.90%,16/842),扫描不全(0.95%,8/842),肌肉软组织摄取(0.83%,7/842),核素污染(0.59%,5/842),药物注射(0.24%,2/842).废片率为5.80% (58/1 000),重做率为2.20% (22/1 000).结论 影响PET/CT图像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贯穿于整个检查流程过程中,但大多可以控制,需要医、技、护、药相互协调配合.而设备严格的常规质量控制及维护、患者充分的准备、合适的体位选择、扫描野及参数的设置、后处理技术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技师充分掌握.
作者:戚忠智;贾志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