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群;张慧伟;刘凯;王永才;闫冰;王红川;蒋俊威
目的 探讨移动式床旁CT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应用及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3日08:00-10月15日21:10使用移动式床旁CT行床旁CT检查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结果 移动式床旁CT的准确应用及时为医疗提供诊治依据,在患者病情变化时,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了解颅内的病情并及时作出处理,减少对患者的转运,增加其安全性,对提高医护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本组9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检查,未出现安全隐患.结论 在神经ICU使用移动式床旁式CT可以及时地发现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变化,有效地避免搬动患者外出检查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作者:刁丽;陈弟洪;刘帆;廖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中、术后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678例胆管癌术后患者,其中有随访结果397例,仅对手术切除的胆管癌且非手术原因死亡的患者293例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对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293例胆管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5.9个月,截止随访终点复发转移158例(53.9%),死亡223例(76.1%).中位总生存时间2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7%、38.2%、10.6%.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切缘、术中输血、肿瘤部位、血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及复发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晚、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浸润、术中输血、肿瘤位于肝外、血中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正常、肿瘤复发是影响胆管癌总生存的风险因素.
作者:毛志远;郭晓川;张婷婷;苏丹;王李杰;白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治疗和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8.49±2.75)、(11.35±3.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7,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12 997.6±4 718.9)、(16 164.7±5 82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P=0.013).试验组发生并发症6例(16.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1,P=0.024).试验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36、1、0例,对照组分别为28、3、4例,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5,P=0.019).结论 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刘霞;兰尧;刘静;肖华;冉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在耳廓假性囊肿(PCA)患者的血清、囊液、囊壁组织及正常耳廓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6与PCA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9月-2013年6月68例PCA患者血清及囊液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IL-6水平,并选择10例PCA患者囊壁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二抗-酶标多聚体(Envision)二步法检测囊壁组织中的IL-6.结果 患者血清与健康者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患者囊液与健康者血清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患者囊液与患者血清IL-6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IL-6在正常软骨呈低表达,在PCA患者囊肿囊壁表达则明显增多(P<0.01).结论 IL-6高表达与PCA的发病原因具有相关性.
作者:戴林桐;徐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经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2年9月入住的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CRBSI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例患儿(16.07%)发生CRBSI,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外循环时间> 60min(OR=14.400,P<0.001)、经导管操作次数>6次/d(OR=2.692,P=0.006)、导管留置时间>10d(OR=5.439,P<0.001)、未采取抗生素治疗(OR=3.992,P<0.001)是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60 min(OR=14.109,P<0.001)、导管留置时间>10d(OR=4.878,P=0.001)、未采取抗生素治疗(OR=3.828,P=0.005)是颈内中心静脉置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体外循环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 10 d,应该采取针对性干预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导管感染.
作者:张金梅;唐梦琳;王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将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法融入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于2012年9月-2013年6月将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93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46人)和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47人),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和情景模拟法教学.采用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在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后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技能、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维度技能的掌握能力和理论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有机融入临床技能教学中能够发挥其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韩英;蒲丹;张超;赵蓉;马俊荣;刘玲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医院工会的自身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和推进和谐医院的建设,是当前医院工会在新形势下需要定位和探讨的课题.
作者:陆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急诊手术和普通急诊手术的协调管理方法和注意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日-21日2d内芦山地震伤员和普通急诊患者手术的统筹协调措施及完成情况,并对手术类型、手术间占用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协调和管理,共完成手术88台,其中普通急诊手术27台,地震急诊手术61台,所有手术均及时完成.但是均存在手术间内时间浪费现象.结论 灾害性急诊手术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根据灾害特点等作好早期评估,将灾害急诊手术和普通急诊手术作为一个整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作者:薛华英;陈忠兰;张天笑;龚仁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对多发性骨软骨瘤进行病例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例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9例,女5例;年龄6~45岁,中位年龄17岁;4例有家族史.5例全身多发,1例双上肢多发,1例累及双侧膝关节,7例累及单侧膝关节.合并畸形包括2例前臂尺桡关节脱位,1例下肢短缩.合并疾病包括1例肋骨软骨瘤伴胸腔积血,1例肝功能异常及1例额部毛细血管瘤.所有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手术史:1例7次,1例4次,2例2次,10例1次;每次手术切除部位:2例3个,5例2个,7例1个.1例患者术后(在外院行局部病灶切除术)20年复发再次行局部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发生右腓深神经运动支损伤.术后1例失访,余随访时间6~68个月,中位时间38个月.随访期内无恶变患者.结论 多发性骨软骨瘤可能是累及全身组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诊断容易,畸形比例小、程度轻,局部肿瘤切除术效果确切,恶变几率小.
作者:刘东;叶永杰;银毅;陈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Ⅲ~Ⅳ期肺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PP组)63例和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组)61例,每组完成2个周期化学治疗(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PP组和TP组有效率分别为58.7%、37.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4.6%、5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1、4.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组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64,P<0.001;x2=9.469,P=0.002);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98,P=0.755;x2=0.267,P=0.606;x2=0.006,P=0.973).结论 对于肺腺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较紫杉醇联合顺铂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琳;吴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中卧床伤员应用呼吸训练器改善肺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地震综合病房在2013年4月20日-5月20日期间收治的60例需长期卧床的芦山地震伤员按照其是否接受使用呼吸训练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行呼吸训练,观察1个月后各组伤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伤员卧床期间的肺部感染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44).结论 长期卧床伤员使用呼吸训练器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
作者:谢国省;徐慧;杨悦;叶静;杨倩;杜春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大小便失禁发生相关因素,以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有效性护理.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成都市3家医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入院的25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完成脑卒中临床特征表格的填写.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分别进行单因素x2检验、f检验分析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大小便失禁发生率为16.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发生大小便失禁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发病时意识障碍、发病2h后不能坐起站立、伴肺部感染、伴心功能不全以及本次发病是否伴并发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是否伴意识障碍[OR=4.186,95%CI (2.010,8.715),P<0.001]、是否伴肺部感染[OR=3.490,95%CI(1.616,7.539),P=0.001]、年龄[OR=1.036,95%CI(1.004,1.069),P=0.029]是大小便失禁的危险因素,发病时伴意识障碍、肺部感染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大小便失禁,年纪越大越容易发生大小便失禁.结论 卒中后患者易发生大小便失禁,伴意识障碍、肺部感染以及年龄增大是大小便失禁发生的独立因素.
作者:曾玉萍;杨蓉;张慧;赵俐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因“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2个月”于2011年5月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患者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长大,质地偏硬,中央沟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前列腺前后径7 cm,回声不均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0.72 ng/mL.腹部增强MRI提示前列腺形态失常,其内见巨大囊实性不规则混杂信号,呈分隔样,不均匀强化,大截面约6.5 cm×6.1 cm×5.3 cm(图la);肝右前叶下段散在异常信号(图lb).
作者:詹文丽;谭平;王显丁;曾浩;赵思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2013年9月国内发表的DPB病例报道,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共报道91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31例,发病年龄(40.5±18.4)岁,病程中位数为7年.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湿哕音.90.1% (82/91)的患者有慢性鼻窦炎病史,46.1% (30/65)的患者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B54阳性率为42.1% (8/19).所有患者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弥漫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其中65.9% (60/91)伴有支气管扩张;60.0% (51/85)的患者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6.5% (31/85)的患者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4例进行了肺活体组织检查.65.9%(60/91)的患者曾被误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98.8% (84/85)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DPB在中国并不少见,但可能因认识不足而易于被误诊和漏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荣春;何晨韵;骆健;梁宗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7月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52例输尿管肿瘤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3例患者行CT尿路造影检查.结果 输尿管肿瘤多发生于输尿管下段(20例),输尿管上段5例,中上段8例,中段11例,中下段8例,病变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管壁增厚;间接征象包括肾盂、输尿管积水,膀胱输尿管夹角改变.结论 CT对输尿管肿瘤有很大的诊断价值,CT尿路造影能很直观、多方位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对指导临床手术有很大意义.
作者:肖正伟;樊世富;涂长苹;刘学贵;袁明;陈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急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1 62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1.79%,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79.31%),胃肠道与泌尿道感染次之(6.90%);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保护性约束时间、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段、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时间、PANSS阳性症状、PANSS阴性症状、保护性约束时间、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急重性精神疾病的特点与不同治疗方式,应建立筛选表格,对医院感染的高危患者实施综合目标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李水英;周茜;张秀英;王强;申文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统计南宁市邕宁区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了解该区免疫防控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间南宁市邕宁区5个社区行政村或社区适龄儿童150名进行调查,每个社区行政村或社区分别从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30名(1~6岁常住儿童各5名),收集血清样本进行脊髓灰质炎抗体、麻疹抗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白喉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适龄儿童150名,乙型肝炎(乙肝)抗原、抗体免疫合格率均较高,其中HBsAg免疫合格率为99.3%,HBsAb免疫合格率为88.0%,男女乙肝抗原、抗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灰质炎Ⅰ、Ⅱ、Ⅲ抗体阳性率均达100.0%;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均较满意,其中以2、3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为100.0%,1、4、5、6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依次为96.0%、84.0%、88.0%、96.0%;白喉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结论 该区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抗体均达到理想水平,其中对脊髓灰质炎与白喉预防效果佳,但对乙肝与麻疹的预防水平还欠佳,故追踪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提高全民对免疫规划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儿童免疫接种,是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预防的关键.
作者:何维凤;李秋莲;罗月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从临床资料和物理学参数方面对未手术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予以分析,以指导临床放疗计划有效设计、安全执行.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调强放疗、未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59例,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患者临床特征及物理学参数指标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 入组患者中,33例(55.9%)放疗后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其中9例(15.3%)发生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放疗期间合并有肺部感染、平均肺剂量(MLD)等剂量学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显著相关(P<0.05).尤其是放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放疗计划设计中MLD≥13Gy、V30≥13%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放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MLD、V30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制定放疗计划中要充分考虑,避免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作者:赵娅琴;荣丽雯;冯旭琴;朱洪;张英杰;李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中的敏感性.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年9月50例胃肠穿孔患者采用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并与腹部X线透析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低、高频探头联合检查,“双层气体征”及“小气泡征”为腹腔游离气体较具特征性的声像图.术前超声检出腹腔游离气体47例(94%),高于腹部X线透视检出的39例(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低、高频超声对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由于其无创性且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在胃肠穿孔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铁柱;毕小霞;张全福;黄小求;王承波;李善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3年1月-6月收治的33例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入院后即行压疮预测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取使用软床垫、及时变换受压部位、保护骨隆突处等预防措施,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加强护士交接班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结果 院外带入的1例Ⅲ期压疮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转为Ⅰ期,4例Ⅰ期、2例Ⅱ期压疮患者均治愈,住院期间无新发压疮患者.结论 积极的护理措施可预防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红英;王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