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

贺民;凌锋;支兴龙;张鸿祺;宋庆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5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果:5例病人的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应用该联合技术均得以成功栓塞,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血管内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对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善,其治疗效果也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病毒含量与基因突变的临床关系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血清HBeAg阴转后HBV DNA含量与C基因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和C基因(pre-core/core,preC/C)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方法检测342例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BCP与preC/C基因变异.结果:在HBsAg/HbcAb/HbeAb和HBsAg/HbcAb感染模式中检测到HBV DNA阳性率为22.8%(36/158)及31.6%(31/9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模式中HBV DNA阳性血清的BCP变异检出率分别为;63.9%(23/36)、51.6%(16/31);preC/C变异检出率77.8%(28/36)、58.1%(18/31);HBV DNA血清浓度平均为49.2±36.7pg/ml、51.7±31.5pg/ml,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基因变异间无相关关系(P>0.05).但BCP变异组HBV DNA(61.8±34.1pg/ml)显著高于非变异组(34.4±29.7pg/ml);preC/C变异组HBV DNA(55.7±31.5pg/ml)显著高于非变异组(38.7±24.1pg/ml).结论:BCP基因变异与preC/C变异是随机存在于HBeAg转换中,突变后血清HBV DNA浓度显著升高.

    作者:李玉生;吕其军;李淑霞;田永刚;王剂红;史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世居高原超重小儿平原手术发生心跳骤停抢救1例

    学意义的高原指3000米以上的地区.临床上低海拔地区居民从原住址迅速迁致高原地区,因不能立即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易出现高原性肺水肿、高原性脑水肿等意外.而高原居民到平原手术发生麻醉意外的鲜见报道.我院近期发生一例高原世居小儿麻醉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崎;余海;刘斌;闵龙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现代激光在皮肤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根据Aderson和Parrish提出的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1],近年研制出系列现代皮肤美容激光机.与传统激光不同的是采用高能量Q开关脉冲激光,在大限度破坏靶组织的同时,尽量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以达到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不仅解决了以往难治的皮肤问题,而且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开拓了皮肤医学美容的新纪元.

    作者:牟韵竹;李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激光手术在复杂肛门瘘管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复杂肛门瘘管激光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只要充分掌握好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完全可以避免.此方法可作为治疗时优选.

    作者:陈传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β疱诊病毒家族,为双链DNA病毒.自1964年Hill等发现CMV是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以来,CMV逐渐为肾移植界所关注.据报道,肾移植受者中约50%~70%有活动性CMV感染,其中10%~30%为有症状性感染.CMV感染是降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CMV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以及肾移植受者CMV感染的诊断和防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滕东海;田静;卢一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与慢性肾脏病的生物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慢性肾脏病治疗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众多的研究已认识到细胞因子在肾脏病进展中起着重要的角色.运用生物治疗手段,从蛋白及核酸水平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开辟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新途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就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薛痕;樊均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腺上皮及微血管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价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腺上皮及微血管的影响.方法:①按40mg/kg*d喂饲雄性SD大鼠非那雄胺7天(B组),14天(C组).②HE染色观察前列腺腺上皮及采用墨汁灌注染色大鼠前列腺微血管的改变.结果:①B组、C 组高柱状上皮及内折乳头逐渐减少,扁平或立方状上皮逐渐增多.②A组(对照组),B组,C组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68.2±12.8,44.2±7.7和30.6±6.7; B组,C组的微血管密度较A组分别减少35.2%及56%.结论:非那雄胺可抑制大鼠前列腺腺上皮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

    作者:石明;刘孝东;辛宇鹏;卢一平;魏强;李虹;陈宗福;杨宇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重症肝炎(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对肾移植患者存活的影响.方法:对1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为慢性重症肝炎,病原学检测均有乙肝病毒感染且病毒处于复制状态,7例于移植术前感染,5例于术后感染,其中2例同时合并丙肝病毒感染,均为移植术后感染.治疗按重症肝炎方案进行,12例患者死亡11例,好转1例,死亡率达91.1%.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肝炎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因此移植术前应了解患者有无病毒携带及病毒性肝炎,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后及时诊治.

    作者:王丽春;李大江;滕芳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肝癌是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低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其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都很差.为了改善肝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学者们都积极的寻求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是上世纪90年代用于治疗肝癌,以其技术先进,疗效直接,微创和安全性等特点,在肝癌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的综合治疗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这项新技术的开展,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理论的新的技术要求,本文通过对115例中晚期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复发性肝癌)病人(其中原发性肝癌101例,转移性肝癌14例,男病人92例,女病人23例)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护理方法及技能.

    作者:许瑞华;苟菊香;罗绍华;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rgrin,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5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晓娟;毛咏秋;李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31例分析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31例,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结果:随访4月~2年5月,平均9.5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功能评定优89.3%,良10.7%.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付建;袁加斌;宋小勇;易难;张波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囊癌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原发性胆囊癌在临床上少见(约占全身癌的1%、消化道癌的3%),但在胆道系统肿瘤中却常见(约占全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64.7%),且恶性程度高,术后5年存活率约5%~15%[1].究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就诊的胆囊癌患者多数处于进展期,甚至已有肝脏受累或其他脏器浸润,手术切除率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胆囊癌发生早期转移作了大量的研究,旨在协助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提高预后.本文将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入手,综述胆囊癌发生早期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贤萍;张秀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报告回报时间解析

    实验室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除外,检测结果的回报时间(turnaround time,TAT)是病人和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减少实验室总耗费、提高实验室效率、改善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对有关TAT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娟;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典型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占妊娠的0.5~1.0%,近年来有逐渐升高趋势,而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本文目的在于分析总结非典型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此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贾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分析

    目的:通过对已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在手术中,手术后早期和调试中所遇问题的总结,探讨术中术后和调机中的特别注意事项.方法:9例在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开机至少6月的语前聋儿童被纳入本次分析.采用回顾临床资料和进行自由声场测试纯音,言语察觉率和开放式,闭合式言语分辨率的方法评价人工耳蜗补偿听力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被成功地植入了人工耳蜗.手术并发症计有电极滑出耳蜗1例,术中穿破外耳道后壁2例,术后出现术侧面肌抽动2例.自由声场纯音听阈测试,均在30~35dB SPL.言语察觉阈35~40dB SPL;言语分辨率(除3例外),开放式大于50%,佳者达到78%;闭合式大于80%.4例植入时间较长的学龄期儿童已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加术后言语训练,能达到改善听力,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并对术中寻找圆窗龛困难,术后出现的电极滑出和面肌抽动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郑虹;秦学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EBV-IgM抗体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抗体IgM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IM组46例,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EB病毒衣壳抗原(VCA)的抗体IgM(EBV-VCA-IgM).结果:IM组EBV-VCA-IgM41例阳性,阳性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EBV-VCA-IgM是IM急性期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向龙;毛萌;付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腔恶性淋巴瘤12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鼻腔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自2001年3月~2002年11月收治的鼻腔恶性淋巴瘤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为NK/T淋巴瘤,占本组的83.3%,T系淋巴母细胞瘤1例,尚不能分型的1例;误诊误治者10例占本组的83.3%,总共病理检查20例次,病理误诊8次,占本组40%,结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够是误诊的一个原因;要确诊本病依赖于免疫组化技术.

    作者:苟栋明;安会民;王力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EEG与BEAM对儿童病脑的诊断与定位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脑电地形图(BEAM)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病脑)的诊断及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病脑60例患儿作EEG、BEAM检查,并与同期头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脑脊液(CSF)等对比分析.结果:EEG、BEAM、CT、CSF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80%、35%;其定位率分别为70%、70%、48%、35%.结论:EEG、BEAM对儿童病脑的早期诊断及其定位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胡帮建;熊黎;贾开福;骆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在咽喉部的应用

    从1998年8月至2002年6月,我们试用鼻内窥镜作咽喉部检查和手术[1],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喻继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及氨甲喋呤静脉冲击与单用强的松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Graves眼病(GO)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曾有使用地塞米松(D)、氨甲喋呤(MTX)、强的松(P)及硫唑嘌呤(A)的强化治疗方案(DMPA)的研究报道,但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观察了我院1998年2月至2002年4月期间78例GO用DMPA治疗与69例GO单用强的松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光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