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川;范海泉;向乾彬;陈铭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我院ICU病房2009年7月~2011年2月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出现VAP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本组共分离出致病菌3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213株(67.4%),革兰阳性杆菌(G+)91株(28.8%),真菌12株(3.8%).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4.1%、17.4%、11.7%.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而且均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结论 我院综合ICU病房V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应加强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耐药菌.临床工作者应在本地病原学监测和耐药性分析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作者:赵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治疗后6周、12周、24周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阴转率、治疗24周后HBV-DNA水平、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Cllild-Puh评分、疾病进展情况等指标.结果 ①HBV-DNA阴转率:治疗6周、12周、24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TBil、HBV-DNA水平:治疗24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Child-Pugh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hild-Pugh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短期应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确切.
作者:倪扬;钟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4周龄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培哚普利组、黄芪多糖组.分别给予胃管灌注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培哚普利2mg/kg(培哚普利纽)、黄芪多糖1g/kg(黄芪多糖组),1次/d,每周灌胃5次.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进行组织匀浆,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肺组织中AngⅡ的Ⅰ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Ⅰ,ATIR)的表达.结果 ①糖尿病模型组肺组织肺泡萎陷、破坏,肺泡间隔增宽,培哚普利组、黄芪多糖组大鼠肺泡结构改善.②AngⅡ浓度:模型组、培哚普利组、黄芪多糖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哚普利组和黄芪多糖组低于模型组(P<0.05).③ATIR的表达:糖尿病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培哚普利组、黄芪多糖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①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可能参与了肺组织的损害.②黄芪多糖、培哚普利能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改善肺结构.
作者:黄宇倩;罗玉;吴文莉;张洪茂;胡茂清;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结果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的显效率(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在HAMD评分方面:治疗第4周HAMD评分和治疗第8周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治疗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的缓解以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童芳;龚昌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肠穿孔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3例结肠穿孔病例临床资料、检查数据、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10例,死亡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结论 急性结肠穿孔属外科危重症,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预后较差,重在早期诊治.
作者:余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倒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105min,术中出血80~120ml,24h拔出尿管,12~36h肛门排气,3~5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但较传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困难,有一个适应和学习的曲线,其微创和美容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达到腹部无可见疤痕的目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胰腺炎(SAP)患者机体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轻型胰腺炎(MAP)、SAP、健康者各40例编入三组,均于入组后首个清晨取空腹血液2ml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SAP组患者PT、APTT、FIB和D-二聚体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MAP组,MAP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老年SAP患者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存在明显的异常性,影响正常的微循环,PT、APTT、FIB和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指标了解SAP患者的病情发展,并对预防SAP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紫丹;杨杰;万晓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肝细胞移植(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HTx)是将正常肝组织分离纯化以获得游离的有活性的肝细胞,通过不同途径定植于适当的靶器官,使之增殖并发挥作用以代替受损的肝脏.肝细胞移植被认为是可以代替肝移植治疗遗传性代谢性肝病和急慢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也可为肝移植手术作术前术后的肝功能支持,在缺乏肝源供体的情况下也可作暂时支持作用[1],延长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时间.
作者:陈利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方法 将108例2011年3~11月入本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模式,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疗效.
作者:周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24例醉酒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48例醉酒后肩部受伤的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A组)和神经刺激仪组(B组),记录麻醉效果.结果 B组达(优+良)的患者数95.8%(23/24),明显高于A组62.5% (15/24)(P<0.05).A组有7例麻醉效果差.结论 醉酒后肩部手术的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是安全、方便、可靠的一种麻醉方法.
作者:谢红春;杨丽佳;黄超;杨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2例,治愈率(92%);术后并发症8例(33%),死亡2例(9%).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位置特殊,生理特性复杂,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少的并发症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继辉;尹华军;张兴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扁桃体炎与血小板减少紫癜(ITP)的因果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 31例慢性扁桃体炎合并ITP的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血小板计数及临床症状,随访2年.结果 24例慢性扁桃体炎及ITP症状消失,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未见ITP复发.7例患者扁桃体炎症状消失,但皮肤、粘膜出血未见明显改善,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扁桃体炎是引起ITP的重要原因之一,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ITP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唐林甫;简树财;唐奕;罗小莉;唐萍;范颖;李晞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及美乳效果.方法 保乳术后全乳房三维适形(3DCRT)放疗+瘤床加量,共23例,放疗范围根据肿瘤病生长部位、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3DCRT放疗应用6MV直线加速器照射,不加填充物,全乳剂量DT5000cGy/25F/5W,瘤床为手术切口外放2~3cm,再缩野用3DCRT局部加量.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36~81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1例在治疗后第3年出现对侧乳腺癌,行对侧乳腺癌根治术.所有患者乳腺美乳效果满意度均超过90%.局部控制率100%,无局部复发,治疗失败均为远处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7%,87%.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放疗疗效可靠,乳腺美乳效果好且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明尧;周雪宇;何兴平;杨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半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和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statin C及cathepsin B在57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ystatin C在低分化胶质瘤( Ⅲ-Ⅳ级)中的表达低于高分化者(Ⅰ~Ⅱ级),而cathepsin B在低分化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P<0.05).cystatin C和cathepsin B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cystatin C和cathepsin B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侵袭性相关.联合检测cystatin C和cathepsin B的表达,可为脑胶质瘤的侵袭性及临床恶性程度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方凤奇;马坚妹;张洁;于佩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DI)中钙激活钾通道(BKCa)电流变化,探讨BKCa在DI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膀胱出口部位梗阻法建立大鼠DI模型,取其膀胱平滑肌,酶消化分离单个平滑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BKCa宏观电流,比较其电流密度在DI和正常大鼠中的变化.结果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表达较为丰富的BKCa电流,具有其他平滑肌细胞BKCa相似的电生理特性,即外向整流特性,能够被BKC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IbTX(300 nM)阻断.DI大鼠膀胱平滑肌BKca在多个膜电位时电流密度明显下降,在膜电位为+60时电流密度由(32.42±7.97) pA/pF(n=21)下降到(20.56±4.63) pA/pF(n=18),两组相比,P<0.01.结论 BKCa可能参与了大鼠膀胱DI的发生,调控DI时BKCa通道活性可能作为治疗DI的靶点之一.
作者:杨四文;殷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0年9月~2011年7月行TST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痊愈27例( 84.375%),显效2例(6.25%),有效3例(9.375%),总有效率100%.结论 TST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具有经济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谢敏江;王德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硝酸甘油、培哚普利/或氯沙坦、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依诺肝素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溶栓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先0.4μg/(kg·min)× 30min,后0.15μg/(kg·min).观察梗死血管再通、出血并发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治疗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干志红;苟华良;孙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翠屏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成效,探索并改进实施方案.方法 2008~2011年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把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的孕产妇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进行干预.结果 对33906例孕妇进行了艾滋病抗体检测,查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5例,感染率为0.04%,均在不同阶段进行了干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的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进行干预,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
作者:田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 2009年6月收治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本组无术中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伤口窦道形成,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7个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50%,6个月时95%,9个月时达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34.5°,术后Cobb角平均为14.8°(与术前比较,P<0.05).至近一次随访,无结核病灶复发病例,内固定无断裂.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早期恢复脊柱的支撑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好.
作者:刘江川;范海泉;向乾彬;陈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7月实施腹腔镜探查的13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术中均明确诊断,腹腔镜完成诊治118例(89.4%),中转开腹14例(10.6%).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出血量15ml,平均住院时间5.5d,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很高的诊疗价值,比开腹具有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普外科急腹症理想的诊治手段.
作者:段建学;徐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