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

周军杰;孙凤平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比较二者自觉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DPN自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α-硫辛酸对DPN具有治疗作用.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试述《伤寒杂病论》论治心悸的脏腑辨证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古代文献对心悸早有论述,其病名首见《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对心悸的证治已较为完善和系统,本文旨在探讨仲景对心悸的论治以是脏腑辨证为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刘贯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2例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确诊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确诊患者采用口服麻仁滋脾丸.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彭辉;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

    目的 观察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荆防方加减口服,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2W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为76%.结论 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青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疏筋解毒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HSP70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体定位脑内注射6-OHDA建立大鼠模型,观察PD大鼠中脑黑质中HSP70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未见HSP70阳性细胞表达或见少量阳性表达;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均可见HSP70阳性神经元表达,在注射6-羟多巴胺后1d、7d的观测点成大面积表达;治疗后模型组HSP70表达呈下降趋势,中西药组HSP70表达呈上升趋势,中西药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各治疗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和时效相关性.

    作者:王亚丽;周望;张霄霄;仝武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36例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患者采用针刺晕听区、听宫、翳风、中渚及腹针.配穴:肝胆火盛加太冲、丘墟;痰热郁结加丰隆、曲池;肝肾不足加太溪、足三里;脾胃虚弱加足三里、阴陵泉.1次/d,10d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结果 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好.

    作者:高莉;樊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1例

    目的 观察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行苍龟探穴法,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针刺得气后行补法,背部穴位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第1、第2疗程的疗效和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结果 第1疗程总有效率为52.4%,第2疗程为90.5%,第2疗程优于第1疗程(P<0.05).第1疗程IBS-SSS评分为143.58±70.15,第2疗程为115.98±72.6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01),第2疗程较第1疗程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作者:石志敏;李雪青;雷淼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味二陈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主要以恶心、干呕、呕吐、上腹饱胀、早饱、胀气或者与这些症状相关的一种感觉.笔者治疗本病从痰入手,佐以燥湿健脾、理气除胀、消食和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天罡;李天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内服结合氢醌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结合氢醌霜外用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结合氢醌霜外用对照组42例两月后的疗效对比;方法 治疗组肝气郁结者以逍遥散为主方,气质血瘀者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肝肾不足者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中药煎液,1剂/d,分两次口服,同时予以氢醌乳膏外擦皮损处,轻度按摩,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3g,3次/d,维生素E0.1g1次/d,同时同样方法外用氢醌乳膏,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两个月疗程结束后,将两组疗效情况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后,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有效率(P =0.436,x2=0.606)、总有效率(P=0.384,x2=0.757)上并无差异性,但在显效率(P =0.019,x2 =5.463)上,两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证明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相对于治疗组而言能显著提高显效率.

    作者:查日煌;徐一平;张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唐以前带下病症文献整理研究

    在系统研究《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名医别录》、《肘后备急方》和《诸病源候论》等7部著作的基础上,对唐以前带下病症从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

    作者:田丙坤;苗彦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真武汤治疗外伤后脑震荡验案

    真武汤为《伤寒论》名方,大多认为阳虚水泛为本方不可或缺的病机.但本病例中只有水泛,未见阳虚,使用真武汤也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吴起浩;曾维铨;杨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毒素不同给药途径致急性肺损伤模型的研究

    目的 比较内毒素经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及支气管滴注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优劣.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麻醉后经支气管滴注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4h后测定血气分析、肺湿/干重(W/D)比值等.结果 内毒素经三种给药途径均可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结论 内毒素经支气管滴注4h所造成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病理损伤和动物功能学指标符合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实验要求.

    作者:张祺嘉钰;孙毅;胡锐;张恩户;王敏;杨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32例

    目的 探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统计的64例的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患者应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疗程3d;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疗程为3d.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30例72 h止血;对照组32例患者中,22例72 h止血.结论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琳;张洪;于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麻黄的临床应用

    麻黄是一味比较常用的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不仅能治疗外感表证,也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并治疗外科、伤科、儿科以及风湿科、皮肤科的疾病,应用广泛,导师应用麻黄的经验多体现在其配伍方面.

    作者:范媛;朱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伤寒杂病论》消渴文献研究

    消渴属疑难病证之一,对其相关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探讨十分有必要.本研究以汉代为研究背景,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消渴文献的回顾,提炼出张仲景对于消渴的认识集中在三方面:消渴的病因病机以寒邪凝滞、肾阳亏虚与胃中郁热为主,消渴的治法方药以滋养阴津与蒸腾肾气为原则,消渴常易引发消耗性的变证,以此为基础,与同时期有关消渴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比较,提出了汉代消渴的总体认识.

    作者:文颖娟;杨景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撷萃

    多动症(ADHD)是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近几年,其患病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导师王素梅教授在临床中,采用平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儿童多动症,颇见疗效.

    作者:杜彦云;卫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大血藤总皂苷提取工艺

    目的 筛选大血藤中总皂苷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的时间、甲醇的浓度、溶媒的用量、提取的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总皂苷为指标,筛选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大血藤总皂苷提取的工艺为8倍量80%甲醇,提取1次,每次90 min.结论 大血藤提取总皂苷的工艺优化,为大血藤总皂苷的提取和进一步的纯化研究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作者:张萌;郑洁;邓翀;韩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外科三联方四则

    三联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应用,系统配伍.介绍了中医外科常用的四组三联方的用量、功效、主治、配伍机理、应用体会.

    作者:王益平;王剑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推结合中药治疗痰瘀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目的 观察电针、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颈夹脊、双风池、双天柱、百会、率谷、双内关、双丰隆、双三阴交,带电加TDP照射颈部,结合推拿疗法、止晕汤治疗本病60例.结果 总有效率98.33%.结论 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是一种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永科;王慧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综述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病症.多数患者常有心悸,胸闷、眩晕、甚至晕厥等诸多临床症状.中医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中药为天然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小,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作者:杨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李燕宁教授辨治小儿食积发热的临床经验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常不足,加之饮食不节,易致饮食积滞.食积可单独为患,也可相兼致病,而发热是食积致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李燕宁教授习识小儿食积发热之规律,辨证论治力从其根本,妙用经方常药,疗效颇佳.

    作者:李莉;李燕宁;吴金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