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蓉;吴绍从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主要以恶心、干呕、呕吐、上腹饱胀、早饱、胀气或者与这些症状相关的一种感觉.笔者治疗本病从痰入手,佐以燥湿健脾、理气除胀、消食和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天罡;李天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杜仲盐制前后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的作用,为探讨杜仲“盐炙入肾”的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Vc为阳性对照,建立杜仲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活性的研究方法,以清除率差异为评价方法,考察杜仲盐制前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差异.结果 盐制后杜仲清除DPPH活性大于生品,生品、盐制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8554 mg/mL,0.6626 mg/mL,0.0029 mg/mL.结论 从清除DPPH角度来看杜仲盐制抗氧化活性增强,为抗氧化角度揭示杜仲“盐制入肾”的炮制原理.
作者:董媛媛;石智华;邓翀;宋小妹;张亚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W;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尿酸(BUA)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TC、LDL-C、TG均有降低和HDL-C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曾娟;吴志强;谢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方法.方法 以白芍根粉为原料,采用平行试验比较了溶剂回流提取法、亚临界水法和酶法对芍药苷的提取率的影响差异.结果 表明溶剂回流提取法和酶法提取芍药苷的提取率均高于亚临界水法提取芍药苷;酶法芍药苷提取率比乙醇和水回流提取法高,但是略低于甲醇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结论 酶法提取芍药苷中,纤维素酶添加量为420u/g芍药粉时芍药苷的提取率大,达2.76%;果胶酶添加量为4400 u/g芍药粉时,芍药苷提取率达2.62%.
作者:张瑜;唐志书;张岗;吕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孙希焕教授运用中药治疗黄水疮,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宜选用清暑汤或五味消毒饮以清暑利湿解毒.
作者:崔宏;孙希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变化以及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3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瑞杰;习新娟;李芳;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千百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双盲双模拟实验,试验组应用千百洗液和甲硝唑栓安慰剂治疗,对照组用甲硝唑栓和千百洗液安慰剂治疗.结果 千百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与甲硝唑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千百洗液可有效地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其治疗效果与甲硝唑栓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汤芳梅;王丽;田日升;王宇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确诊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确诊患者采用口服麻仁滋脾丸.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彭辉;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内毒素经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及支气管滴注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优劣.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麻醉后经支气管滴注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4h后测定血气分析、肺湿/干重(W/D)比值等.结果 内毒素经三种给药途径均可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结论 内毒素经支气管滴注4h所造成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病理损伤和动物功能学指标符合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实验要求.
作者:张祺嘉钰;孙毅;胡锐;张恩户;王敏;杨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电针、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颈夹脊、双风池、双天柱、百会、率谷、双内关、双丰隆、双三阴交,带电加TDP照射颈部,结合推拿疗法、止晕汤治疗本病60例.结果 总有效率98.33%.结论 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是一种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永科;王慧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经行头痛为妇科门诊常见病,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金季玲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辨证论治与耳穴贴敷联合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陈继正;金季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三联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应用,系统配伍.介绍了中医外科常用的四组三联方的用量、功效、主治、配伍机理、应用体会.
作者:王益平;王剑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急性淋巴结炎是由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引起局部淋巴结红、肿、热、痛,同时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等一系列全身症状的疾病.赤小豆外敷治疗急性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价格低廉,易于推广.
作者:金喻;刁娟娟;王媛媛;庞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现代先进的医学手段支持下诊断更加规范、准确、统一,而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该病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就借助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该病及善用活血化瘀的关键性从理论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试作阐述.
作者:王滨;刘华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艾灸疗法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肛肠手术并发尿潴留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0例,常规组应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炙中极、关元等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 治疗组排尿时间较常规组明显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炙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易学易行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方法.
作者:曹洁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法促进阑尾切除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耳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耳穴埋豆法对阑尾切除术后相关问题进行干预,能有效地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
作者:项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着床期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西药组30例,中西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着床期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及孕激素/雌二醇比值.结果 西药组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及孕激素/雌二醇比值均高于中西药组及对照组;而中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补肾活血方配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能明显改善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引起的内源激素紊乱,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秋兰;张嘉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 132例单侧肢体骨折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比较两组7d后肿胀治疗效果、7d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 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肿胀消退率大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治疗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肿胀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李世伟;李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消渴属疑难病证之一,对其相关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探讨十分有必要.本研究以汉代为研究背景,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消渴文献的回顾,提炼出张仲景对于消渴的认识集中在三方面:消渴的病因病机以寒邪凝滞、肾阳亏虚与胃中郁热为主,消渴的治法方药以滋养阴津与蒸腾肾气为原则,消渴常易引发消耗性的变证,以此为基础,与同时期有关消渴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比较,提出了汉代消渴的总体认识.
作者:文颖娟;杨景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附姜四平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适病例采用附姜四平汤加减治疗,1剂/d,水煎分2次服,3W一疗程.结果 观察48例中,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有效率97.9%.结论 附姜四平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艳蓉;吴绍从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