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蔡文;杜昭;王勇

关键词:创伤, 感染, 股动脉瘤, 胸脐皮瓣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创伤性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行瘤体摘除及彻底的清创后,分别采用了血管结扎术和血管修复重建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血管修复重建术组中3例术后出现血管破裂大出血,要再次手术,15例行股动脉结扎术,全部保肢成功.结论:瘤体切除加血管移植术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在无条件行血管移植时,股动脉结扎术可做为一种有效的方案,对伴有皮肤缺损者行对侧胸脐皮瓣转移术.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时高氧疗和/或肺泡复张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吸痰后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即吸痰时高氧供吸痰前1 min给予100%氧供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共持续2 min(高氧法);研究组采用高氧-复张法(结合法)即采用高氧法与复张法密闭式吸痰方法吸痰,复张法即吸痰后即刻调节PEEP水平到2.0 kPa(20 cm H2O),通气10 s.观察吸痰前1 min、吸痰后1、3 min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后除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氧法吸痰后1 min PaO2、SaO2较基线水平有所升高,结合法吸痰后3 min PaO2、SaO2升高(P<0.05).结论:高氧法可短暂改善密闭式吸痰所引起的缺氧,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给予结合法吸痰能够保持吸痰前后全过程较好氧合状态,纠正吸痰所导致的低氧,改善肺的顺应性,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覃纲;韦柳青;姜福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IL-10/IL-6及NF-κ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6水平及NF-κB活性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0例非冠心病为对照者血清IL-10、IL-6水平;同时细胞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 ACS组血清IL-6/IL-10比值及NF-κB活性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CS: 1.69±0.53,0.32±0.12;SAP: 1.06±0.38,0.13±0.07;对照组: 0.92±0.41,0.11±0.09,均P<0.05).结论:炎症介质及抗炎症介质分泌失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邓学军;罗贵全;唐川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心绞痛100例随机分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加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为对照组治疗加用氯吡格雷,观察4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P<0.05),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并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未增加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屯心绞痛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营清;李宇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工作负性事件对手术室护士精神卫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精神卫生状态及工作中负性事件对精神卫生状态的影响,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评估60名手术室护士及60名正常人的精神卫生状态,采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中13项工作相关因子对手术室60名护士进行评估,分析手术室护士与正常人群的精神卫生状态的差异,并分析工作负性事件与手术室护士精神卫生状态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人群SCL-90平均分值为94.6分,手术室护士为126.54分,手术室护士高于正常人群,手术室护士工作负性事件平均得分为12.74分,与SCL-90得分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群差,工作负性事件对手术室护士存在较大的心理影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心理干预.

    作者:付玲霞;朱国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和胃宝颗粒剂对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和胃宝颗粒剂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幽门螺杆菌(Hp)生长的影响,以及和胃宝颗粒剂存在时Hp对几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Hp接种于含不同浓度和胃宝颗粒剂的布氏肉汤中培养,测定和胃宝对三种菌株的抑制直径的改变.E检测法检测和胃宝对甲硝唑等抗生素MIC的影响.结果:(1)和胃宝颗粒剂可抑制Hp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与甲硝唑大致相当,明显优于克拉霉素.(2)和胃宝颗粒剂存在时,分别使100%, 75%及75%的Hp对甲硝唑及克拉霉素的MIC降低,提示和胃宝颗粒剂可使Hp对上述抗生素的敏感性增高.结论:和胃宝颗粒剂可抑制Hp的生长,提高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

    作者:朱成全;张玉亮;肖烈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出血急性期与恢复期心电图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依据有无脑室内出血将213例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分为脑室出血组和非脑室出血组进行分析,作χ2检验,部份异常心电图急性期与恢复期再作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率为76.6%,脑室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脑室出血组,脑出血恢复期心电图好转率为65.12%.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改变以缺血性损害及心律失常为多见,多数患者随着脑出血的好转而恢复正常.

    作者:魏贤文;谢应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138例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这种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1].为了解除或减轻老年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成活率,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开始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勇;谭俏菊;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对残留于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的癌性肉眼微小病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病变浸润超过外膜层外侵至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术中42~43℃无菌蒸馏水2000~2500 mL加入顺铂(DDP)150 mg及氟尿嘧啶(5-FU)1200 mg在体外循环下行纵隔热灌注化疗40 min;对照组56例,术中未进行纵隔热灌注化疗.结果:治疗组术后第一年有6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第二年有11例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术后第一年有14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第二年23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结论: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减少或延迟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提高术后第一至第二年生存率.

    作者:向家勇;杨晋平;母存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微波干扰素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微波、干扰素结合自拟消疣汤熏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微波、干扰素结合自拟消疣汤(板蓝根、大青叶、紫草、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黄柏、土茯苓、苦参、薏苡仁、赤芍)熏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0%,治愈率为90%,创面感染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37.9%,治愈率为62.1%,并有2例并发感染.结论:本治疗方法对肛周尖锐湿疣有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能有效地防止继发感染之功效.

    作者:苑淑尊;孙小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0万U小剂量干扰素结合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69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以小剂量干扰素和大剂量干扰素分别对不同组尖锐湿疣(CA)患者疗效观察,探讨小剂量干扰素和大剂量干扰素对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影响情况.方法:将69例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以10万U干扰素配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以200万U干扰素配合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0.6%和72.7%.结论:控制CA复发,小剂量干扰素比大剂量干扰素疗效好.

    作者:郭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疾病患者采用经腹腔镜行输尿管下段整形膀胱移植术.结果:3例手术顺利,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20~80 mL,术后吻合口或切口无漏尿,术后住院时间7~12 d.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静脉肾盂造影(IVU)或B超均提示造影剂通过良好,肾积水均得到明显改善,输尿管不扩张,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结论:经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雪峰;张小润;韩跃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中晚期宫颈癌插植内照射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插植内照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肿瘤组织间插植内照射+外照射.结果:有23例肿瘤脱落,宫颈原形出现,其余7例肿瘤缩小50%以上,持续时间均≥1个月,另有2例肿块缩小<50%,即CR为71.9%,PR为21.8%,NC为6.3%,PD为0%.结论:超声引导下插植内照射是一种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有效的近距离放疗技术.

    作者:司琴;曹怀宇;张兰英;庞芳;王金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坐浴方法与切口愈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苦参汤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以中药方剂坐浴,对照组(30例)予以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记录两者患者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变化情况、切口愈合天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天数短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苦参汤坐浴较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能更有效地改善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常见临床症状,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王锦;印义琼;覃清梅;刘建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低血糖指数膳食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109例,随机分为营养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营养组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低血糖指数营养治疗饮食,对照组则自行控制饮食.分别于住院第1天与3个月复查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营养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干预措施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均降低,但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为明显(P<0.05);营养组的饮食结构更为合理.结论:低血糖指数膳食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血脂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传湄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的诊断、分期以及对手术切除的选择、术后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进展期宫颈癌,应作为其临床分期的重要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尽管多层螺旋CT在显示早期宫颈癌原发灶方面的优势尚有限,但对于评价进展期宫颈癌优势突出,即可显示盆侧壁、输尿管、膀胱和直肠等侵犯,淋巴结肿大、盆腔外转移及治疗后有否肿瘤复发等,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

    作者:程燕;赵福敏;邓开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静注咪芬合剂预防颈丛阻滞期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反应.方法:择期颈部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咪芬合剂预处理后行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直接行颈丛神经阻滞,两组病例均由专人行颈丛阻滞操作.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入手术室安静后(麻醉前)、颈丛阻滞后5 min(A)、10 min(B)、20 min(C)和30 min(D)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实验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的副反应.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总结54例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除做好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起搏器的观察、抗凝监测和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通过严密的监测和精心的护理,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7~10 d出院.结论:做好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瓣膜置换、消融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为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提供了保证.

    作者:石蓉;陈玉华;仇桂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食管吞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在诊断梨状窝瘘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通过食管吞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检查提高梨状窝瘘的诊断率.方法:平卧位左、右、前、后斜位和头低足高位食管吞钡后透视观察有无钡剂外漏后,行CT平扫检查.扫描范围上起口咽部,下至胸骨上窝,层距厚3 mm.扫描后图像作多层面重建处理.结果:透视下见到瘘管3例,另3例经CT多层面重建隐约见到瘘管,但14例均可见漏出的钡剂滞留影,可判断瘘管的存在.结论:食管吞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可提高对梨状窝瘘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率.

    作者:吴伟军;韩燕乔;龚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将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9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病例分为A组,将同期22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例分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进食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复发和转移率.结果:在上述观察指标中,在A组分别为(13.3±1.8)枚,(3.6±0.9)d,1/59(1.69%),4/59(6.78%),2/59(3.39%),(12.4±0.9)d,6/59(10.17%);B组分别为12.8±1.5,3.2±0.8,1/226(0.44%),8/226(3.54%),6/226(2.65%),11.7±1.5,23/226(10.6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后积极辅助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

    作者:胡俊川;王前清;冯强;高聪;郭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改良De Vega环缩术治疗重度三尖瓣返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De Vega环缩术与经典De Vega环缩术相比对于治疗重度三尖瓣返流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对29例重度三尖瓣返流的患者行De Vega环缩术.其中16例行改良De Vega环缩术,13例行经典De Vega环缩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三尖瓣返流程度,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EF值及心功能分级.以秩和检验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三尖瓣返流程度和心功能分级的差异,以t检验研究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EF值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无显著差异.随访经典DeVega组重度返流1例,中度返流5例,轻度返流5例,微量及无返流2例;改良De Vega组无中、重度返流,轻度返流8例,微量及无返流8例.经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三尖瓣返流程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De Vega组心功能分级I级5例,II级7例,III级1例;改良De Vega组I级7例,II级8例,III级1例,两组患者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右室舒张期末内径及EF值组内比较随访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 Vega环缩术随访时右室舒张期末内径缩小更显著,射血分数改善更明显.结论:改良De Vega环缩术治疗重度三尖瓣返流效果优于经典De Vega环缩术.

    作者:杨帆;杨建;谭今;张仁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