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作用

王莉;夏万敏;艾涛;樊映红;张蕾;罗嘉;陈维艳;鲁正荣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146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患儿共进行了163例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病变部位以内膜炎症为主要表现,支气管开口粘稠分泌物阻塞56例(38.4%),管腔内粘液栓形成24例(16.4%),粘膜皱襞48例(32.9%),肉芽阻塞支气管开口2例(1.4%),塑型性支气管炎3例(2.1%)。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1周完全肺复张113例(77.4%),2周完全肺复张24例(16.4%),4周完全肺复张8例(5.5%),6周完全肺复张1例(0.7%)。103例对照组患儿1周完全肺复张34例(33%),2周完全肺复张22例(21.4%),4周完全肺复张38例(36.9%),6周完全肺复张6例(5.8%),8周时还有3例肺未完全复张(2.9%)。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RMPP的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早期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缩短病程,促进肺复张,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用镍钛锉K3和ProTaper预备磨牙根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机用镍钛锉K3、ProTaper和手用不锈钢K挫对磨牙根管预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需要行根管治疗的磨牙的患者136例,共150颗磨牙,随机分实验组K3组(50颗,168个根管)、ProTaper组(50颗,165个根管)及对照组不锈钢K组(50颗,160个根管)。对照组用不锈钢K型锉预备根管,实验组K3组用机用镍钛锉 K3锉预备根管,ProTape组用ProTaper 根管锉预备根管。充填根管过程三组患者均采用侧方加压法。根据 X 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且记录每颗患牙的单个根管预备所用时间、器械折断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机用镍钛锉 K3和ProTaper 预备根管所耗时间短,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率低,根管适充高,根管治疗术后6个月疗效好, K3组无器械折断, ProTaper组及不锈钢 K组各有1例器械折断。结论使用机用镍钛锉 K3和ProTaper进行恒磨牙根管预备快速、高效,根充效果好,术后疼痛少反应,更适用于磨牙的根管预备。

    作者:汪莉;钟素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气胸52例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策略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临床诊治策略。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住院3362例新生儿发生气胸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发生气胸的患儿中合并羊水吸入综合征20例、新生儿肺炎17例、产时窒息18例、新生儿湿肺8例,气胸发生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产时窒息、合并基础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羊水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湿肺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剖宫产、出生窒息、羊水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湿肺。加强围产期保健、应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改善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产房T-组合复苏器使用、NICU合理治疗,选择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发现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临床诊治的重要策略。

    作者:谭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钛夹丢失原因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钛夹丢失的原因及对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统计手术室的缺陷登记本,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腹腔镜手术中钛夹丢失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共丢失钛夹14例,取胆囊时发生7例(50%)、夹闭胆囊管近段时3例(21.43%)、钛夹钳夹持钛夹时2例(14.29%)、解剖胆囊时1例(7.14%)。结论应加强使用物品的质量监管,加强医护人员的规范化、专业化操作培训,增强责任感,提高防范意识。

    作者:蒋秀娟;谢晓秀;雷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ierre Robin 序列征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例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资料,总结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结果5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均有小下颌、舌后坠、腭裂或高腭弓体征,喂养困难、营养不良,易患肺炎。结论加强临床医生对Pierre Robin序列征的认识、掌握处理要点;做好家长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李佳;詹璐;曾燕;王风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亚低温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在急性脑梗塞中,缺血性损伤可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仅仅使用再灌注治疗对于大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是不够的,针对病理生理变化中多个靶点的联合治疗可能对终改善功能结局有好处。以挽救处于危险状态的脑组织为目标的神经保护治疗目前正被研究,亚低温治疗( 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即是其中之一。

    作者:张涵奕;刘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结果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76/78),明显优于帕罗西汀治疗的对照组76.9%(6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未出现排尿困难及震颤现象。结论在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安全性能高,值得推广。

    作者:胡雅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支架与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中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客观评价中长期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73例符合标准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为血管内支架治疗组31例及单纯药物治疗组42例;随访1个月、1年及3年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个月~1年观察期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年~3年观察期内药物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支架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技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新希望,严格纳入标准、优化支架材料、提升置入技术、规范置入期管理有助于改善其长期临床结局。

    作者:张海涛;曾仲;高励;刘西平;杨一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一种种植导航模板的体外精确性研究

    目的:基于CBCT制作的个性化种植外科导板又称为CBCT导航种植模板,对于种植体的准确植入有重要意义。目的是制作一种简易CBCT导板,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翻制下颌摸型。特制一个塑料导板,上嵌入4个金属珠作为放射标志物并将塑料导板放在下颌摸型的咬合面上。对带外科导板的模型进行CBCT照相,在CBCT图像上用虚拟植体进行模拟种植,获得虚拟植体相对于导板的三维空间位置数据。采用特制的5轴线钻孔机根据位置数据在外科导板上制备出种植引导孔。将制备好的外科导板放置在下颌上再次进行CBCT照相。对第二次成像的种植引导孔的中轴线与第一次成像的虚拟植体轴向间的差异进行评价。结果入点的误差和中轴的角度差异分别为(0.47±0.27) mm、(0.57±0.23)mm和(0.64±0.16)°、(0.57±0.15)°。结论本研究中的CBCT引导种植摸板准确性高。每个位点的20度入点误差比10度的入点误差大。

    作者:彭敏;费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香菇多糖对卵蛋白诱导小鼠急性哮喘模型免疫调节的影响

    目的:分析香菇多糖对卵蛋白( OVA)诱导小鼠急性哮喘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n=10)、OVA组(n=10)、香菇多糖组(n=10)。建立OVA诱导小鼠急性哮喘模型,使用香菇多糖10mg/kg,1d/次,腹腔注射,共14d作为施加因素。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IgG水平及脾细胞上清中IL-4、IFN-γ浓度,用流式相关抗体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Th1表达水平。结果 OVA组IgE显著高于香茹多糖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茹多糖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VA组IgG显著高于香茹多糖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茹多糖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OVA刺激各组单个核细胞,MTS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显示香菇多糖组单个核细胞活性降低,用流式检测仪检测Th1细胞比例,结果显示OVA组Th1比例低于正常组,香菇多糖组Th1比例高于OVA组。与空白组相比,OVA组IFN-γ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茹多糖IFN-γ水平显著高于O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空白组无差异。与空白组相比,OVA组IL-4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香茹多糖IL-4水平显著高于O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空白组无差异。结论香茹多糖可能通过增强IFN-γ的合成,抑制IL-4的合成,降低OVA特异性IgE的水平,达到对哮喘的缓解和治疗的目的。

    作者:晏建英;陈叶;冯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右侧颈内与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右侧颈内与锁骨下入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220例输液港植入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右颈内入路组(A组)120例,锁骨下入路组(B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在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及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A组115例顺利完成,置管成功率为95.8%,优于B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36.5±2.2)min,明显短于B组(42.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4.2%和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输液港导管断裂的发生率(4%)明显高于A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锁骨下入路,应作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首选路径。

    作者:余宏建;阮继银;陈在中;陈俊辉;戴鲁平;林佳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淋巴细胞NF-κB和AP-1c-Jun的表达,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TBI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3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SGB治疗组和对照组,SGB 治疗组分别于SGB 前(T1)、后1h(T2)、2d(T3)、4d(T4)、7d(T5)五个时点,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组相应时点抽取右颈内静脉血5mL,分离淋巴细胞,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了淋巴细胞总蛋白NF-κB、AP-1 c-Jun的蛋白表达。结果 SGB治疗后c-Jun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第2、4、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后对照组患者IκB-α显著降低,其中伤后7d 降低明显;而SGB 组患者IκB-α蛋白水平有所增高,表达高峰在伤后第4天。对照组患者NF-κB p65、NF-κB p50不同程度升高,伤后4d达到高峰,而SGB治疗后患者NF-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SGB可以减轻TBI患者的炎症反应,抑制淋巴细胞NF-κB和AP-1的激活。

    作者:杨玺;杨孟昌;温开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节拍CM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节拍CMX方案二线治疗晚期三阴型乳腺癌( TNBC)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晚期TNBC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采用节拍CMX方案化疗;对照组40例,采用吉西他滨+铂类( G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5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0.0%,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2~16.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3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1~15.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2个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骨髓抑制Ⅲ度及以上反应者6例(15.0%);对照组骨髓抑制Ⅲ度及以上反应者15例(37.5%),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Ⅱ度以上胃肠道反应者10例(25.0%),对照组Ⅱ度以上胃肠道反应者24例(60%),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足综合征发生多为Ⅰ~Ⅱ级,共3例(7.5%),对照组手足综合症0例,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或短间歇的节拍化疗方案治疗TNBC,低毒、有效。

    作者:吴静娜;李亮;王秋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版公告

    作者:《四川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老年性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部螺钉( 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内固定是否失败。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Harris评分评分标准,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7%(2/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3%(7/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性骨折较为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材料,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秋生;刘奋;黄元龙;陈烈;李钟华;张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规律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36例长期依赖输血维持治疗的铁过载患者应用去铁胺规律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浓度、肝脏功能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患者静脉注射去铁胺治疗两个月后,血清铁蛋白浓度由治疗前A组(2102.3±347.2) ng/mL、 B组(2974.6±345.9)ng/mL到治疗后A组(1325.1±233.7)ng/mL、B组(1564.5±197.5)ng/mL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结论应用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安全、有效。

    作者:任伟;姚洁;陈金美;韩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55例(79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其中男21例,女34例,单侧31例,双侧24例,平均年龄51岁(19~76岁)。按Crowe分型,Ⅰ型21例27髋,Ⅱ型17例26髋,Ⅲ型12例20髋,Ⅳ型5例6髋。主要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及跛行。分别通过Harris 评分及X 线检查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8±15)min,平均出血量(345±91)mL,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月Harris 评分分别为(48.8±11.8)分、(71.8±5.9)分、(90.2±4.0)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肢体较术前平均延长(2.2±0.7)cm。 X线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假体位置均安放良好。随访期内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坐骨神经牵拉损伤表现,4周后自行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脱位、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假体周围感染及骨折、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确切,可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其功能。

    作者:何舰;徐练;唐涛;苟远涛;唐俊;牟帅;臧振峰;赵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巨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垂体腺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体质量增加、发现血压高4年入住内分泌科。4年前,患者无明确诱因体质量增加,4年间体质量逐渐增长了约20kg,同时患者出现了圆脸、痤疮和毛发增多以及皮肤紫纹。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高可达160/90mmHg,被诊断为高血压,服用硝苯地平(10mg/d)治疗,血压降至正常水平。约半年前,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波动在140~180/90~100 mmHg的范围内。于当地医院行增强CT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遂转至我院行进一步诊治。

    作者:陈涛;叶怡岚;田浩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麻醉深度指数监测在小儿七氟烷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 CSI)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2~12岁、儿外科行泌尿系手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CSI组和对照组。 CSI组依据CSI值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目标CSI术中保持在40~60,术末15 min保持60~75;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记录术中和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SI值,同时记录HR、MAP、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结果 CSI组患儿术中及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S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SI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SI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7例恶心呕吐;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术中知晓, CS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七氟醚麻醉中监测CSI能减少七氟醚用量和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佳;许婷;蒋璐;刘云飞;王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大面积犬咬伤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大面积犬咬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大面积犬咬伤患者的伤口处理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笔者所在科室所收治的大面积犬咬伤资料共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VSD组21例,纱条引流组(对照组)24例。术前、术后第1、2、3、4、5d监测两组患者CRP值,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行二期缝合的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 VSD术后患者2、3、4、5d CR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VSD组行二期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VSD组切口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VSD可以促进犬咬伤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几率,降低治疗周期,减轻患者因反复换药带来的痛苦。

    作者:冯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