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探讨

于蓉;任林森;岑瑛

关键词: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代谢, 最终产物, 氧自由基, 血栓形成, 细胞损伤, 缺血损伤, 局部缺血, 发生机理, 动脉硬化, 多因素, 文献, 缺氧, 磷酸, 聚集, 继发, 机体, 毒性, 创伤
摘要:继发于创伤、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机体局部缺血.缺血损伤是多因素的,包括缺氧和高磷酸的分解,缺血代谢终产物的聚集.缺血纠正后,代谢趋于正常了,然而细胞损伤却仍在继续,文献中常见报道[1].这种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发生机理不详.目前细胞代谢毒性产物氧自由基(ODFR)已被认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环孢菌素A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环孢菌素A(CsA)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是重型再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初步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M)检测结果与再障发病及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国产CsA联合雄激素(11例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再障41例,与以雄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的对照组再障25例比较疗效,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CsA组为63.4%,优于对照组36.0%(P<0.05);对重型再障的有效率CsA组为6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CsA组中血清HBV-M阳性的重型再障加用大剂量丙球可提高疗效;CsA组治疗有效者过早停药较易复发.结论:国产CsA为主的联合方案是治疗再障较为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有效者不宜过早停药.

    作者:白晓川;郭宏伟;杨国镇;吴晓萍;宋国庆;崔丽娟;马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药品包装及标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药品的包装具有存放、保护药品的作用,包装上的标示可以反应一些药品的重要信息.为了对药品的包装、标签等进行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1,2].但是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药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装情况也比较复杂,从包装材料、包装质量、图文设计都出现了许多不合理或违反相关规定的地方,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有些药品包装上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病人.

    作者:李里;杨利平;石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在某些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本文所用主要缩写:CSS:变应性肉芽肿病,WG:Wegener's肉芽肿病,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BMC:外周血单核细胞,TGF-β:转移生长因子β,PR3:蛋白酶3,GCA:巨细胞动脉炎.)血管炎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因子作为由活化炎细胞合成、分泌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物质,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近来众多学者以Wegener's肉芽肿病、变应性肉芽肿病、Behcet's病、过敏性紫癜、巨细胞动脉炎等典型原发性血管炎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因子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宏杰;郭在培;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64例声门上型喉癌的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

    目的:探讨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声门上喉癌的作用.方法:64例声门上型喉癌N0病例,根据颈淋巴结引流的特点,进行选择性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分析5年的临床效果.结果:64例声门上型喉癌N0病例发现2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7.5%,行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五年生存率为75.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N0颈部的治疗可采用选择性区域性颈清扫术,治疗效果与传统性全颈清扫相似.同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陈建超;王永福;王少新;陈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重症肝炎(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对肾移植患者存活的影响.方法:对1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为慢性重症肝炎,病原学检测均有乙肝病毒感染且病毒处于复制状态,7例于移植术前感染,5例于术后感染,其中2例同时合并丙肝病毒感染,均为移植术后感染.治疗按重症肝炎方案进行,12例患者死亡11例,好转1例,死亡率达91.1%.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肝炎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因此移植术前应了解患者有无病毒携带及病毒性肝炎,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后及时诊治.

    作者:王丽春;李大江;滕芳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伴急性肺部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药治疗肺心病发作期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82.9%).治疗组PaO2提高、PaCO2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肺胀Ⅱ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发作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鲁红霞;王贤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3例肝炎患者肝穿病理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肝穿活检病理报告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临床病情较轻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愈低,而临床病情愈重,符合率愈高.8例临床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病理检查仅1例无纤维化,余7例均有不同程度纤维化.3例转氨酶升高原因不明者,其中2例经肝组织免疫组化确诊为HBV感染.结论:对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应慎重.肝穿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测不仅可准确判定病情,并可作为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袁术生;刘家勉;方平安;朱清文;罗跃奎;王小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左顶叶灰质异位1例

    患者男,23岁,因突发四肢抽搐,神志不清10分钟入院.入院前半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强直、双眼向上凝视、口角左歪、口唇发绀,3分钟后伴四肢抽动,口吐白沫数次.抽搐停止后,唇色好转,嗜睡,距发作约10分钟后清醒,稍感头昏不适.发作过程中无大小便失禁、舌咬伤,事后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作者:杜江洪;周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VBMCD方案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VBMCD方案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病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VBMCD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改良M2治疗方案.治疗观察4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及55.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种方案治疗后,VBMCD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方案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变化除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外,均较改良M2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毒副作用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本治疗未见肾功能损伤,未见永久性造血干细胞损害和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VBMCD方案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上疗程短,疗效高,可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及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化疗间歇延长.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方案.

    作者:夏顺中;刘力克;汪勇;刘力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53例正常人房室平面位移正常值

    目的:计算房室平面位移法的有关正常值,以利临床参考.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对153例正常人进行检查,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左室两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以M型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左室下壁、左室后壁、左室侧壁方向的房室环处测量总房室平面位移值及左房收缩所致房室平面位移值,并计算后者与前者的比值,每个数据均测量三个心动周期,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3例正常人总房室平面位移值均大于10mm,四个位点总房室平面位移值基本一致,左房收缩所致房室平面位移值与总房室平面位移值的比值基本一致.结论:一般情况下,测量房室平面位移值只需测量一个位点即可,总房室平面位移值的正常值在10mm以上.

    作者:綦美和;刘明春;黄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无发热粟粒性肺结核1例

    肺结核是呼吸系常见病,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回升,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不少肺结核患者,往往因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现将我院2002年11月收治的1例经骶尾部病理活检诊断为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误诊为支气管肺泡癌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冯玉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报告回报时间解析

    实验室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除外,检测结果的回报时间(turnaround time,TAT)是病人和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减少实验室总耗费、提高实验室效率、改善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对有关TAT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娟;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术后盆腔感染与孕期细菌性阴道病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盆腔感染与常见的下生殖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至1999年在我院门诊接受人工流产的425名妇女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和诊断,并对感染者进行适当的治疗,观察这些妇女在人流术后的盆腔感染情况.结果:早孕妇女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5.6%,临床表现以白带增多和异味为主,近一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培养出厌氧菌.经过治疗的妇女在接受人流手术后,无人发生术后盆腔感染.而对照组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为1%.结论:早孕妇女伴有细菌性阴道病并不少见,术前有效及时的治疗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黄薇;黄秀玲;彭英;吴艳乔;韩字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

    目的:总结21例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病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左胸6cm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肿块的游离,上腹旁正中约10cm的切口完成胃大小弯及贲门肿块的游离和切除,残胃与食管在胸内完成吻合.结果: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顺利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的切除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易等优点.

    作者:曾富春;格桑耕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引起失眠2例

    可乐必妥系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其成分为左旋氧氟沙星,它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临床上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感染.其药品说明书中描述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光敏、皮肤瘙痒等.目前我们收集到的可乐必妥不良反应均为失眠,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泽莲;管玫;潘晓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激光手术在复杂肛门瘘管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复杂肛门瘘管激光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只要充分掌握好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完全可以避免.此方法可作为治疗时优选.

    作者:陈传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41例有机磷中毒死亡病因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内科急症,临床上其死亡率占所有药物中毒之首.现将我院1989年8月~2002年8月4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死亡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蓉;任继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癌癌周肺血流灌注影像学研究

    迄今,肺癌的发现和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其影像学检查.在影像学上,肺癌的早期肿块形态学表现又常缺少特征性,其诊断多需结合伴发的气道阻塞性改变和转移灶的佐证.而关于肺癌对周围肺组织血流灌注改变的影像学研究更少,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深入评价.为此,现将有关肺癌癌周肺血流灌注改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晔;邓开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矿物粉尘体外细胞毒性及防治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工业上常用纤维矿物粉尘表面游离OH-的毒性并用有机弱酸对其进行减毒处理,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以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为毒性指标,观察纤维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并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各粉尘,观察对人红细胞(RBC)的溶血率及MDA的变化.结果:不含OH-的斜发沸石、纤维硅灰石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因含不同的OH-而表现出不同的细胞毒性.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后能显著降低其对RBC的毒性.结论:纤维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与其表面OH-呈正相关;有机弱酸有减少其毒性的作用.

    作者:邓建军;李萍;董发勤;吴逢春;王利民;曾娅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现代激光在皮肤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根据Aderson和Parrish提出的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1],近年研制出系列现代皮肤美容激光机.与传统激光不同的是采用高能量Q开关脉冲激光,在大限度破坏靶组织的同时,尽量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以达到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不仅解决了以往难治的皮肤问题,而且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开拓了皮肤医学美容的新纪元.

    作者:牟韵竹;李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