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定的临床分析

胡蓉;周咏梅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困难, 吞咽功能评定, 系统性护理干预, 吸入性肺炎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伴有吞咽困难患者通过吞咽功能评定,并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的疗效评定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将19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吞咽功能评定及系统性护理干预1个月,以干预前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通过吞咽功能评定,及时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活动量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探讨活动量评估量表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活动量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TKR 置换术后患者100例,由同一名评定者采用 Frenchay 活动量表对 TKR 术后患者的活动量进行记录,根据组内相关系数和效标关联效度来评价其信度和效度。结果 Frenchay 活动量表在 TKR 术后患者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组内相关系数和效标关联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renchay 活动量表在全膝置换术后患者的活动量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种可靠的评估工具。

    作者:张廷玖;张东;曾凡伟;庾明;王枰稀;王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瘫患儿术后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脑瘫患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的脑瘫患儿50例,ASA 分级 I 或Ⅱ级,年龄2~12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 =25):氢吗啡酮组(H 组)和舒芬太尼组(S 组)。镇痛泵配方:H 组氢吗啡酮0.1mg/ kg,输注速率2μg/(kg·h),S 组舒芬太尼3μg/(kg·h),输注速率0.06μg/(kg·h),均加入格拉司琼0.1mg/ kg 及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剂量为2mL/ h,单次冲击剂量0.5mL,锁时15min。记录术毕(T 0)、术后2h(T 1)、12h(T 2)、24h(T 3)的 MAP、HR、SpO 2、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hPCIA 累积用量、按压次数(P 1)、实际有效次数(P 2)、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及补充镇痛的例数。于 T 0和 T 3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清 IL-6和 HSP70水平。结果术后24hH 组PCIA 累积用量、按压次数(P 1)和实际有效次数(P 2)均低于 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T 0和 H 组比较,S 组在 T 3时血清 IL-6和 HSP70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各时点 MAP、HR、SPO 2以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需补充镇痛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都能为脑瘫患儿术后 PCIA 提供良好的镇痛,氢吗啡酮更有利于免疫功能的调节。

    作者:赵泽宇;王馨雪;张蓉;刘建波;黄建盛;程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过敏原检测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在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例临床诊断为 DILI 的住院患者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同时检测200例正常人血清过敏原作为对照。结果200例 DILI 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76.5%(153/200),其吸入性过敏原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率较高的为尘螨/粉螨、普通豚草/蒿属植物、蟹/虾/龙虾、牛肉/羊肉。而正常人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20%(4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DILI 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过敏原检测可以了解 DILI 患者的过敏体质状况,指导患者避免或减少过敏原接触,对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杨仁国;徐开菊;杨兴祥;江南;黄仁刚;林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早期检测血清E2、P、HCG的动态变化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检测孕酮(P)、雌二醇(E 2)、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动态变化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周期监测排卵后怀孕者228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流产组、宫外孕组。以排卵日为0d,首次检测排卵后15~17d 的血清雌二醇、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间隔2~3d 后第2次检测,再间隔7d 第3次检测,间隔10d 以上第4次检测。比较不同间隔时间3种激素的差异。进一步比较雌二醇差值的增减比例。结果正常宫内孕组雌二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增长趋势,孕酮变化较小。流产组雌二醇、孕酮下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增有降,且增幅明显小于正常宫内孕组。宫外孕组雌二醇波动小,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下降趋势。雌二醇增加者在正常宫内孕组为91.3%,流产组为6.12%,宫外孕组为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妊娠早期尚不能靠B 超确定妊娠结局前,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动态变化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作者:龚衍;曾玖芝;陈德新;万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60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至2014年间60例 AECOPD 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0%无需特殊升血小板治疗,30%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预防出血处理,15%加用重组人白介素 II(巨和粒)升血小板,5%需要进一步输注新鲜血小板治疗。对于出现局部皮下出血的患者及时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一切药物。结论虽然 AECOPD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机制不明确,从本组病例的分析得出与药源性、感染性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吴明亚;李光清;吴昭萍;李小波;亓占中;陈秋伶;王馨平;张琼;白光洪;梁颖隽;袁娇;李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品管圈提高呼吸机管理与使用质量的实践

    目的:建立呼吸机管理模式,减少呼吸机使用并发症,提高呼吸机使用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规范呼吸机管理模式,完善呼吸机使用流程,提高呼吸机管理与使用质量。结果通过规范呼吸机管理方法和使用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水平,减少了呼吸机使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呼吸机使用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机管理和使用的质量有显著成效。

    作者:徐小雅;江美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ECT 治疗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痉挛疗法(MECT)治疗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腺激素(TEST、PRL 、E2)及甲状腺激素(T3、T4、T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MECT 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在入院时(0周)、第2周末、第4周末,检测睾酮(TEST)、催乳素(PRL)、雌二醇(E2)、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将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男性患者2周末与0周 T3检验值比较,4周末与0周 TEST、E2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患者2周末与0周 T4检验值比较,4周末与0周PRL、TEST 检测值比较,以及4周末与2周末 TEST 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男性患者4周末与2周末 E2检验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患者2周末与0周 TSH、4周末与2周末 E2、TSH 检验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两组对照比较,男性患者在0周时 E2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5),女性患者在4周末时 TEST 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ECT 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刘均富;黄英;宋庭;余瑞;谭友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渗盐水雾化诱导取痰在无痰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无痰肺结核患者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后取痰效果及痰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 DNA 的检出情况,为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42例肺结核无痰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后取痰,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雾化取痰,分析两组患者的取痰效果及痰液标本的 TB-DNA 检出率。结果试验组129例患者中,成功取痰率和痰液标本合格率分别为89.1%和72.2%,高于对照组的67.3%和39.5%,两者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取得合格的痰液标本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核分枝杆菌 DNA 的检出率分别为48.2%和43.3%,两者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取痰可提高无痰肺结核患者的取痰率和痰液标本合格率,从而提高痰液 TB DNA 阳性检出率,为无痰肺结核患者确诊提供依据。

    作者:刘晓灵;段明玲;袁小兰;谭建芳;罗兴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康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24h 尿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 C,计算残余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24h 尿量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治疗后24h 尿量有明显减少(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 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 <0.05),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 >0.05)。治疗组治疗后 RRF 较治疗前略升高(P >0.05),对照组 RRF 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 <0.05)。结论使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增加尿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作者:张捷;冯江超;樊雷;廖华伟;张和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纤维肌痛综合征慢病管理模式初探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特点是慢性病程,全身骨骼肌肉疼痛、僵硬、感觉异常、疲劳感和睡眠障碍。好发于女性,多见于20~70岁人群。据资料报道,在美国人群中 FMS 患病率为2%,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5%和3.4%,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风湿科门诊就诊人群中该病所占比率高达15.17%[1]。国内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本病易复发,因此积极有效的管理十分重要。但国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无一套完整的慢病管理体系,而国外对于该病的管理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对其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实情,探讨适用于国内医疗单位的 FMS 慢病管理模式。

    作者:庄越;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观察组34例采用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开放性去顶术治疗,比较术中、术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中吸出囊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20.72±4.17)h、恢复饮食时间(24.90±4.34)h、下床时间(46.64±5.83)h、拔除引流管时间(59.03±5.21)h 及术后住院时间(6.31±0.77) d 分别早于对照组的(38.59±5.30) h、(47.62±6.89) h、(70.94±6.80)h、(80.79±7.56)h、(8.95±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与开放性去顶术相似,但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奉友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护士按岗位分层级管理实践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人员按岗位分层级管理,以实现妇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观察实施后效果。方法根据医院妇产科专科的配置,结合妇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情况、妇产科护理工作现状及妇产科专科发展需要,从2012年5月开始将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按岗位分成 N0~ N4层,并制定了妇产科护士各层人员的职责、晋级标准与考评原则。对实施前后的妇产科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妇产科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病情掌握程度以及妇产科医生、护士、患者对妇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妇产科护理人员按岗位分层管理模式运行后,妇产科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妇产科护士对妇产科住院患者病情掌握,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妇产科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运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按岗位分层级管理,使现有的妇产科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有利于妇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从而提高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能,改善了妇产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符合妇产科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促进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

    作者:闵丽华;温贤秀;曾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移植供肝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器官保存的目的旨在减少组织损伤,并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使器官再灌注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目前随着供肝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提高供肝的利用率和移植成功率,以及延长供肝的保存时间,研制新的供肝保存液和开发新的供肝保存技术变得越来越迫切。

    作者:王静尘;陈哲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比较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疗效,探讨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11至2012年临床血小板用量,其中134例患者输用6756U 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62例患者输用2230U 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通过输注24h 后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输血反应等进行输注后疗效判断。结果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输注24h 后 CCI 和 PPR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输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输血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创伤性大出血、产科出血和各种疑难大手术中,输注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即刻止血效果优于输注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而预防性输注或以提升血小板计数为目的的输注则是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优于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

    作者:刘娟;赵丽娟;潘枫;熊德琼;张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注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肾动态显像 GFR 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埋留置针法(简称“预埋法”)和袖带法对不同年龄段肾动态显像中肾小球滤过率(GFR)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年龄将50例行肾动态显像的患者分为两组。组1:年龄<60岁,20例;组2:年龄>60岁,30例。所有患者均于第1d 行预埋法,隔天再行袖带法注射。通过 Gates 法获得血流灌注图像、灌注峰值和 GFR 值。结果组1:预埋法形成“弹丸”的成功率为100%,袖带法为95.0%(19/20);二者所形成的腹主动脉峰值及 GFR 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注射部位残留放射性计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2:预埋法形成“弹丸”的成功率为100%,袖带法为80.0%(24/30);二者形成的腹主动脉峰值、GFR、注射部位残留放射性计数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埋法“弹丸”注射能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放射性残留,提高 GFR 的准确性,能更真实地反映肾功能受损情况,尤其适用于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颈间质性子宫内膜异位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体检发现“宫颈息肉”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外口见0.3cm 息肉样赘生物,B 超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检查:巨检:灰红色息肉样组织一块,0.4cm ×0.3cm ×0.1cm,表面光滑。镜检:宫颈内膜息肉组织中见一结节状病灶,位于黏膜下,界清。病变细胞排列致密,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胞核卵圆,染色质致密,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类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病变内见较多螺旋动脉样小血管;结节周边见散在出血以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经间断连片5个切面均未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变细胞 CD10(+++)、 CD99(+)、 ER (+++)、PR(+++)、PCK(-)、Desmin(-)、CD31(-)、D2-40(-)、Ki67增殖指数1%。病理诊断:<宫颈>宫颈内膜息肉伴间质性子宫内膜异位(stromal endometri-osis,SE)。随访:病理诊断后通过电话随访15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妇科查体宫颈无异常,B 超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

    作者:李雷;江炜;肖晓玲;何艳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成都市龙泉驿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龙泉驿地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方法选取龙泉驿区三所小学学龄期儿童,随机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完成后由医生当场核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调查人数3589例,男1800例,女1789例,哮喘人数134例,占调查人数的3.73%,其中男性患病率4.72%,女性患病率2.74%。25.37%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无感冒引起的夜间咳嗽,31.34%的哮喘患儿合并有鼻炎症状,32.84%的患儿哮喘发作时为运动诱发。结论应定期对本地区进行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利于哮喘儿童进行正确的诊治及有效健康管理。

    作者:段亚平;张蕾;陈铭佳;艾涛;罗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变化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2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红细胞 c3b 受体花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却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呈现相对较低的状态,在发病过程中对于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朱伦刚;蒋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盐酸曲马多在小儿双扁桃体摘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盐酸曲马多在小儿双扁桃体摘除后镇痛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双扁摘除术的患儿,ASA 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曲马多复合格拉司琼组(A 组)、枸橼酸舒太尼复合格拉司琼组(B 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三组在全麻下行双扁摘除伴或不伴有腺样体刮除术,术后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记录三组患儿术前、术后24h 内的平均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术后2h、6h、12h、24h 的镇痛、镇静评分。结果 A 组患儿术后镇痛效果优,术后不良反应少。 B 组患儿术后镇痛效果优,与 A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抑制明显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 组与 A 组、B 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曲马多在小儿双扁摘除术后镇痛中效果优,不良反应少,可安全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毛桂英;李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前诊断21-三体胎儿和出生后检出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相关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对21-三体的诊断,初步观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对现行的降低21-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羊水培养和脐血培养与 G 显带法以及 FISH 技术对6059例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174例出生后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和畸形患者的外周血培养与 G 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和回顾性随访。结果5年来,产前诊断出21-三体胎儿49例,外周血检出48例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结论产前诊断采用综合性措施将对降低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作者:秦胜芳;李运星;陈春;魏萍;曾兰;汪雪雁;席娜;唐书琴;叶梦玲;伍志灵;邓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