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廖大勇;董浩;张栋林

关键词:癌胚抗原, 结直肠癌, 预后因素
摘要:目的:探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跟踪随访上述病例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术前CEA水平同复发的关系。结果 CEA升高组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4.9%),与CEA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分期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阳性相关(P=0.003).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问题的独立指标,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计划是有指导意义的。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室内常见肿瘤的磁共振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总结脑室内常见肿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征象。结果34例患者中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多,透明隔病变少。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内多见、颅咽管瘤第三脑室多见、脑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发生部位多变。 MRI以等/长T1、等/长T2信号为主,短T1、短T2信号出现率较低,且仅见于颅咽管瘤和脑膜瘤。所有病例增强扫描多数强化不均匀,4例无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脑室内肿瘤有其特征性临床症状、磁共振信号改变及间接影像学征象。

    作者:胡鹏;唐光才;韩福刚;舒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湿环境下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与高湿环境的关系。方法32只健康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30℃20d组、30℃30d组和30℃40d组(采用人工气候箱制作高湿模型)和常温常湿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大鼠脑组织AQP-4 mRNA表达, Western印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结果高湿环境下30℃20d组、30℃30d组和30℃40d组脑组织AQP-4 mRN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而只有30℃40d组脑组织AQP-4 mRN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组织AQP-4表达的变化与高湿环境有关。

    作者:李薇;杨芸;李昆;郭鑫;王超;宋富强;周龙甫;呼永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片式说明在手术室贵重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探讨使用卡片式说明对手术室贵重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带来的效果。方法通过自制仪器使用说明卡,并悬挂于仪器的适当之处,为操作者对仪器的使用起到明显的指引作用,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根据使用贵重仪器说明卡后仪器得到了正确使用,即保证了患者安全,也提高了手术质量,使手术室的仪器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结论卡片式说明的运用可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刘晓燕;谢晓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纳洛酮对酒精中毒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酒精中毒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探讨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纳洛酮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浆ET、CGRP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0h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组ET、CGRP值比较,P>0.05。②1、3、5h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组ET、CGRP值比较, P<0.05。③ET与CGRP显著负相关。结论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ET值,升高CGRP值,对酒精中毒导致的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冯凡;胡山虹;苏元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动态变化,为控制和消除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对某企业接触噪声作业且工作岗位相对固定的工人2008~2012年的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并对听力损害与工龄、年份、工种(车间)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调查1929人次,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51%(222)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8.09%(156)有统计学意义(=12.78,P<0.01);2008年与2012年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组在6年与9年比较时,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种(车间)不同听力损失有差异,综合车间、工艺车间LAeq8h(8 h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水平高的岗位,听力损伤程度大于噪声暴露水平低的岗位。结论噪声暴露时间越长、暴露水平(剂量)越高,听力损伤率越高,且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语频听力损失。

    作者:徐涛;丁宛琼;宋瑛;严永华;桑振修;黄娅;王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硝酸甘油诱发精神病发作2例

    1临床资料患者1,女,70岁。因喘憋1天入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20年,目前病情平稳。有冠心病病史5年。查体:BP 150/80mmHg,R24次/min,端坐位,口唇发绀,呼吸促,双肺下野可及湿啰音,心界向左下移位,心音低钝,心律齐,心率112次/min,心前区可及奔马律,无杂音,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1-6导联ST段压低0.1~0.3mv,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静推呋塞米20mg,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μg/min,1h后患者喘憋症状渐缓解,心电图示V1-6导联ST段压低明显减轻,但诉头部不适,随即出现狂躁、咬人行为,并强行拔出输液器针头停止输液,15 min后精神症状渐减轻并消失,2h后再次给予硝酸甘油静点后患者又一次出现以上精神症状,停用硝酸甘油静点后症状缓解。以后改为硝普钠静点,未再发作精神症状。7d后平稳出院。

    作者:尹绍侠;王慧霜;郑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查阅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参与制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前后出院病历643例,分析基本用药情况,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并以限定日剂量( DDD)为单位计算使用强度(AUD)。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前该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在90%以上,AUD一般>85DDD,参与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可以降到60%以下,AUD一般在40DDD左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能有效地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

    作者:田宝成;左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胞磷胆碱钠片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胞磷胆碱钠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将20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入院第2d、治疗后30 d和9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DS)、Barthel指数、社会活动功能( FAQ)、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定。结果2组患者入院第2天N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AQ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及90 d的N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AQ和ADL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胞磷胆碱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方芳;邓晓清;蒋红焱;张立湘;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半定量RT-PCR检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hOCT1的表达

    目的:动态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缓解或耐药前后的hOCT1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hOCT1基因表达变化与疾病缓解或伊马替尼耐药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服用伊马替尼CML患者缓解或耐药前后的2个不同时点的9对(18份)标本进行了hOCT 1基因mRNA水平检测,并对半定量RT-PCR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细胞遗传学结果,分析其水平变化和与疾病缓解或伊马替尼耐药相关性。结果慢性期CML患者5例,第一和二次检测hOCT1相对表达量为(0.4246±0.2067)、(0.4858±0.1943),P=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进展期CML患者4例前后两次hOCT1相对表达量比较,有3例患者hOCT1相对表达量降低,1例患者hOCT1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论半定量RT-PCR方法方便简单,可以用于检测服用伊马替尼的CML患者hOCT1基因表达及变化,或许有可能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反应或耐药的检测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恒伟;朱焕玲;孟文彤;刘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右心房心电图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观察结果

    目的:评价右心房心电图( right- artrial ECG,RAECG)引导与常规技术( convenitional placement techniques, CT)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及其他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经数字随机表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右心房心电图引导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A组,n=20)、传统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B组,n=20),穿刺结束即刻通过C臂或床旁X-胸片观察导管的走向,记录各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平均置入深度以及导管异位情况。结果 A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8例,2例异位于右颈内静脉,导管位置精确率90%,B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4例,6例异位于右颈内静脉,导管位置精确率7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导管置入平均深度(11.3±1.2)cm,B组患者导管置入平均深度(14.45±1.6)c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穿刺时间、误穿动脉、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房心电图引导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优于传统置管法,且导管置入深度少于传统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文江;范丹;兰志勋;徐广民;邓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管喂营养液,对照组术后第6天开始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术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量、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太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肺癌临床特点,提高肺癌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其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80例肺癌患者资料,分析本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本组80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有35例首次诊断为其它疾病,误诊率达43.75%,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0例,颅内肿瘤6例,原发性肝癌3例,腰椎疾病2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骨肿瘤5例等。结论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的肺癌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治疗延误,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全峰;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认知疗法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6例试验组( B 组)患者采取认知疗法前后的医从性、 SAS、SDS、HAMA 评分的变化情况与治疗组( A组)的比较。结果 B 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医从性、SAS、SDS、HAMA 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全程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不适、应激反应,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宋月琼;李加冕;戴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规范化入院宣教模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目的:通过对入院宣教模式的规范和改进以提高患者入院宣教效果和满意度。方法入院宣教模式由传统的口头宣教转变为规范化、多样化的宣教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分别对实施前后患者入院宣教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规范化入院宣教的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和形式的知晓率和整体满意度高于传统的口头入院宣教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规范化入院宣教将会提高入院宣教的效果,提高患者对入院宣教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郭晓璐;蒲俐;阮毅;温月;刁永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咳嗽、咳痰,活动后心累气促1年入院。既往11年前有气胸病史,无遗传、家族、免疫及传染疾病史。查体: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降钙素原正常,痰培养无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弱阳性。腹部彩超:左肾高回声,考虑错构瘤可能性大,子宫实性结节,考虑肌瘤。肿瘤标志物:CA15334.83 U/ml。肺功能测定: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大小气道重度受限, COPD ( GOLDIII ),肺弥散功能重度降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刷片未见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双肺呈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表现,以间质感染为著,轻度肺气肿。胸部增强CT:胸廓呈桶状,双肺见多数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广泛分布,余肺野密度不均匀增高,肺纹理增多,右肺中下叶胸膜下区见散在条形影,考虑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可能性大。我院行吸氧及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后患者去第三军医大学,行胸腔镜活检证实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术后患者拒绝安宫黄体酮及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口服,拒绝卵巢切除。

    作者:刘彦;戴宏勋;郑晓梅;林火真;白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三项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定量法检测113例乳腺癌、4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35例健康人的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结果乳腺癌组CA153、CA125和CEA的血清浓度、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肿瘤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趋势;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和灵敏度更高。结论CA153、CA125及CEA在乳腺癌早期检出率较低,不宜作为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但其动态变化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的一种辅助手段,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缪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28例,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PRWE评分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内固定组在放射学指标及功能评分上优于小夹板外固定组,但在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满意度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岳思阳;史艳光;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跟踪随访上述病例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术前CEA水平同复发的关系。结果 CEA升高组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4.9%),与CEA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分期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阳性相关(P=0.003).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问题的独立指标,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计划是有指导意义的。

    作者:廖大勇;董浩;张栋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6S管理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S管理法应用到病房物资管理中,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制定对管理区域的使用要求和具体措施,使病房每位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结果实施6S管理法后,物资混装、找物耗时多、清洁不彻底、物资积压、过期等问题比6S管理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房物资管理中应用6S管理法,能降低成本、大大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胡敏;詹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31例接受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的不孕患者,于复苏当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 VI)、血流指数( FI)、血管化血流指数( VFI)测定,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131例复苏移植患者,86例临床妊娠,妊娠率65.6%,种植率54.2%。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优质胚胎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未移植优质胚胎组, 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不能有效预测人工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是否移植优质胚胎可能是预测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

    作者:侯艳琼;罗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