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华英;陈忠兰;张天笑;龚仁蓉
目的 调动运输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医疗运输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自2013年7月以来,通过制定量化管理方案,将运输工作的相关要素进行量化并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对运输工人的工作量、劳动纪律、服务质量进行统一考评计分,作为绩效奖励金发放的依据.结果 量化管理有效地调动了运输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了运输队伍,提高了医疗运输服务质量.结论 量化管理可提高中央运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医院运输工人绩效管理更趋于科学化.
作者:陈晓华;陈群;魏毅;王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Ⅲ~Ⅳ期肺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PP组)63例和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组)61例,每组完成2个周期化学治疗(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PP组和TP组有效率分别为58.7%、37.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4.6%、5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1、4.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组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64,P<0.001;x2=9.469,P=0.002);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98,P=0.755;x2=0.267,P=0.606;x2=0.006,P=0.973).结论 对于肺腺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较紫杉醇联合顺铂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琳;吴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肝内静脉及脾静脉的超声改变.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50例合并HIV/AIDS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与对照组肝内静脉及脾静脉的超声改变.结果 病例组肝内静脉及脾静脉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有超声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门静脉及脾静脉远端走行不清,内径增宽,血流速减慢,血流频谱起伏消失、平直;肝静脉远端走行不清,血流频谱低矮三相型、负相型、空窗消失.CD4+T细胞数>300/mm3组与对照组之间肝内静脉、脾静脉超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100~200/mm3组的脾静脉内径、肝静脉血流频谱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4+T细胞数<100/mm3组除肝静脉走行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异常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异常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肝内静脉及脾静脉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作者:曹芬;叶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康复团队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2008年9月-2010年8月入住且行手术治疗的19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团队康复组92例和传统康复组102例,分别采用由康复治疗师、骨科医师、内科医师及护士共同完成的团队康复治疗和仅由康复治疗师完成的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结果 团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8.7±4.1)、(34.7±5.8)d,出院时Harris评分分别为(83.5±9.4)、(78.2±12.1)分,出院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87.5±7.4)、(80.2±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团队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提高术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利群;张慧伟;刘凯;王永才;闫冰;王红川;蒋俊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胸腔积液患者的引流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3年3月-12月行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胸腔中量积液的179例患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且成功引流的方法及护理要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操作时间(7.2±3.5)min,导管留置时间2~6 d.置管引流中,发生肋间血管损伤出血2例,胸膜刺激征2例,导管阻塞1例,经及时的对症处置,相关并发症得以控制.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胸腔积液其效果满意,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曾玲;林敏;罗天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概况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12月的23例呼吸道感染MRSA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结果 高龄、免疫低下、侵袭性操作频繁、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抑酸剂使用量大且时间长是患者发生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采取合理必要的防控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并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促进其康复,以控制MRSA在医院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卢蓉;杨忻;张素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因“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2个月”于2011年5月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患者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长大,质地偏硬,中央沟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前列腺前后径7 cm,回声不均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0.72 ng/mL.腹部增强MRI提示前列腺形态失常,其内见巨大囊实性不规则混杂信号,呈分隔样,不均匀强化,大截面约6.5 cm×6.1 cm×5.3 cm(图la);肝右前叶下段散在异常信号(图lb).
作者:詹文丽;谭平;王显丁;曾浩;赵思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综合征的认知与管理问题日显突出.老年综合征是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综合征的认知,加强对老年综合征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老年综合征规范化干预措施,通过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制定流程等措施对住院患者进行管理,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应对策略,有助于为提高老年人的预后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蒲丽辉;刘祚燕;胡秀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3年1月-6月收治的33例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入院后即行压疮预测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取使用软床垫、及时变换受压部位、保护骨隆突处等预防措施,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加强护士交接班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结果 院外带入的1例Ⅲ期压疮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转为Ⅰ期,4例Ⅰ期、2例Ⅱ期压疮患者均治愈,住院期间无新发压疮患者.结论 积极的护理措施可预防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红英;王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对多发性骨软骨瘤进行病例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例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9例,女5例;年龄6~45岁,中位年龄17岁;4例有家族史.5例全身多发,1例双上肢多发,1例累及双侧膝关节,7例累及单侧膝关节.合并畸形包括2例前臂尺桡关节脱位,1例下肢短缩.合并疾病包括1例肋骨软骨瘤伴胸腔积血,1例肝功能异常及1例额部毛细血管瘤.所有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手术史:1例7次,1例4次,2例2次,10例1次;每次手术切除部位:2例3个,5例2个,7例1个.1例患者术后(在外院行局部病灶切除术)20年复发再次行局部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发生右腓深神经运动支损伤.术后1例失访,余随访时间6~68个月,中位时间38个月.随访期内无恶变患者.结论 多发性骨软骨瘤可能是累及全身组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诊断容易,畸形比例小、程度轻,局部肿瘤切除术效果确切,恶变几率小.
作者:刘东;叶永杰;银毅;陈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中的敏感性.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年9月50例胃肠穿孔患者采用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并与腹部X线透析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低、高频探头联合检查,“双层气体征”及“小气泡征”为腹腔游离气体较具特征性的声像图.术前超声检出腹腔游离气体47例(94%),高于腹部X线透视检出的39例(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低、高频超声对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由于其无创性且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在胃肠穿孔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铁柱;毕小霞;张全福;黄小求;王承波;李善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早期准确识别并处理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2年6月-12月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操作的698例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后相关并发症护理.结果 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穿刺点疼痛238例(34.0%),张力性水疱67例(9.6%);出血48例(6.9%).经相关护理,大多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得到控制,仅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经外科手术治愈后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需密切的临床观察和及时的护理.
作者:王瑶;杨丽超;文碧;贺泽霞;任玉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人工气道拔除(拔管)是有创通气和人工气道的终点.影响拔管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因和各种病理生理因素.在拔除人工气道前,各种影响拔管的因素应得到解决或改善.临床上有许多指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影响拔管的各种因素是否得到改善,达到预测拔管成功率的目的.这些指标中一部分已经得到广泛肯定,一部分的意义尚有待证实.当然,医务人员可以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在指标选择上,常用、简单、有效的预测指标则是佳选择.
作者:刘婷婷;康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急性肺损伤是胸科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参与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械通气、高潮气量、不同的通气模式及吸入氧浓度、术中输液等均可能对胸科手术后肺损伤产生影响.现就胸科手术与肺损伤的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王茂华;牧杰;王文建;王儒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将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法融入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于2012年9月-2013年6月将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93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46人)和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47人),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和情景模拟法教学.采用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在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后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技能、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维度技能的掌握能力和理论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有机融入临床技能教学中能够发挥其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韩英;蒲丹;张超;赵蓉;马俊荣;刘玲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4岁,未婚.主因“左腹股沟区肿物8个月”于2012年7月9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意发现左腹股沟区一肿物,约“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平卧肿物无明显改变,未予任何处理.近6个月来左腹股沟区肿物无明显变化,偶有隐痛,为求明确诊断及治疗,就诊我院.入院体格检查:左腹股沟区可触及一肿物,呈椭圆形,约2.5 cm× 1.5 cm大小,质地中等,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平卧位肿物不消失.既往史:子宫肌瘤2年,未育,月经正常.患者自述曾有咯血病史,且胸部X线片提示左肺下野散在结节影,肺CT示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并黏液栓形成可能大,予抗炎治疗后好转,未复查CT.
作者:仇秀娟;谭嗣伟;梁存河;许连姬;王志强;金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6月对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为Ⅲ型的32例患者,分别选用髓内固定系统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重建交锁钉(Gamma钉),以及髓外固定系统的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进行固定治疗,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髓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方法中的Gamma钉组和PFNA组明显比髓外固定系统的DHS组和LCP组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P< 0.05).两种固定系统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和PFNA组之间,DHS组和LCP组之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髓内固定系统明显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作者:肖柳斌;付朝霞;汪清华;赖俊成;胡广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讨论其预防、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并分析1994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162例食管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此类疾病的发生诱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2例收治的良性食管病变患者,85例有明确发病诱因,经钡餐X线片、CT、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均及时外科手术治疗;155例痊愈出院,7例因并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多数食管良性病变的发生有明确的外部诱因,因此相当一大部分可以预防、避免发生.一旦发生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根据情况应积极手术,以免引起病情进一步恶化,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清峰;寇瑛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在临床中代替75%乙醇消毒液行皮肤消毒后测指尖血糖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3月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对40例术后患者进行随机指尖血糖监测,分别将患者同侧手的食指与中指随机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后监测血糖,对两种消毒方法测得的血糖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所测血糖值分别为(8.13±2.21)、(8.26±2.2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P=0.182).结论 临床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代替乙醇消毒液消毒皮肤,监测指尖血糖值安全、可行.
作者:沙彦春;田永明;刘欢;徐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诊断的116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进行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发放小册子、制定运动方案等;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口头指导和宣教资料;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每3天随访1次,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及血糖异常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GDM患者OGTT空腹、1h、2h血糖降低(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DM患者OGTT空腹、1h、2h血糖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 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可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是GDM治疗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玲玲;严婷;刘俊;贺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