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鸿
目的:比较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22例,比较本组患者经腹、经阴道彩超检查的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共检出119例,符合率为97.5%(119/122);经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共检出95例,符合率为77.8%(95/122);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部位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均为子宫增大,宫内无妊娠囊。结论在异位妊娠超声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出率更高,效果优于经腹彩色超声诊断。
作者:游英;郑莉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口腔放疗后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选用康复新液,对照组应用自制漱口液,比较两组粘膜反应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粘膜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有效消除炎性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促进粘膜修复。
作者:胡凌洁;方文静;叶序卷;钟秋;李富彬;童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在原来的口服降糖药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加用西格列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血脂、血压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FBG、2hBG、HbA1c、BM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岛素相比,西格列汀能够更好地兼顾血糖与体重的控制,并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且西格列汀组的血压、血脂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格列汀不仅可以有效降糖,同时还调整血压和血脂,有效控制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可能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廷强;杨麟;潘虹;龙莉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 IGRA)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1日至2014年7月4日进行IGR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510例,查询患者结核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并与IGR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确诊结核病例99例,其中91例IGRA结果判定为阳性( IGRA值≥14pg/mL),灵敏度91.92%。非结核病例185例,其中151例 IGRA 结果判定为阴性( IGRA 值<14pg/mL),特异性81.62%。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取材方便、检测快速等优点,是一个较好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钟洪燕;马莹;康梅;袁余;李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 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的CT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并与127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CT图像进行对照。扫描结果根据发病部位、范围及病变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及范围:病变累及双肺、两叶和两叶以上、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胸膜或淋巴结,两组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质: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阴影、大片实变合并多发空洞、纵膈内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空洞、多发结节影在两组间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显示AIDS合并肺结核的各种影像特征,AIDS合并肺结核的病变部位不典型,累及范围广泛,大片状实变、纵膈内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的出现率较单纯肺结核高。
作者:王涛;张荣萍;宋立江;高春丽;苏国华;马力;周朝鑫;高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成牙骨质样细胞OCCM-30在不同时间缺氧微环境下破骨功能的调节变化。方法利用三气培养箱构建细胞缺氧模型,以常氧条件培养为对照组,应用RT-PCR检测缺氧后OCCM-30细胞骨桥蛋白( OPN)、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OPN mRNA的表达随缺氧时间逐步上调,36h达到顶峰后进入平台期。 OPG mRNA的表达,随着缺氧的开始快速上调,在12h达到顶峰后进入平台期,在36h后逐步下降;RANKL mRNA的诱导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缺氧微环境能显著诱导OCCM-30细胞表达破骨调节功能。
作者:吴浩;韩红娟;任小华;梁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左西替利嗪和孟鲁司特钠对中-重度持续性儿童变应性鼻炎( AR)患者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作用,探讨儿童AR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将157例年龄6~14岁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儿,随机分为左西替利嗪(LEVO)组77例与孟鲁司特(MONT)组80例。 LEVO组每晚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mg,MONT组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片5mg。应用鼻炎症状评分体系进行评价,评分越低症状越轻。结果治疗2周,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7,P>0.05),但均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404和0.485,P<0.01),流涕症状LEVO组改善优于MONT组(F=0.744,P<0.05),鼻塞症状MONT组改善优于LEVO组(F=0.819,P=0.013<0.05);治疗4周,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0,P>0.05),但较基线(F=0.158和0.203,P均<0.01)和2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F=0.391和0.419,P<0.01),鼻塞症状MONT组改善极优于LEVO组(F=0.304,P=0.001<0.01)。结论对于鼻塞症状明显的患儿,可以选择孟鲁司特钠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对于流涕症状明显的患儿,可以选择盐酸左西替利嗪作为初始治疗药物。
作者:强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围手术期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围手术期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输血组和开放性输血组各31例,开放性输血组:当Hb<100g/L时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100g/L以上;限制性输血组:当Hb<70 g/L时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70~100g/L。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性输血组的人均用血量、人均输血费用和输血不良反应明显高于限制性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应当进行限制性输血。
作者:魏晓玲;王雷;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中的变化,进而为慢血流现象探索一些确切的发病机制。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27例患者做为试验组,将同期造影结果正常的35例做为对照组。所有病例以相同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CTFC 法判定冠脉血流,各组患者在冠脉造影术后即刻抽血一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现象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内皮细胞可作为反复血管内皮损伤的有效指标,血管内皮损伤与慢血流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慢血流现象发生机制之一。
作者:刘婷婷;刘丽;蒲小波;林文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失能失智老年患者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失能失智老年患者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56例失能失智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均无典型急性胸痛症状,发病24h内心电图符合AMI特征性变化的仅9例,占16.07%;56例cTn-I检查结果均呈阳性>0.15μg/L;住院死亡率高达64.3%。结论老年失能失智患者因多病共存,急性心梗临床症状、心电图不典型发生率都比较高,住院死亡率也很高。
作者:朱斌;罗展;刘瑞军;敬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ICU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ICU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除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外,还应用新斯的明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周两次;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有效率达88%。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预防ICU患者便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取穴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君花;勾宗惠;许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分析,掌握四川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规范化建设及合理配置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设问卷对四川省55家县级公立医院2013年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调查。结果5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缺编,管理和后勤人员不足,学历层次偏低,职称比例偏低。结论规范政策引导;落实四川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解决卫生人员的编制问题;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的职称水平和学历层次;实现卫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金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随访在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电话随访我院内分泌科出院1个月的糖尿病患者475例,随访内容包括调查患者血糖监测频率,根据血糖控制水平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给予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指导,做好随访记录,3个月评价随访效果。结果随访前后血糖监测依从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随访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和优化药物的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云鹰;王琼莲;何兰萍;欧阳淑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腹横肌平面阻滞(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是一种为前腹壁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2001年 Rafi [1]首次描述,经过几次发展与补充,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它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成功率。然而,尽管这项神经阻滞技术简单实用,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被麻醉医师常规广泛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提供关于TAP阻滞的历史发展、应用解剖基础、神经阻滞技术、相关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文献综述。以期促进其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朱涛;李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文精神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54例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本着以人文精神为根本的护理理念给予相应的护理,选取两组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护理质量,临床满意度,作为对比指标。结果采用人文精神为根本的护理理念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护理质量,临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精神对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护理质量,临床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并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重视。
作者:严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对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80例小儿Ⅲ型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年龄3~6岁。随机分为4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R组,n=20);1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DR1组,n=20);2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DR2组,n=20);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0.5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组(DVR组,n=20)。七氟醚诱导并放置喉罩后,持续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L/min)并调整七氟醚浓度至BIS值维持在40~50。 DVR组静脉泵注0.5μg/( kg·h)右美托咪定。其余三组在超声引导下骶管穿刺并注入1mL/kg各组药物(大量不超过20mL),术毕拔除喉罩送至复苏室。主要观察指标是拔除喉罩时(T1)的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2、4h(T2和T4)患儿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R组相比DR1、DR2、DVR组拔喉罩时SAS评分明显降低,T2和T4时点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与DVR组相比,其余三组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与DR1组相比,其余三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而R组苏醒期药物镇静的使用率明显增高。 R组6例发生术后创面出血感染、2例发生尿道瘘。结论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明显降低苏醒期间躁动反应,且1μg/kg右美托咪定剂量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作者:王媛;杜彬;贾英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初探计算机流体力学物理参数评估OSAHS术后疗效的情况。方法通过1例OSAHS患者的CFD上气道建模,观察呼吸道气流及压力改变。结果该患者口咽部气流流速变快,阻力降低。结论计算流体力学用于OSAHS患者呼吸气流流场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因,采取恰当的诊疗方案。
作者:李树华;王杰;董钏;蒋振华;李树民;何喻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蒙洛英(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急诊创伤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10月我科就诊的同意使用镇痛剂的急性创伤患者48例,给予肌注蒙洛英25mg镇痛治疗,同时完成其他的相关检查及治疗。观察止痛效果、起效时间、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有效率达93.75%,镇痛起效时间仅为(2.1±2.1)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仅2例出现轻微不适。结论蒙洛英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起效时间快,可以改善创伤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在急诊科创伤患者中作为一线镇痛药推广使用。
作者:吕文杰;王春华;任延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退(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09年9月21日至2010年9月20日在我中心筛查确诊的54例患儿B超检查结果的分析,了解B超检查在CH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 Tr-FIA )检测滤纸血斑中的促甲状腺素( TSH),对召回的可疑患儿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确诊后B超检测甲状腺情况,同时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正规治疗1~3年后根据情况停药观察,重新评估暂时性CH还是永久性CH。结果2010年度在成都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新生儿169928名,确诊CH62例,发病率1/2741。在我中心治疗的54例中, B超检查未见异常31例,占57.41%;异常23例,占42.59%。重新评估确定为暂时性CH的22例病,B超检查异常的3例,占13.63%;永久性CH32例,B超检查异常20例,占32.50%,两者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0年成都市CH发病率为1/2741,低于本中心平均水平(1/2335)。 B超检查为CH 的辅助诊断手段,也可以作为 CH患儿的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梅;李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FLACC疼痛评估量表在全麻苏醒期患儿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麻醉复苏室的400例实施全麻手术的患儿,采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评估患儿疼痛程度,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在FLACC疼痛评分基础上,实施相关疼痛护理干预后,患儿疼痛程度在复苏期间有所缓解,入室时疼痛评分与出室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期间无1例患儿发生因镇痛药物使用过度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全麻苏醒期间在患儿疼痛评估过程中应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能够直观、动态评估患儿疼痛程度,指导相关疼痛护理干预,从而更加有效地为术后患儿镇痛,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尹露;殷小容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