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中临床诊治分析

向旭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多发伤, 临床救护,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护疗效,为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诊断的病例资料,并符合相关分组救治措施,如术前院前的急救与护理、手术以及术中术后救治措施,以格拉斯哥分级标准评价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24%、中残率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好率15%、中残率8%(P<0.05),重残率、植物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病情十分危急,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率的环节,能有效的减少二次合并伤,降低病死率,同时制定合理的救治程序,均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10 mg组和40 mg组,每晚服药1次,观察4周、12周后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40 mg组比10 mg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郑琼;张道进;杨阳;何北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郑氏正骨法治疗第2~5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郑氏正骨手法、掌骨夹板外固定治疗2~5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9例第2~5掌骨闭合性骨折患者,采取郑氏正骨手法复位,掌骨夹板外固定,辅以功能锻炼,中成药物对症治疗,定期复查随访3个月。后回顾分析各掌骨骨折的复位效果及手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9例掌骨骨折患者,通过郑氏正骨手法治疗,复位成功率达91.8%,复位后骨折移位率14.7%,手术率11.1%,手掌功能优良率达89.6%。结论郑氏正骨手法复位、掌骨夹板固定仍然是治疗掌骨骨折的有效可行方法,其复位成功率高,患者病痛少,手掌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袁峰;郎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应用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门诊随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25例,在接受慢性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持续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血浆hs-CRP浓度。结果治疗组血浆hs-CRP (2.27±0.85) mg/L,对照组血浆 hs-CRP (4.36±1.03) mg/L,两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水平。

    作者:饶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rta指导下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MRTA)指导下的三叉神经痛( TN)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术前行MRTA的TN患者45例的治疗经验及疗效。结果45例中治愈35(77.78%)例,显效5(11.11%)例,有效3(6.67%)例,无效2例(4.44%)例。所有患者得到6~53个月随访,有33(73.33%)治愈,6(13.33%)例显效,4(8.89%)例有效,2(4.44%)例无效。结论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指导下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MVD术前应常规性MRTA。

    作者:杜奇勇;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徐扬;贺宇;代天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T SPOT. TB试剂盒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和影像学怀疑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32例,对其在气管镜检查下获得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实施T SPOT. TB检测。结果32例可疑肺结核患者中,23例明确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其中22例中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T SPOT. TB 检测阳性(95.7%)。其中9例为非结核感染,9例中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 SPOT. TB检测阳性有1人(11.1%)。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T SPOT. TB检测以此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7.5%。结论 T SPOT. TB试剂盒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用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永生;宁靓;蒋芳萍;李同林;赵天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肺癌临床特点,提高肺癌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其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80例肺癌患者资料,分析本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本组80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有35例首次诊断为其它疾病,误诊率达43.75%,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0例,颅内肿瘤6例,原发性肝癌3例,腰椎疾病2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骨肿瘤5例等。结论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的肺癌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治疗延误,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全峰;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人OSAHS外科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成人OSAHS外科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病例,为成人OSAHS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和采取必要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研究省内自2007~2011年间15家三甲医院成人OSAHS术后21例严重并发症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并发症分布情况以及总结主要经验教训。结果21例严重并发症中,8例为气道梗阻,12例为出血,1例误呛。结论虽然手术在近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但成人OSAHS手术,尤其是重度OSAHS的手术治疗,仍然是一高风险的手术,围手术期气道梗阻及大出血是常见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CPAP治疗、有效止血,保留鼻咽通气道、预防感染等措施,是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胥斌;王杰;濮永杰;柳庆君;刘世喜;何刚;何耀;覃刚;刘嗣泉;田理;蔡华诚;郭朝先;范敏;肖世强;梁国庆;黄红星;詹良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片式说明在手术室贵重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探讨使用卡片式说明对手术室贵重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带来的效果。方法通过自制仪器使用说明卡,并悬挂于仪器的适当之处,为操作者对仪器的使用起到明显的指引作用,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根据使用贵重仪器说明卡后仪器得到了正确使用,即保证了患者安全,也提高了手术质量,使手术室的仪器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结论卡片式说明的运用可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刘晓燕;谢晓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三项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定量法检测113例乳腺癌、4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35例健康人的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结果乳腺癌组CA153、CA125和CEA的血清浓度、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肿瘤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趋势;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和灵敏度更高。结论CA153、CA125及CEA在乳腺癌早期检出率较低,不宜作为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但其动态变化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的一种辅助手段,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缪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低张力压力绷带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低张力压力绷带促进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科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30例按伤口包扎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低张力压力绷带组和传统弹力绷带组,每组各15例。比较患者溃疡愈合时间、疼痛积分和生存质量(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存质量量表,CIVIQ量表),评价低张力压力绷带促进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愈合的有效性及舒适性。结果低张力压力绷带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传统弹力绷带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高于传统弹力绷带组,绷带使用期间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张力压力绷带包扎能够促进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愈合,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晴;刘芯君;游进慧;李情洁;刘芹;罗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目的: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诊断符合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甲硅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体重增长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西甲硅油后可更快缓解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内喂养,从而更快出现体重增长,使出院时体重大于对照组,并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中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护疗效,为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诊断的病例资料,并符合相关分组救治措施,如术前院前的急救与护理、手术以及术中术后救治措施,以格拉斯哥分级标准评价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24%、中残率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好率15%、中残率8%(P<0.05),重残率、植物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病情十分危急,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率的环节,能有效的减少二次合并伤,降低病死率,同时制定合理的救治程序,均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向旭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31例接受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的不孕患者,于复苏当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 VI)、血流指数( FI)、血管化血流指数( VFI)测定,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131例复苏移植患者,86例临床妊娠,妊娠率65.6%,种植率54.2%。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优质胚胎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未移植优质胚胎组, 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不能有效预测人工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是否移植优质胚胎可能是预测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

    作者:侯艳琼;罗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湿环境下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与高湿环境的关系。方法32只健康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30℃20d组、30℃30d组和30℃40d组(采用人工气候箱制作高湿模型)和常温常湿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大鼠脑组织AQP-4 mRNA表达, Western印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结果高湿环境下30℃20d组、30℃30d组和30℃40d组脑组织AQP-4 mRN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而只有30℃40d组脑组织AQP-4 mRN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组织AQP-4表达的变化与高湿环境有关。

    作者:李薇;杨芸;李昆;郭鑫;王超;宋富强;周龙甫;呼永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2784名县乡级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

    目的:了解县乡各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的现状与需求,以改进培训策略、提高培训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四川省1125家县乡医疗机构共计3289名医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表进行培训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表2784份,显示89.8%医护人员未参加过系统而规范的急救技能专业培训,99.03%医护人员对培训需求高,尤对实用急救技术与知识更为渴求。甚至提出应该建立半年定期培训制度等。结论须加强对县乡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技能不断培训,以期提高基层应急救护整体能力。

    作者:张德丽;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05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5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患者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两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后心电图资料。结果①一支冠脉血管病变303例,二支冠脉血管病变309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441例。②异常Q波351例(33%)、ST段异常747例(71%)、T波异常831例(79%)、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68例(16%)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6例(1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酒渣鼻不同分期的治疗方法选择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酒渣鼻采用不同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光治疗:红斑期(Ⅰ期)及丘疹脓疱期(Ⅱ期)患者采用585nm激光治疗;鼻赘期(Ⅲ期)患者采用Nd:YAG激光及CO 2激光治疗。结果33例Ⅰ、Ⅱ期经585nm激光治疗及5例Ⅲ期患者经Nd:YAG激光及CO 2激光治疗2~3次,总有效率达100%,无永久性色素沉着及瘢痕等并发症。结论针对不同分期酒渣鼻使用针对性激光治疗方案,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吕蓉;陶丁;杨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跟踪随访上述病例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术前CEA水平同复发的关系。结果 CEA升高组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4.9%),与CEA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分期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阳性相关(P=0.003).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问题的独立指标,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计划是有指导意义的。

    作者:廖大勇;董浩;张栋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脏疾病住院患者初诊时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糖尿病肾脏疾病( DKD)住院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DKD的124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分析相关指标。结果对初诊时为Mogensen Ⅲ、Ⅳ和Ⅴ期的病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血糖值随着分期增加而降低,Ⅲ、Ⅳ期患者血糖控制较差;Ⅴ期患者血压控制差。护理上应结合患者各期的病情特点,对血压、血糖、饮食及药物治疗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整,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结论早期诊断并结合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做好各期DKD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刁永书;黄佑群;马登艳;温月;冯延欢;付平;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型综合医院手术室急诊值班组交接班模式探讨

    目的:通过改造、规范手术室急诊交接班程序,探讨此形式对手术室急诊手术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现有交接班流程存在的问题,。对手术室急诊手术交班时间、形式、内容进行了改造、规范、充实,建立一套标准化急诊手术交班程序。并通过自制调查表,调查规范手术室急诊交接班程序和内容后的效果。结果实施新的交接班程序后,值班组对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达到97.5%,急诊手术情况的全面了解达到97.5%,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9%。结论实施新的交接班程序后,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赢得了抢救时间,为挽回患者的生命提供了保障。

    作者:郝永丽;曾昌群;涂雪花;龚仁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