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茵栀汤佐治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25例

陶晓玲;高乃荣;程小宁

关键词:婴幼儿, 高胆红素血症, 现报道如下, 后遗症, 中药, 治疗, 应用, 疗效, 程度, 病因
摘要: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无论其程度和病因如何均应积极治疗,以尽可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们应用中药佐治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2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治疗妇科术后发热69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术后发热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临床分为气阴两虚、血虚、营卫失调、食积及感染邪毒5型辨证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中医辨证治妇科术后发热应以病因治疗,以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为主.

    作者:王澎澎;萧美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从脾肾论治绝经期崩漏74例

    目的:观察从脾肾论治绝经期崩漏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补胃、固冲摄血法,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五味子、菟丝子、熟地等治疗绝经期崩漏74例.结果:总有效率90%.结果:治疗绝经期崩漏,应以治脾为主,兼以治肾.

    作者:丛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上多作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更加广泛的用途,不限于治疗胸中瘀血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璠;张景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法配合中药热敷小腹治疗青春期痛经48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配合热敷小腹治疗青春期痛经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8例,经期口服自拟痛经灵Ⅰ号(黄芪、小茴香、木香、当归、蒲黄、灵脂等)配合粗盐炒丁香、川椒,热敷小腹1 h.对照组40例,经前5 d口服女金胶囊,每次3片,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7.91%,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治愈率27.50%,总有效率72.50%.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治疗青春期痛经,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有温经散寒,调和冲任的功效.

    作者:王革新;王梅;李仁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与低海拔地区小儿肺炎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由于高原地区氧分压低,气候寒冷干燥,日温差大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该地区小儿肺炎之发病率、发病季节、病情严重度及病死率等与低海拔地区有较大差异.

    作者:史桂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加味八正散治疗泌尿系结石188例

    目的:观察传统方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88例以八正散加味(加黄芪、石苇、金钱草)治疗,对照组32例运用抗生素配合中成药结石通片和延胡止痛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68.8%,(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八正散有清热通淋排石的功效.

    作者:王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王清任名方治疗脑血管病举隅

    《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于1830年所著,自创活血化瘀数方对医学有很大贡献,尤其治疗脑血管病效果很好,故做如下总结.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药配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2例

    目的:观察中西药配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补液及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山莨菪碱灌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病毒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90.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傅英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加味导赤汤治疗小儿口疮98例

    小儿口疮包括现代医学的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拟的加味导赤汤治疗该病98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周群;唐宇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128例

    目的:观察精典名方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地龙、全蝎等治疗本病128例.并设对照组98例服氨茶碱、博利康尼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91.8%,P>0.05.结论:本方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去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作者:苏小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养阴祛邪法应是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法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治疗时应辨证准确,及时抓住病机,果断用药,但小儿素体阴虚,病理阴常不足,从小儿特点出发,应把养阴祛邪法作为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桃红十子延宗散配合西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72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口服桃红十子延宗散和常规西药,个别病例结合手术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精子质量及受孕率.结果:治愈率40.28%,总有效率81.9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振卿;刘新军;张二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罐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效果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针罐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其在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针刺及火罐治疗.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变量为:病情(P<0.05)和病程(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变量为:病情(P<0.05)、病灶部位(P<0.05)和病程(P<0.05).提示:病情、病灶部位和病程是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从而为针罐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赵建安;苏同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妇炎康复汤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湿、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以妇炎康复汤(黄芪、土鳖虫、当归、芍药、红藤、大黄等)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并与妇科千金片治疗5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炎康复汤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功效.

    作者:颜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从肾论治青春期功血30例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血从肾论治的疗效.方法:采用益肾汤(熟地、菟丝子、枸杞子、淮山药、山茱萸、炒续断、杜仲、旱莲草)随证加减,治疗青春期功血30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从肾论治青春期功血,能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疗效满意.

    作者:陈秀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通歧汤治疗输卵管阻塞236例

    目的:观察行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自拟通歧1号方(川芎、山甲、水蛭、皂刺、通草、丹参等)和离子导入仪导入通歧2号方(山甲、水蛭、皂刺、三棱、莪术、血竭等)治疗本病236例.结果:治愈率92.37%.结论:通歧1、2号方内外合治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筱茂;刘彩霞;李巧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女性尿失禁40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配合双掌握推法足底按摩.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法以调节冲任经脉之气,平衡一身阴阳,补益肾气,使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得以调节,膀胱失约的机能得以改善.

    作者:李改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LPO含量及SOD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心肌、坐骨神经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天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用药4 W处死大鼠,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心肌、坐骨神经LPO、MDA含量,提高SOD水平.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坐骨神经组织内存在脂质过氧化损伤,复方丹参片对糖尿病大鼠组织的氧化应激有减轻作用.

    作者:杨桂珍;吴莉;梁军;黄科军;陈健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82例

    目的:探讨中医调周中药方对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35例无排卵性不孕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调周中药方治疗组,分别采用卵泡期治以滋养肝肾之法,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法,黄体期治以温肾益气养血法,行经期治以活血化瘀法;西药以克罗米酚为对照组.结果:中药治疗组182例中,有排卵者123例,占67.50%;终怀孕者111例,占59.8%.对照组153例中有排卵者92例,占60.10%;终怀孕者59例,占38.56%.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在妊娠率上差异显著,P<0.01;在排卵率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受孕率高,副作用少.

    作者:罗志娟;詹杰;吴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化瘀止血法古今用药探析

    目的:探析化瘀止血法的古方今用药特点.方法:分析了化瘀止血法的泽释理论渊源,现代应用及存在问题.结果:提出重用化瘀药的止血,化淤2药与止血药并用,善用化瘀止血药及以止血药为主,适当配伍化瘀药.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胡晨霞;马小兰;王洪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