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勤;周洁
目的:观察清心滋肾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清心滋肾汤组(钩藤、莲子心、黄连、太子参、合欢皮、山萸肉、郁金、茯苓、酸枣仁、浮小麦等)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利维爱组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国内改良的kupperman评分及血清E2、FSH测定.结果:两组在围绝经期临床症状上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经组间比较,两组在围绝经期临床症状上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国内改良的kupperman积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心滋肾汤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能促进和调节围绝经期尚未完全衰退的卵巢分泌E2,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过度分泌,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何惠玲;李红;邢瑞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根据不同临床证候特点,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516例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四型,确立相应治法.结果:分别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四种类型的治愈率均85%以上.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作者:代三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于淑芬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便秘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其专长.结论:于淑芬主任医师治疗该病,以肝肺功能失调,气机不畅为病机切入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及证型特点,辨证治疗该病,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作者:孙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4例单纯西医治疗,给予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气阴两亏型、痰湿阻滞型,分别采用苏叶黄连汤加减、小半夏加茯苓汤、生脉散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8.8%,治疗组总有效率82.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剧吐以西医补液治疗为主,辅助中药治疗效果肯定,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在近年临床中遇到2例服用白芥子引起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兰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主诉,根据病程,咳嗽通常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在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中,感冒后咳嗽(CPI)为数不少,但其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鲜有报道.笔者结合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特点,从肺燥脾湿论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慧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丹参、赤芍、当归、柴胡、香附、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肉桂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55,P<0.01).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副作用,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获得2年随访,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56,P<0.05).结论:本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显著改善患者月经量过多、痛经等症状,不良反应少,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曹丽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平喘活血类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平喘活血汤治疗支气管哮喘120例并设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平喘活血汤(僵蚕、栝楼、杏仁、炙麻黄、苏子、冬花、白果、五味子等),对照组口服平喘抗炎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本方对支气管哮喘有宣肺降气、祛痰平喘、益肾纳气、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苏玉国;马淑贞;张国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祛痰化浊、活血化瘀、利湿降脂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49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降脂汤(姜黄、山楂、泽泻、决明子、丹参、虎杖)治疗.对照组采用脂必妥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8.9%,两组比较P<0.05.结论:降脂汤能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
作者:李梅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40只鼠龄为60d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内异症模型对照组(B组)、丹那唑组(C组)、祛异康组(D组),除正常对照组行开关腹手术外,其余3组均行造模术.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以及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①祛异组、丹那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降低异位症大鼠血浆中TXB2的含量(P<0.05);②祛异组、丹那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升高异位症大鼠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P<0.05).结论:祛异康能改善子宫异常收缩和子宫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减轻子宫缺血缺氧,痉挛、疼痛症状.
作者:杨帆;王燕;杨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视神经脊髓炎,又称Devic病,是一种视神经和脊髓脱髓鞘疾病.临床呈进行性或缓解与复发病程,以全身可伴发热、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症状,眼科表现为视神经受损症状.其发病机理可能主要和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临床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0年10月治疗1例妊娠期视神经脊髓炎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选国;呼兴华;王凌;陈菲;杨华秦杨;乔富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壶揭盖类中药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共83例,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提壶揭盖类组方(麻黄、桔梗、杏仁、升麻、前胡、桑白皮、木香、生大黄、芒硝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改善腹痛、腹胀和排气恢复等方面提壶揭盖法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提壶揭盖法中药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肖永刚;吴毅伟;王慧敏;张景秋;高贵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采用自拟祛喘汤治疗小儿哮喘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在本院治疗的小儿哮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大12岁,小3岁;发作期病程2~7d.其中伴过敏性鼻炎6例,继发性感染2例.多数患者就诊时就有明显的病史与体征,其中42例有家族遗传史.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甚者不可平卧、紫绀.②有反复发作的病史,通常与接触某些应变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③通常有家族遗传病史.④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⑤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作者:赵世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脑梗死后SIRS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疗程12d.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体温、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细菌学培养、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D-dimer)变化.结果:治疗12d后,治疗组发热天数、WBC计数、CRP、细菌学培养阳性率、全血粘度、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S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唐华;李文;顾柏林;周湘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阑尾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应用西医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前提下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胃肠电图的变化,评价其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5.0%、4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电图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应用针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阑尾切除患者的胃肠电图,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肠;赵相锋;李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合天眩清治疗脑卒后患者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合静滴天眩清.结果:镇刺合天眩清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合天眩清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建国;杜保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砒矾散局部靶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筛选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的患者共68例,局部运用中药复方砒矾散(白砒、明矾、雄黄、没药、血竭、槲皮素)靶向治疗,并于治疗后2个月、6个月、1年、5年随访,并对再生小宫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 Ⅰ级57例(83.8%),CIN Ⅱ级9例(13.2%),CINⅢ级2例(2.9%),经治疗后5年随访多点活检为阴性.结论:复方砒矾散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勘;冯艳红;常艳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生化颗粒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流产后阴道出血的150例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入选的300例患者均符合宫内早孕,年龄16~4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年龄16~39岁;对照组的150例,年龄17~40岁,两组发病至诊治时间等情况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淑勤;周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体针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耳穴(心、脾、胃、肾、神门等)贴压配合体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内关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2%.结论:通过耳穴贴压配合体针治疗失眠具有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理髓海的作用.
作者:姜晓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继发高血压、冠心痛、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本文研究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对中医辨证施治高脂血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钱卫东;袁海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