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脊麻联合低容量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朱玉霖

关键词:小剂量, 低位脊麻, 低容量, 硬腰外麻醉, 剖宫产, 心血管系统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脊麻联合低容量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分为试验( E)、对照( C)两组。两组均选择腰3~4间隙穿刺注入0.5%布比卡因脊麻,E组使用1.5mL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6mL联合麻醉,C组使用2mL以同样方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各3mL。观察脊麻后5min、10min、15min时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发生率及肌松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后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且E组在麻醉后5min、10min时高于C组(P<0.05)。 HR均高于麻醉前,且E组在麻醉后5min、10min时低于C组(P<0.05)。麻醉后E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发生率及肌松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脊麻联合低容量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稳定剖宫产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毒症合并低渗性脑病2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低渗性脑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8例尿毒症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的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血浆渗透压在210~265mmol/L,血钠浓度在121~130mmol/L 9例,110~120mmol/L 15例,<110mmol/L 4例。血浆渗透压及血钠均明显降低,给予补充氯化钠纠正低钠血症、血液透析、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后,23例低渗性脑病患者完全治愈或病情好转,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应及时监测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从而对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作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对合并低渗性脑病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氯化钠、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

    作者:钟小燕;段志强;马小平;周志成;李宏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万古霉素联合腰穿引流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16例分析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经静脉注射联合腰穿引流及鞘内注射古霉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Harrison标准诊断明确的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6例,均经静脉及鞘内应用万古霉素联合腰穿引流治疗。结果应用万古霉素0.5g,每日3次静点,万古霉素1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后鞘内注射,每日1~2次,平均治疗10d,本组16例全部治愈。结论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及腰穿引流,提高了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加快的脑脊液的置换,可加快感染的控制,是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有效方法。

    作者:宋伟正;徐声亮;毛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聚焦超声与微波凝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聚焦超声与微波凝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聚焦超声组( A组)和微波凝固治疗组( B组),每组各60例。 A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B组采用微波凝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聚焦超声组( A组)有效率为91.67%;微波治疗组(B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采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效果好,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近期效果优于微波凝固治疗组,值得推广。

    作者:温蓓;邹胜琴;何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继发坏死性筋膜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之间的关联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例肛周脓肿继发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行清创引流术并配合术后换药。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伤口愈合时间短21d,长60d,平均40d。随访半年至1年,均未复发。结论对肛周脓肿病情认识不足、治疗失当可继发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发生筋膜坏死后早期诊断、彻底清创引流、配合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张兵;饶佳;吴涛;廖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成人手足口病5例

    1临床资料患者1,女,33岁,单位工作人员,因手脚掌、臀部散在红色丘疱疹伴全身肌肉酸痛,口腔散在糜烂点1d于2013年1月11日就诊。 T:38℃,1周前其儿子在我科诊断手足口病。诊断:手足口病。给予利巴韦林150mg,口服3次/d;转移因子6mg,口服3次/d;聚肌胞2mg,肌肉注射,1次/d等处理后治愈。

    作者:龙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资料共有36例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术后6周行腋神经临床和肌电图检查,如异常在术后3、6、12月时复查;功能评价为术后6月和12月时的Constant评分;其它指标包括影像学评价和相关并发症。结果3例患者肌电图显示腋神经牵拉损伤但无临床表现;Constant评分在6月和12月时为(73.8±9.8)和(85.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骨折复位不良;1例1年后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术中注意腋神经保护可使其损伤风险小化。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皮激光减压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减压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经皮激光减压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优97例,良3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优良率为90%,总有效率为96.7%;术后6个月随访120例,未出现术区感染及症状加重。结论经皮激光减压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稳定,无明显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立;温元强;温伯平;张志毅;何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对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1]中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选择性阻断迷走反射和未注射利多卡因阻断迷走反射两种方法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监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阻断迷走反射(第1组)和未阻断迷走反射(第2组)两组病例术中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1组与第2组比较心率、血压、呼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病例的安全性明显提高。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可阻断迷走反射,维持心率、呼吸、血压的稳定,可明显提高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

    作者:袁志军;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Brilliance i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不良反应及护理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Brilliance i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不良反应的产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共391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一般增强扫描36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现及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391例,共发生各类不良反应6例(1.53%);对照组3621例,共发生各类不良反应19例(0.5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P<0.5)。结论造影剂注射速度和造影剂浓度可能是影响对比剂反应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护士要重视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具备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的能力。

    作者:李娅;杨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近期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肾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经输尿管软镜碎石,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NGAL)、血清肌酐( 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 C)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h血清NGAL水平达峰值,观察组术后72h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血清Cys-C水平达峰值,对照组术后72h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观察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清除肾结石的疗效确切,虽可导致一过性肾功能损伤,但较经皮肾镜碎石术创伤轻、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永生;粟宏伟;邓青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 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23例26足采用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前均行跟骨轴位、侧位 X 线检查,并进行CT平扫加重建。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8足,Ⅲ型8足。术后根据AOFAS后足评分标准评定功能情况。结果所有跟骨骨折于术后9~16周愈合,平均10周,术后均获得7~24个月随访,平均12.6个月,随访病例跟骨术后后关节面均无塌陷发生,X线片示Bohler角和Gissane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跟骨后关节面和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均恢复满意,无内固定物并发症发生。按照美国踝足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4足(53.84%),良9足(34.61%),差3足(11.53%),平均88.7分,优良率88.46%。4足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未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结论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微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佳等优点,也适合治疗软组织挫伤严重、切开复位内固定禁忌的跟骨骨折患者。

    作者:李伟;杨丽娜;刘金标;谢美明;潘显明;范凌;邓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膨胀止血海绵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膨胀止血海绵在鼻腔鼻窦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术后分别行凡士林纱条(对照组)和膨胀止血海绵填塞(观察组),比较两组鼻腔填塞后疼痛、全身反应情况、抽取出填塞物时鼻腔出血量及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情况。结果膨胀止血海绵组的填塞期鼻腔疼痛和(或)头疼轻,全身反应小,抽取出填塞物时鼻腔出血量及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情况均比凡士林纱条组轻。结论膨胀止血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腔鼻窦术后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明显优于凡士林沙条。

    作者:苏惠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比较

    目的:通过与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 HCM)比较,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HC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3组进行比较。 AHCM组:AHCM 26例。典型HCM患者(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壁肥厚),根据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分成二组,即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NOHCM)组39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OHCM)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超声特点。结果 AHCM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较OHCM组晚[(48.9±12.6)岁VS.(38.5±12.0)岁,P<0.01],无猝死家族史,临床症状轻,较少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血浆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和肌红蛋白(MYO)的水平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HCM组、NOHCM组和OHCM组心电图上深尖倒置T波(GNT)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7.7%、12.8%和8.0%( P<0.01),且AH-CM组多伴有左心室高电压。结论 AHCM与典型OHCM的临床特点差异明显,而与典型的NOHCM差异不大心脏超声检查阳性及心电图胸导联上典型的GNT可为确诊AHCM提供依据。

    作者:舒燕;姜荣建;程标;孔洪;赖金川;王正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选自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2~49岁,突出部位为L4~511例,L5~S114例,所有病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若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则行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结果非手术治疗无效12例,术中证实后纵韧带破裂,与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吻合。非手术治疗成功13例,影像学资料判断除1人后纵韧带破裂外,其余后纵韧带均完整。随访6~26个月,手术组及后纵韧带破裂患者残留有少许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非手术治疗组中1例腰腿痛复发,影像学显示突出物显著缩小后再次大块脱出,后纵韧带破裂。其余患者症状体征恢复良好,无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影像学随访示突出物完全吸收或显著缩小。结论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后纵韧带完整,即使突出物巨大,症状重,只要没有马尾综合征或进行性单根神经根麻痹,都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且预后良好;而如果后纵韧带破裂,神经根损害体征明确,都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戴国钢;刘剑伟;楚福明;张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耳石颗粒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对65岁以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单独药物和耳石颗粒复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对65岁以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敏使朗(12mg/d,3次/d)和金纳多(80mg/d,2次/d),口服,连续4周。联合组还给予耳石复位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颈部保健操和手眼协调训练)。开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门诊随访,每次随访评估其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临床缓解更早出现。治疗后两个随访时间点,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药物联合耳石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BPPV见效快,疗效显著,复发少。

    作者:李改丽;汪丙昂;徐贤华;秦杨;戎健;白淑蓉;邓涛;李烨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REGγ与人类多种癌症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REGγ在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和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与其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REGγ在92例肺癌、48例结肠癌、49例甲状腺癌和206例肝癌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92例肺癌中,84例为REGγ阳性表达;48例结肠癌中,46例为REGγ阳性表达;49例甲状腺癌中,47例为REGγ阳性表达;206例肝癌中,201例为REGγ阳性表达。结论 REGγ在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和肝癌中均有过度表达,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记。

    作者:章培;陈季武;涂媛;姚胜平;陈琼;石海鹏;李芬;李晓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相关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保守治疗

    目的:分析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保守治疗的方法。方法结合4例长时间机械通气导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系统分析气管食管瘘的形成原因及保守治疗方法。结果气管食管瘘发生后用可加长型气管导管及自制的气管导管将气囊端向下伸,跨过瘘口,封闭气道,保证机械通气的继续进行,但自制气管导管生存期更长。结论对长时间机械通气形成气管食管瘘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使用自制的导管封闭瘘口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能使瘘口自愈,是保守治疗气管食管瘘的一种有效,简单的方法。

    作者:蒋德雄;王廷杰;王红军;张雪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治疗的重要性、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经手术、药物、心理等治疗,痊愈63例(87.5%),显效5例(6.9%),好转3例(4.2%),无效1例(1.4%)。结论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刘进;宋伟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探讨患儿监护人参与查对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确保小儿输液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将508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常规查对基础上患儿监护人在输液核查单上签字方法。对照组4800例患儿采用常规查对,仅由执行护士在输液执行单上签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检验。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治疗中实施患儿监护人在输液核查单上签字,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因输液导致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

    作者:张英;荣德明;谢功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分析

    目的:降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初诊的误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案并对相关文献报道复习分析。结果本例经病检确诊,手术切口恢复良好,术后行局部放疗,目前控制较好。结论有明确外伤史的皮肤包块应警惕该病的可能,从而降低初诊误诊漏诊率,改善预后。

    作者:黎星科;邓红园;代冕;李晋;李永;郭朝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