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雌激素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张郭莺;杨彦春;刘志中

关键词:雌激素, 女性抑郁症, 流行病学研究, 围绝经期, 男性, 妇女疾病, 妊娠期, 青春期, 经前期, 发病率, 调查表, 证明, 体内, 伤残, 产后, 波动
摘要:1 雌激素与女性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易患抑郁症,而且抑郁是导致妇女疾病伤残的主要原因.流行病调查表明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据估计有33%的女性一生中会患重型抑郁.这种差异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和55岁之间,这一段时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常常波动.现已证明女性在经前期、妊娠期、产后和围绝经期等雌激素剧烈减少的时期更易患抑郁症[1].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芯片的制备及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制备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芯片,并利用该组织芯片在分子病理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G1期调节基因Rb的功能状态,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远癌肝组织块制备共含120个标本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在HCC肿瘤、癌旁、远癌肝组织中,HBsAg、HBcAg和Rb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HCC肿瘤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1);Rb蛋白缺失率在HCC肿瘤组织中为42.5%,显著高于癌旁和远癌正常肝组织(P<0.05),但与HCC肿瘤的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中的Kupffer细胞数明显少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5).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组织中Kupffer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BV感染、Rb蛋白表达缺失和库普弗细胞数量的减少均有着密切联系;组织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技术平台,具有检测质控的高度均一性和检测操作的高通量性.

    作者:刘凯;刘焱斌;白浪;刘丽;赵连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道癌后程加速放疗与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食道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全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放疗组(简称后超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简称放化组).前4周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用钴-60远距离治疗机,常规分割放疗,1.9Gy/次,每日一次,总剂量39.9Gy后,后程加速组改为每次1.5Gy,每日二次,照射总量63.9~66.9Gy;同步放化疗组全程常规分割放疗,照射总量62.7~66.5Gy,放疗第四周加FP方案化疗:DDP20mg/m2,静滴,第1~4天,5-FU500mg/m2,第1~4天.治疗结束1月后摄食道钡餐片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有1例失访,随访率98%.中位随访时间:后超组22月(2月~42月),放化组21月(4月~48月),后超组和放化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是74.87%、75%和43.5%、31.87%,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食道急性反应:后超组0级29.03%,1级38.7%,2级22.58%,3级9.67%;放化组0级38.23%,1级47.05%,2级11.76%,3级2.94%.血液学毒性:后超组0级61.29%,1级32.25%,2级6.45%,放化组0级38.23%,1级26.47%,2级29.41%,3级5.88%组,二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局部复发、未控和远处转移.结论:食道癌后程加速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的1年生存率结果相当,3年生存率后程加速组高于同步放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后程加速组的2、3级食道反应多于放化组,而同步放化疗的血液学毒性高于后程加速放疗组.

    作者:付波;王敏;罗阳超;贺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原位免疫学研究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致敏个体的皮肤接触了变应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而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和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在ACD的发病机制中有多种免疫因素的参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PCR等技术可以检测ACD皮损处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成分,从而为ACD的发病机制提供直接的证据.

    作者:陈妍;郭在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比较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对老年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治疗组和萘丁美酮对照组各40例,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压痛度、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医、患双方对病情的评价等5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减轻,白芍总苷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与萘丁美酮组疗效相近(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老年膝OA具有较好而稳定的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胥方元;杨南萍;谢其冰;干锦华;王忠明;江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鱼胆中毒20例临床分析

    古人认为鱼胆有清热,明目作用.故民间相传用鱼胆治病时间已久,故中毒事故频发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心脏损害等致命的多脏器功能损害.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鱼胆中毒2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能;朱世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疾病的介入治疗

    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实性和囊性腺瘤)、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囊肿等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碘131及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运用在这类病变,并由于其微创、安全、有效等诸多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李治鹏;李双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门诊成立导医咨询服务队的做法及体会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分科越来越细,病人对医院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加强门诊导医咨询服务建设,于2003年6月成立了由39名护士及一名护士长组成的导医咨询服务队,他们分布在门诊各楼层及病人必经之处,既有固定岗位也有流动岗位,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科学、多层次的医疗护理服务,深受病人的欢迎,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萍;廖清书;曾茂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再其次为皮肤、粘膜.易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是脑出血;感染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作者:邓先芳;甘春燕;钱蓉;辜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剂量顺铂联合变异LV5FU2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顺铂联合变异LV5FU2(Lc-LV5FU2)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观察组(Lc-LV5FU2)和对照组(FOLFOX4),就其有效率、临床受益反应率、毒性和QOL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R(42%vs46.6%),CBR(84%vs85.6%),QOL评分改善率(25%vs2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的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外周神经毒性,但多轻微.结论:小剂量顺铂联合变异LV5FU2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有效、安全,毒副作用可耐受,且价格较低,是一个有价值的方案.

    作者:任大成;李光明;付曦;郭翠华;文仕民;潘永强;胡欣;别俊;孙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酪氨酸蛋白激酶EphB2受体在几种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EphB2受体在不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恶性肿瘤形成的关系.方法:从各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目的基因引物和内参照GAPD引物.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胃癌、结肠癌、肺癌、肝癌、肾癌、脾癌、腹壁癌7种肿瘤组织及相应邻近正常组织中EphB2受体的表达,应用Bio-RAD凝胶成像系统及在Quantity One软件辅助下分析测定表达结果.结果:EphB2在7种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胃癌组织中表达高,其余依次为结肠癌、肺癌、肝癌、肾癌、脾癌、腹壁癌.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EphB2受体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韩景田;陈小义;马玉珍;叶路;宋月英;闫玉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综合超声技术评价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病变

    目的: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心肌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技术(DTI)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40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心肌的微观结构.以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均匹配的4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左室肥厚,部分患者左室腔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IBS值及IBS%值增大,CVIB值减低.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脏存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心肌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声学参数CVIB可评价心肌的收缩功能,该指标仅与心肌细胞的收缩状态有关,不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

    作者:谭静;唐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RNA干扰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酪氨酸激酶跨膜受体,人类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有关.EGFR已成为阳性表达肿瘤的重要治疗靶标.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干扰是通过与目的基因特异互补的21-23个硷基的小双链RNA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有研究表明表达小发夹RNA的载体能诱导产生更好的RNA干扰效果.本实验通过向pSIREN-Shuttle质粒插入一段可被转录成小发夹RNA的双链寡核苷酸序列(其中含有于EGFR基因序列相同的19nt序列)重构了RNAi质粒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评价该载体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EGFR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效果.结果显示HNE1细胞的EGFR基因mRNA被明显抑制.提示shRNA质粒表达载体介导对EGFR基因的RNA干扰可能是鼻咽癌干预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栾建刚;刘立中;田聆;文艳君;李炯;梁传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TIMP-1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病24h,以及32例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26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2和TIMP-1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TIMP-1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的血清MMP-2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相关(r=0.286,r=0.327);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血清TIMP-1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71),与HbA1c呈正相关(r=0.373).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卒中分值)、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TIMP-1水平增高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MMP-2和TIMP-1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欧阳俊;邵挥戈;皮银珍;柳四新;刘罗坤;胡瑛;黄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鼻内窥镜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报道2001~2004年本科治疗的19例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复发间期、生存期.结果:内窥镜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低于文献中因上颌窦癌行常规上颌骨切除的患者.结论:鼻窦内窥镜除可以暂时满足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外,肿瘤的根治效果明显低于常规手术切除方法,在目前放化疗效果仍不能根治的情况下,不足取用.

    作者:李文;王力红;安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36例继发性眼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继发性眼眶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病理室于1980~2004年间收检的136例继发性眼眶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眼内肿瘤103例,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88例,色素膜恶性黑色素瘤15例;眼睑肿瘤13例,其中皮脂腺癌6例,基底细胞癌3例,黑色素瘤2例,鳞状细胞癌和Moll'腺癌各1例;结角膜肿瘤11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6例,鳞状细胞癌5例;鼻腔及鼻窦肿瘤7例;颅内肿瘤2例.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常见的眼眶继发性肿瘤.

    作者:何为民;罗清礼;唐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回顾2003年6月~2004年8月间收治的736例急性中毒患者,统计其中毒种类、原因、年龄、性别、患者职业、时间季节分布.结果:女多于男,安眠药中毒居首位,以城镇女青年为主;酒精中毒居第二位,以男性青年为主;农药中毒居第三位,以农民为主;30岁以下为急性中毒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

    作者:陈晓华;王立;邹利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初探

    长期以来,国内中型、大型医院手术室内一般都设有一个专门供应手术用品的小型供应室,即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的准备、消毒、灭菌等均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完成.由于手术室的改建、扩建,手术间的增加,手术台次的上升,工作量随之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为解决手术室护士紧缺现象,让器械清洗、打包、灭菌人员回到手术岗位上来,解除手术室护士非护理工作量,提高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扩建后的层流手术室的环境污染,我院从2003年7月开始,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合作.

    作者: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

    自1960年Starr-Edwards球笼瓣应用于临床以来[1],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44年了.历经40余年的发展,人工心脏瓣膜的质量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瓣膜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寿命.但是目前的人工瓣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2-4]:机械瓣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患者需要终生抗凝治疗;生物瓣耐久性差,容易退变;同种瓣来源有限,并且也容易退变、衰败.另外,现存的人工瓣膜均无生命活性,无法随机体的发育而生长,对于广大的儿童病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市场上提供的瓣膜能够满足Harken所提出的理想的瓣膜的标准[5].1995年Shin'oka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并应用于羊体内取得成功[6],给心脏瓣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作者:程力剑;张尔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119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1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常见的症状及并发症是高钙血症(发生率33.6%),贫血与出血(28.6%),高黏滞综合症(25.1%),感染(19.3%),肾功能不全(10.1%),骨折(15.9%)等,除了进行化学治疗外,针对不同的症状作相应的对症处理.结论:MM的症状多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对有关症状或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袁颖;熊小敏;郑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处理体会(附12例分析)

    1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失血量均大于5000ml,多1例达20000ml)病人的抢救处理体会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一般较急,量大且止血困难,血源往往不能及时充足供给.应术前充分估计病情备足血源.年龄大于35岁、再次妊娠、有中央型前置胎盘、B超提示有胎盘植入等,术中大出血的机率较大,要充分备血.术中一旦大出血应及时改行全麻以保证氧供,维持麻醉,为手术提供条件.麻醉维持以浅全麻为好,药物选择应对循环、子宫收缩影响小的药物为宜.大出血时凝血功能极度紊乱,应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补充凝血药物改善凝血功能对止血至关重要.

    作者:黄蔚;林雪梅;李华凤;吕胜;黄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