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刘晓英

关键词:四川省, 县级, 公立综合医院, 基本情况
摘要: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5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四川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基本情况,为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设问卷对四川省5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建筑规模不断扩增,床位使用率均超过国家公立医院标准,外聘人员数量多,医保患者门诊和住院患者产生的费用中药品费的比例居高不下,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机制不到位.结论 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药品费用有进一步控降的空间,医保费用管理需进一步优化.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母乳喂养对糖尿病产妇所娩婴幼儿超重及肥胖发生的影响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母乳喂养对糖尿病所娩婴幼儿超重及肥胖发生的影响.方法 检索有关对糖尿病所娩子代母乳喂养相关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数据,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7篇非随机对照试验(MINROS评分在16~ 23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在超重[OR=0.50,95% CI(0.40,0.61),P<0.001]、肥胖[OR =0.37,95% CI(0.27,0.51),P<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母乳喂养能有效减少糖尿病所娩子代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对子代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晓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

    目的 分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45例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BRFA治疗房颤.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手术52例作为对照.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比较其疗效.结果 同期手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9例,心房颤动消除率86.67%.术后给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术后6个月,91.11%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左心房、左心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安全,简便,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谭程;孙小康;黄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宫腔填塞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目的 总结前置胎盘患者置入腹主动脉球囊,联合宫腔填充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6例合并胎盘植入)资料,均在剖宫产术前放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娩出胎儿后充盈球囊并剥离胎盘,运用Bakri球囊官腔内填塞止血.结果 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采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为5∶4,术中平均出血量(633±327) mL,输液量(1227 ± 576) mL,阻断时间(27±8) min.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宫腔填塞能够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此类剖宫产术宜采用全身麻醉.

    作者:王瑜;兰志勋;杨年;廖治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CCTR(2015.3)、MEDLINE(1998-2015.12)、EMbase(1998-201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8-2015.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2015)、万方医学数据库(1998-2015.12),并检索Google Scholar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对比单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42个研究,共计4285例患者.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对偏头痛的疗效明显高于钙离子拮抗剂组[Chi2=24.63,df=41(P=0.98);I2 =0%,Z=14.17,P=<0.00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因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不高,各研究疗效评定标准易致偏倚等因素,影响论证真实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陈明清;刘林峰;刘琪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术前肠道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梗阻性直肠癌

    目的 探讨术前肠道支架置入后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梗阻性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肠道外科接受术前支架置入术+腹腔镜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22例梗阻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术前肠道支架置入术+腹腔镜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所有患者均未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术前肠道支架脱落2例(9.1%),吻合口瘘1例(4.5%),切口感染1例(4.5%),低钾血症3例(13.6%),低蛋白血症7例(31.8%),尿潴留1例(4.5%).标本远近切缘均为阴性,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期内1年生存率为100%(15/15),术后2年生存率为87.5%(7/8),盆腔复发率为4.5%(1/22).结论 术前肠道支架置入术+腹腔镜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梗阻性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作者:宋博;刘超;郑阳春;周海洋;胡海;燕锦;徐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微创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我院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微创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在SA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早期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值、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糖值治疗后分别为:(105.8±36.5)U/L、(320.5±250.5)U/L、(6.5±1.5)/mm3、(4.9 ±0.5) m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糖值治疗后分别为(180.5±30.5)U/L、(390.9±280.9) U/L、(9.5±1.5)/mm3、(6.5±0.8) mmol/L,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②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腹腔感染、胰腺周围感染、浓毒血症病例分别为1例、2例、1例,对照组腹腔感染、胰腺周围感染、浓毒血症病例分别为6例、8例、6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腹痛、腹胀、排便缓解的时间分别为(3.0±0.5)d、(3.2±0.8)d、(4.0±1.5)d,对照组腹痛、腹胀、排便缓解的时间分别为(6.0±1.5)d、(6.9±0.9)d、(9.0±0.8)d.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更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P治疗中,早期微创手术比保守疗法具有更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手术适应症,以及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作者:李明非;曾勇;关华;甘险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四川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5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四川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基本情况,为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设问卷对四川省5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建筑规模不断扩增,床位使用率均超过国家公立医院标准,外聘人员数量多,医保患者门诊和住院患者产生的费用中药品费的比例居高不下,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机制不到位.结论 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药品费用有进一步控降的空间,医保费用管理需进一步优化.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151及整合素α3β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151及整合素α3β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7至2011年我院经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病理证实的65例NSCLC患者标本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51及α3β1在NSCLC中表达水平,采用阳性细胞半定量法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研究组中,共43例患者CD151阳性表达,阳性率66.2%;对照组中共4例患者CD 151阳性表达,阳性率2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共35例患者α3β1阳性表达,阳性率53.8%;对照组中共2例患者α3β1阳性表达,阳性率1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史、T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的患者CD151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史、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的患者α3β1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51与α3β1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列联系数C=0.57(P <0.01).结论 NSCLC患者CD151及α3β1阳性表达情况与患者的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且两者表达具有一致性,表明CD151及α3β1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纯;孙静;偰燕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IV/AIDS合并颈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颈淋巴结结核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阶段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照组94例为单纯颈淋巴结结核,试验组94例为HIV/AIDS合并颈淋巴结结核,超声观察分析两组淋巴结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彩色血流情况,并将试验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阶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淋巴结各观察指标比较,CD4+T淋巴细胞> 200cells/μ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T淋巴细胞< 200cells/μL时淋巴结结核超声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试验组随着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Ⅱ型、Ⅲ型颈淋巴结结核多见,且无Ⅳ型出现.CD4T淋巴细胞<100 cells/μL与CD4+T淋巴细胞100 ~ 200cells/μL相比颈部淋巴结结核容易形成大面积液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IV/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随着CD4+T淋巴细胞数目的下降,病变累及双侧颈部、淋巴结融合、脓肿伴瘘窦道形成与单纯颈部淋巴结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④发病群体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P =0.0001).结论 HIV/AIDS合并颈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随着机体免疫力降低,淋巴结内部容易形成大面积液化,颈淋巴结无钙化;超声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颈淋巴结结核的病情发展,可作为HIV/AIDS合并颈淋巴结结核在不同阶段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罗小英;刘姝;岳冀;林军;宋雨芩;周雅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孕妇126例为对照(非糖尿病组).对两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宫内感染、剖腹产、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等产科并发症明显增高(P<0.05);围产儿低血糖症、巨大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先天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产妇病死率、围产儿新生重症监护室(NICU)入院率、病死率高(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应该加强妊娠期间的血糖控制工作,应尽早住院观察.

    作者:黄新;周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Crede手法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rede手法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抗胆碱药物使用、间歇导尿配合Crede手法组(治疗组)29例及抗胆碱药物使用配合间歇性导尿组(对照组)28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及下尿道综合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大逼尿肌压及尿道综合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大膀胱测压容积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 Crede手法配合间歇性导尿可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情况和尿流动力学,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适合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琴;吴觅佳;王聪;肖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AECOP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选并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426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386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数据,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年龄、mMRC评分、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数、血清尿素氮、肌酐、白蛋白水平,以及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合并真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数、血清尿素氮浓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动脉血pH值、合并真菌感染与患者死亡相关(P<0.05).结论 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氮质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酸血症、合并真菌感染是AECOPD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白碧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1995年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肝癌年死亡率约为20.4/10万人,居癌症中的第二位[1].我国原发性肝癌90%又以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主[2].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将肿瘤的生长、发展和侵袭都聚焦在分子水平上.肿瘤血管生成是促进血管生成因素和抑制因素间失衡的结果.

    作者:蒋辉;蒋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用于预防胸外伤患者肺不张53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胸外伤患者预防肺不张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106例胸外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53例.常规护理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活量、大通气量、肺不张、低氧血症等情况以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患者的大通气量和肺活量均大于常规护理组.讨论 综合护理方法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于预防肺不张十分有效.

    作者:邓永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护理风险评估能力的现状,为社区护士的培养及合理配备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东、南、西、北、中5区10所社区医院(每区2所医院),采用《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的差异.结果 不同学历组社区护士在“潜在危险因素评估”(F =4.00,P<0.05)和“仪器设备管理”(F=3.734,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称社区护士在“预防保健”(F=4.6,P<0.05)和“慢病管理”(F=6.4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年限社区护士在“慢病管理”(F=3.26,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根据社区护士的具体情况进行岗位配置与专业发展培训,以提升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蒋蓉;李艳;谢彩霞;陈志琼;谢海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医院皮肤科急诊68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6856例皮肤科急诊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种及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我科急诊就诊的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种类、预后等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 共有患者6856例,平均年龄(27.22±17.85)岁,其中男性占43.23%,女性占56.77%,14 ~30岁患者多,占40.37%.常见的疾病为变态反应性疾病(65.39%),其次为昆虫及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15.83%)及病毒感染性皮肤病(10.08%).儿童患者在昆虫及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脓疱疮、带状疱疹、药疹、丹毒及多形红斑上与成人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重症药疹仍为死亡率较高的皮肤急症.结论 皮肤科急诊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为主,真正意义的急诊不多,但为急诊医生掌握的重点.

    作者:王倩;周夕湲;张丽霞;刘伟;段西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原建设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川藏高原某单位建设者的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四川甘孜州巴塘县、西藏芒康县境内从事某建设人群共650份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3的检测.选择25(OH)D3 <50 nmol/L、50~75nmol/L和75~150 nmol/L的不同测定值定义维生素D为缺乏、不足、适宜,分析不同海拔地区建设者维生素D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 650例高原建设者年龄18 ~ 67岁,平均年龄(37.77±11.04)岁,男574例,女76例,血清25(OH)D3平均值为(64.10±19.10) nmol/L,PTH(37.08±18.88)pg/mL,呈近似正态分布.维生素D缺乏者24.9%,不足者47.5%,适宜者27.6%.不同海拔地区的建设者血清25(OH)D3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藏区建设者维生素D水平总体偏低,但缺乏者仅24.9%,较其它地区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好,这与高原特殊环境及建设者较长户外活动时间有关.

    作者:何清华;周晓梅;陈德才;朱可;唐晨;高学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浆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血浆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名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A-FABP水平,慢性肾脏病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 <60 mL/(min·1.73m2).结果 血浆A-FABP水平与eGFR成负相关(r=-0.43,P<0.05),调整其它相关因素后,其与eGFR值之间仍存在相关关系.血浆A-FABP中位数为20.3ng/mL,高于或低于该值,CK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FABP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1,95% CI(1.352,9.223),P<0.05].结论 血浆A-FABP水平是T2DM患者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于预测T2DM发生CKD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章娜;刘琳;严宗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成都地区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横断面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布,探索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中抽取11740例,年龄从18岁~ 92岁,平均年龄(45.86±13.53)岁,其中男7441例,女4299例,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都地区人群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14.31±7.50μmol/L),男性(16.13±8.52μmol/L)高于女性(11.15±3.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30岁以下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升高检出率异常增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边缘升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在50岁以后的男性和70岁以后的女性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降低.在研究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2.74%,H型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91.98%.结论 成都地区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且H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进行健康管理很有必要,30岁以下人群及50岁以后的男性和70岁以后的女性是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

    作者:吴琴琴;唐怀蓉;唐国华;李乔;薛桂君;陈姚;冷蓉;王佑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真菌性角膜炎27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7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5%那他霉素眼液+口服伊曲康唑组为观察组(n=19例),静滴氟康唑为对照组(n=8例),以佳矫正视力为评价疗效的标准,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视力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76);观察组视力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及早诊断,及早正规应用5%那他霉素眼液及口服伊曲康唑,大部分疗效显著.

    作者:徐茂晖;龚敏;许长生;颜巧灵;杨竹梅;杨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