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病毒C基因调控区变异的研究

沈涛;严新民

关键词:乙肝病毒, 基因调控区, 分子生物学, 基因变异, 生物学意义, 抗病毒疗效, 宿主, 进化过程, 环境压力, 复制周期, 病毒分子, 逆转录, 免疫学, 变异株, 择优, 临床
摘要:HBV属DNA病毒,但其复制需经前基因RNA的逆转录才能完成,因而较其它的DNA病毒易于在环境压力及自然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异,以确保变异株在其复制周期中的生物学优势或在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下的选择优势.近年来对HBV基因变异与HBV分子生物学、宿主免疫学、临床经过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C基因调控区变异与病毒分子生物学意义作一概述.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与先天性免疫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大多数病人病情较轻,重症约占15%~20%,虽然重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可达10%~30%[1].不管起始原因为何,急性胰腺炎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炎症反应阶段、②可引起单一器官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炎症反应阶段、③由肠菌移位形成的感染阶段[2].

    作者:李红光;王永;周总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氨甲喋呤与米非酮配伍中药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异位妊娠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肌注氨甲喋呤50mg,隔日一次,共4次,同时以四氢叶酸5mg,隔日一次,肌注解毒,静脉水化及小苏打1g,一日三次口服,碱化尿液;B组口服米非司硐100mg,一日2次,连用3天,同时服中药宫外孕I号方,1剂/天,连用三天.结果:两组成功率分别为75%和67%,A组成功率稍高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治疗前为(2852.71±3024.08)IU/L和(1084.98±1158.03)IU/L,包块大小分别为(3.77±3.10)cm和(2.10±2.24)cm,治疗一周后血β-HCG分别为(563.66±597.52)IU/L和(758.73±809.81)IU/L.两组治疗成功病例的停经天数和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前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及治疗一周后血β-HCG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甲喋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且优于米非司酮配伍中药.

    作者:邹敏;罗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对11例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中有8例以不同诊断收入儿内科,误诊率高达72.73%.对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认识不足、未对病史进行全面分析、对脑脊液缺乏正确的分析、过分相信辅助检查是误诊的重要原因.结论: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临床医生要加强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黄仕琼;王润英;陈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并比较病人的颅内压(ICP)和GCS评分,同时比较伤后6个月时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ICP低于照组(P<0.05);GC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ICP增高的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冯桥显;杨玉焕;张艳杰;郭付有;宋来君;游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再其次为皮肤、粘膜.易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是脑出血;感染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作者:邓先芳;甘春燕;钱蓉;辜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椎管闭合不全综合征

    椎管闭合不全(spinal dysraphism)属于一组脊柱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特点是脊柱中线部位间充质、骨骼和神经结构在融合上的缺陷[1],病变常累及皮肤、脊椎、脊膜和脊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椎管闭合不全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2].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重要的检查手段.现将椎管闭合不全主要病变的病理及相关影像表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君蓉;肖家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观察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沿腋下第4肋间作长6~8cm切口,切开前锯肌、肋间肌进胸,结扎、缝扎肺大疱或楔行切除较大肺大疱,干纱布摩擦壁层胸膜行胸膜固定术,如术野暴露不良时,可采用电视腹腔镜辅助手术.结果:45例患者手术时间40~80分钟,患侧肺全部复张,平均住院时间5.4天,随访4月~2年无1例复发.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复发率低,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惊涛;黄华;陈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控制性低血压在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中的观察

    目的:观察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手术中效果.方法:选择32例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实验组给予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对照组给予硝普钠行控制性低血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相似,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无血压反跳和反射性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结论: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用于PDA结扎手术,降压安全、稳定、可靠,可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卫东;蒋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C基因调控区变异的研究

    HBV属DNA病毒,但其复制需经前基因RNA的逆转录才能完成,因而较其它的DNA病毒易于在环境压力及自然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异,以确保变异株在其复制周期中的生物学优势或在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下的选择优势.近年来对HBV基因变异与HBV分子生物学、宿主免疫学、临床经过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C基因调控区变异与病毒分子生物学意义作一概述.

    作者:沈涛;严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分析43例胰腺癌患者,54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糖原199(CA199)、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原242(CA242)、铁蛋白(FER)、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糖原125(CA125)、人生长激素(HGH)、糖原153(CA153).主要从真实性、可靠性两方面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联合CA199、CA242、CEA诊断胰腺癌的真实性评价指标:灵敏度86.0%、特异度66.7%、误诊率(α)33.3%、漏诊率(β)14.0%、阳性似然比2.58、阴性似然比0.21、诊断指数153%、Youden指数0.53、粗符合率75.3%;可靠性评价指标(一致性相关系数):CA199(0.846,P<0.01)、NSE(0.858,P<0.01)、CEA(0.906,P<0.01)、CA242(0.864,P<0.01)、FER(0.913,P<0.01)、β-HCG(0.881,P<0.01)、AFP(0.894,P<0.01)、f-PSA(0.836,P<0.01)、PSA(0.875,P<0.01)、CA125(0.866,P<0.01)、HGH(0.887,P<0.01)、CA153(0.875,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对胰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CA199、CA242、CEA可显著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张珂;范仲元;雷迅;叶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齐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成本-疗效分析

    目的:验证阿齐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药物阿齐霉素采用序贯疗法与连续静脉滴注作成本-疗效分析.结果:阿齐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与连续静脉滴注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序贯疗法与连续静脉滴注治疗支原体肺炎成本有显著差异.结论:阿齐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优越性.

    作者:严辉琼;唐尧;何文富;孙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老年2型糖尿病C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胰岛C肽变化.方法:对2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测定,按不同年龄及病程分组.结果<60岁(非老年组)与≥60岁(老年组)单一空腹C肽水平有差异,而病程≥10年较病程<10年的,无论空腹或餐后2小时C肽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衰退.

    作者:蒋成霞;曹春晓;张其兰;雷开键;詹云;华燕;夏立强;单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孤立肾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附8例报告)

    目的:探讨孤立肾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2年2月~2004年12月共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为孤立肾癌,8例中5例行肿瘤剜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离体肾肿瘤切除加自体肾移植术.结果:本组术后无外科并发症,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孤立肾患者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孙发;杨宇如;魏强;宋超;张广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芯片的制备及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制备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芯片,并利用该组织芯片在分子病理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G1期调节基因Rb的功能状态,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远癌肝组织块制备共含120个标本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在HCC肿瘤、癌旁、远癌肝组织中,HBsAg、HBcAg和Rb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HCC肿瘤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1);Rb蛋白缺失率在HCC肿瘤组织中为42.5%,显著高于癌旁和远癌正常肝组织(P<0.05),但与HCC肿瘤的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中的Kupffer细胞数明显少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5).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组织中Kupffer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BV感染、Rb蛋白表达缺失和库普弗细胞数量的减少均有着密切联系;组织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技术平台,具有检测质控的高度均一性和检测操作的高通量性.

    作者:刘凯;刘焱斌;白浪;刘丽;赵连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与肠道炎症

    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是生长因子超家族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可被多种细胞因子和理化因素激活,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如凋亡、增殖、代谢、生长转化、膜转运、分泌和趋化等,并在炎症、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

    作者:张蒙;甘华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免疫模拟曲线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较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方法,使好的实验方法能在基层医院开展,推动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方便广大农村和老、少、边、穷及西部经济欠发达又交通不便地区的人民群众就诊.方法:根据核素衰变规律,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率较稳定的原理,对前一次实验曲线的各项参数进行修正处理,再将修正后的各项参数输入微机,经3/2次方程拟合,就得到一个新的曲线(笔者把它称为模拟曲线,这是为了与实验曲线相区别),用模拟曲线替代实验曲线进行数据处理,求出结果.结果:经过对甲状腺素(TT4)质控品低、中、高(购自北京中国原子能研究所)三个浓度的20次对比研究,其结果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质控数据对比发现,用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处理求得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实验质量和结果的可信性并无明显降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邓三宁;李影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例报告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可导致皮肤淋巴结和内脏致命性感染.随着HIV/AIDS发生率的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也随之增多,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目前本病临床误诊率较高,我国近年已陆续有个案报道[1,2,3].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4例该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白浪;刘焱斌;宗志勇;刘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中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人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10例)及成熟瘢痕(7例)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人皮肤比较无差异(P>0.05);与成熟瘢痕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含量非常显著升高(P<0.01);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自由基含量增加引起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李伟人;岑瑛;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和厚朴酚在抗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和厚朴酚(honokiol)是一种从中药厚朴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据文献报道和厚朴酚具有抗氧化[1]、抗炎[2]、抗焦虑[3]、抗菌[4]、抗血栓形成[5]和抗肿瘤[6]的作用.本文就和厚朴酚在抗肿瘤研究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文浩;曾霞;陈俐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

    自1960年Starr-Edwards球笼瓣应用于临床以来[1],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44年了.历经40余年的发展,人工心脏瓣膜的质量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瓣膜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寿命.但是目前的人工瓣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2-4]:机械瓣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患者需要终生抗凝治疗;生物瓣耐久性差,容易退变;同种瓣来源有限,并且也容易退变、衰败.另外,现存的人工瓣膜均无生命活性,无法随机体的发育而生长,对于广大的儿童病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市场上提供的瓣膜能够满足Harken所提出的理想的瓣膜的标准[5].1995年Shin'oka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并应用于羊体内取得成功[6],给心脏瓣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作者:程力剑;张尔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