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下降率在肝硬化伴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意义

杨仁国;徐开菊;黄仁刚;林健梅;江南;杨兴祥

关键词:降钙素原,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动态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 SBP 72例,非SBP 60例),SBP患者依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20例,存活组52例,于入院第1、2、3、5d检测血清PCT浓度,计算PCT浓度下降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PCT下降率在SBP预后的临界参考值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BP 组患者PCT、CRP、WBC中位数显著高于非SBP组;SBP患者死亡组PCT、WBC、CRP中位数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1);存活组的第2、3、5d的PCT下降率明显高于死亡组,第5d PCT下降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95% CI:0.806~0.998),以第5dPCT下降34.1%为临界值,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91%。结论 SBP患者病死率与持续增高的PCT浓度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如PCT浓度持续下降,则生存率显著提高;第2、3、5d的PCT下降率对预后评价均有一定价值,其中以第5d的PCT下降率作为临界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下清宫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下清宫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与超声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血β-HCG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监测下清宫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损伤小、便于推广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替格瑞洛联用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

    目的:检测并评价替格瑞洛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相关的安全性信号,为临床正确的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 HIS)检索某三甲医院2012-10-1日至2015-1-30日使用替格瑞洛的病例,记录可能与替格瑞洛联用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其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相关的信息,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并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版对不良反应(ADR)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共有28例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经SPSS分析,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对于肌酸激酶升高无显著影响(P>0.05),8例患者肌酸激酶升高可能与联合用药相关。结论替格瑞洛主要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替格瑞洛与瑞舒伐他汀联用不良反应分析为可疑级,替格瑞洛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组合为可能级,但两种联合用药对于肌酸激酶升高的风险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这两种相对安全的他汀类药物。

    作者:濮永杰;张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蛋白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结蛋白( Desmin)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Desmin蛋白在前列腺增生组(30例)、前列腺癌组(30例)中的表达,并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及实时定量Q-PCR法进行进一步验证,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表明Desmin在BPH组和PC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22/30)、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esmin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率与Gleason分级、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 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Desmin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前列腺增生组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在BPH组中Desm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P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min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龙军;刘健;曹凤宏;陈宁;陈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疗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疗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发生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86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均完全治愈,观察组Ⅳ级治愈率为92.9%,对照组Ⅳ级治愈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愈所需时间为(18.3±3.6)d,对照组为(33.3±6.0)d;观察组Ⅳ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愈所需时间为(39.5±5.3)d,对照组为(53.0±3.6)d,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平均治愈费用为(161.7±16.1)元,对照组为(155.6±17.5)元;观察组中Ⅳ级平均治愈费用为(284.5±24.1)元,对照组为(313.0±23.4)元,两组治愈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疗能够有效缩短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愈时间,而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尤其适合Ⅳ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是治疗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艳丽;田仁娣;王芳;杨慧;白洪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电针印堂穴对全麻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

    目的:探索电针印堂穴对全麻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甲状腺良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电针刺激穴位组(A组)、电针刺激非穴位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三组都采用静脉全身麻醉,A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针刺印堂穴得气后使用电针仪进行电针刺激,电针40min后停止电针刺激;B组在诱导前10min针刺印堂上1cm非穴位处,同样使用电针仪进行电针刺激,电针40min后停止电针刺激;C组使用普通全麻。采用Narcortrend麻醉深度监护仪监测患者镇静深度,记录患者电针前(C1)、电针10min(C2)、20min(C3)、30min(C4)、40min(C5)、停止电针10min(C6)各时点的NT指数、MAP、HR。全研究过程不进行手术。结果 A组与B、C组比较,A组在C3、C4、C5、C6时间点NT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组内在C4、C5时间点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C两组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印堂穴可明显加深静脉全麻患者镇静深度,这种加深效应在电针30min时达到峰值,停止电针后这一镇静作用有一定的后效应。

    作者:张宏伟;陈一丁;唐育民;杜丽;罗江辉;舒进军;张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股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的预见性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股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48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压疮风险实施全面评估和预见性护理管理;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216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前后压疮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压疮发生率0.81%,低于对照组的4.17%;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8.39%,高于对照组的9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管理可减少股骨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科学的评估体系、标准的护理流程和全程督导检查是有效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关键。

    作者:段伟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肝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肝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n=8):假手术组(S组)和全肝缺血再灌注组(THIR组)。 THIR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将肝门部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胆总管一并夹闭,阻断30 min时开放血流,S组不夹闭肝门部。再灌注24h时取血清及海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海马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浓度。第二部分,16只SD大鼠进行为期5d的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第6天随机分成两组(n=8):假手术组(S组)和全肝缺血再灌注组(THIR组),模型建立方法同前,再灌注24h时进行反向平台实验后处死动物,观察肝及海马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的表达水平。结果 S组大鼠肝及海马镜下结构未见异常,THIR组再灌注24h时可见明显的肝脏和海马损伤。与S组比较,THIR 组再灌注24h 时血清和海马 TNF-α、IL-6、IL-1β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THIR组再灌注24h时大鼠海马CA1区Iba-1阳性细胞数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THIR组再灌注24h时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增加(P ﹤0.05)。结论全肝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及脑内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王姬;李真贞;李军祥;左友波;涂发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体质量指数( BMI)、腰围( WC)与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及其对护理工作的启示。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社区(村)为单位,在成都地区40~79岁城乡人口中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尿酸等检测,共获取有效调查资料4978份。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随着BMI及WC的增加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 P<0.01)。体质量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是体质量正常人群患病率的2.5倍,重度腹型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是腰围正常人群患病率的2.8倍。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与BMI、WC密切相关。 BMI、WC是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护理工作中积极开展与超重肥胖等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对于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静;黄晓波;邬丹;刘雅;易延静;欧阳凌云;刘剑雄;张娜;彭顺蓉;夏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连续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肝癌、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共3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部分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平均手术时间(228±64.12) min,失血量(186±81.91) mL,术中输血率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0.2)d,饮食恢复时间(23.5±4.12)h,术后住院时间(8.3±1.2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7%。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费用(2445.5±584.84)元,住院费用(34401±2995.7)元。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同时具有微创手术优势。

    作者:刘晓平;卓诗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性肠内营养干预在直结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围手术期综合性肠内营养( EN)干预对直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接受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性EN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EN干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EN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术后第10d,研究组体质量、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延迟拆线,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性EN干预能够改善直结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徐建明;李兵;陈智敏;游红勇;赵昕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关节镜联合药物治疗踝骨关节炎

    目的:探讨踝骨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踝骨关节炎患者48例行踝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后予以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术前、术后采用改良的踝关节McGuire评分系统和美国的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并采集空腹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结果术后采用改良McGuire评分及AOFAS评分评估疗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42%及87.75%。两种评分结果术后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白介素-1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骨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疗效确切。

    作者:张祖君;舒从科;毛小金;汪国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以凝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儿童鼠药中毒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以凝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病史不清的鼠药中毒患儿的诊治措施,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5例鼠药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结果15例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鼠药中毒患儿,全部确诊并治愈。结论对以凝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病史不清的患儿,应及时送血液做鼠药浓度检测以明确诊断,维生素K1治疗是特效解毒药。

    作者:李蕙;贺钰磊;李丹;史宏;张庆;夏忆;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成都市2008年至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5年成都市5岁以下户籍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方法从成都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2008~2015年监测资料,分析新生儿死亡率( NMR)、婴儿死亡率( 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死亡年龄构成比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成都市NMR、IMR、U5MR三率2015年与2008年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降幅大于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为主,占72.41%。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异常、意外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实现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导向与配置,提高孕产妇及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加强高危孕妇和高危儿管理,提高产、儿科协作及危重患儿抢救技能,加强出生缺陷监测,防范儿童意外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春;章岚;冉隆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右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右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房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波;曾涛;任王胜;白上林;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比较异位肝脏脂肪沉积和腹部脂肪沉积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正常体质量人群和无NAFLD的腹型肥胖人群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及外周动脉僵硬度,来比较异位肝脏脂肪沉积与腹部脂肪沉积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行腹部彩超、腹主动脉彩超、外周动脉血管僵硬度检测的3002例体检者。按照体质指数、腰围及是否有NAFLD,分为无脂肪肝正常体质量对照组( NW,n=875),无脂肪肝的腹型肥胖组(OB,n=211)和有脂肪肝的正常体质量组(NAFLD-NW,n=56)。采用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动脉硬化发生的差异。结果正常体质量人群和肥胖人群的NAFLD发生率分别为6.20%和62.75%。 NW组、OB组与NW-NAFLD组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14%、13.74%、25.00%,三组外周动脉硬化检测值baP-WV值分别为(1310.77±305.12)、(1410.40±314.40)、(1514.69±219.88),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肝脏脂肪沉积者比腹部脂肪沉积者具有更高的动脉硬化风险,因此在体质量正常人群中也应行NAFLD筛查有助于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郭丽琳;唐怀蓉;何敏;杨英;黄燕;王佑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稀释液对酶活力超线性样本血清ALT、AST测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液(纯化水、小牛血清)对酶活力超线性样本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稀释液、使用不同稀释倍数稀释酶活力线性范围内样本与酶活力超线性范围样本后,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ALT、AST。结果酶活力线性范围内样本使用纯化水稀释后血清ALT、AST测定结果较真实值偏高,与未稀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活力线性范围内样本使用小牛血清稀释后血清ALT、AST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与未稀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活力超线性范围样本使用纯化水稀释后血清ALT、AST测定结果比使用小牛血清稀释后测定结果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稀释液由于基质效应的不同,对酶活力超线性样本血清ALT、AST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同;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使用纯化水稀释对血清ALT、AST测定结果的影响越明显;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使用小牛血清稀释对血清ALT、AST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敏;朱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1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将其分为常规组、丙种球蛋白组、甲泼尼龙组、联合组,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手段治疗,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效果好,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短,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组及甲泼尼龙组与常规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症状缓解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症状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短,未发生重症患者转为危重患者现象,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黎明;张海;方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以及化疗方法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64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至2015年确诊收治的。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单纯的CHOP化疗治疗,试验组(32例)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以及化疗方法联合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4个周期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周期内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方法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试验组90.62%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明显高(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等各项指标均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以及化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比单一的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景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对下肢小肌疝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腿小肌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为下肢小肌疝的患者12例,行肌疝修补术,术后11例患者确诊为下肢小肌疝,对其超声声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能探及肌疝缺口5例。不能探及肌疝缺口6例,但在小腿过伸位或过屈位能探及肌肉滑动于筋膜层深面与浅面间。结论高频超声对小腿小肌疝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定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床旁球囊漂浮电极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对高敏肌钙蛋白的影响

    目的:比较经球囊漂浮电极和普通电极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对心肌细胞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需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漂浮电极组(27例)和普通电极组(27例),分别于术前半小时、术后24h,术后72h抽血检测高敏肌钙蛋白(CTNT)、肌红蛋白(MYO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及72h高敏肌钙蛋白(CTNT)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及72h肌红蛋白(MYO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球囊漂浮电极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较普通电极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安芳;唐成玥;金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