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唐以前带下病症文献整理研究

田丙坤;苗彦霞

关键词:带下病症, 唐以前, 文献整理
摘要:在系统研究《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名医别录》、《肘后备急方》和《诸病源候论》等7部著作的基础上,对唐以前带下病症从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推结合中药治疗痰瘀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目的 观察电针、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颈夹脊、双风池、双天柱、百会、率谷、双内关、双丰隆、双三阴交,带电加TDP照射颈部,结合推拿疗法、止晕汤治疗本病60例.结果 总有效率98.33%.结论 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是一种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永科;王慧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唐以前带下病症文献整理研究

    在系统研究《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名医别录》、《肘后备急方》和《诸病源候论》等7部著作的基础上,对唐以前带下病症从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

    作者:田丙坤;苗彦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着床期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西药组30例,中西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着床期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及孕激素/雌二醇比值.结果 西药组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及孕激素/雌二醇比值均高于中西药组及对照组;而中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补肾活血方配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能明显改善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引起的内源激素紊乱,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秋兰;张嘉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W;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尿酸(BUA)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TC、LDL-C、TG均有降低和HDL-C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曾娟;吴志强;谢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32例

    目的 探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统计的64例的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患者应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疗程3d;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疗程为3d.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30例72 h止血;对照组32例患者中,22例72 h止血.结论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琳;张洪;于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比较二者自觉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DPN自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α-硫辛酸对DPN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周军杰;孙凤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50例

    目的 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变化以及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3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瑞杰;习新娟;李芳;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内服结合氢醌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结合氢醌霜外用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结合氢醌霜外用对照组42例两月后的疗效对比;方法 治疗组肝气郁结者以逍遥散为主方,气质血瘀者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肝肾不足者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中药煎液,1剂/d,分两次口服,同时予以氢醌乳膏外擦皮损处,轻度按摩,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3g,3次/d,维生素E0.1g1次/d,同时同样方法外用氢醌乳膏,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两个月疗程结束后,将两组疗效情况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后,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有效率(P =0.436,x2=0.606)、总有效率(P=0.384,x2=0.757)上并无差异性,但在显效率(P =0.019,x2 =5.463)上,两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证明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相对于治疗组而言能显著提高显效率.

    作者:查日煌;徐一平;张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小儿五脏特点浅谈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

    由近年来麻杏石甘汤在儿科的广泛应用,思考到小儿五脏特点与此方的联系,认为麻杏石甘汤是为小儿量身定做的一首方剂,在儿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作者:曾晓翠;李金亮;王瑞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金季玲教授治疗经行头痛经验

    经行头痛为妇科门诊常见病,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金季玲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辨证论治与耳穴贴敷联合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陈继正;金季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之临证心得

    根据女性性激素六项及其他现代临床诊断手段,衷中参西,本着辨病辨证结合,同病异治原则,将闭经分为痰湿阻滞型、血虚肝郁型、肾精亏虚,气血不足型三型予以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綦巧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真武汤治疗外伤后脑震荡验案

    真武汤为《伤寒论》名方,大多认为阳虚水泛为本方不可或缺的病机.但本病例中只有水泛,未见阳虚,使用真武汤也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吴起浩;曾维铨;杨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近况

    本文阐述近15年针灸在持续植物状态治疗中的应用,为针灸治疗持续植物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持续植物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病理过程.治疗应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以病理生理机制为依据,结合中西医全方位治疗,准确应用针灸的辨证施治,达到提高疗效,提高促醒率,是当前较为简捷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玺灵;宋虎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伤寒杂病论》消渴文献研究

    消渴属疑难病证之一,对其相关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探讨十分有必要.本研究以汉代为研究背景,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消渴文献的回顾,提炼出张仲景对于消渴的认识集中在三方面:消渴的病因病机以寒邪凝滞、肾阳亏虚与胃中郁热为主,消渴的治法方药以滋养阴津与蒸腾肾气为原则,消渴常易引发消耗性的变证,以此为基础,与同时期有关消渴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比较,提出了汉代消渴的总体认识.

    作者:文颖娟;杨景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综述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病症.多数患者常有心悸,胸闷、眩晕、甚至晕厥等诸多临床症状.中医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中药为天然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小,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作者:杨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张洪义教授治疗糖尿病并下肢溃疡验案一则

    张洪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病因病机有深刻的认识,治疗上以凉血为先,清热生津,同时重视补益脾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仁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抗氧化角度评价杜仲“盐制入肾”的炮制机理

    目的 研究杜仲盐制前后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的作用,为探讨杜仲“盐炙入肾”的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Vc为阳性对照,建立杜仲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活性的研究方法,以清除率差异为评价方法,考察杜仲盐制前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差异.结果 盐制后杜仲清除DPPH活性大于生品,生品、盐制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8554 mg/mL,0.6626 mg/mL,0.0029 mg/mL.结论 从清除DPPH角度来看杜仲盐制抗氧化活性增强,为抗氧化角度揭示杜仲“盐制入肾”的炮制原理.

    作者:董媛媛;石智华;邓翀;宋小妹;张亚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50例

    目的 探讨艾灸疗法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肛肠手术并发尿潴留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0例,常规组应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炙中极、关元等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 治疗组排尿时间较常规组明显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炙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易学易行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方法.

    作者:曹洁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味二陈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主要以恶心、干呕、呕吐、上腹饱胀、早饱、胀气或者与这些症状相关的一种感觉.笔者治疗本病从痰入手,佐以燥湿健脾、理气除胀、消食和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天罡;李天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1例

    目的 观察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行苍龟探穴法,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针刺得气后行补法,背部穴位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第1、第2疗程的疗效和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结果 第1疗程总有效率为52.4%,第2疗程为90.5%,第2疗程优于第1疗程(P<0.05).第1疗程IBS-SSS评分为143.58±70.15,第2疗程为115.98±72.6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01),第2疗程较第1疗程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作者:石志敏;李雪青;雷淼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