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胡敏;江美芳

关键词:心血管, 呼吸内科,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65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心血管、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并选择未接受风险管理的6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患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控制评分,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患纠纷投诉率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24%、0.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9.45%,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为99.3%,护理质量控制评分为(98.9±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血管、呼吸内科疾病因素、药品因素、人为因素、风险事件易感人群、管理因素是心血管、呼吸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及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治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分别在治疗7、14d后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定,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均缓解,普瑞巴林组对神经痛的解优于加巴喷丁纽(P=0.0024),治疗组的止痛时间短于对照组(P=0.04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生率低于加巴喷丁组(P=0.043).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杨丹;刘小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两种术式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再妊娠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105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分为保守性手术组(A组)74例,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手术组(B组)31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粘连等因素对A组术后生育情况的影响.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重大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纽再次宫内妊娠率为45%,B组为3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A组术后宫内妊娠率与盆腔粘连情况、对侧输卵管闭锁与否有关,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再次宫内妊娠率不高于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盆腔粘连情况、对侧输卵管闭锁与否是术后宫内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作者:许盛芳;谭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益生菌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62例随机分成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组(n=31)和柳氮磺吡啶对照组(n=3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结肠粘膜的炎症评分、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 (P< 0.05);两组在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粘膜炎症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粘膜炎症的评分均有明显减轻(P<0.01),但治疗组临床症状、结肠粘膜炎症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联合应用益生菌和柳氮磺吡啶较单独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并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黄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筋膜皮瓣转位术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37例

    目的 回顾分析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特点和转位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技巧的掌握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皮肤减张切口的原理,设计应用创面的内、外侧筋膜皮瓣转位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37例,一期愈合28例,皮缘部分坏死经二期处理治愈8例,均经半年以上随访无复发,仅1例因发生病理性骨折后期截肢.结论 应用筋膜皮瓣转位术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合理,成功率高,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杨利;王运平;仙登沁;曾可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在纤支镜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纤支镜清醒气管插管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清醒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患者30例,年龄32 ~66岁,ASAⅠ~Ⅱ级,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随机分为两组(n=15):A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mg/kg,10min输注完毕.A、B两组均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缓推和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行纤支镜清醒鼻腔插管,观察患者MAP、HR、SpO2及插管所用时间.结果 A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清醒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MAP、HR和SpO2稳定(P>0.05).B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插管过程中MAP和HR升高(P<0.05),插管成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纤支镜清醒气管插管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用药.

    作者:王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PHC伴PVTT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3DCRT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随访1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4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期内有18例死亡,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内有24例死亡,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毒性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PHC合并PVTT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援非洲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5例成人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三合一双层补片修补术在成人脐疝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住院日8d(术后5d).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1例,随访2~16个月无复发.结论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脐疝较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王伟;朱红亚;廖大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心血管、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65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心血管、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并选择未接受风险管理的6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患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控制评分,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患纠纷投诉率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24%、0.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9.45%,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为99.3%,护理质量控制评分为(98.9±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血管、呼吸内科疾病因素、药品因素、人为因素、风险事件易感人群、管理因素是心血管、呼吸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及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胡敏;江美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佳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方法 对1999至2009年2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治疗方法和预后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16例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患者立刻行手术修复成功.6例术后确诊患者,1~5个月后手术,均一期手术修复成功.22例均获得随访1~4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时,无论确诊时间早晚,均可考虑一期手术修复.

    作者:尹华军;赖维奇;赵继辉;晏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治疗后6周、12周、24周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阴转率、治疗24周后HBV-DNA水平、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Cllild-Puh评分、疾病进展情况等指标.结果 ①HBV-DNA阴转率:治疗6周、12周、24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TBil、HBV-DNA水平:治疗24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Child-Pugh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hild-Pugh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短期应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确切.

    作者:倪扬;钟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氯胺酮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氯胺酮(ketamine)为中枢神经系统非特异性NM-DA受体阻断剂,阻断兴奋性神经传导的NMDA受体是氯胺酮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静脉麻醉药,临床使用已有几十年(1962年Corssen和Damino首先在人体上应用).近年来,氯胺酮应用于超前镇痛的研究是一个热点,本文就其超前镇痛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维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人重症胰腺炎凝血与抗凝系统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胰腺炎(SAP)患者机体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轻型胰腺炎(MAP)、SAP、健康者各40例编入三组,均于入组后首个清晨取空腹血液2ml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SAP组患者PT、APTT、FIB和D-二聚体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MAP组,MAP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老年SAP患者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存在明显的异常性,影响正常的微循环,PT、APTT、FIB和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指标了解SAP患者的病情发展,并对预防SAP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紫丹;杨杰;万晓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神经刺激仪应用于醉酒患者肩部手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 观察24例醉酒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48例醉酒后肩部受伤的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A组)和神经刺激仪组(B组),记录麻醉效果.结果 B组达(优+良)的患者数95.8%(23/24),明显高于A组62.5% (15/24)(P<0.05).A组有7例麻醉效果差.结论 醉酒后肩部手术的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是安全、方便、可靠的一种麻醉方法.

    作者:谢红春;杨丽佳;黄超;杨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nd-assistedlaparoscopic surgery,HALS)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微创性.方法 将住院的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HALS组(28例)和开腹组(32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HAL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天C反应蛋白均少于开腹组.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吴殿超;刘丽芳;肖琦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起搏感知正常触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反复晕厥多次近1年入院.入院查体:T36.5℃,P46bpm,R16次/min,BP110/76mmg,一般情况尚可,平卧位,颈静脉充盈,甲状腺不大,双肺(-),心界不大,S1略低,心率46bpm,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可闻及大炮音,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生化K+3.90mmol/L,Na+135.40mmol/L,CI110.04mmol/L,Ca2+2.08mmol/L,镁0.68mmol/L,肌钙蛋白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B,QT间期0.52s(图1A),QTC 0.48s(图1B).心脏彩超:心腔大小正常,无节段性收缩异常,EF63%,二尖瓣轻度返流.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OAVB,室性早搏1084次,无短阵室速.诊断:ⅢOAVB,行VVI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常规消毒,局麻下从左锁骨下静脉径路将起搏电极置入靠右心室心尖部,在电极置入稳定后,腔内心电图为Rs形,检测R波振幅7.8mV,阻抗680Ω,设定感知为2.0mV,阈值测试以72bpm起搏时触发多形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图2A),提高起搏频率为80bpm触发尖端扭转室速,停止起博,室速、尖端扭转室速能自行终止(图2B).反复更换起搏部位,分别以60bpm、80bpm、100bpm起搏均呈类似现象.仔细分析QT间期662ms,比术前延长140ms,考虑与QT间期延长有关.立即予以25%硫酸镁1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20min后,QT缩短为550ms,以80bpm起搏(图2C)未诱发室速.

    作者:胡燕;田巨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汇涵术泰护创敷料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的 通过汇涵术泰护创敷料的临床应用,观察其对会阴部术后伤口的疗效.方法 将111例男性会阴部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实验组.对照组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患处,再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后纱布覆盖手术切口;实验组则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患处后再用汇涵术泰护创敷料喷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对两纽患者切口感染例数、消毒时切口疼痛发生例数以及术后达到临床拆线标准的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切口感染例数和消毒时切口疼痛发生倒数((x)±s)分别为4.73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达到临床拆线标准的时间分别为(6.80±1.56)d和(6.00±1.15)d,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汇涵术泰护创敷料具有对皮肤刺激小、抗菌效果好、促进伤口愈合快等功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伤口护理医疗用品.

    作者:朱礼坤;王希;王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型放疗疗效及美乳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及美乳效果.方法 保乳术后全乳房三维适形(3DCRT)放疗+瘤床加量,共23例,放疗范围根据肿瘤病生长部位、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3DCRT放疗应用6MV直线加速器照射,不加填充物,全乳剂量DT5000cGy/25F/5W,瘤床为手术切口外放2~3cm,再缩野用3DCRT局部加量.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36~81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1例在治疗后第3年出现对侧乳腺癌,行对侧乳腺癌根治术.所有患者乳腺美乳效果满意度均超过90%.局部控制率100%,无局部复发,治疗失败均为远处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7%,87%.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放疗疗效可靠,乳腺美乳效果好且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明尧;周雪宇;何兴平;杨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柿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比较柿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在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治疗的基础之上,分别加入柿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干预.其中,柿叶提取物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纽各30例,两组均治疗30d,分别观察头晕、目眩等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柿叶提取物纽有效率88.3%,银杏叶提取物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柿叶提取物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较银杏叶提取物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柿叶提取物组较银杏叶提取物组能更有效地改善脑血液循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

    作者:肖旭;胡卫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为今后制定有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菌构成比、以及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原发病病种)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 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8.46%,例次感染率为9.04%.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感染部位按照感染率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感染55.71%、泌尿系统15.71%、中枢神经系统11.43%.革兰阴性菌55株(66.27%),革兰阳性菌16株(19.28%),真菌12株(14.46%).按照感染菌株的构成比排序,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构成比较高.不同住院时间及不同的原发病种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医院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住院时间长、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应针对以上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肖东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04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该病的患儿10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脑电图特征.结果 惊厥多发生于胃肠症状出现后2d内,共85例(81.7%),14例发生于胃肠症状出现后3~5d(13.5%),有5例胃肠症状出现于惊厥后(4.8%);惊厥表现形式多为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仅4例表现为部分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为1~6次,平均发作次数2.46次;发作次数超过1次的86例中,72例在24h内连续发作,14例在48h内连续发作;一年四季散发,其中秋冬季节发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9~12月;4~8月发病率较低.62例做视频脑电监测,25例见小棘波,占40.3%;同期我院视屏脑电监测患儿(0~3岁)1628例中,有206例见小棘波,占1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病惊厥多为成簇样发作,惊厥多发生于胃肠症状出现后48h内;惊厥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部分发作全身泛化;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不等;大多数患儿惊厥复发可能性小;较多患儿脑电图可见小棘波.

    作者:邓佳;赵力立;宋葳;胡文广;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