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菊;刘长春
目的 通过调查我院2012年全年的门诊抗菌处方,了解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继而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抗菌处方共17568张,整理并分析门诊处方中的患者基本信息、疾病治疗相关信息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通过Excel表格将上述数据录入后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估.结果 从使用年龄上分析14岁以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与其生理特点以致疾病频发有关,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别、联合用药以及使用途径上分析,处方中大多为头孢类抗菌药物,且多为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联用,静脉注射者居多.DUI值范围0.67~1.05,平均(0.81±0.09).结论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可能与我院近年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逐渐提高有关.
作者:张明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 3月~2009年11月,57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予以彻底清创后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随访12~29个月.结果 GustiloⅠ型,Ⅱ型患者均骨性愈合,GustiloⅢ型患者骨性延迟愈合2例.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能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
作者:汪定甫;袁建明;张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人群来源于我院2009年6 月~2012年6 月符合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先调查SIRS在本组患者的发病率,继之以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了解SIRS与临床结局的关联.统计模型采用Pearson 分析模型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 11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研究数据集.数据经清理和标准化后进行分析.发现: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SIRS的发生率为68.6%,与性别、年龄无关,与入院时GCS评分、有无脑干伤、入院时ISS≥26分有关,各组间比较P<0.05;②将出院时GOS作为结局指标分为死亡组(GOS 1分)、预后不良组(GOS 2~3分)、预后良好组(4~5分),统计发现发生SIRS后将增加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率,3组间比较P<0.05;③为消除混杂偏倚,按照GOS对入院临床指标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ISS≥26分、有无脑干伤交互效应明显,多元回归ISS≥26分对SIRS效应值OR值3.73(P=0.032),有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易发生SIRS,与病情轻重有关;SIRS的出现将影响预后;ISS≥26分时,易发SIRS且SIRS将成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李世军;曾俊;刘发建;杨浩;江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别再次分为麻醉前插管组与麻醉后插管组各为25例,干预组在留置导尿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留置导尿插管时疼痛(VAS评分),术后苏醒期评估术中留置导尿的舒适度.结果 VAS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麻醉后插管组评分明显低于麻醉前插管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麻醉前插管组及麻醉后插管组评分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舒适度组内比较麻醉后插管组明显优于麻醉前插管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中麻醉前插管组与麻醉后插管组舒适度组间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插管时的疼痛感及术中对留置导尿的不适感,提高了麻醉前后插管患者留置导尿舒适度.
作者:邬术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9月诊治的11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尿路感染的39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尿路感染的7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6.7%,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4.6%,尿路感染控制率达到97.4%,两组血糖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病程以及并发症均为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应了解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实施更佳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振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与保守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保守骨牵引)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时间指标,定期随访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早期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位满意率(P<0.05)和功能优良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尿道狭窄、性功能轻度障碍、骶髂关节融合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而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易明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灌流(HP+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HDF)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90例MHD患者,基础治疗相同,随机分为HD、HP+HD、HD+HDF 3组,各30例,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入组时及治疗6个月后的B型利钠肽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B型利钠肽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也有一定差异,但P>0.05.结论 三组都能清除尿毒症毒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从而达到内环境的平衡,HP+HD与HD+HDF均能更好保护MHD的心脏,改善心功能,降低BNP水平,HD+HP较HDF更优越.
作者:徐吉先;何清莲;王元;李刚;廖红;林俊英;汤玉梅;杜秀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理性起搏的实现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79例患者(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40例,右心室尖部起搏39例)的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心衰的发生率及心脏扩大的情况明显低于右心室尖部起搏组.结论 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作者:倪水清;贺集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的1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90例采用雾化吸入麻醉,B组91例采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观察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雾化吸入麻醉.
作者:王俊;欧阳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VEGFR2-Fc)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为该药物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方法 以羊抗人IgG-Fc作为捕获抗体,以生物素标记羊抗人VEGF R2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夹心的BA-ELISA检测方法,并开展方法学试验.结果 标准品的线性范围为28~0.4375ng/ml,相关系数达到0.999;质控浓度(20ng/ml、10ng/ml和5ng/ml)的回收率分别为103.159%、116.092%和102.528%,板内和板间精密度分别是8.87%、3.27%、15.41%和12.38%、7.97%、16.74%;灵敏度为0.25ng/ml.结论 建立的BA-ELISA检测VEGFR2-Fc方法符合生物技术药物的方法学标准,可以用于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作者:晏启明;金家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经验.方法 临床路径护理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各190例,临床路径护理组采用临床路径医疗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分别统计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优于传统手术组,临床路径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依照临床路径的模式实施护理,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使护理质量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曾碧;张同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18F-FDG PET/CT检查中患者出现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原因以及护理对应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行18F-FDG PET/CT检查出现棕色脂肪组织摄取的2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棕色脂肪摄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BAT显影以对称性分布在颈部、锁骨上、腋下和胸椎旁为主.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大多集中冬季寒冷季节.在采取保暖等措施后,棕色脂肪显影明显减少.结论 在冬季,对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青年女性,应注重御寒护理.
作者:范冬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8例.结果 获得12~30个月的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非手术治疗优良率75%,手术治疗92.59%.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早期康复,并能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作者:陈相如;邹文衢;阳君;张志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LC术中解剖标志的辨认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5714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术中中转开腹26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4例,其中横结肠损伤1例,胆管损伤7例,腹腔出血16例.结论 LC应尽量运用整体观与局部观的观点仔细辨认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将危害减到低,果断的开腹手术也是重要手段.
作者:董浩;吴治宇;马向明;屈顺喜;田园;李振华;付庆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急性复杂性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的能量代谢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复杂性胆管疾病8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不过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FT4、FT3与IgG浓度在术后24h都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在术后72h明显恢复(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腹腔镜下急性复杂性胆囊切除术较开腹手术对机体的能量代谢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高洪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5例患者中发生跌倒29例,导致跌倒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结论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
作者:徐巍;兰群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乳鼠心肌细胞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caspase-3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糖化清蛋白(AGE-BSA)干预24h和同一浓度葡萄糖孵育的AGE-BSA干预24~72h,检测其对心肌细胞GLP-1RmRNA、活化的caspase-3表达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AGE-BSA 可抑制心肌细胞GLP-1RmRNA表达,并诱导细胞caspase-3表达,凋亡增加.各AGE-BSA 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E-BSA 能抑制心肌细胞GLP-1RmRNA表达,并诱导细胞caspase-3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提示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波;李德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应用丙泊酚与七氟醚联合对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8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术前麻醉;实验组采用丙泊酚与七氟醚联合进行术前麻醉.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镇静诱导时间和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为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丙泊酚与七氟醚联合对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连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口服,3次/d;治疗组48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mg口服,2次/d.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IBS患者症状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华柱;章静;刘涛;陈红光;瞿蕊茜;许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19例.结果 19例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6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仅1例患者残留后抽屉试验阳性,3个月时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1分(91~96分).结论 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可靠的方法,疗效确切.
作者:杨晓;王跃;吕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