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

吴青秀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荆防方加减,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荆防方加减口服,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2W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为76%.结论 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W;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尿酸(BUA)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TC、LDL-C、TG均有降低和HDL-C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曾娟;吴志强;谢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50例

    目的 探讨艾灸疗法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肛肠手术并发尿潴留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0例,常规组应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炙中极、关元等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 治疗组排尿时间较常规组明显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炙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易学易行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方法.

    作者:曹洁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试述《伤寒杂病论》论治心悸的脏腑辨证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古代文献对心悸早有论述,其病名首见《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对心悸的证治已较为完善和系统,本文旨在探讨仲景对心悸的论治以是脏腑辨证为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刘贯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撷萃

    多动症(ADHD)是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近几年,其患病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导师王素梅教授在临床中,采用平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儿童多动症,颇见疗效.

    作者:杜彦云;卫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抗氧化角度评价杜仲“盐制入肾”的炮制机理

    目的 研究杜仲盐制前后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的作用,为探讨杜仲“盐炙入肾”的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Vc为阳性对照,建立杜仲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活性的研究方法,以清除率差异为评价方法,考察杜仲盐制前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差异.结果 盐制后杜仲清除DPPH活性大于生品,生品、盐制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8554 mg/mL,0.6626 mg/mL,0.0029 mg/mL.结论 从清除DPPH角度来看杜仲盐制抗氧化活性增强,为抗氧化角度揭示杜仲“盐制入肾”的炮制原理.

    作者:董媛媛;石智华;邓翀;宋小妹;张亚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耳穴埋豆促进阑尾炎术后肛门排气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法促进阑尾切除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耳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耳穴埋豆法对阑尾切除术后相关问题进行干预,能有效地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

    作者:项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张洪义教授治疗糖尿病并下肢溃疡验案一则

    张洪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病因病机有深刻的认识,治疗上以凉血为先,清热生津,同时重视补益脾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仁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外科三联方四则

    三联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应用,系统配伍.介绍了中医外科常用的四组三联方的用量、功效、主治、配伍机理、应用体会.

    作者:王益平;王剑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50例

    目的 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变化以及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3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瑞杰;习新娟;李芳;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热熨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 132例单侧肢体骨折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比较两组7d后肿胀治疗效果、7d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 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肿胀消退率大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治疗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肿胀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李世伟;李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味二陈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主要以恶心、干呕、呕吐、上腹饱胀、早饱、胀气或者与这些症状相关的一种感觉.笔者治疗本病从痰入手,佐以燥湿健脾、理气除胀、消食和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天罡;李天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在干预亚健康态中的应用进展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型治疗方法,以其方法简便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从刮痧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对刮痧进行了阐述,肯定其疗效,并提出不足及建议.

    作者:郭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影响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自2000年以来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方法 分别论述近年来对于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的研究及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多方面多角度的影响,综合评价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结论 中医针刺治疗因方法灵活、疗效明确、副作用小,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孔楠楠;周胜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附姜四平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附姜四平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适病例采用附姜四平汤加减治疗,1剂/d,水煎分2次服,3W一疗程.结果 观察48例中,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有效率97.9%.结论 附姜四平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艳蓉;吴绍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着床期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西药组30例,中西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着床期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及孕激素/雌二醇比值.结果 西药组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及孕激素/雌二醇比值均高于中西药组及对照组;而中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补肾活血方配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能明显改善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引起的内源激素紊乱,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秋兰;张嘉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黄水疮病案二则

    孙希焕教授运用中药治疗黄水疮,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宜选用清暑汤或五味消毒饮以清暑利湿解毒.

    作者:崔宏;孙希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32例

    目的 探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统计的64例的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患者应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疗程3d;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疗程为3d.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30例72 h止血;对照组32例患者中,22例72 h止血.结论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琳;张洪;于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2例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确诊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确诊患者采用口服麻仁滋脾丸.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彭辉;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西诊中治体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现代先进的医学手段支持下诊断更加规范、准确、统一,而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该病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就借助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该病及善用活血化瘀的关键性从理论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试作阐述.

    作者:王滨;刘华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近况

    本文阐述近15年针灸在持续植物状态治疗中的应用,为针灸治疗持续植物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持续植物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病理过程.治疗应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以病理生理机制为依据,结合中西医全方位治疗,准确应用针灸的辨证施治,达到提高疗效,提高促醒率,是当前较为简捷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玺灵;宋虎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