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吴雪峰;张小润;韩跃德

关键词:腹腔镜, 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疾病患者采用经腹腔镜行输尿管下段整形膀胱移植术.结果:3例手术顺利,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20~80 mL,术后吻合口或切口无漏尿,术后住院时间7~12 d.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静脉肾盂造影(IVU)或B超均提示造影剂通过良好,肾积水均得到明显改善,输尿管不扩张,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结论:经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减少脑卒中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大限度地减轻其致残程度.方法: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13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临床路径组根据专家组制定的护理路径,采取流程图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非临床路径组则根据医嘱开展护理工作.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天数、医疗费、压疮发生率和康复效果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在这些方面明显比非临床路径组低,而且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有计划的进行,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邢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transretal prostatic biopsy,TPB)检查的临床护理相关问题,为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心理疏导接解除者术前对TPB的恐惧心理,明确TPB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了解手术过程、护理方法和一般并发症,提高TPB的检查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71例患者进行TPB检查,全部患者均能主动配合检查操作,检查术中并发迷走神经心血管反射1例,术后并发血尿4例,短期内疼痛5例,均早期发现,给与相应的护理与治疗后治愈.结论:TPB是前列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有效的定性有创性检查方法,对行TPB检察患者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及检查安全性.

    作者:朱国宁;黄立锋;韩利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的气象诱因和指数预报初探

    现代医学和国内外研究表明,气象因子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且不同区域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影响作用各异.本文从气象角度出发,利用2004~2007年乌鲁木齐市两所医院(乌鲁木齐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逐日高血压患者确诊人数资料、同期逐时气象监测数据和气候资料,应用气象学和统计学方法,揭示我市高血压患者数与气候背景和气象因子的密切关系-乌鲁木齐市各季高血压病的气象诱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变化大或天气骤变,其直接表现为温压湿、风速等气象因子的骤变或巨变;找出我市各季高血压病的气象诱因及主要气象因子-决定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气象指数等级的主要气象因子依次为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气温;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实际需求,本文还借鉴生活气象指数、医疗气象学等研究方法和成果,把我市高血压病气象指数等级划分为五级,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后还对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气象指数等级预报做了初步探讨,为今后开展医疗气象预报业务奠定基础.

    作者:王健;窦新英;张月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创伤性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创伤性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行瘤体摘除及彻底的清创后,分别采用了血管结扎术和血管修复重建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血管修复重建术组中3例术后出现血管破裂大出血,要再次手术,15例行股动脉结扎术,全部保肢成功.结论:瘤体切除加血管移植术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在无条件行血管移植时,股动脉结扎术可做为一种有效的方案,对伴有皮肤缺损者行对侧胸脐皮瓣转移术.

    作者:蔡文;杜昭;王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8例FD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给予西药西沙必利、泮托拉唑、谷维素,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加阿普唑仑;治疗组60例给予自拟柴芍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及对照组的西药部分,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症状积分情况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显著,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许忠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PKRP治疗的BPH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并对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PKRP手术治疗BPH患者共238例,手术时间30~159 min,平均70 min,切除腺体25~127 g,平均54 g.无电切综合征.术后及1年后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三项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RP是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邓显忠;崔曙;龚志勇;姜果;李建勇;曾德朗;王继忠;唐铁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35例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情况.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损害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35例,占53.0%,其中轻型胰腺炎(MAP)的肝损害发生率、损害程度与重型胰腺炎(SAP)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肝损害的胰腺炎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无肝损害的胰腺炎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合并肝损害明显延长胰腺炎的病程.

    作者:朱桂丽;王桂林;邢建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7例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纤支镜组)125例和喉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喉镜组)112例,分别在纤支镜和喉镜引导下按常规进行气管插管术.结果:纤支镜组和喉镜组一次获得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8.4%和92.0%(P<0.05),平均插管时间分别为(6.13±3.91) min和(9.26±4.15) min(P<0.05).纤支镜组有5例患者出现咽喉部少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0%;喉镜组共有1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7%(P<0.05),其中齿、舌、咽或喉部损伤6例,反射性呕吐致误吸2例,单侧肺通气1例,插入食管2例,心跳呼吸骤停1例.结论: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是一种简便快速、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正光;邱容;肖昌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肝癌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及护理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1例肝癌患者,监测其围手术期的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等变化情况,分析射频消融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射频消融术后早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肝功能减退,应加强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杨静;赵晓梅;李茜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食管吞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在诊断梨状窝瘘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通过食管吞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检查提高梨状窝瘘的诊断率.方法:平卧位左、右、前、后斜位和头低足高位食管吞钡后透视观察有无钡剂外漏后,行CT平扫检查.扫描范围上起口咽部,下至胸骨上窝,层距厚3 mm.扫描后图像作多层面重建处理.结果:透视下见到瘘管3例,另3例经CT多层面重建隐约见到瘘管,但14例均可见漏出的钡剂滞留影,可判断瘘管的存在.结论:食管吞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可提高对梨状窝瘘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率.

    作者:吴伟军;韩燕乔;龚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静注咪芬合剂预防颈丛阻滞期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反应.方法:择期颈部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咪芬合剂预处理后行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直接行颈丛神经阻滞,两组病例均由专人行颈丛阻滞操作.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入手术室安静后(麻醉前)、颈丛阻滞后5 min(A)、10 min(B)、20 min(C)和30 min(D)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实验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的副反应.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气雾剂配合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4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气雾剂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疗效.方法:将自2007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230例,B组对照组230例,分组时临床表现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镇静、适量静脉补液等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气雾剂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P均<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雾剂配合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副作用小、方法简便,用于改善儿童喘息性疾病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杰;王玉芳;李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再出血的判定和预防

    由微创钻孔清除脑内血肿已成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微创穿刺术中的再出血是该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2002年6月至2008年9月期间对该技术的操作体会进行分析和总结,意在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程凯敏;黄警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眼局部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眼部的局部给药方式影响着药物作用的强度,速率及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及视神经的疾病则对眼后节的局部给药治疗提出了挑战,以局部给药的方式通过解剖学的膜屏障及泪液排泄,并达到在特定部位起治疗作用的药物浓度是其中的重要课题.全身给药则难以在眼组织积蓄足够的药物浓度,且易引起全身性的不良反应.眼表局部应用滴眼剂在泪液循环及角膜,结膜的屏障作用下易发生流失,而有创的给药方式包括玻璃体内注射,结膜下注射等变得越来越普遍的同时,除对病人造成疼痛不适外,甚至也可导致多种严重于疾病本身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随着各种眼科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和解明,眼部局部给药方式及新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思炜;许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皮肤平滑肌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对2例皮肤平滑肌肉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皮下平滑肌肉瘤,具有结节型的生长形态,瘤细胞丰富,异型性较大,核分裂活跃;例2为真皮平滑肌肉瘤,具有弥漫型的生长形态,瘤细胞较少,分化好,核分裂象不明显.免疫组化2例均表达SMA、MSA、Vim,1例灶性表达Desmin.2例随访迄今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皮肤平滑肌肉瘤少见,可分为真皮和皮下两种类型,两者具有不同的组织起源和预后特点,我们要注意区分,诊断除核分裂象计数外,尚需进行综合评估,对某些病例建议采用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切除.

    作者:王西川;廖嘉煦;吴蓉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坐浴方法与切口愈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苦参汤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以中药方剂坐浴,对照组(30例)予以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记录两者患者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变化情况、切口愈合天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天数短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苦参汤坐浴较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能更有效地改善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常见临床症状,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王锦;印义琼;覃清梅;刘建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为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遗传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生物定向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者:高瞻;唐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汶川地震伤员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2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病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探讨,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汶川地震2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3.1%.死亡率随着功能衰竭的器官数量增多而增高,4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率为100%.结论: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死亡率高.强调对MOF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治疗上的统筹兼顾,防治结合.

    作者:周忠杰;宋跃明;刘立岷;黄富国;杨天府;屠重棋;裴福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对残留于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的癌性肉眼微小病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病变浸润超过外膜层外侵至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术中42~43℃无菌蒸馏水2000~2500 mL加入顺铂(DDP)150 mg及氟尿嘧啶(5-FU)1200 mg在体外循环下行纵隔热灌注化疗40 min;对照组56例,术中未进行纵隔热灌注化疗.结果:治疗组术后第一年有6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第二年有11例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术后第一年有14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第二年23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结论: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减少或延迟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提高术后第一至第二年生存率.

    作者:向家勇;杨晋平;母存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的诊断、分期以及对手术切除的选择、术后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进展期宫颈癌,应作为其临床分期的重要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尽管多层螺旋CT在显示早期宫颈癌原发灶方面的优势尚有限,但对于评价进展期宫颈癌优势突出,即可显示盆侧壁、输尿管、膀胱和直肠等侵犯,淋巴结肿大、盆腔外转移及治疗后有否肿瘤复发等,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

    作者:程燕;赵福敏;邓开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