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强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腰椎及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重视骨质疏松的危害性,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症,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再骨折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的14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报告进行分析,女93例、男53例,年龄65~94岁,平均78.7岁,其中进行手术治疗的127例。受伤原因:家中跌倒48例、路上行走摔倒73例、非机动车致伤17例、机动车致伤8例。结果所有患者腰椎及对侧髋部骨密度T值均小于-2.5,小T值为-5.5,其中腰椎骨密度T值普遍低于髋部骨密度,随着患者年龄增加骨密度更加低下,患者对骨质疏松的知识了解肤浅,没有认识骨质疏松的危害性。结论已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腰椎及对侧髋部骨密度T值均明显低下,骨质疏松严重,对老年患者应早期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王彦川;谢志进;石建宏;余强;孙伟;段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价压疮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近两年住院患者共1973例,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的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卧床时间、意识、活动能力、体位变换能力、皮肤感觉、皮肤状况与压疮的发生明显相关(P<0.01),进一步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活动能力和体位变换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对危险度,其OR值分别为2.87和2.45(P<0.01)。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甄别出对压疮发生影响较大的高危因素。
作者:汪远碧;曹薇;徐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三维率引治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确诊患者均行腰椎孔神经阻滞术,采用JOA与VSA评价疗效。结果患者每次治疗一周后均比治疗前病情改善, VAS与JOA评分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有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毅;温元强;陈立;何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确保小儿输液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将508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常规查对基础上患儿监护人在输液核查单上签字方法。对照组4800例患儿采用常规查对,仅由执行护士在输液执行单上签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检验。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治疗中实施患儿监护人在输液核查单上签字,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因输液导致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
作者:张英;荣德明;谢功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治疗的重要性、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经手术、药物、心理等治疗,痊愈63例(87.5%),显效5例(6.9%),好转3例(4.2%),无效1例(1.4%)。结论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刘进;宋伟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对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休克患者46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分为PICCO组(25例)和常规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过程中内皮素-1、氧合指数和血乳酸等指标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脓毒症休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E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液体复苏开始时,两组血清ET-1、CK-MB、cTnI均处于较高水平,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对应时间点上PICCO组ET-1、CK-MB、cTnI、PaO2/FiO2、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能较快下调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
作者:潘浩泉;孙小聪;孙毅;胡金伦;莫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 CatB)及组织蛋白酶D( Cat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63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atB及CatD的表达。结果 CatB、CatD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4%(44/63)、58.73%(37/63),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分别为25.00%、20.00%,P<0.05)。 CatB、CatD的表达在患者临床、病理分级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结阳性样本中的CatB、CatD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 CatB、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116,P<0.05)。结论 CatB和Cat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但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阴性增强。 CatB与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闵绍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膨胀止血海绵在鼻腔鼻窦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术后分别行凡士林纱条(对照组)和膨胀止血海绵填塞(观察组),比较两组鼻腔填塞后疼痛、全身反应情况、抽取出填塞物时鼻腔出血量及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情况。结果膨胀止血海绵组的填塞期鼻腔疼痛和(或)头疼轻,全身反应小,抽取出填塞物时鼻腔出血量及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情况均比凡士林纱条组轻。结论膨胀止血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腔鼻窦术后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明显优于凡士林沙条。
作者:苏惠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Brilliance i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不良反应的产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共391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一般增强扫描36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现及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391例,共发生各类不良反应6例(1.53%);对照组3621例,共发生各类不良反应19例(0.5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P<0.5)。结论造影剂注射速度和造影剂浓度可能是影响对比剂反应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护士要重视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具备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的能力。
作者:李娅;杨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资料共有36例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术后6周行腋神经临床和肌电图检查,如异常在术后3、6、12月时复查;功能评价为术后6月和12月时的Constant评分;其它指标包括影像学评价和相关并发症。结果3例患者肌电图显示腋神经牵拉损伤但无临床表现;Constant评分在6月和12月时为(73.8±9.8)和(85.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骨折复位不良;1例1年后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术中注意腋神经保护可使其损伤风险小化。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在诊断和处理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膝内结构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骨折内固定术中常规进行关节镜检查,半月板修复成形、韧带修复重建,同时对关节面骨折复位情况直视下进行监测和评估。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5例患者术后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4.2个月,参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2.3%,随访期内无内固定失效,膝内外翻畸形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处理,提高膝关节内结构合并损伤的诊断率,减少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关节镜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可以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
作者:张定伟;康斌;王军;石波;唐诗添;王陶;谢明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97例病例,28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用药;37例选择患肢静脉置管溶栓;32例采取上肢外周静脉用药;结果97例中显效71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死亡0例。显效率为73.19%,总有效率为98.96%。结论多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优选适合其方案,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驰;张抒;王弼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简便科学的县级综合医院能力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供工具。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会议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采用特尔斐专家咨询法建立指标体系,再利用描述性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11家医院在等级评审前后的服务能力变化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指标构建从反应资源与服务量、医疗服务质量、人才培养和培训、科研四方面入手,筛选了21项核心指标。利用此评价体系对11家县级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前后开展了评价,结果显示等级医院评审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改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该指标体系体现了新医改方案赋予县级医院的职责,突出了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指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对县级综合医院的综合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樱;胡锦梁;李兵;杨莉梅;周宏;陈云烨;宋平;代小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铜、锌、钙、镁、铁等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含量,更好地对其进行营养方面的指导。方法随机选取724名健康儿童,采集静脉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上述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724例受检儿童的微量元素以锌(28.7%)、钙(9.0%)、铁(6.6%)的缺乏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降低,未发现镁缺乏及铅超标的儿童。结论本地区儿童的镁、铅含量基本趋于合理,微量元素的缺乏以锌、钙、铁为主,在婴幼儿期表现尤为明显,应加强对该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的早期干预及治疗。
作者:肖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分析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 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23例26足采用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前均行跟骨轴位、侧位 X 线检查,并进行CT平扫加重建。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8足,Ⅲ型8足。术后根据AOFAS后足评分标准评定功能情况。结果所有跟骨骨折于术后9~16周愈合,平均10周,术后均获得7~24个月随访,平均12.6个月,随访病例跟骨术后后关节面均无塌陷发生,X线片示Bohler角和Gissane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跟骨后关节面和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均恢复满意,无内固定物并发症发生。按照美国踝足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4足(53.84%),良9足(34.61%),差3足(11.53%),平均88.7分,优良率88.46%。4足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未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结论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微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佳等优点,也适合治疗软组织挫伤严重、切开复位内固定禁忌的跟骨骨折患者。
作者:李伟;杨丽娜;刘金标;谢美明;潘显明;范凌;邓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治疗进程中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每次免疫注射后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41例患儿中14.64%有不同程度的局部不良反应,24.39%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维持剂量阶段。而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儿童哮喘的治疗耐受性、安全性好,该治疗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有良好意义。
作者:罗荣华;艾涛;张蕾;段亚平;陈铭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脊麻联合低容量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分为试验( E)、对照( C)两组。两组均选择腰3~4间隙穿刺注入0.5%布比卡因脊麻,E组使用1.5mL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6mL联合麻醉,C组使用2mL以同样方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各3mL。观察脊麻后5min、10min、15min时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发生率及肌松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后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且E组在麻醉后5min、10min时高于C组(P<0.05)。 HR均高于麻醉前,且E组在麻醉后5min、10min时低于C组(P<0.05)。麻醉后E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发生率及肌松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脊麻联合低容量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稳定剖宫产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
作者:朱玉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ERCP+EST后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05例拟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ERCP+EST后72h内及72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胆囊壶腹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囊壶腹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ERCP+EST后48~72h内行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炎性反应轻,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佳手术时机。
作者:钟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6(VitB6)及维生素B12(VitB12)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水平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比较糖尿病合并周围大血管病变组患者1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13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23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18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27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29例及健康对照组33例的HCY、FA、VitB6及VitB12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各亚组患者与健康人群组比较, HCY水平明显较高,FA、VitB6、VitB1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合并周围大血管病变组尤为明显(P<0.01)。糖尿病患者HCY的升高与FA、VitB6、VitB12的降低均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差异尤为显著(P<0.01)。此外,相比未干预组,糖尿病干预组HCY含量较低、FA含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FA、VitB6及VitB12含量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补充FA及VitB12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黄激扬;晏江丽;徐静;查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1,女,33岁,单位工作人员,因手脚掌、臀部散在红色丘疱疹伴全身肌肉酸痛,口腔散在糜烂点1d于2013年1月11日就诊。 T:38℃,1周前其儿子在我科诊断手足口病。诊断:手足口病。给予利巴韦林150mg,口服3次/d;转移因子6mg,口服3次/d;聚肌胞2mg,肌肉注射,1次/d等处理后治愈。
作者:龙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