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敏;李雪青;雷淼娜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主要以恶心、干呕、呕吐、上腹饱胀、早饱、胀气或者与这些症状相关的一种感觉.笔者治疗本病从痰入手,佐以燥湿健脾、理气除胀、消食和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天罡;李天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经行头痛为妇科门诊常见病,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金季玲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辨证论治与耳穴贴敷联合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陈继正;金季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千百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双盲双模拟实验,试验组应用千百洗液和甲硝唑栓安慰剂治疗,对照组用甲硝唑栓和千百洗液安慰剂治疗.结果 千百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与甲硝唑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千百洗液可有效地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其治疗效果与甲硝唑栓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汤芳梅;王丽;田日升;王宇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结合氢醌霜外用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结合氢醌霜外用对照组42例两月后的疗效对比;方法 治疗组肝气郁结者以逍遥散为主方,气质血瘀者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肝肾不足者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中药煎液,1剂/d,分两次口服,同时予以氢醌乳膏外擦皮损处,轻度按摩,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3g,3次/d,维生素E0.1g1次/d,同时同样方法外用氢醌乳膏,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两个月疗程结束后,将两组疗效情况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后,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有效率(P =0.436,x2=0.606)、总有效率(P=0.384,x2=0.757)上并无差异性,但在显效率(P =0.019,x2 =5.463)上,两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证明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相对于治疗组而言能显著提高显效率.
作者:查日煌;徐一平;张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现代先进的医学手段支持下诊断更加规范、准确、统一,而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该病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就借助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该病及善用活血化瘀的关键性从理论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试作阐述.
作者:王滨;刘华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古代文献对心悸早有论述,其病名首见《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对心悸的证治已较为完善和系统,本文旨在探讨仲景对心悸的论治以是脏腑辨证为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刘贯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多动症(ADHD)是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近几年,其患病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导师王素梅教授在临床中,采用平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儿童多动症,颇见疗效.
作者:杜彦云;卫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统计的64例的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患者应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疗程3d;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疗程为3d.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30例72 h止血;对照组32例患者中,22例72 h止血.结论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琳;张洪;于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孙希焕教授运用中药治疗黄水疮,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宜选用清暑汤或五味消毒饮以清暑利湿解毒.
作者:崔宏;孙希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变化以及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3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瑞杰;习新娟;李芳;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麦门冬汤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功效为滋养肺胃,降逆和中,主治上焦津液亏损,虚热上逆所致的咽喉不利,上逆下气等.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临床杂症取得良好成效,此举胃病、乳房胀痛治验两则.
作者:时信;张景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艾灸疗法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肛肠手术并发尿潴留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0例,常规组应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炙中极、关元等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 治疗组排尿时间较常规组明显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炙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易学易行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方法.
作者:曹洁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根据女性性激素六项及其他现代临床诊断手段,衷中参西,本着辨病辨证结合,同病异治原则,将闭经分为痰湿阻滞型、血虚肝郁型、肾精亏虚,气血不足型三型予以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綦巧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病症.多数患者常有心悸,胸闷、眩晕、甚至晕厥等诸多临床症状.中医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中药为天然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小,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作者:杨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系统研究《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名医别录》、《肘后备急方》和《诸病源候论》等7部著作的基础上,对唐以前带下病症从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
作者:田丙坤;苗彦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王玉玺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诸多的中医治疗经验,在治疗上重视调理脾胃,尤其是在顽固性、慢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常收显效.本文旨在介绍王玉玺教授从脾胃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作者:殷红武;冯云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行苍龟探穴法,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针刺得气后行补法,背部穴位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第1、第2疗程的疗效和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结果 第1疗程总有效率为52.4%,第2疗程为90.5%,第2疗程优于第1疗程(P<0.05).第1疗程IBS-SSS评分为143.58±70.15,第2疗程为115.98±72.6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01),第2疗程较第1疗程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作者:石志敏;李雪青;雷淼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 132例单侧肢体骨折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比较两组7d后肿胀治疗效果、7d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 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肿胀消退率大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治疗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肿胀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李世伟;李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比较二者自觉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DPN自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α-硫辛酸对DPN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周军杰;孙凤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阐述近15年针灸在持续植物状态治疗中的应用,为针灸治疗持续植物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持续植物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病理过程.治疗应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以病理生理机制为依据,结合中西医全方位治疗,准确应用针灸的辨证施治,达到提高疗效,提高促醒率,是当前较为简捷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玺灵;宋虎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