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路永红;刘兰;黄晶;张大维;周沂;陈启文;曾世华;方健蓉;胡湖;阚蓓;聂建军;吴永波;杨保华;李林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腔镜及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100例,其中腹腔镜组49例,小切口组5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外周血中CD3、CD4+、CD8+及NK细胞表达变化,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 患者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CD3、CD4+、CD8+及NK细胞同术前相比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3天腹腔镜和小切口组CD3、CD4+、CD8+及NK细胞同术前相比均基本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腹腔镜组比较,小切口组术前及术后CD3、CD4+、CD8+及NK细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小芬;陈洪彬;周洪贵;阳志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SAS、SDS评分改善、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负面心理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联合硫辛酸0.6g,1次/d,连续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患者进行自我评分,并观察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肝功、肾功指标变化.结果 40例患者IIEF-5总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对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周雪雷;李俊贤;卓玉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聚焦超声和药物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效果.方法 100例中-重度持续性AR完全随机按11比例分配到聚焦超声组和药物组,每组50例.聚焦超声组使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药物组予氯雷他定及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18个月,用记分法评定其术后或用药后12个月和18个月的疗效.结果 术后12个月,18个月聚焦超声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6%;药物组为48%、3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药物治疗,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疗效显著、微创、安全.
作者:温蓓;何刚;邹胜琴;刘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23例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术后观察并随访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3h,平均1.4h;输血800~2000ml,平均1400ml;住院时间13~22d,平均17.2d.术后所有切口均顺利愈合,X线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3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复查X线示骨折均获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9.1周.结论 对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谈志俊;张濒;李小云;龙玉宝;陈吉;焦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均有一侧肢体无力,肌力从0级至轻瘫,与肢体瘫痪同侧的中枢性面瘫9例,与肢体瘫痪同侧的舌瘫7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11例;10例起病时伴有头晕或眩晕;13例伴有构音障碍;6例有饮水呛咳;1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患者出现复视,在体征上表现为病灶侧眼球外展障碍对侧肢体瘫痪的交叉瘫.头颅MRI示梗死灶位于一侧脑桥内侧,多为楔形,底部紧靠脑桥腹侧表面,尖部朝向脑桥被盖;病灶大部分位于基底动脉旁中央支的供血区域内,常位于脑桥中上部,很少累及第四脑室底.结论 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位于脑桥内侧2/3区域,主要由基底动脉穿支病变引起;凡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一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伴有头晕或眩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的患者均要考虑到脑桥旁正中梗死,及时行MRI检查;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预后较好.
作者:高健;吕志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期COPD并发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2011年,选择我科(呼吸,肾内)COPD合并肾损害(蛋白尿和/或急性肾衰竭)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肾康治疗组,每组25例,分别在治疗时及治疗后2周、4周检查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等指标,并观察其变化.结果 ①在治疗2周后,常规治疗组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无明显改变(P>0.05);肾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②4周后,常规组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EV1%和全血粘度无变化;肾康组除FEV1%明显上升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下降 (P<0.01).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并发肾损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蒲超;陈永忠;朱再志;许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治疗下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对66例(66眼)泪道阻塞患者给予鼻内窥镜下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观察术后患者泪溢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66眼,1次成功置入65眼,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者59例(89.3%);溢泪症状明显改善,泪道冲洗通畅者5例(7.5%);溢泪症状无改善,硅胶管脱出者2例(3.0%).结论 球头硅胶管置入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溢泪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微创手术,患者痛苦小,易耐受且经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吴赳赳;李雪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闭合性颅脑创伤的手术治疗特点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2013年1月需手术救治的56例儿童急性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干预,术后根据GOS评分,随访4个月~1年,恢复良好43例,残疾10例,死亡3例.结论 儿童急性颅脑创伤早期手术干预,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邓世强;游旭;王文;冯梅俊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远期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患者服药2年期间血压的控制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卒中死亡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2% 和 7.1%,P=0.037.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作者:孙学春;刘瑶霞;陈晓涵;吴红英;张伟;赵志颖;唐正萍;刘鹏;李敏;周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本院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2012年我院创伤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分离率高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②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5%;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9%,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35.4%,没有检出耐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抗生素耐药率>50.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的耐药率<20%.结论 伤口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耐药现象较严重,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应依据本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作者:刘祥琴;喻华;乔宁;黄湘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 TS)在急诊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对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26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41例地震伤员应用创伤评分判断伤情,快速分级,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后比较各级别患者的抢救率、手术率、死亡率、误分率.结果 创伤评分为1~3分(极重度伤)0例,4~13分(重伤)的为22例,14~16分(轻伤)的为219例,根据伤情级别,快速分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救治率达100%,手术84例,误诊13例,无1例死亡.结论 地震伤、群体伤的伤情评估在急救流程中至关重要,运用创伤评分能更加客观有效地判断伤情,及时分诊,提高地震伤员的急救效率.
作者:郎志刚;肖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可吸收与金属内固定物治疗骨折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1990年1月~2013年7月,查找关于可吸收与金属内固定物比较治疗骨折效果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752篇,但终仅纳入6篇文献,有部分文献质量比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5.91,95%CI(2.60,13.41),Z=4.25,P<0.001.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优于金属内固定物.
作者:龙海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数值及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以研究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 例.按静息心率(RHR)水平分为2 组,RHR1 组<70bpm,RHR2 组≥80bpm,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心电图心肌缺血、血压.结果①高血压组RHR(80.10±8.02)bpm 显著高于对照组RHR(68.81±9.28)bpm,且高血压组RHR≥80bpm 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②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明显,RHR与心肌缺血呈正相关性(r=0.234,P <0.01).结论 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高血压疾病发生及其心肌缺血增加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素波;彭大庆;叶先平;王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死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胎儿监护措施和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57例ICP患者中9例发生死胎的病例资料.结果 ICP死胎发生率0.42%,9例死胎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孕妇均有皮肤瘙痒,9例死胎中8例为重度ICP,常规胎监多为正常,死胎外观无异常.结论 ICP孕妇发生死胎的孕周常在孕晚期,常常突然发生,难以预测.规律或不规律的宫缩可能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诱因,重度ICP发生死胎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已确诊的ICP患者,应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慎重对待宫缩情形,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死胎的发生.
作者:刘毅;周辉;胡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同期行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30例(腔镜组)和行传统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 27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腔镜组的出血量(47.1±45.8)ml明显少于开腹组(90.3±50.7)ml(P<0.05);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腔镜组(24.3±7.9)h小于开腹组(63.2±16.1)h(P<0.05); 术后住院时间腔镜组( 7.1±1.2) d短于开腹组(12.5±2.8) d(P<0.05).结论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 符合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的优点及肿瘤根治原则.
作者:李云涛;侯康;刘展;夏乡;刘雁军;江山红;何欢;古建辉;李世红;任海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成效.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仪器设备管理:根据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找出质量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合理计划并实施;跟进检查,提高措施和计划落实的有效性;利用反馈结果及时合理调整处理,提出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统计并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和运用后手术室仪器设备完好率、仪器设备操作正确率以及手术医生满意率.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手术室仪器设备完好率、仪器设备操作正确率以及手术医生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为保证手术成功提供有利的条件.
作者:程宗燕;李福宣;庞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将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镇痛,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CSB组),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SSB组),每组20例.CSB组采用连续神经阻滞套件,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下入路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镇痛.SSB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入路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连续镇痛.观察术后2、8、24、48h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它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SB组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静止和运动)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48).CSB组术后杜冷丁的使用量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其余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镇痛方式均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相比,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跟骨骨折术后提供更加持久有效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丽;向芮;刘颖;严娅岚;杨光;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为散发,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隐匿起病.首发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伴咳嗽,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涂片培养各发现抗酸杆菌阳性1例.病毒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理检查:无癌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大部分发现有肺部结核病灶,(包括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少部分有生殖、泌尿系统、骨脊柱结核病灶;头部CT大部分有异常改变,主要为脑实质低密度灶脑积水,少部分有脑表面、室管膜的多发性小钙化灶,极少数伴脑梗死,脑出血.预后:近半数15例好转,7例未愈,6例有后遗症,5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但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慢性病程,症状变化大,体征不典型.脑脊液初期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率低,早期易误诊误治,大部分确诊时已为中晚期,经抗结核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未愈,部分留有后遗症,少部分死亡.
作者:王学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患者87例.根据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发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未有PISD的对照组,分析PI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ISD,研究组额叶、颞叶病灶比例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容易发生PISD,尤其是NIHSS评分高,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王明华;罗榕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