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建春;冷亚美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肝功能测定,并排除肝脏本身病变所致肝功能异常,以肝功能是否异常将477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探讨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增高;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合并肝功能损害的可能性越大;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FT3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TSH明显低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其他甲亢合并症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结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增高,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甲亢病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张涛;游金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24岁,G2P1,因停经39+6周,心累气紧3月,规律性腹胀痛7小时入院.孕早中期无特殊不适,未定期产前检查.近3月出现活动后心累气紧,夜间可以平卧,无呼吸困难.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史.4年前在外院足月顺娩一活婴,孕期及分娩经过顺利.
作者:庞厚清;游泳;郑莹;李开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引起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了本院1995.1~2003.12期间收治的58例复发性脑梗塞与同期收治的96例初发性脑梗塞的资料.结果:复发性脑梗塞的发生常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复发性脑梗塞组的平均危险因素达3.47种,而初发性脑梗塞组的平均危险因素为2.34种(P<0.001).其中,在复发性脑梗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38例,65.5%),吸烟(35例,60.3%),近期感染(31例,53.4%),高脂血症(27例,46.9%),糖尿病(26例,44.8%).而尤其以高血压,复发组与初发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舒张压增高为著,复发组的舒张压平均高于初发组17mmHg,(P<0.01);复发组的痊愈率、好转率明显低于初发组,而病死率显著高于初发组,两组之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复发性脑梗塞的发生常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与脑梗塞复发关系较密切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近期感染、高脂血症、糖尿病.积极预防、治疗有关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上述几种因素将有利于降低脑梗塞的复发,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赵渝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伴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与HIE分度的相互关系,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65例HIE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出生后48h以内的血清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酶激酶)、CK-MB(肌酶激酶同功酶)、HBDH(a-羟丁酸脱氢酶)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83例(83/165)患儿心电图出现改变,重度组改变分别大于轻、中度组,轻度组大于中度组.经方差分析显示:心肌酶中CK、CK-MB变化与HIE的分度呈正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12例(12/165)病人于出生后12h内出现心肌酶谱变化,而其中8例的酶谱变化出现于生后6h内.结论:心肌损害和窒息恢复时间密切相关,常规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对HIE伴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参考价值;生后12小时内即可监测心肌酶学变化.
作者:杨钊;姚裕家;李炜如;陈永秀;付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38岁,G6P+51,因腰骶部坠胀2月于2004年3月8日入院.既往体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明显痛经.17年前行剖宫产一次,末次人流于7年前.妇科查体: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活动度好,右宫角处可扪及一直径约4厘米的包块突出.子宫后方偏右侧可扪及直径8cm囊性包块,边界清,表面光滑,欠活动.B超示:子宫形态规则,大小正常.
作者:姜涛;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评价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微创意义.方法:总结2001.5~2002.5我院通过电视胸腔镜技术所行肺叶切除术30例.患者年龄6~66岁.良性病变14例,肺癌16例.行单肺叶切除28例,双肺叶切除2例,肺癌病例均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辅助一7~9cm切口作为操作切口.结合内镜器械和常规器械解剖肺门结构及肺裂,推结器结扎肺血管,切割缝合器处理支气管.术毕用0/4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结果:术中无中转大切口开胸,除1例术后反复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疼痛轻,多数口服止痛药即可.术后恢复快,早第三天即户外活动.6例术后5天出院,23例术后7天出院,1例术后9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6天,较本院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常规9天出院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为微创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较普通开胸手术明显缩短.
作者:刘伦旭;许宁会;赵雍凡;周清华;刘颖;伍伫;杨俊杰;石应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腺样囊性癌常发生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粘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的腺样囊性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据Stell[1]报道发生于外耳道者仅占腺样囊性癌的1.5%.2001年至2002年4月我院收治了两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宇;郑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提高阴茎折断诊治水平.方法:回顾阴茎折断10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病理、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9例采用冠状沟近侧环行切口,1例采用纵行小切口行阴茎血肿清除加白膜修补术.随访 6月到5年.1例阴茎有小硬结,9例阴茎无弯曲、硬结,性功能正常.结论:阴茎折断手术疗效满意,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余刚;杨宇如;吴建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用4mv-x体外照射,1.8~2.0GY/d,每周5次,DT:60~68GY.放疗第1~5天及29~33天,每天静脉滴注5-Fu750mg/m2,DDP:20mg/m2.放疗开始即口服回生口服液,每次1支(10ml),一日三次,至放疗结束后4周.对照组:仅做同步放化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免疫功能增加,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期疗效,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二年生存率两组相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回生口服液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能有效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提高一、二年生存率.
作者:王中苏;王继瑞;张松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围术期有效镇痛改善手术病人的预后,这一观点已得到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的认同.有效的围术期镇痛可使病人的器官生理功能快速恢复正常[1].临床上围术期镇痛的常用药物是阿片类药.然而,其众所周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及延迟肛门排气)使其使用受到限制,也造成外科医生和病人的忧虑.
作者:余海;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1ecystectomy,LC)后残余胆囊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LC术后残余胆囊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11例LC术后残余胆囊均经开腹手术证实,其中6例残余胆囊,3例残余胆囊合并残余胆囊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行探察术中发现残余胆囊.所有病例均行残余胆囊切除,胆囊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残余胆囊慢性炎症改变.结论:严格把握LC的适应症和操作规范是防止残余胆囊的关键.
作者:李全生;杜景平;张肇达;周总光;杨和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使用EtCO2监测技术判断单腔双囊管(UNIVENT管)堵塞管的准确位置,尚未见国内文献报告.我科采用此项技术,用于判断支气管堵塞管的正确位置,实施单肺通气30例,获得成功.现将方法介绍于后.
作者:许明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术后胆道镜对肝内外胆管残石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治疗价值,并探讨合理的处理对策.方法:对118例经胆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住院病人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118例病人中108例治愈,治愈率9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是目前有效的措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住院观察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合理处理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周宇;张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喉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喉癌组织、11例喉上皮单纯性增生及4例非典型增生组织中VEGF及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在喉上皮单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及喉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分别为36.36%、50.00%、80.00%;2.19±3.22、17.83±8.10、59.13±24.82,差异显著(P<0.05).在喉癌组织中,低表达VEGF组与强表达组的MVD平均值分别为38.31±38.30、64.33±20.6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密切关系,VEGF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在喉癌的生长、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薛倩;周光耀;邹剑;刘亚峰;李昌林;蒋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回顾性的分析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尸解证实的4例胎儿消化道畸形,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胎儿消化道梗阻病变作出早期诊断的能力.
作者:马文敏;卢强;周琛云;庄华;郎诗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西地西菌属(Cedecea spp.)为杆状细胞,大小为0.5~0.6μm×1~2μm,符合场杆菌科一般属的特征,大多数菌株能运动,兼性厌氧.可以从呼吸道、血液标本分离得到[1~3].200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例Cedecea neteri(奈特尔西地西菌)所致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现在报道如下.
作者:王甫忠;高燕渝;吕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其疾病病程中常可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或渐进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它们可能具有某些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免疫异常,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异常与这类疾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临床治疗中发现使用免疫抑制剂对这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细胞免疫异常、T细胞扩增的特性与骨髓衰竭发病的联系、以及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敏;刘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急、慢性腹泻病人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4年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的266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并对常见细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腹泻病人常见的是福氏志贺菌,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常见的是沙门氏菌和弗氏枸橼杆菌,慢性腹泻病人常见的是弗氏枸橼酸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亚利桑那菌和白色念珠菌.分离菌株中耐药性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33%~92%),对亚胺培南、第四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弗氏枸橼酸杆菌产AmpC酸占33%.结论:腹泻病人的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进行常规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作者:陈慧玉;何加宁;吴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颅脑外伤手术在清除颅内血肿及破碎之无生机脑组织或同时作内减压后仍有严重颅内高压,脑组织向外膨出,硬膜或骨瓣复位困难时,为扩大容积降低颅内压,常需行去骨瓣减压,所致颅骨缺损需术后3~6月行二期修补.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3年7月在15例颅脑外伤病员行去骨瓣减压时,用自体颅骨碎片行同期颅骨缺损整复,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文华;韩小坤;袁晓东;黄晓明;梁隆彬;徐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及早诊断冠状动脉疾患对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为重要.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患的较好方法,但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危险性,与检查有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是0.15%和1.5%[1].因此,许多学者曾致力于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超声、MRI及传统的单层或双层螺旋CT的研究,结果尚不甚满意.电子束CT在冠状动脉疾患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其空间分辨率较差[2],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使用.1998年以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改进,由四层、八层至今天的十六层,扫描层厚越来越薄、速度越来越快,方使冠状动脉成像效果越来越好,在临床应用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对其加以综述.
作者:陈晓荣;余建群;周翔平;杨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