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娥;傅兰;安利艳
笔者仅就临床体会,初步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为心、肾两脏亏虚,但二者又非并列平行的关系.即心脏虚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肾虚又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换而言之,冠心病的本虚是:其本在心,其根在肾.至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之标,则是心、肾虚损的病理产物,他们又反过来构成发病的外在条件.对本病的治疗总以补益心肾,固其根本为基本大法.
作者:王香婷;魏民;张一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指窦房结功能障碍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病史较长,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主要以心率缓慢所致的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不足而产生的心悸、胸闷、头昏、易疲倦、无力、活动后气促等,严重可致猝死(阿-斯综合征).大多由心肌炎、心肌缺血、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诱发.采用自拟丹芪参麦饮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邢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统一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方法:统计不同药学专著中69味毒性中药的毒性分级与剂量.结果:部分药物在不同药书中,毒性分级不同而剂量相同,或毒性分级相同而剂量不同,或此书云有毒,彼书云无毒.提示: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应尽快统一.
作者:胡锡琴;赵梅英;卫培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意识障碍及康复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入院后即采用西医基础疗法及光量子血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体疗效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本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有效的方法,能改善其早期意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骏;于娜;徐忠祥;胡泳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NO、ET、CRP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上治疗组加生脉注射液.结果:两组在治疗后NO均升高,ET、CRP均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生脉注射能够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减少心肌对氧和化学能的消耗.
作者:党波;商惠萍;江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徐长卿,性味辛温,归肝、胃经.有祛风止痛,止痒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牙痛等各种痛症,也可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然笔者在临床中偶治支气管哮喘效果颇佳.
作者:曲丽卿;李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四逆散为主方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2例的疗效.方法:80例频发室性早搏,以随机表分组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药抗心律失常药(慢心律、倍它乐克等)治疗;治疗组42例使用四逆散加减治疗.通过24h动态心电监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结果: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室性早搏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为主方加减辨证治疗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岗;冀秀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药(大黄、芒硝、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牛膝等)治疗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48例.结果: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远期愈后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97.7%.提示:治疗本病除活血化瘀,行气豁痰之外,必兼予通腑泻热之法.
作者:袁平霞;赵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疗法与单纯益气、单纯活血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组34例,每天静滴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益气组32例,静滴黄芪注射液;活血组33例,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3组病人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结果:益气活血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益气组81.26%,活血组81.82%,益气活血组在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益气组和活血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海燕;金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对于冠心病及心电图异常提示心肌缺血的病人,在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观察生脉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扩容扩管对症治疗.结论:治疗组心电图异常得到显著改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术中监测较平稳.提示:生脉注射液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对心脏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仁忠;陈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人参、葶苈子、泽兰)治疗水气凌心证的心衰患者60例.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有较好的改善心功能作用.
作者:叶建芳;张晓红;张赪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笔者近年来运用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取效较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经头颅X线或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作者:樊纪民;张喜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肾、益气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以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等)配伍西医常规治疗4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40例.结果:用药8周后在心绞痛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38%,对照组总有效率26%,两组对比P<0.05.在心电图方面治疗组方面8周后总有效率32%,对照组总有效率20%,两组对比P<0.05.提示:温肾益气法治疗心绞痛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邝开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制冠心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ODS C18柱(5um,4.6×200mm),流动相为甲醇-水(89:11),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nL.min-1,柱温:室温.结果:丹参酮ⅡA在0.116μg~0.5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方法的回收率为97.77%,RSD为1.21%(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含量.
作者:蒙跃龙;冯改利;史亚军;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马钱子复方制剂中士的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54nm.结果色谱条件为:乙腈-0.02 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47:53)(用磷酸调节PH=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本方法线性范围0.18μg~1.20μg,r=0.9998,方法的精密度为RSD为1.91%(n=5),平均回收率为95.67%,RSD为0.56%(n=5).结论:此可作为马钱子复方制剂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唐志书;史亚军;王梅;宋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山楂、陈皮、青皮、郁金、川芎、当归、生首乌、香附、白芍、丹参、虎杖等)治疗高脂血症7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治疗前后血脂有关指标差异明显(P<0.05),其临床症状也有显著改善.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味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杨应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银杏叶制剂治疗CHD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脂、PAF及血清CRP的变化;结果:银杏叶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D)、PAF及CRP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D)水平;结论:银杏叶制剂有利于消除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及斑块的稳定.
作者:龚敏;张卫萍;白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程钟龄之<医学心悟>所载,主治风痰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呕恶、痰多、胸膈胀满等症,此方为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之良方.现将我师沈宝藩教授依脉证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科杂病之验案列举如下.
作者:玛依努尔;洪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耳眩晕是指由耳窍病变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良性阵发性头位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药物性眩晕、迷路炎等.由于美尼尔氏病临床多见,眩晕症状较重.因此,临床上眩晕每多与美尼尔氏病联系在一起.其实,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有自己的特征,在治疗上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作者:张雄;张晓莉;赵高升;朱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邓氏冠心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辨证属于气虚痰瘀型胸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邓氏冠心胶囊(人参、三七、茯苓、竹茹、法半夏等),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等,但邓氏冠心胶囊治疗组在硝酸甘油停减率上更优.提示:邓氏冠心胶囊能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是治疗本病的有效中成药.
作者:李新梅;陈秋雄;吴焕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