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郭在培
长期以来,国内中型、大型医院手术室内一般都设有一个专门供应手术用品的小型供应室,即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的准备、消毒、灭菌等均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完成.由于手术室的改建、扩建,手术间的增加,手术台次的上升,工作量随之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为解决手术室护士紧缺现象,让器械清洗、打包、灭菌人员回到手术岗位上来,解除手术室护士非护理工作量,提高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扩建后的层流手术室的环境污染,我院从2003年7月开始,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合作.
作者: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64年,Detterling首次将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应用于临床,但因免疫排斥等问题而失败,其后一段时间的尝试者都未获得成功.随着TPN 的应用,部分小肠衰竭病人长期存活,致使小肠移植的研究被搁置.但临床研究证实,长期TPN会造成肝脏等脏器严重损伤,以及80年代后期环孢素A(CsA)的临床应用,小肠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被重视.1988年Grant等进行了首例肝-小肠联合移植,并获得成功,临床小肠移植开展增多,但存活时间多不足5年.直到20世纪 90年代,FK506(tacrolimus)应用于临床小肠移植领域后,小肠移植的成功率与存活率才有所提高.2003年5月国际小肠移植中心(International Intestinal Transplant Registry,IITR)报道全球共有20个国家61个移植中心对923例(儿童占61%)病人施行了989次小肠移植,至统计时有484人存活.
作者:卜君;伍晓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对老年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治疗组和萘丁美酮对照组各40例,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压痛度、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医、患双方对病情的评价等5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减轻,白芍总苷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与萘丁美酮组疗效相近(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老年膝OA具有较好而稳定的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胥方元;杨南萍;谢其冰;干锦华;王忠明;江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CT定位下经椎板间孔穿刺行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00例腰椎平片及CT的影像学研究,观察椎板间孔大横径与相应椎间盘的位置关系,测量椎板间孔大横径、硬膜囊及硬膜外侧腔的宽度,设计椎板间孔穿刺的途径.经椎板间孔穿刺化学溶解术治疗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L5-S1所有病例和L4-5的男48、女47例椎板间孔大横径与相应椎间盘在同一横截面上,其余5例腰椎椎间盘均位于相应椎板间孔大横径上方.硬膜外侧腔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宽,L2-3、L3-4、L4-5、L5-S1硬膜外侧腔宽度,分别为:男-0.28±1.58、1.73±1.80、4.64±2.00、7.31±1.69,女-0.85±1.49、0.88±1.47、3.70±1.65、6.28±1.42.经椎板间孔穿刺时,穿刺针可直接通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入椎间盘内,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可将药物注射到椎间盘或突出物内.穿刺成功率达99%,治疗优良率达9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椎板间孔穿刺化学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磊;吴云松;巨辉;白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胫骨平台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1,2],具有较高的并发症,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关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富有争议的[3~6].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北美的Schatzker[7]所提出的分类系统,它把胫骨平台骨折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分为6类,此种分类方法比较准确的反映了胫骨平台的特性,一般而言,其严重程度依次递增,且预后越来越差.AO/ASIF对所有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为:重建关节的相互吻合关系;重新恢复胫骨的对线;适当的支撑作用,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和对线;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韧带.Bolhofner和Benirschles[8,9]等认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指针为: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性;经关节骨折移位超过6mm,然而对于年轻或活动多的病人骨折移位超过2mm或许难以接受,轴性对线不良.
作者:朱献忠;黄富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治疗组和肠外营养(PN)治疗组,均予以营养支持治疗至第7d.测定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L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EN组的LC、TP、Alb、Pa、Tf、ALT与PN组无差异,TBil低于PN组.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应该首先选择EN.
作者:李月春;伍晓汀;罗婷;张明鸣;黄雄;吴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反应性疾病[1].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5%~50%.变应性鼻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2].2001年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主要以患者病程的长短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AR分类指标,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或称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后者则注重病因的判定.
作者:胥科;梁传余;周光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少见的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就诊时常常表现为尿路梗阻的症状:腰痛、积水.为提高对本病的重视,加深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现结合华西医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3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就其诊治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刚;李响;朱育春;赵俊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某女,65岁,因头痛,恶心,呕吐10小时入院,过去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7.5℃,呼吸22次/分,血压260/120mmHg,烦躁,高枕卧位,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唇无发绀,四肢震抖,心界不大,心率140次/分,律齐,无杂音,心音增强,双肺无罗音,腹软,无压缩,未扪及包块,无血管鸣.
作者:刘牧;于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骨外科、皮肤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盓唑的耐药率较低,为5.7%.结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骨外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监测MRSA的检出情况,预警MRSA的流行,洗手、缩短住院时间和合理地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预防MRSA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陶传敏;陈慧莉;杜晓青;陈文昭;杨廷富;范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共116例,比较回输后HR、MAP、SPO2的变化;随机选择其中部分病例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术毕24h采血测定HB、Hct、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回收原血和回输血的RBC、HB和Hct.结果:(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2)术中自体血回输后HR减慢(P<0.01),MAP上升(P<0.01).(3)HB和Hct在回输后升高(P<0.01);Plt在回输后择期病例低于术前(P<0.01),急诊病例无显著变化,但术毕24h两者均比术前升高显著(P<0.01).(4)急诊病例FIB、PT和APTT于术后24h增加(P<0.01);择期病例在回输前和回输后FIB降低(P<0.01),而PT、APTT则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5)回输血与回收原血比较RBC、HB和Hct均显著增高 (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后循环功能较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节约血源和避免输血并发症.但出血量较大时,还不能完全避免异体输血.
作者:杨松;郑祥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研究表明,在卵巢中存在一类亲水性的非类固醇物质,即抑制素(inhibin,INH)、激活素(activin,ACT)和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简称为INH-ACT-FS系统.它们通过内分泌机制调节垂体卵泡刺激素(FSH)的分泌,并且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的机制调节卵泡的发育、闭锁和黄体化过程.本文就INH/ACT/FS系统与正常卵泡发育的关系,以及INH-ACT-FS系统与卵泡发育异常的妇科常见病PCOS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熊冬梅;李蓉;许良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41岁,孕5产1,因发现下腹包块2年余,于2005年1月以盆腔包块收入院.患者2年前自觉下腹有包块,解大便后缩小,并且伴有轻微腹胀,无食欲下降、尿频、尿急等症状,未予重视.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痛经,白带正常.1月前因停经50+天到当地医院检查,B超提示早孕及盆腔巨大囊实混合性团块,在当地行人流手术.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门诊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包块,收入院手术.
作者:陈慧;方芳;尹如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反跳发生时间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的血清样本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发生HBV DNA反跳时的血清样本中是否存在YMDD变异株.结果:40例发生血清HBV DNA反跳的HBeAg阳性CHB病人,拉米夫定治疗前的血清中均未检出YMDD变异株.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6例病人,血清中也未检出YMDD变异(0/6);于治疗9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13例病人中有3例病人的血清检出YMDD变异(23.08%);于治疗12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21例病人中有18例病人的血清检出YMDD变异(85.71%);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反跳发生时间与YMDD变异呈正相关,治疗9个月以后发生的血清HBV DNA反跳主要是由YMDD变异所致.
作者:杨家红;雷学忠;刘丽;赵连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ECLIA与RIA测定人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结果分析.方法: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理金标准确诊35例HT样本,28例GD样本及13例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样本,15例正常对照组.按诊断试验常用指标:对ECLIA与RIA测定TgAb、TpoAb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似然比等进行分析.结果:①ECLIA测定TgAb、TpoAb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RIA(75%);两种方法分别检测76例样本,经配对资料的χ2检验:ECLIA测定的TgAb与RIA测定TGA,P<0.05;ECLIA测定的TpoAb与RIA测定MCA,P<0.05;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存在显著差异.②ECLIA测定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ECLIA测定TgAb阳性率,更显著高于RIA测定TgAb、MCA阳性率.③由两种方法计算准确度TgAb、TpoAb,ECLIA(91.2%,94.5%)高于RIA(78%,78%),两种方法测定TgAb、TpoAb的一致率基本是匹配的.两者间计算TgAb、TpoAb阳性、阴性预测值ECLIA高于RIA.结论:ECLIA特异性、灵敏性、准确度、阳性率显著优于RIA;ECLIA检测TpoAb诊断HT比TgAb更有优势.
作者:刘英;邓智勇;李进前;韦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ogbgill改良憩窒化再简化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采用Cogbill改良憩窒化再简化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5例(93.7%),死亡1例(6.3%).结论:Cogbill改良憩窒化再简化术是治疗十二直肠损伤的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谭天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大多数病人病情较轻,重症约占15%~20%,虽然重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可达10%~30%[1].不管起始原因为何,急性胰腺炎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炎症反应阶段、②可引起单一器官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炎症反应阶段、③由肠菌移位形成的感染阶段[2].
作者:李红光;王永;周总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心肌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技术(DTI)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40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心肌的微观结构.以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均匹配的4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左室肥厚,部分患者左室腔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IBS值及IBS%值增大,CVIB值减低.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脏存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心肌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声学参数CVIB可评价心肌的收缩功能,该指标仅与心肌细胞的收缩状态有关,不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
作者:谭静;唐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即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使病人直接经套管呼吸而形成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后,吸痰是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何有效而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护士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气管切开后吸痰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辜德英;余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估非甾体抗炎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监测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共审核2003年度门诊处方134024张,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处方9784张(占总处方的7.30%)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药物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DDDs及DUI,应用WHO推荐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医生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结果:共用药品25种(除复方制剂及外用药),使用频率前10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DUI均小于1.结论:我院门诊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利用合理.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