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的影响

田宝成;左美玲

关键词: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 使用率, 使用强度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查阅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参与制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前后出院病历643例,分析基本用药情况,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并以限定日剂量( DDD)为单位计算使用强度(AUD)。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前该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在90%以上,AUD一般>85DDD,参与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可以降到60%以下,AUD一般在40DDD左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能有效地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探讨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规范化管理,对照组实施普通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胰岛素泵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发生率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理论知识及技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掌握更好( P<0.05);两组血糖控制较强化治疗前明显改善,均可以控制达标,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达标( 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的认可程度和依从性,提高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曾成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8例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Neer 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Neer 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8例,研究内固定物的使用,骨折复位、植骨等相关问题。结果18例患者均获6~22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根据Neer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评分,功能恢复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Neer 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刘德祥;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期间发热的护理

    目的:探索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期间发热的规律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扰素治疗期间体温的情况,血细胞分析结果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降温效果和护理对策。结果33例患者在术后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期间(100%)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每次用药后高体温40.1℃,低体温36.1℃,每天平均持续时间(9.8±0.56)h,第四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均正常或降低。结论对此类患者的发热护士多讲解疾病的相关的知识,持续时间,注射前给予患者口服芬必得并给予适当的降温措施,如应用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等,达到降温的目的,减轻患者不舒适的感觉。

    作者:王俪;张婷;张玉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半定量RT-PCR检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hOCT1的表达

    目的:动态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缓解或耐药前后的hOCT1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hOCT1基因表达变化与疾病缓解或伊马替尼耐药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服用伊马替尼CML患者缓解或耐药前后的2个不同时点的9对(18份)标本进行了hOCT 1基因mRNA水平检测,并对半定量RT-PCR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细胞遗传学结果,分析其水平变化和与疾病缓解或伊马替尼耐药相关性。结果慢性期CML患者5例,第一和二次检测hOCT1相对表达量为(0.4246±0.2067)、(0.4858±0.1943),P=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进展期CML患者4例前后两次hOCT1相对表达量比较,有3例患者hOCT1相对表达量降低,1例患者hOCT1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论半定量RT-PCR方法方便简单,可以用于检测服用伊马替尼的CML患者hOCT1基因表达及变化,或许有可能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反应或耐药的检测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恒伟;朱焕玲;孟文彤;刘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目的: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诊断符合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甲硅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体重增长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西甲硅油后可更快缓解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内喂养,从而更快出现体重增长,使出院时体重大于对照组,并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岛素过敏致休克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口干、纳差、消瘦1月,神志恍惚半月”入院。既往体健,常年有关节疼痛的病史,自行在外购药治疗(具体不详,未发现过敏现象),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病史。近1月体重下降10 KG。入院查体:T:36.4℃, P:86次/min, R:20次/min, BP:128/94mmHg,神清神萎,皮肤黏膜干燥,唇略发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均未扪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入院查随机指血糖:24mmol/L,血常规、肾功、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未见酸中毒。尿常规示:尿糖3+,酮体2+,确诊为“糖尿病酮症”。治疗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胰岛素(万邦制药,短效胰岛素注射液)0.1u/(kg·h)微量泵入控制血糖,同时输血塞通改善循环(双通道补液)。输入约5min,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大声吼叫,无畏寒发热现象。查体:BP:110/76mmHg,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考虑“血塞通”过敏可能,立即换血塞通为生理盐水静滴。患者症状无好转,烦躁,大汗淋漓,心率降至70次/min,疑低血糖反应,立即停胰岛素,患者腹痛症状较前好转,未吼叫、躁动;立即查指血糖22.5mmol/L,再次静脉输入胰岛素,患者迅速再次大声吼叫、烦躁不安,诉腹痛加重,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46次/min, BP:86/42mmHg,四肢冰冷,想解大便。考虑胰岛素过敏,立即停用胰岛素,给予阿托品0.5mg 静推,约5min后,患者血压升至130/94mmHg,心率72次/min,未诉腹痛不适。15min后,自行下地活动。后续治疗:使用优必林70/3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控制血糖,第1天2U 皮下注射;第2天3U;第3天5U,第4天8U,观察患者无过敏反应,逐渐增加剂量,同时大量补液促进酮体代谢,未加用口服降糖药,第7天患者酮体完全消失。第10天患者优泌林30增加至早餐前12U,晚餐前12U,血糖控制较好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者使用优泌林70/30(12U,早晚餐前),空腹血糖在4~6 mmol/L;餐后2 h血糖6~7mmol/L,未出现低血糖反应,血糖控制较好。

    作者:周渝;廖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追踪检查模式下构建四心护理管理体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追踪检查模式下构建护理管理新体系,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建立四心护理管理体系(“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以管理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以护士为重心”的护士行为督导管理、“以护士长为向心”的护士长管理),将“以单项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创新为“以整体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比较新管理体系实施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分级护理质量、护理组织收到感谢资讯及亮点。结果新体系实施后出院患者满意度、分级护理质量分别由实施前的(91.52±1.62)、(90.12±1.38)上升为(97.34±2.12)、(95.42±2.36),均有统计学意义;收到感谢资讯及工作亮点分别由实施前的64、8例增加到实施后的107、20例。结论实施“以整体质量”为核心的四心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树立“以患者安全和满意”的护理管理理念,完善护理管理内涵,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密切护患关系。

    作者:周玲;王辉;杨桃;周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跟踪随访上述病例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术前CEA水平同复发的关系。结果 CEA升高组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4.9%),与CEA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分期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阳性相关(P=0.003).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问题的独立指标,术前血清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计划是有指导意义的。

    作者:廖大勇;董浩;张栋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240例母婴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母婴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母婴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母婴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母婴在新生儿护理机能掌握效果、健康育儿知识的正确率以及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母婴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芬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片式说明在手术室贵重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探讨使用卡片式说明对手术室贵重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带来的效果。方法通过自制仪器使用说明卡,并悬挂于仪器的适当之处,为操作者对仪器的使用起到明显的指引作用,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根据使用贵重仪器说明卡后仪器得到了正确使用,即保证了患者安全,也提高了手术质量,使手术室的仪器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结论卡片式说明的运用可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刘晓燕;谢晓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吸乳器在母婴分离情况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早期母婴分离情况下使用手动吸乳器和电动吸乳器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早产、新生儿窒息、母亲由于医学指征需要暂停母乳喂养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对研究组使用电动吸乳器,对照组使用人工吸乳器进行早期乳房按摩刺激。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肿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电动吸乳器较人工吸乳器能在母婴分离的早期有效促进早泌乳,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林琦珩;蒋智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纳洛酮对酒精中毒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酒精中毒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探讨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纳洛酮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浆ET、CGRP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0h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组ET、CGRP值比较,P>0.05。②1、3、5h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组ET、CGRP值比较, P<0.05。③ET与CGRP显著负相关。结论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ET值,升高CGRP值,对酒精中毒导致的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冯凡;胡山虹;苏元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应用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门诊随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25例,在接受慢性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持续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血浆hs-CRP浓度。结果治疗组血浆hs-CRP (2.27±0.85) mg/L,对照组血浆 hs-CRP (4.36±1.03) mg/L,两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水平。

    作者:饶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28例,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PRWE评分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内固定组在放射学指标及功能评分上优于小夹板外固定组,但在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满意度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岳思阳;史艳光;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人OSAHS外科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成人OSAHS外科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病例,为成人OSAHS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和采取必要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研究省内自2007~2011年间15家三甲医院成人OSAHS术后21例严重并发症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并发症分布情况以及总结主要经验教训。结果21例严重并发症中,8例为气道梗阻,12例为出血,1例误呛。结论虽然手术在近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但成人OSAHS手术,尤其是重度OSAHS的手术治疗,仍然是一高风险的手术,围手术期气道梗阻及大出血是常见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CPAP治疗、有效止血,保留鼻咽通气道、预防感染等措施,是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胥斌;王杰;濮永杰;柳庆君;刘世喜;何刚;何耀;覃刚;刘嗣泉;田理;蔡华诚;郭朝先;范敏;肖世强;梁国庆;黄红星;詹良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单次小剂量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单次小剂量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cyclophosphamide pulse therapy,CPT)对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并观察环磷酰胺(CTX)的不良反应。方法成人RNS患者22例,开始每月予CTX 0.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2h以上静脉滴注,隔日1次,连续3~4次,共3个月( CTX 1.8~2.4g);以后每隔2月重复上述治疗,共6个月,总疗程9个月(CTX总量3.6~4.8g)。同时联合泼尼松0.5mg/(kg ·d)、抗凝及抗血小板等治疗,并在CPT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全胸片及心电图,观察疗效及CTX不良反应。结果单次小剂量间断CPT 3个月后,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22.7%),部分缓解(PR)16例(72.7%),无效1例(4.5%)。9个月后, CR 19例(86.4%)、PR 2例(9.1%)、无效1例(4.5%),且缓解患者(PR +CR)较治疗前血白蛋白(ALB)上升(P <0.01),24h尿蛋白定量下降(P<0.01),血总胆固醇(CHO)也较治疗前下降(P<0.05),4例血肌酐(Scr)增高者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CTX不良反应。结论单次小剂量间断CPT能提高成人RNS临床缓解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华;夏志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Luminal亚型乳腺癌中临床病理因子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Luminal亚型乳腺癌中临床病理因子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ER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按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40岁以下为青年组,40岁~59岁为中年组,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 T分期与N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2,P=0.001。 ER与PR表达强度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P=0.000。年龄与HER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7,P=0.17。结论原发肿瘤越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越高,ER和PR表达强度密切相关,年龄与HER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年龄越大,HER2表达强度越低。 Luminal亚型乳腺癌中PR、HER2是进一步分型和治疗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准确检测至关重要。

    作者:胡会华;周士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2784名县乡级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

    目的:了解县乡各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的现状与需求,以改进培训策略、提高培训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四川省1125家县乡医疗机构共计3289名医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表进行培训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表2784份,显示89.8%医护人员未参加过系统而规范的急救技能专业培训,99.03%医护人员对培训需求高,尤对实用急救技术与知识更为渴求。甚至提出应该建立半年定期培训制度等。结论须加强对县乡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技能不断培训,以期提高基层应急救护整体能力。

    作者:张德丽;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T SPOT. TB试剂盒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和影像学怀疑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32例,对其在气管镜检查下获得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实施T SPOT. TB检测。结果32例可疑肺结核患者中,23例明确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其中22例中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T SPOT. TB 检测阳性(95.7%)。其中9例为非结核感染,9例中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 SPOT. TB检测阳性有1人(11.1%)。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T SPOT. TB检测以此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7.5%。结论 T SPOT. TB试剂盒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用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永生;宁靓;蒋芳萍;李同林;赵天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6S管理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S管理法应用到病房物资管理中,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制定对管理区域的使用要求和具体措施,使病房每位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结果实施6S管理法后,物资混装、找物耗时多、清洁不彻底、物资积压、过期等问题比6S管理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房物资管理中应用6S管理法,能降低成本、大大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胡敏;詹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