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

才向军

关键词:心肌炎/中医药疗法, 心病毒感染,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补气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黄芪解毒汤(生黄芪、丹参、赤芍、川芎、苦参、玄参、连翘、金银花)及常规西药治疗,并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对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本汤剂通过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而达到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配合丹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5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心脏失去代偿机能后,心肌收缩无力,心排出量下降,以致静脉系统瘀血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或气喘不能平卧,咳嗽咯血,吐泡沫痰,紫绀、水肿、上腹胀满疼痛,肝大,恶心呕吐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常为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CHF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晓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焦理论临床应用举隅

    三焦理论是中医临床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之一.笔者根据三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颇有体会,略陈管见,以飧读者.

    作者:王云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52例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配合一线抗癫痫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对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服用一线抗癫痫药不变的情况下,配合以涤痰逐瘀,开窍止痉,调理气机为主的中药(茯苓、半夏、胆星、枳实、竹茹、橘红、石菖蒲、全蝎、地龙等)治疗.结果:有效率86.5%,显效率57.7%.提示:本方法可有效控制癫痫患者发作次数,减缓西药的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何保军;王江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乌梅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50例

    目的:总结乌梅丸改成汤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用乌梅丸改成汤剂加减(乌梅、炮附子、桂枝、川椒、细辛、干姜、当归等)治疗心血管神经症50例.结果:总有效率92%.提示:心血管神经症可从肝阳虚论治.

    作者:郝宪恩;李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强心合剂对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温阳利水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CHF患者随即分成两组48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倍它乐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心合剂(人参、麦冬、五味子、制附子、三七).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间疗效、LVEF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ESV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心率、ED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心合剂治疗CHF疗效较好,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叶蜀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泽泻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103例

    目的:观察补脾祛湿,活血,润肠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泽泻汤加味(白术、茯苓、泽泻、丹参、山楂、决明子等)治疗本病103例,对照组采用吉非罗齐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疗效比较(P<0.05)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观察组能很快改变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查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泽泻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玉仙;马学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SOD、MDA、GSH-Px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SOD、MDA、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损毁的方法建立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SOD、MDA、GSH-Px.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内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而MDA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及喜得镇组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而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三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电针与喜得镇组之间三者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升高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SOD、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可能是其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唐纯志;赖新生;杨君军;冼志红;林锦泉;赖秀丽;王黎;林展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针加体针透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偏瘫31例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透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取患肢对侧运动区,体针透刺上肢选肩髑透极泉,曲池透少海,下肢选伏兔透殷门,阴陵泉透阳陵泉等.针刺后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28例只采用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治疗组31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提示:本方法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肌肉疼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而且可以激活感觉功能,调整神经反射环路中各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及周围循环,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者:张丽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消渴胶囊的提取工艺

    目的:根据处方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对消渴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以葛根素含量及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了消渴胶囊的佳提取工艺.结论:原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

    作者:李景丽;顿宝生;曹卓昀;唐卫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50例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丹由丸剂改汤剂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天王补心丹(生地、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等)由丸剂改汤剂随证加减治疗52例.结果:总有效率94%.提示:滋阴补肾,养心安神是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任仲军;曹子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穴位封闭加中药坐浴治疗阴部瘙痒及肛门湿疹120例

    目的:探讨对阴部搔痒及肛门湿疹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20例阴部瘙痒及肛门湿疹进行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和中药坐浴治疗.结果:120例总有效率100%.短用药3d,长16d,平均10.6d.提示:用穴位封闭法加中药坐浴治疗阴部瘙痒的作用机理是中西药物的化学作用与针刺激相互协同,通过经络、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作者:王宝旗;文亚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干品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优选出的石油醚浸泡法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石油醚浸泡法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23种,未发现鱼腥草素,可确定结构的有17种,质量分数占总出峰量的89.088%.其中甲基正壬酮的质量分数为4.424%,软脂酸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033%和32.515%.

    作者:罗琥捷;李临生;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参通脉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2例

    目的:观察化瘀通痹类中药配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三参通脉饮(党参、丹参、北沙参、茯苓、柏子仁、酸枣仁等)治疗本病52例.结果:总有效率92.38%.提示:病毒性心肌炎从气血辨治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小燕;承伯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芪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黄芪解毒汤(生黄芪、丹参、赤芍、川芎、苦参、玄参、连翘、金银花)及常规西药治疗,并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对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本汤剂通过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而达到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

    作者:才向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消法在心脏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探讨

    心脏神经官能症常因七情致病,引起脏腑气机失调,血瘀、痰浊、食积、伏火应之而发,反过来又成为本病的病因.运用理气法、消食法、祛瘀法、化痰法,消散郁滞,畅心通脉,可使邪去病退.消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应注意对症施治,灵活变通,临床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肖冰;赵长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天根地黄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5例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平肝熄风,祛痰开窍类中药配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天根地黄汤(天麻、葛根、熟地、半夏、钩藤、胆星、山药等)和对照组采用眩晕停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临床症状眩晕治疗前后对比虽无显著性差异,而眩晕发作次数及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ENG提示前庭功能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天根地黄汤对前庭功能的恢复有协助作用.

    作者:查鹏洲;荣培红;刘荣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在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中的运用初探

    贯彻循证医学原则,对冠心病的中医证型进行流行病学调研,加强文献和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加强科研规范化设计,并利用西医研究成果来研究发展中医,对提高中医诊治冠心病的临床水平有益,可供借鉴.

    作者:钱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通腑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探讨

    通腑法在中风病治疗中,适时适当使用往往能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就该法的应用作以探讨.结论:腑实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大便秘结是临床常见症状;通腑逐秽是截毒防变的重要措施;脱水疗法是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与通腑法机理相通,其施治,应中病即止.

    作者:张勇;杨利生;李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

    目的:观察温阳利水类中药配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温阳利水,益气活血类的中药(附子、茯苓、泽泻、丹参等)治疗本病48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79.1%;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两组分别为97.9%、75.0%.提示:以温阳利水法为主配以益气活血法,提纲携领,标本兼顾.

    作者:郑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43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针刺治疗取穴水沟、气海、足三里等,对照组26例,采用消栓再造丸治疗,两组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水沟、气海、足三里等穴具有益气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功效.

    作者:雷正权;李瑛;李亚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