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玲;高乃荣;程小宁
目的:研究槟榔对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运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1各组大鼠胃窦浆膜上缝置应力传感器,用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灌药前后胃运动胃运动曲线;2放免法检测大鼠胃肠组织中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1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收缩频率加快,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无明显变化;各组大鼠胃平滑肌收缩幅度明显增强;2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及空肠的胃动素含量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明显减少,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槟榔能促进正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动力,主要通过增强胃平滑肌收缩幅度,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邹百仓;董蕾;魏睦新;魏蓝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采用纯艾条灸至阴穴,对照组70例采用胸膝卧位.结果:治疗组治疗15次后治愈73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治疗15次后治愈5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治疗组施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有补气血,调阴阳的疗效.
作者:陈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利咽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口服咽痛胶囊(黄莲、黄芩、桔梗、牛蒡子、射干、浙贝母等);对照组60例,口服先锋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3%,(P<0.05);治疗组对咽痛作用及起效时间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痛胶囊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作者:黎沛环;宋黎梅;吴锡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软坚化积类中药配伍,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丹参、莪术、柴胡、三七、当归、三棱、元胡等)配合蒸热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7%,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5.7%,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法配合,能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组织的吸收,提高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疗效.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行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自拟通歧1号方(川芎、山甲、水蛭、皂刺、通草、丹参等)和离子导入仪导入通歧2号方(山甲、水蛭、皂刺、三棱、莪术、血竭等)治疗本病236例.结果:治愈率92.37%.结论:通歧1、2号方内外合治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筱茂;刘彩霞;李巧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小儿口疮包括现代医学的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拟的加味导赤汤治疗该病98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周群;唐宇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现代影像技术对肛瘘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微创三联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采用影像技术(MRI,B超,数字减影技术等)对132例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诊断,然后进行肛瘘内口部位的中药消痔灵注射液注射,肛瘘管腔和外口的清创、粘堵及瘘管皮外柳木条压垫的三联疗法.结果:影像技术(MRI,B超,数字减影技术等)对肛瘘的诊断符合率98.8%,在此诊断下的微创三联疗法总有效率98.5%.提示:影像技术(MRI,B超,数字减影技术等)对肛瘘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微创三联疗法治疗肛瘘的技术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五九;贺向东;郭卫平;王文锋;黄琳娜;景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运动损伤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对体育运动和运动训练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中医药学对此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独到的作用.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小儿流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流涎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脾积热、脾胃虚寒、脾气虚、肾阳不足等4型.分别采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吴茱萸汤、香砂六君子汤、缩泉丸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流涎疗效满意.
作者:冀颖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精典名方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地龙、全蝎等治疗本病128例.并设对照组98例服氨茶碱、博利康尼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91.8%,P>0.05.结论:本方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去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作者:苏小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上多作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更加广泛的用途,不限于治疗胸中瘀血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璠;张景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热、生肌、敛疮类中药配伍制为药膜,外敷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作者将其院内制剂制成的可直接贴敷于患处的药膜-清热溃平膜(竹叶、寒水石、儿茶)治疗本病40例,同时设40例对照组,采用洗必泰口腔溃疡膜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体疗效相同,但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治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清热溃平膜具有镇痛性强、治愈时间短的特点.
作者:李敏;郑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推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推拿、针灸、颈椎牵引、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本病9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5.8%.提示:本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有利于增加局部血也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李兴洲;张峰;陈犬利;曹斌;姬海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于1830年所著,自创活血化瘀数方对医学有很大贡献,尤其治疗脑血管病效果很好,故做如下总结.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哲学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述.结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某些概念存在着医哲不分、层次分化不全、内涵与外延关系不清等问题.促进医哲分化、深入进行中医微观领域研究及对中医文献进行系统继承等方面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徐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湿、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以妇炎康复汤(黄芪、土鳖虫、当归、芍药、红藤、大黄等)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并与妇科千金片治疗5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炎康复汤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功效.
作者:颜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多途径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8例采用自拟方(当归、白术、金银花、香附、六路通、丹参等)内服,中药保留灌肠(红藤、败酱草、赤芍、穿山甲等)以及西医输卵管通液术相结合;对照组78例,采用输卵管通液术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9%,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论:清热活血散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及粘连的松解.
作者:孙惠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肝脏是调节的枢纽,以保证机体的气血调合,阴阳平衡.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达,经络畅通,气血和调,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如果肝的功能失常,发生肝气、肝火、肝风、肝寒时,五脏六腑必受欺害,可导致妇科诸疾.
作者:王联庆;王昆;宫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酒温涂擦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运用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配合涂擦温药酒(桂枝、红花、马钱子、曼陀罗)治疗本病68例,并没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鱼腰、四白、下关等)治疗66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此种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有利于受损神经和肌内的修复.
作者:赵根生;刘勇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传统方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88例以八正散加味(加黄芪、石苇、金钱草)治疗,对照组32例运用抗生素配合中成药结石通片和延胡止痛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68.8%,(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八正散有清热通淋排石的功效.
作者:王琨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