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光;王永;周总光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是人体广泛分布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可以抑制包括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在内的多种激素释放.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广泛的抑制细胞增殖活性作用 ,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其中生长抑素类似物TT-232的抗肿瘤作用尤为受到关注,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的一种很理想的药物,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公利;王春晖;唐承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治疗组和肠外营养(PN)治疗组,均予以营养支持治疗至第7d.测定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L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EN组的LC、TP、Alb、Pa、Tf、ALT与PN组无差异,TBil低于PN组.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应该首先选择EN.
作者:李月春;伍晓汀;罗婷;张明鸣;黄雄;吴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右侧腰痛2月于2005年6月21日入院.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肾未扪及,右肾区轻叩痛.实验室检查:镜下血尿(+),其它无异常.B超提示右肾上份内侧实质内减弱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扫描:右肾门水平可前份实质内见一大小约5.0×3.5×5.0cm软组织肿块突破肾皮质向肾外生长,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肿块与十二指肠降段、下腔静脉、胰腺钩突部关系密切,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作者:胡佳;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45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均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对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结节性甲腺疾病非常普遍,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发病为4%~7%,偶然超声检查使其发病率增加至19%~69%,美国每年约有25万新增病人.
作者:马艳;董碧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再其次为皮肤、粘膜.易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是脑出血;感染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作者:邓先芳;甘春燕;钱蓉;辜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少见的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就诊时常常表现为尿路梗阻的症状:腰痛、积水.为提高对本病的重视,加深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现结合华西医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3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就其诊治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刚;李响;朱育春;赵俊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49~74岁.平均62.7岁).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术,人均远端吻合口3.0±0.9个.结果:全组1例死亡,其余恢复顺利,疗效满意.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94.7分钟,人均输血788.2ml,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蒙炜;石应康;张尔永;赁可;郭应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对老年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治疗组和萘丁美酮对照组各40例,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压痛度、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医、患双方对病情的评价等5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减轻,白芍总苷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与萘丁美酮组疗效相近(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老年膝OA具有较好而稳定的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胥方元;杨南萍;谢其冰;干锦华;王忠明;江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4例不用黄芪注射液,两组均给予复方丹参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66.67%,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付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对56例感染性患者院前应用抗生素情况的调查及对抗生素知识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患者在院前存在着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而造成耐药及二重感染等;对抗生素知识了解也存在许多误区.因而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对患者做有关抗生素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在治疗方面应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对抗生素的药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作者:敖宇;唐秀英;白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较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方法,使好的实验方法能在基层医院开展,推动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方便广大农村和老、少、边、穷及西部经济欠发达又交通不便地区的人民群众就诊.方法:根据核素衰变规律,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率较稳定的原理,对前一次实验曲线的各项参数进行修正处理,再将修正后的各项参数输入微机,经3/2次方程拟合,就得到一个新的曲线(笔者把它称为模拟曲线,这是为了与实验曲线相区别),用模拟曲线替代实验曲线进行数据处理,求出结果.结果:经过对甲状腺素(TT4)质控品低、中、高(购自北京中国原子能研究所)三个浓度的20次对比研究,其结果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质控数据对比发现,用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处理求得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实验质量和结果的可信性并无明显降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邓三宁;李影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骨外科、皮肤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盓唑的耐药率较低,为5.7%.结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骨外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监测MRSA的检出情况,预警MRSA的流行,洗手、缩短住院时间和合理地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预防MRSA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陶传敏;陈慧莉;杜晓青;陈文昭;杨廷富;范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估非甾体抗炎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监测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共审核2003年度门诊处方134024张,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处方9784张(占总处方的7.30%)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药物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DDDs及DUI,应用WHO推荐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医生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结果:共用药品25种(除复方制剂及外用药),使用频率前10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DUI均小于1.结论:我院门诊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利用合理.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间质性肺炎引起猝死的死亡机制.方法:对20例间质性肺炎引起猝死的案例,根据死者年龄分为成人组及婴幼儿组2组,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进行分析.结果:10例成年人死者多为与人纠纷、斗殴或运动时死亡.10例婴幼儿死者均以普通感冒入院治疗,随后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并死亡.结论:在成年人,间质性肺炎是死亡的病理基础,打架斗殴、运动等为死亡的诱因.在婴幼儿,间质性肺炎是猝死的直接死因.
作者:金波;陈伟杰;张奎;廖志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A级(ChildA),11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B级(ChildB),78例低钠血症肝功能C级(ChildC),肝功能ChildB级, ChildC级与ChildA级比较,发生低钠血症的例数按四方表格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hildB级与ChildC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正相关.
作者:何启蓉;王英;邹大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HBV属DNA病毒,但其复制需经前基因RNA的逆转录才能完成,因而较其它的DNA病毒易于在环境压力及自然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异,以确保变异株在其复制周期中的生物学优势或在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下的选择优势.近年来对HBV基因变异与HBV分子生物学、宿主免疫学、临床经过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C基因调控区变异与病毒分子生物学意义作一概述.
作者:沈涛;严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虽然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但在准确定量和定性诊断某些心脏疾病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心脏超声造影技术显著提高和改善了经胸心脏超声诊断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心脏超声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延东娥;唐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60年Starr-Edwards球笼瓣应用于临床以来[1],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44年了.历经40余年的发展,人工心脏瓣膜的质量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瓣膜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寿命.但是目前的人工瓣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2-4]:机械瓣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患者需要终生抗凝治疗;生物瓣耐久性差,容易退变;同种瓣来源有限,并且也容易退变、衰败.另外,现存的人工瓣膜均无生命活性,无法随机体的发育而生长,对于广大的儿童病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市场上提供的瓣膜能够满足Harken所提出的理想的瓣膜的标准[5].1995年Shin'oka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并应用于羊体内取得成功[6],给心脏瓣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作者:程力剑;张尔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报道2001~2004年本科治疗的19例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复发间期、生存期.结果:内窥镜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低于文献中因上颌窦癌行常规上颌骨切除的患者.结论:鼻窦内窥镜除可以暂时满足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外,肿瘤的根治效果明显低于常规手术切除方法,在目前放化疗效果仍不能根治的情况下,不足取用.
作者:李文;王力红;安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