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强;杨麟;潘虹;龙莉娟
目的:对比自拟中药方剂“痨咳宁”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与用西药止咳药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肺结核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临床诊断肺结核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痨咳宁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可待因、溴已新片等止咳药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两组抗痨治疗方式相同。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17%和76.42%,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疗程、毒性反应和复发率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痨咳宁用于治疗肺结核咳嗽疗效显著,并可缩短疗程、无毒性反应,减少复发率。
作者:文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中的变化,进而为慢血流现象探索一些确切的发病机制。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27例患者做为试验组,将同期造影结果正常的35例做为对照组。所有病例以相同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CTFC 法判定冠脉血流,各组患者在冠脉造影术后即刻抽血一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现象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内皮细胞可作为反复血管内皮损伤的有效指标,血管内皮损伤与慢血流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慢血流现象发生机制之一。
作者:刘婷婷;刘丽;蒲小波;林文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 C 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的病例52例(52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4mg/mL,时间为2~4min,巩膜瓣两侧做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8.94±1.21)月,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无低压性黄斑病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稳定前房,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廖沁;张娣;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在门诊手术患儿术前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舌系带成形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2~4岁,ASA分级Ⅰ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20),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 DL),右美托咪定滴鼻剂量1μg/kg;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组( DM),右美托咪定滴鼻剂量1.5μg/kg;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H),右美托咪定滴鼻剂量2μg/kg。记录给药前(T0)、滴鼻后即刻(T1)、滴鼻后10min(T2)、滴鼻后15min(T3)、滴鼻后25min(T4),入手术室时(滴鼻后40min,T5)、麻醉诱导时(T6)患儿的心率、SpO2、BIS值,喉罩拔出时间(T7)。结果与DL组相比,DM组和DH组T2-T6时间点心率,BIS值低于D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L组相比,T7时间点DM组和DH组喉罩拔出时间短于DL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5μg/kg用于术前滴鼻,在安全有效性优于1μg/kg和2μg/kg。
作者:李郑琛;贾英萍;韩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tine C,CysC)水平及其eGFR方程在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2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和四川省骨科医院入院的465例肝硬化患者,测定其血清肌酐( SCr)和CysC水平,并以CysC计算eGFR。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ROC曲线分析SCr、CysC和eGFR的诊断性能。结果血清eGFR、CysC和SCr(男或女)诊断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的佳判断线分别为63.4mL/(min·1.73m 2)、1.24mg/L和76.8μmol/L(男)或62.6μmol/L(女);ROC曲线分析显示,AUC eGFR和AUC CysC与AUC SC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分别采用佳判断线和参考值限值为标准,分析SCr、CysC和eGFR三者在肝硬化及其Child-Pugh分级患者中继发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性能,仅eGFR在两者间同时具有相近的灵敏度、误诊率和临床诊断一致性(均P>0.05)。结论 eGFR对肝硬化患者继发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性能优于CysC和SCr,能够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首选的监测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改变的检查方法。不过,在使用时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佳判断线。
作者:黄玉霞;杨渝伟;邹明;池继敏;俸家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退(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09年9月21日至2010年9月20日在我中心筛查确诊的54例患儿B超检查结果的分析,了解B超检查在CH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 Tr-FIA )检测滤纸血斑中的促甲状腺素( TSH),对召回的可疑患儿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确诊后B超检测甲状腺情况,同时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正规治疗1~3年后根据情况停药观察,重新评估暂时性CH还是永久性CH。结果2010年度在成都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新生儿169928名,确诊CH62例,发病率1/2741。在我中心治疗的54例中, B超检查未见异常31例,占57.41%;异常23例,占42.59%。重新评估确定为暂时性CH的22例病,B超检查异常的3例,占13.63%;永久性CH32例,B超检查异常20例,占32.50%,两者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0年成都市CH发病率为1/2741,低于本中心平均水平(1/2335)。 B超检查为CH 的辅助诊断手段,也可以作为 CH患儿的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梅;李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蒙洛英(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急诊创伤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10月我科就诊的同意使用镇痛剂的急性创伤患者48例,给予肌注蒙洛英25mg镇痛治疗,同时完成其他的相关检查及治疗。观察止痛效果、起效时间、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有效率达93.75%,镇痛起效时间仅为(2.1±2.1)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仅2例出现轻微不适。结论蒙洛英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起效时间快,可以改善创伤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在急诊科创伤患者中作为一线镇痛药推广使用。
作者:吕文杰;王春华;任延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哮喘对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 A)和对照组( B)各10只,实验各组于建模8周后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 ICP)、平均颈总动脉压( MAP),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 )浓度,截取阴茎海绵体标本检测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并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阴茎海绵体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和eN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在临床及组织病理方面均有明显、典型的哮喘表现;ICPmax/MAP ×100 A组3V[10.78±8.26]和5V[29.07±6.82]较B组3V[32.75±5.73]和5V[53.71±8.59]均显著降低(P=0.023);血清TNF-a、CRP浓度A组[476±68.45 pg/mL、57.89±27.94 ng/mL ]较 B组[201.79±67.33 pg/mL、21.09±17.21 ng/mL ]显著增加( P <0.001);海绵体NOS活性、cGMP浓度A组[1.17±0.51U/mgprot、36.68±10.29 pmol/mg]较B组[3.64±1.21U/ mgprot、53.77±11.08 pmol/mg]显著降低(P=0.034、P=0.041);eNOS mRNA的表达A组[3.98±2.07]较B组[3.07±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eNOS蛋白含量A组(0.42±0.05)较B组(0.81±0.09)显著降低(P=0.039)。结论哮喘可引起eNOS含量和NOS活性下降导致海绵体组织中NO水平和cGMP浓度下降,从而导致大鼠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左自立;辛彩霞;吴强;姜睿;韩德军;张子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脑尿钠肽( B-type natriureitic peptide,BNP)与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预后的关系。方法98例心脏骤停的CPR患者,根据复苏效果分为A组(42例):CPR 0.5h无效死亡。 B组(21例):CPR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24h,但在24h后本次住院内死亡。 C组(35例):CPR成功,本次康复出院。 D组(20例):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 CPR即刻0h、0.5h、4h、8h、12h及24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对照组早晨空腹抽取外周血2mL,测定全血BNP含量。比较各组患者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CPR即刻0h:A、B和C三组患者BNP均值水平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0h~24hBNP表达持续上升,C组在0h~8hBNP表达持续上升到顶点,8h~24hBNP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CPR过程中,BNP的表达呈动态变化,BNP的大量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项涛;张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围手术期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围手术期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输血组和开放性输血组各31例,开放性输血组:当Hb<100g/L时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100g/L以上;限制性输血组:当Hb<70 g/L时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70~100g/L。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性输血组的人均用血量、人均输血费用和输血不良反应明显高于限制性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应当进行限制性输血。
作者:魏晓玲;王雷;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人源乳酸杆菌及嗜酸乳酸杆菌标准株ATCC4356粘附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能力和抑制幽门螺杆菌SS1粘附细胞的能力,从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幽门螺杆菌粘附细胞作用的人源乳酸杆菌。方法光镜下观察各株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粘附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各组乳酸杆菌均能粘附SGC7901细胞,在相同浓度时(3×109cfu/mL),各组人源乳酸杆菌细胞粘附指数均较标准株ATCC43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粘附指数及细胞粘附率以Lac22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源乳酸杆菌可能通过竞争结合位点实现对H. pylori粘附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三株人源乳酸杆菌与嗜酸乳酸杆菌标准株ATCC4356相比较,具有较强的粘附作用,粘附作用好的是Lac22。
作者:邓学杰;马洪升;余倩;王琴;易礼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血液透析患者静息心率对其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血透科自2010年至2014年的210例(男125例,女85例;平均年龄66.2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分析静息心率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静息心率上升(>85次/min)与参试患者心源性死亡存在显著相关性[RR=2.71,95%CI(0.94,2.80), P<0.05],而对非心源死亡病例无指示意义。结论心率加快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源性死亡有显著性预测意义。
作者:刘畅;孙梅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腹横肌平面阻滞(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是一种为前腹壁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2001年 Rafi [1]首次描述,经过几次发展与补充,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它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成功率。然而,尽管这项神经阻滞技术简单实用,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被麻醉医师常规广泛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提供关于TAP阻滞的历史发展、应用解剖基础、神经阻滞技术、相关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文献综述。以期促进其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朱涛;李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肺吸虫病的诊治现状,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65例肺吸虫患者的临床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肺吸虫病以学龄儿童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以皮下包块或结节、呼吸系统症状为多。末梢血的嗜酸细胞百分比、流行病学资料、抗体的检测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吡喹酮足剂量正规疗程的抗虫治疗,肺吸虫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目前本病临床误诊率高,导致患者看病周折反复,延误了病情,增加了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结论嗜酸细胞百分比、流行病学资料、抗体的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吡喹酮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减少临床误诊势在必行。
作者:李彦;孙黎;马传良;邓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对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80例小儿Ⅲ型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年龄3~6岁。随机分为4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R组,n=20);1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DR1组,n=20);2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DR2组,n=20);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0.5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组(DVR组,n=20)。七氟醚诱导并放置喉罩后,持续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L/min)并调整七氟醚浓度至BIS值维持在40~50。 DVR组静脉泵注0.5μg/( kg·h)右美托咪定。其余三组在超声引导下骶管穿刺并注入1mL/kg各组药物(大量不超过20mL),术毕拔除喉罩送至复苏室。主要观察指标是拔除喉罩时(T1)的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2、4h(T2和T4)患儿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R组相比DR1、DR2、DVR组拔喉罩时SAS评分明显降低,T2和T4时点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与DVR组相比,其余三组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与DR1组相比,其余三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而R组苏醒期药物镇静的使用率明显增高。 R组6例发生术后创面出血感染、2例发生尿道瘘。结论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明显降低苏醒期间躁动反应,且1μg/kg右美托咪定剂量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作者:王媛;杜彬;贾英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FLACC疼痛评估量表在全麻苏醒期患儿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麻醉复苏室的400例实施全麻手术的患儿,采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评估患儿疼痛程度,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在FLACC疼痛评分基础上,实施相关疼痛护理干预后,患儿疼痛程度在复苏期间有所缓解,入室时疼痛评分与出室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期间无1例患儿发生因镇痛药物使用过度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全麻苏醒期间在患儿疼痛评估过程中应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能够直观、动态评估患儿疼痛程度,指导相关疼痛护理干预,从而更加有效地为术后患儿镇痛,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尹露;殷小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Notch-2、Notch-3、Notch-4和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表达与 IL-1β、IL-8、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8例与健康者37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上Notch-2、Notch-3、Notch-4和Jagged-1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IL-8、TNF-α水平。结果 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IL-1β、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影响了IL-1β、IL-8、TNF-α水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秦亚录;许锋成;余朝萍;吴多江;赖敏;龚厚文;尹晓华;杨静;曾秀娟;晏明君;曾洪燕;刘天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2b( INF-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3例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伊马替尼400mg/d(n=30),伊马替尼400mg/d和INF-α2b 300万U隔日一次(n=43)。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完全细胞学反应(CCy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 CMR),并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 OS)、无进展生存( PFS)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CCyR在用药6个月时高于伊马替尼组(60.5% vs.36.7%,P<0.05),12个月时差异消失。联合组MMR+CMR在用药6个月及12个月时均高于伊马替尼组(74.4% vs.43.3%,76.7% vs.46.7%,P<0.05),在24个月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率却与伊马替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个月观察期内,两组患者OS率(u=0.458,P=0.504)、PFS率(u=0.598,P=0.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马替尼联合INF-α2b可以使CML患者更快获得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但并不能改善患者在用药24个月内的生存率,而且可能增加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红卫;李书武;胡丹;兰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成牙骨质样细胞OCCM-30在不同时间缺氧微环境下破骨功能的调节变化。方法利用三气培养箱构建细胞缺氧模型,以常氧条件培养为对照组,应用RT-PCR检测缺氧后OCCM-30细胞骨桥蛋白( OPN)、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OPN mRNA的表达随缺氧时间逐步上调,36h达到顶峰后进入平台期。 OPG mRNA的表达,随着缺氧的开始快速上调,在12h达到顶峰后进入平台期,在36h后逐步下降;RANKL mRNA的诱导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缺氧微环境能显著诱导OCCM-30细胞表达破骨调节功能。
作者:吴浩;韩红娟;任小华;梁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年龄与加强型气管插管内径的相关性。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个月~7岁,体重7~2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用无线视频喉镜暴露声门,评估声门的大小并结合传统计算公式“ID=4+(1/4)×年龄”小一号来选择相应的加强型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记录该患儿年龄与终选择的导管内径值,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记录依据传统公式计算出来的型号插管成功的总次数。结果40例患儿中,有15例能顺利通过声门,插管成功率为37.5%。40例患儿所插加强型气管插管的内径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960,P<0.01),回归方程为Y=2.455+0.395X,因此加强型气管插管内径可参考回归方程简化为ID=2.5+0.4×年龄。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年龄与加强型气管插管内径呈正相关,公式“ID=2.5+0.4×年龄”更适合小儿加强型气管插管的选择。
作者:张蓉;赵泽宇;黄建盛;刘建波;王馨雪;程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