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伦刚;蒋涵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在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例临床诊断为 DILI 的住院患者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同时检测200例正常人血清过敏原作为对照。结果200例 DILI 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76.5%(153/200),其吸入性过敏原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率较高的为尘螨/粉螨、普通豚草/蒿属植物、蟹/虾/龙虾、牛肉/羊肉。而正常人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20%(4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DILI 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过敏原检测可以了解 DILI 患者的过敏体质状况,指导患者避免或减少过敏原接触,对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杨仁国;徐开菊;杨兴祥;江南;黄仁刚;林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痉挛疗法(MECT)治疗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腺激素(TEST、PRL 、E2)及甲状腺激素(T3、T4、T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MECT 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在入院时(0周)、第2周末、第4周末,检测睾酮(TEST)、催乳素(PRL)、雌二醇(E2)、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将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男性患者2周末与0周 T3检验值比较,4周末与0周 TEST、E2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患者2周末与0周 T4检验值比较,4周末与0周PRL、TEST 检测值比较,以及4周末与2周末 TEST 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男性患者4周末与2周末 E2检验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患者2周末与0周 TSH、4周末与2周末 E2、TSH 检验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两组对照比较,男性患者在0周时 E2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5),女性患者在4周末时 TEST 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ECT 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刘均富;黄英;宋庭;余瑞;谭友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妇产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方法调查232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感染率及分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医院感染90例(3.88%):泌尿系47例、切口33例、盆腔6例、其他4例;感染组患者年龄(43.48±16.53)岁、体质指数(24.77±1.13)Kg/ m 2、合并其他疾病37.78%、阴道检查(1.87±0.12)次、手术时间(98.67±12.12)min 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的(37.32±17.52)岁、(23.02±0.96)kg/ m 2、6.37%、(0.87±0.34)次、(75.45±14.34)min(P <0.05),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组手术后住院时间(10.98±3.53)天高于无感染组的(6.12±3.12)天(P <0.05),费用较无医院感染组增加(628.98±123.53)元。结论妇科手术合并医院感染率高,可发生多部位,影响感染因素复杂,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花费,因此应针对医院感染的特征实施相应的措施。
作者:余小容;李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21-三体的诊断,初步观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对现行的降低21-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羊水培养和脐血培养与 G 显带法以及 FISH 技术对6059例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174例出生后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和畸形患者的外周血培养与 G 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和回顾性随访。结果5年来,产前诊断出21-三体胎儿49例,外周血检出48例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结论产前诊断采用综合性措施将对降低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作者:秦胜芳;李运星;陈春;魏萍;曾兰;汪雪雁;席娜;唐书琴;叶梦玲;伍志灵;邓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绵阳市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界定值。方法对412例可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使用 ROC 曲线确定患者群的 Hcy 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以确诊有无冠心病,以 Gensini 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血清 Hcy 水平的佳截断点取23.19μmol/ L,其敏感性77.3%,特异性69.7%。高危组患者确诊冠心病269例,低危组患者确诊冠心病41例,两组冠心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2% vs.35.7% P <0.001)。高危组平均冠状动脉 Gensini 积分为(33.43±4.22),低危组为(9.51±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绵阳市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界定值为23.19μmol/ L。
作者:王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伴有吞咽困难患者通过吞咽功能评定,并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的疗效评定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将19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吞咽功能评定及系统性护理干预1个月,以干预前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通过吞咽功能评定,及时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胡蓉;周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SLP-2和 IGF-1R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胃癌组织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方法检测 SLP-2和 IGF-1R 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①胃癌组织中 SLP -2高表达率为66%;在其癌旁正常胃粘膜中高表达率为20%;IGF-1R 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为70%,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8%,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SLP-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 <0.05),与性别、年龄无关;IGF-1R 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SLP-2和 IGF-1R 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胃癌的恶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饶兰;马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脑瘫患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的脑瘫患儿50例,ASA 分级 I 或Ⅱ级,年龄2~12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 =25):氢吗啡酮组(H 组)和舒芬太尼组(S 组)。镇痛泵配方:H 组氢吗啡酮0.1mg/ kg,输注速率2μg/(kg·h),S 组舒芬太尼3μg/(kg·h),输注速率0.06μg/(kg·h),均加入格拉司琼0.1mg/ kg 及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剂量为2mL/ h,单次冲击剂量0.5mL,锁时15min。记录术毕(T 0)、术后2h(T 1)、12h(T 2)、24h(T 3)的 MAP、HR、SpO 2、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hPCIA 累积用量、按压次数(P 1)、实际有效次数(P 2)、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及补充镇痛的例数。于 T 0和 T 3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清 IL-6和 HSP70水平。结果术后24hH 组PCIA 累积用量、按压次数(P 1)和实际有效次数(P 2)均低于 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T 0和 H 组比较,S 组在 T 3时血清 IL-6和 HSP70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各时点 MAP、HR、SPO 2以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需补充镇痛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都能为脑瘫患儿术后 PCIA 提供良好的镇痛,氢吗啡酮更有利于免疫功能的调节。
作者:赵泽宇;王馨雪;张蓉;刘建波;黄建盛;程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24h 尿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 C,计算残余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24h 尿量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治疗后24h 尿量有明显减少(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 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 <0.05),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 >0.05)。治疗组治疗后 RRF 较治疗前略升高(P >0.05),对照组 RRF 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 <0.05)。结论使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增加尿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作者:张捷;冯江超;樊雷;廖华伟;张和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体检发现“宫颈息肉”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外口见0.3cm 息肉样赘生物,B 超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检查:巨检:灰红色息肉样组织一块,0.4cm ×0.3cm ×0.1cm,表面光滑。镜检:宫颈内膜息肉组织中见一结节状病灶,位于黏膜下,界清。病变细胞排列致密,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胞核卵圆,染色质致密,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类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病变内见较多螺旋动脉样小血管;结节周边见散在出血以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经间断连片5个切面均未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变细胞 CD10(+++)、 CD99(+)、 ER (+++)、PR(+++)、PCK(-)、Desmin(-)、CD31(-)、D2-40(-)、Ki67增殖指数1%。病理诊断:<宫颈>宫颈内膜息肉伴间质性子宫内膜异位(stromal endometri-osis,SE)。随访:病理诊断后通过电话随访15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妇科查体宫颈无异常,B 超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
作者:李雷;江炜;肖晓玲;何艳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一直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公认为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伤的标准方法[1],但是自体神经移植存在二次创伤,供区功能障碍、感觉缺失、瘢痕形成及术后神经瘤性疼痛等缺点;而且来源受限,常常难以找到与损伤神经相匹配的供移植神经,尤其是长段、多条、粗大的神经缺损修复。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寻求理想的周围神经替代物移植来提高周围神经的再生与愈合及重建肢体功能,除了移植自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替代物一般分为三大类:①人工合成材料,如硅胶管、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e acid,PGA)、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PGA/ PLA 共聚物等,但由于缺乏组织的相容性、神经天然结构和生长因子,而难以达到理想的功能恢复。②天然材料,如生物膜、纤维蛋白、胶原、自体静脉、骨骼肌、水凝胶等,但其结果都不尽人意。③同种异体神经,首先其来源相对广泛,其次具备天然周围神经的空间结构,再者容易获得所需的各种类型的神经段。但同种异体神经移植面临着两大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的降低移植物的免疫原性以及如何有效的促进移植神经的再生。
作者:张冰;唐林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直肠癌化疗后1年余,2周期肝动脉化疗后”入院。患者1年余前因“血便”确诊为直肠腺癌伴肝、肺转移,予以奥沙利铂(乐沙定)行FOLFIRI 多周期化疗。1月前患者复查胸腹部 CT 提示病情稳定趋于进展,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本次因继续化疗入院。查体:T 36.5℃,P 80次/ min,R 20次/ min,Bp 120/70mmHg,ECOG 1分,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节律整齐。腹部柔软,无压痛,肝脏不大,肠鸣音3次/ min。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排除化疗禁忌症,于2013年4月10日行第3周期肝动脉灌注化疗:奥沙利铂200mg 经肝动脉泵入(4mL/ h)d2+贝伐单抗400mg 静脉滴注 d1+氟尿苷140mg 肝动脉灌注14d,21d 为一周期,化疗过程中予以托烷司琼止吐、肝乐、易善复保肝等治疗。化疗第2d患者未诉特殊不适,P92次/ min,R20次/ min,Bp132/84mmHg。经肝动脉泵入奥沙利铂10min 后,患者诉腹部疼痛,随后出现全身麻木、针刺感,进而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P106次/ min,R28次/ min,Bp76/36mmHg,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立即进行抢救。15min 后,患者意识恢复,症状缓解,P 92次/ min, R 21次/ min,Bp 110/59mmHg,予以吸氧,嘱安静休息。急救护理措施:①使患者平卧,吸氧4L/ min,并注意保暖;②立即停止奥沙利铂输注,更换输液通道;③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④给予多巴胺40mg、间羟胺20mg 静脉滴注等维持血压;⑤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氢化考的松200mg 静脉滴注;⑦心理护理:护士在积极进行抢救的同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
作者:余启艳;余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是对癌症本质观念的一种突破。这一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少量干细胞样的癌细胞亚群,可作为维持肿瘤的源泉,能够分化为组成肿瘤的大部分细胞,使肿瘤具有异质、增殖、浸润等特性,这一细胞亚群称之为肿瘤干细胞。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生物学家的实验结果就已经初步表明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早期的肿瘤干细胞研究集中在特定肿瘤细胞的分化上,近十年的研究集中在如何从肿瘤细胞中筛选具有干细胞特异标志物,特别是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细胞的表面标记物一般是细胞膜表面抗原,抗肿瘤药物容易结合膜表面抗原而发挥作用,因此膜表面标记物比细胞核或胞浆抗原更有意义。目前,根据特异性标记已从多种癌症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并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见表1[1-3]。
作者:王翔;刘艳辉;毛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至2014年间60例 AECOPD 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0%无需特殊升血小板治疗,30%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预防出血处理,15%加用重组人白介素 II(巨和粒)升血小板,5%需要进一步输注新鲜血小板治疗。对于出现局部皮下出血的患者及时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一切药物。结论虽然 AECOPD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机制不明确,从本组病例的分析得出与药源性、感染性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吴明亚;李光清;吴昭萍;李小波;亓占中;陈秋伶;王馨平;张琼;白光洪;梁颖隽;袁娇;李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正畸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术中加用自酸蚀剂后流体树脂的保留率和龋齿预防情况。方法选择78例年龄在10~15岁的正畸患者,共150颗健康下颌第一或第二恒磨牙,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为试验组,磷酸酸蚀法加用自酸蚀粘接剂处理牙面后以流体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对照组,单纯磷酸酸蚀法以流体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定期比较两种牙面窝沟处理方法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应用 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3个月复查时,经过统计学处理3个月时2组患牙的总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12个月时2组患牙的总脱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窝沟封闭中加用自酸蚀粘结剂可提高窝沟封闭剂的封闭效果,提高材料保留率,能有效预防年轻恒牙窝沟龋的发生。
作者:廖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数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48只成年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和1组对照组,采用改良的 Feeney 氏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外伤后注射5×105(A 组),2×106(B 组),1×106(C 组) BMSCs;采用行为测试试验评分观察肢体功能恢复,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制模后海马齿状回及损伤区域 BrdU 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A、B、C 组前肢放置试验和平衡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C 组优于 A、B 组(P <0.05)。 A、B、C 组中大鼠海马和损伤区域出现的 BrdU 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C 多于 A、B 组(P <0.05)。结论三个治疗组均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但1×106治疗组治疗效果为明显。
作者:刘阳;王冬梅;张海;高阳;曹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成都龙泉驿地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方法选取龙泉驿区三所小学学龄期儿童,随机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完成后由医生当场核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调查人数3589例,男1800例,女1789例,哮喘人数134例,占调查人数的3.73%,其中男性患病率4.72%,女性患病率2.74%。25.37%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无感冒引起的夜间咳嗽,31.34%的哮喘患儿合并有鼻炎症状,32.84%的患儿哮喘发作时为运动诱发。结论应定期对本地区进行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利于哮喘儿童进行正确的诊治及有效健康管理。
作者:段亚平;张蕾;陈铭佳;艾涛;罗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特点是慢性病程,全身骨骼肌肉疼痛、僵硬、感觉异常、疲劳感和睡眠障碍。好发于女性,多见于20~70岁人群。据资料报道,在美国人群中 FMS 患病率为2%,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5%和3.4%,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风湿科门诊就诊人群中该病所占比率高达15.17%[1]。国内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本病易复发,因此积极有效的管理十分重要。但国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无一套完整的慢病管理体系,而国外对于该病的管理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对其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实情,探讨适用于国内医疗单位的 FMS 慢病管理模式。
作者:庄越;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检测孕酮(P)、雌二醇(E 2)、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动态变化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周期监测排卵后怀孕者228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流产组、宫外孕组。以排卵日为0d,首次检测排卵后15~17d 的血清雌二醇、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间隔2~3d 后第2次检测,再间隔7d 第3次检测,间隔10d 以上第4次检测。比较不同间隔时间3种激素的差异。进一步比较雌二醇差值的增减比例。结果正常宫内孕组雌二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增长趋势,孕酮变化较小。流产组雌二醇、孕酮下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增有降,且增幅明显小于正常宫内孕组。宫外孕组雌二醇波动小,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下降趋势。雌二醇增加者在正常宫内孕组为91.3%,流产组为6.12%,宫外孕组为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妊娠早期尚不能靠B 超确定妊娠结局前,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动态变化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作者:龚衍;曾玖芝;陈德新;万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