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蓉
1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反复面部皮疹3月,发热、头痛4 d”于2012年12月22日收入我科治疗。入院查体:T36℃,P 100次/min,R 24次/min。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呼吸平稳,颜面部可见红色片状斑疹,稍高于皮面,压之褪色,皮肤色素较深,无渗出、破溃。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各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自身抗体:抗 nRNP:阳性,抗 sm 抗体: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核糖体P蛋白:阳性,抗双链ds-DNA抗体:阴性,抗核抗体:阳性,滴度1:320。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入院后给予强的松20mg,3次/d,白芍总苷胶囊1粒,3次/d ,迪巧、西咪替丁等口服治疗。住院后取左耳前红色皮疹活检示:无表皮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基底细胞液化,真皮层内小血管及附件周围见少数淋巴细胞散在浸润。24 h尿蛋白0.21 g;艾迪氏计数白细胞>100万,大小便常规无异常;心电图、心脏彩超正常(12.24)。从1月10日开始患儿精神症状明显,表情紧张,情绪易激动,难放松,时显惊恐,言语清,对答不切题,言语行为难理解,幻觉,有自杀及自残念头,予氯丙嗪、鲁米那等镇静安眠作用效果差。请神经科、心理卫生中心会诊提示原发病所致。于氯丙嗪25 mg肌注,强的松、赛乐特、再普乐口服。患儿情绪较前稍好转,但精神症状仍突出。2d后予甲强龙500mg,1次/d冲击治疗两次,丙球15g,连续3d。后患儿病情平稳,皮疹明显消退,情绪较前稳定,双手轻微震颤,能正常行走,听懂简单言语。复查补体C3正常,肝肾功电解质均无异常后准予出院。出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病性异常行为。
作者:郑鸿;李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次小剂量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cyclophosphamide pulse therapy,CPT)对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并观察环磷酰胺(CTX)的不良反应。方法成人RNS患者22例,开始每月予CTX 0.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2h以上静脉滴注,隔日1次,连续3~4次,共3个月( CTX 1.8~2.4g);以后每隔2月重复上述治疗,共6个月,总疗程9个月(CTX总量3.6~4.8g)。同时联合泼尼松0.5mg/(kg ·d)、抗凝及抗血小板等治疗,并在CPT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全胸片及心电图,观察疗效及CTX不良反应。结果单次小剂量间断CPT 3个月后,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22.7%),部分缓解(PR)16例(72.7%),无效1例(4.5%)。9个月后, CR 19例(86.4%)、PR 2例(9.1%)、无效1例(4.5%),且缓解患者(PR +CR)较治疗前血白蛋白(ALB)上升(P <0.01),24h尿蛋白定量下降(P<0.01),血总胆固醇(CHO)也较治疗前下降(P<0.05),4例血肌酐(Scr)增高者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CTX不良反应。结论单次小剂量间断CPT能提高成人RNS临床缓解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华;夏志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门诊随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25例,在接受慢性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持续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血浆hs-CRP浓度。结果治疗组血浆hs-CRP (2.27±0.85) mg/L,对照组血浆 hs-CRP (4.36±1.03) mg/L,两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水平。
作者:饶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诊断符合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甲硅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体重增长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西甲硅油后可更快缓解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内喂养,从而更快出现体重增长,使出院时体重大于对照组,并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240例母婴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母婴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母婴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母婴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母婴在新生儿护理机能掌握效果、健康育儿知识的正确率以及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母婴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芬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6例试验组( B 组)患者采取认知疗法前后的医从性、 SAS、SDS、HAMA 评分的变化情况与治疗组( A组)的比较。结果 B 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医从性、SAS、SDS、HAMA 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全程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不适、应激反应,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宋月琼;李加冕;戴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口干、纳差、消瘦1月,神志恍惚半月”入院。既往体健,常年有关节疼痛的病史,自行在外购药治疗(具体不详,未发现过敏现象),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病史。近1月体重下降10 KG。入院查体:T:36.4℃, P:86次/min, R:20次/min, BP:128/94mmHg,神清神萎,皮肤黏膜干燥,唇略发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均未扪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入院查随机指血糖:24mmol/L,血常规、肾功、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未见酸中毒。尿常规示:尿糖3+,酮体2+,确诊为“糖尿病酮症”。治疗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胰岛素(万邦制药,短效胰岛素注射液)0.1u/(kg·h)微量泵入控制血糖,同时输血塞通改善循环(双通道补液)。输入约5min,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大声吼叫,无畏寒发热现象。查体:BP:110/76mmHg,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考虑“血塞通”过敏可能,立即换血塞通为生理盐水静滴。患者症状无好转,烦躁,大汗淋漓,心率降至70次/min,疑低血糖反应,立即停胰岛素,患者腹痛症状较前好转,未吼叫、躁动;立即查指血糖22.5mmol/L,再次静脉输入胰岛素,患者迅速再次大声吼叫、烦躁不安,诉腹痛加重,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46次/min, BP:86/42mmHg,四肢冰冷,想解大便。考虑胰岛素过敏,立即停用胰岛素,给予阿托品0.5mg 静推,约5min后,患者血压升至130/94mmHg,心率72次/min,未诉腹痛不适。15min后,自行下地活动。后续治疗:使用优必林70/3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控制血糖,第1天2U 皮下注射;第2天3U;第3天5U,第4天8U,观察患者无过敏反应,逐渐增加剂量,同时大量补液促进酮体代谢,未加用口服降糖药,第7天患者酮体完全消失。第10天患者优泌林30增加至早餐前12U,晚餐前12U,血糖控制较好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者使用优泌林70/30(12U,早晚餐前),空腹血糖在4~6 mmol/L;餐后2 h血糖6~7mmol/L,未出现低血糖反应,血糖控制较好。
作者:周渝;廖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28例,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PRWE评分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内固定组在放射学指标及功能评分上优于小夹板外固定组,但在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满意度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岳思阳;史艳光;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5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患者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两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后心电图资料。结果①一支冠脉血管病变303例,二支冠脉血管病变309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441例。②异常Q波351例(33%)、ST段异常747例(71%)、T波异常831例(79%)、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68例(16%)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6例(1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低张力压力绷带促进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科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30例按伤口包扎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低张力压力绷带组和传统弹力绷带组,每组各15例。比较患者溃疡愈合时间、疼痛积分和生存质量(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存质量量表,CIVIQ量表),评价低张力压力绷带促进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愈合的有效性及舒适性。结果低张力压力绷带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传统弹力绷带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高于传统弹力绷带组,绷带使用期间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张力压力绷带包扎能够促进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愈合,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晴;刘芯君;游进慧;李情洁;刘芹;罗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早期母婴分离情况下使用手动吸乳器和电动吸乳器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早产、新生儿窒息、母亲由于医学指征需要暂停母乳喂养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对研究组使用电动吸乳器,对照组使用人工吸乳器进行早期乳房按摩刺激。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肿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电动吸乳器较人工吸乳器能在母婴分离的早期有效促进早泌乳,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林琦珩;蒋智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eer 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Neer 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8例,研究内固定物的使用,骨折复位、植骨等相关问题。结果18例患者均获6~22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根据Neer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评分,功能恢复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Neer 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刘德祥;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 BNP)和钠离子( Na +)在儿童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的病例48例,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组(CFC)20例,单纯型热性惊厥组(SFC)28例,上呼吸道感染组(URI)20例,对照组15例。测定血清BNP水平、Na +水平。各组检测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其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血清BNP和Na离子水平:CFC组BNP水平高于SFC组、URI组和对照组;CFC组Na +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BNP与Na +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0.54,P<0.01)。结论热性惊厥刺激BNP的分泌,高水平BNP抑制醛固酮系统,使血钠水平下降,降低惊厥阈值。从而发生热性惊厥和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因此,测定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的BNP和Na +水平对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分型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母发光;何海兰;李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31例接受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的不孕患者,于复苏当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 VI)、血流指数( FI)、血管化血流指数( VFI)测定,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131例复苏移植患者,86例临床妊娠,妊娠率65.6%,种植率54.2%。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优质胚胎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未移植优质胚胎组, 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不能有效预测人工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是否移植优质胚胎可能是预测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
作者:侯艳琼;罗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10 mg组和40 mg组,每晚服药1次,观察4周、12周后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40 mg组比10 mg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郑琼;张道进;杨阳;何北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三项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定量法检测113例乳腺癌、4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35例健康人的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结果乳腺癌组CA153、CA125和CEA的血清浓度、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肿瘤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趋势;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和灵敏度更高。结论CA153、CA125及CEA在乳腺癌早期检出率较低,不宜作为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但其动态变化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的一种辅助手段,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缪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管喂营养液,对照组术后第6天开始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术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量、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太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酒渣鼻采用不同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光治疗:红斑期(Ⅰ期)及丘疹脓疱期(Ⅱ期)患者采用585nm激光治疗;鼻赘期(Ⅲ期)患者采用Nd:YAG激光及CO 2激光治疗。结果33例Ⅰ、Ⅱ期经585nm激光治疗及5例Ⅲ期患者经Nd:YAG激光及CO 2激光治疗2~3次,总有效率达100%,无永久性色素沉着及瘢痕等并发症。结论针对不同分期酒渣鼻使用针对性激光治疗方案,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吕蓉;陶丁;杨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护疗效,为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诊断的病例资料,并符合相关分组救治措施,如术前院前的急救与护理、手术以及术中术后救治措施,以格拉斯哥分级标准评价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24%、中残率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好率15%、中残率8%(P<0.05),重残率、植物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病情十分危急,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率的环节,能有效的减少二次合并伤,降低病死率,同时制定合理的救治程序,均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向旭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咳嗽、咳痰,活动后心累气促1年入院。既往11年前有气胸病史,无遗传、家族、免疫及传染疾病史。查体: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降钙素原正常,痰培养无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弱阳性。腹部彩超:左肾高回声,考虑错构瘤可能性大,子宫实性结节,考虑肌瘤。肿瘤标志物:CA15334.83 U/ml。肺功能测定: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大小气道重度受限, COPD ( GOLDIII ),肺弥散功能重度降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刷片未见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双肺呈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表现,以间质感染为著,轻度肺气肿。胸部增强CT:胸廓呈桶状,双肺见多数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广泛分布,余肺野密度不均匀增高,肺纹理增多,右肺中下叶胸膜下区见散在条形影,考虑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可能性大。我院行吸氧及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后患者去第三军医大学,行胸腔镜活检证实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术后患者拒绝安宫黄体酮及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口服,拒绝卵巢切除。
作者:刘彦;戴宏勋;郑晓梅;林火真;白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