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四友;张德芬;邓述恺;王荣丽;杨小琼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结合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孕妇学校学习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不予特殊干预,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两组孕妇于入组时及临产前由专人进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评,产后1周(出院前)及产后6周由专人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测评。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入组时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6%和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产前分别为8.1%和2.9%,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1周和6周抑郁症状检出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随着时间延长而检出率降低,对照组则升高。结论孕妇学校结合心理干预能改善孕期抑郁症状,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吴琴;祝艳;张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上尿路结石患者使用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经皮肾镜碎石术共治疗上尿路结石1210例,其中采用传统PCNL治疗891例,微创PCNL治疗319例。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和96%,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9%和9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和1.3%;单通道取石1113例,多通道取石97例。结论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高效微创,并发症低。
作者:雷弋;张天德;母健君;钱济穷;王岭;罗琦;曾晓明;白冰;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下老年女性患者妇科手术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妇科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式,术后均采用一次性镇痛泵静脉镇痛。 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浓度为4μg/ml)3μg/(kg·h)持续10min,然后以右美托咪定(浓度为4μg/ml)0.3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麻醉持续时间,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拔管时间(min)、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15min舒适度评分,以及术后48小时患者的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15min舒适度评分、术后48小时CAM. CR评分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的减少老年女性患者妇科手术术后谵妄的发生,并且减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鞠颖;曹蓉;彰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胆囊的超声改变。方法对照组50例为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50例为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两组肝功能均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超声主要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将观察的结果与临床化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观察胆囊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胆囊壁毛糙、胆囊壁稍厚、增厚,胆囊腔内回声欠清晰,细弱光点回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囊各观察指标比较,CD4+T细胞数在300/mm 3以上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数在200~100/mm 3时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D4+T细胞数100/mm 3以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异常超声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胆囊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作者:曹芬;叶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02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人才是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作为长期的战略准备,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转化成了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的建设又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其中,人才培养又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毛茅;罗琳;蔡俊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胆囊结石内脏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下治疗胆囊结石。结果本组2例术中探查均为全内脏反位。结论通过解剖均能清楚分辨三管关系均在腹腔下顺利切除胆囊,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胆漏、出血等并发症。
作者:李全勇;朱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彝族患者KD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彝族K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汉族患者就其患病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近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期内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汉族24933例,KD患者312例,占1.25%。彝族4852例,KD患者6例,占0.123%。患病率彝族明显低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汉族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患者16724例,占67.08%,彝族中感染性疾病患者3677例,占75.78%。彝族则明显高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仅彝族患者平均热程明显长于汉族。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损害两者无差异。彝族不完全KD发生率高于汉族,且对IVIG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彝族患者KD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其炎症反应较轻,对IVIG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好。但由于我们样本量太小,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需进行长时间、大样本、多中心的联合观察和研究。
作者:张海;石艳;杨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11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对策。方法调查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收集其吸烟、饮酒史、用药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数据。结果11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吸烟31例(28.2%),饮酒16例(14.6%),服用NSAIDs17例(15.5%), Hp感染86例(78.2%)。结论吸烟、饮酒、Hp感染和服用NSAIDs是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积极劝告老年患者戒烟、限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指导患者合理应用药物,对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头皮、耳后大小不等结节15年,于2013年1月5日就诊。1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一绿豆大小皮色类圆形结节,表面光滑,质韧,不可活动,不伴瘙痒及疼痛,未引起患者重视未作特殊处理。该结节逐渐长大至胡豆大小,其周及左耳后亦出现多个类似结节,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互不融合,仍无症状。院外诊断不详、未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其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疾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皮损分布于头皮及左耳后,表现为散在分布的数个皮色类圆形结节,绿豆至胡豆大小,表面光滑,质韧,不可活动,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层见多量大小不等厚壁血管,部分血管内皮增生,间质内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纤维增生、胶原化。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治疗。
作者:刘艳;黄晶;陈娜伊;路永红;朱颜俊;周培媚;徐雅婷;蒋存火;方建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房颤患者与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将108例无基础心脏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特发性房颤分为A、B 两组:A 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8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即对照组,共70例,分别做踝臂指数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踝臂指数高低。结果 A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特发性房颤发作与踝臂指数关系密切。
作者:李沂;杜荣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依托伤口造口小组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并评价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伤口造口小组,确定三级管理体制的皮肤管理运行模式,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完善专科管理制度和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实行专科护理会诊制度,重视皮肤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工作,对全院皮肤护理情况进行全程监控。结果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建立前后1年比较压疮上报率达100%,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4.3%,压疮治疗有效率提升了18.52%;压疮治疗及伤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口造口小组的皮肤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显著拓展了护理工作内涵,使护理人员的造口伤口护理知识大幅提高,认为建立造口伤口小组,从根本上提升了全院皮肤管理的护理质量,是可行、有效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冯素英;陈建伟;张菊;刘丽霞;肖燕玲;刘召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头昏伴黑蒙1周”于8:05分行头部血管磁共振增强扫描,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自行服药控制,磺胺过敏史。检查中使用北京北陆药业生产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0 mL (批号:1202012,有效期至2015年1月),检查后约1 h患者到护士站诉头昏不适,测脉搏82次/min,血压82/60mmHg,5min 后患者呼之不应、面色发绀、脉搏不能扪及、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随即转急诊ICU治疗,20 h后患者胃肠减压引流出血性液体,排血便,阴道分泌物呈血性,凝血指标部分异常,给予输血治疗。考虑为对比剂过敏,转入ICU继续治疗。24 h内患者出现肝肾功异常,肌酐高达816 mmoL/L,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降低,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输血、保肝护肾,CRRT透析治疗34d,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清醒后一直诉头晕乏力,耳鸣,咽部及左上肢疼痛,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上少量反流;主动脉瓣下微量反流。血管彩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及大隐静脉汇入口血栓,左侧肘正中静脉、上臂贵要静脉、头静脉血栓形成,听力学检查提示左中耳有混合型听力损失, SPECT唾液腺显像提示双侧腮腺排泌功能重度受损;双颌下腺功能重度受损。给予对症、溶栓、抗凝及活血化瘀治疗,经128 d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出凝血肝肾功等指标正常出院。
作者:李伟;陈卫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确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平台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开展“确保“120”绿色生命通道畅通”的系列活动,比较活动前后德阳地区“120”接警电话有效率。结果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120”有效接警电话率为33%,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为46%,有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关于“120”绿色生命通通畅教育活动有利于降低“120”无效接警率。
作者:陈万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24892例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方面,孕周≥37周的孕妇明显比<37周的孕妇低,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的发生率明显比部分型和边缘型孕妇高,妊娠次数≥3次的孕妇的发生率明显比妊娠次数为1次、2次的孕妇高(P<0.05);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切除、产后出血>2000ml、产褥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比非介入治疗低(P<0.05)。结论介入治疗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蔡一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和总结应用Glubran2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颅底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完全以颈外动脉供血或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颅底脑膜瘤,应用Glubran2胶通过微导管超选择术前栓塞肿瘤,栓塞后7~9d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分消失7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肿瘤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在2~5h,平均3.5h,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 Glub-ran2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颅底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手术切除肿瘤过程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黄海东;杨春敏;赵凯;顾建文;匡永勤;林龙;贺伟旗;杨涛;夏勋;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Lumboperitoneal shunt LPS)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交通性脑积水128例,其中58例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70例行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经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研究,比较两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LP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9%,VP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041,P=0.0077<0.05)。此外,LPS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4.83%,VPS组一次性成功率为8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59,P=0.0279<0.05)。结论 LPS在治疗外伤性交通性脑积水方面,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PS,一次性成功率高于VPS。因此,在治疗外伤性交通性脑积水时,如无相应禁忌,宜选择LPS。
作者:叶建华;姜学高;黄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52例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髋关节功能优39例,良7例,中2例,差4例,优良率88.5%。结论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伏海平;李鑫;刘华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使用Braden量表的诊断符合率相关因素,为保证护士使用Braden量表准确评估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低年资护士和专科护士分别使用Braden量表对50名年龄≥70岁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分。结果低年资护士的诊断符合率为64.29%,主要表现在对感觉、移动力以及摩擦力和剪切力的评估上与专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差异(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评估压疮风险的诊断符合率偏低,需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准确使用Braden量表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对压疮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便采取积极护理措施,降低院内难免压疮发生率。
作者:周敬花;李艳;向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3岁。因头晕、疲乏近半年,加重2 d于2012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出现疲倦、头晕、食欲减退,并伴左肋下胀满感,患者未经诊疗。入院前2d自觉症状加重就诊。既往体健,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疾患及癌症病史。查体:神志清楚,重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缘下未触及,脾大平脐,无摩擦音。血常规检查:WBC 220.98×109/L,HGB 51g/L,RBC 2.04×1012/L, PLT 62×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5.0%。尿酸500.6 umol/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为14.55∶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Ⅰ+Ⅱ型原粒占12.0%,可见类巨变、分裂象,部分中性粒细胞内见中毒颗粒、空泡变形、内外浆,嗜碱细胞及嗜酸细胞增多。血小板数稍少,散见。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染色体分析:46,XY,t(9;22)(q34;q11.2)[10]。bcr-abl融合基因PCR定量检测:阴性。于10月26日给予羟基脲1g 口服3次/d,给予化疗,方案为高三尖杉酯碱(2mg/d,第1~7天)加阿糖胞苷(100mg/d, d1~7d)。同时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等治疗。11月1日血常规复查:WBC 109.66×109/L, HGB 106g/L, RBC 3.22×1012/L,PLT 334×109/L;继续原方案治疗,密切检测血常规。11月7日血常规复查:WBC 9.52×109/L,HGB 95g/L,RBC 3.08×1012/L,PLT 302×109/L。停化疗。停化疗1周后血常规复查:WBC 2.08×109/L,N 0.77×109/L ,HGB 88g/L,RBC 2.86×1012/L,PLT 322×109/L;脾肋缘下未触及。停化疗1周后血常规复查:WBC 3.07×109/L,HGB 101g/L,N 0.79×10,9/L , RBC 3.12×1012/L, PLT 205×109/L;患者口服格列卫出院。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对一些短小手术来讲,相对较长。本研究主要观察利多卡因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2mL 0.5%布比卡因+0.6ml 2%利多卡因或2mL 0.5%布比卡因+0.6mL 0.9%生理盐水,观察其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感觉阻滞的高平面高于生理盐水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利多卡因组长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0.6ml 2%利多卡因会延长2ml 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
作者:王润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