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3例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李飞;付敏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微创外科, 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23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组(LC+ EST组)、LC+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组(LC+ LCBDE组)和LC+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状扩张术(EPBD)组(LC+ EPBD组),比较3种微创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结石残留、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的手术时间短,和LC+ 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EPBD组的住院时间短,LC+ EPBD组和LC+ LCBDE组、LC+ EPBD组和LC +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EST组结石复发率高,与LC+ LCBDE组和LC+ EP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微创方法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熟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微创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微创方法.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治疗技术、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分别施以高频电凝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收集153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后,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率高频电凝治疗组达到83.87%,APC治疗组达到96.29%,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幽门螺杆菌(he p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高频电凝治疗技术和APC技术治疗疣状胃炎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兵;张文礼;廉华;习晓丽;周涛;王禾;王瑜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闭合胆囊颈管和血管在LC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应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igaSure)闭合胆囊颈管和行胆囊动脉止血的临床可行性,比较其与夹闭法、双极电凝法间存在的差异.方法 2010年12月~2011年5月,随机对50例LC患者术中应用LigaSure闭合胆囊颈管和行胆囊动脉止血,将其临床效果、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同期50例夹闭法、50例双极电凝法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应用LigaSure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同期夹闭法、双极电凝法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gaSure用于LC中闭合胆囊颈管和行胆囊动脉止血是安全、可行的,与双极电凝法相比,LigaSure更易掌控,安全、可靠系数更高,在克服夹闭法不足方面,LigaSure与双极电凝有相同效应.在同时具有双极电凝和LigaSure两种设备的情况下,建议首选LigaSure.

    作者:周檎;杨振德;梁廷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与单纯预混人胰岛素降糖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降糖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 方法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需介入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30例),对照组:单纯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30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PG、2hPG、HbA1c,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依从性差异.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FPG、2hPG、HbA1c均较前降低,但治疗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低,给药方便灵活,患者依从性高. 结论 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降糖治疗能平稳控制血糖,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2例肾病综合征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NSP的临床特征、对母儿的影响、发病机制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例NSP产妇(NSP组)及除NSP以外的123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NSP组产妇的发病孕周、终止妊娠时的孕周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P组产妇重度水肿、腹腔积液、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P组产妇血清清蛋白低于时照组,而24h尿蛋白定量、血总胆固醇、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P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早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P发病孕周较早,有些病例发病隐匿,应重视对其早期诊治,积极处理及加强母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其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杨云;刘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阿伦膦酸盐联合131Ⅰ对治疗甲亢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伦膦酸盐联合131Ⅰ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131 Ⅰ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伦膦酸盐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及骨密度.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股骨颈,Torch,Wards骨密度水平发现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伦膦酸盐联合131 Ⅰ治疗甲亢患者能使其骨密度有较好恢复.

    作者:吴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茵陈五苓散利水渗湿治疗高脂血症

    目的 探讨茵陈五苓散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3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菌陈五苓散与辛伐他汀治疗.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降低TC、TG、LDL-C,升高HDL-C,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和对转氨酶的影响大于茵陈五芩散,P<0.05.结论 两种方法对高脂血症均有效,但茵陈五苓散的不良反应更低.

    作者:胡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宫腔纱条填塞法联合欣母沛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法联合欣母沛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剖宫产术中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联合欣母沛的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均获成功止血,24~48h后经阴道顺利取出,未发生阴道大出血.结论 宫腔纱条填塞法联合欣母沛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媛;周新娥;陈红;李雪;孙晓燕;王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对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目的 分析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医院现代化进程中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比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前后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不安全因素.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前后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构成不同;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后护理不安全因素明显低于实施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是减少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素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多边外固定架在交腿皮瓣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多边外固定架应用于交腿皮瓣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点.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采用多边外固定架固定37例交腿皮瓣.男30例,女7例,年龄16~60岁,平均37.5岁,一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11cm ×26.5cm~7.5cm×13cm.结果 固定可靠,皮瓣全部成活,没有皮瓣血供障碍,没有压疮形成,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疗效满意.结论 多边外固定架用于固定交腿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邹文;许海燕;邹勇;刘容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23例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23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组(LC+ EST组)、LC+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组(LC+ LCBDE组)和LC+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状扩张术(EPBD)组(LC+ EPBD组),比较3种微创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结石残留、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的手术时间短,和LC+ 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EPBD组的住院时间短,LC+ EPBD组和LC+ LCBDE组、LC+ EPBD组和LC +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EST组结石复发率高,与LC+ LCBDE组和LC+ EP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微创方法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熟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微创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微创方法.

    作者:李飞;付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菌性不典型肾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和处理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性不典型肾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8例多重耐药菌性不典型肾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2例误诊为急腹症,2例误诊为腰大肌结核性脓肿,4例误诊为腹膜后肿瘤,10例诊断为肾周脓肿,13例并发脓毒血症.所有患者脓液培养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行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血糖控制满意,18例治愈出院.结论 多重耐药菌性肾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症状常不典型,易致误诊,控制血糖、尽早选用敏感抗菌素、早诊断及早期行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万旭辉;赖建平;李健;付光华;李兴斌;甘道举;文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甲状腺摄99m鍀率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甲状腺摄99m鍀(99mTcO4)率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显像、30min摄99m鍀率以及2h、24h摄131碘(131I)率,将摄99m鍀率与摄131碘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0min摄99m鍀率与2h、24h摄碘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甲状腺摄99m鍀率能有效的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作者:陈正国;刘启榆;杨兴;喻莉;付小蓉;叶文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9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87例轻中度酒精中毒患者于急诊室治疗6h后在家属陪同下出院,8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在急诊ICU住院治疗3~7d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转入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结论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及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大程度地减轻过量乙醇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贺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以便予以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67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的诊断评价.结果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32.8%.结论 心血管病和抑郁症均为增龄性疾病,严重威胁老人的健康,需要予以重视及积极干预.

    作者:肖良平;韩倩;何丽;黄静;王惠;李雪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X线数字融合断层技术在24例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X线数字融合断层技术与普通DR摄影检查技术、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颞骨茎突测量的准确程度,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数字X线机和多层螺旋CT分别进行普通DR摄片、数字融合断层摄影和CT扫描检查24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在各自的后处理工作站上重建调整检查图像,测量三种检查方法下同一个体茎突正侧位长度和角度.结果 数据显示,数字X线断层与CT三维重建在茎突正位上测得的长度、内倾角和侧位上测得的前倾角,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侧位断层图像上测量茎突的长度明显小于CT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DR摄影检查茎突所得各个数值与CT三维重建所测量数值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测量茎突基本上可达到CT测量的标准而且该技术操作简单,辐射量小,相对经济,应成为茎突综合征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X数字断层技术测量茎突长度应以正位为准.

    作者:马连骏;杨宏彬;朱文玲;张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鉴别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IL-6和HS-CRP在鉴别结核性及癌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7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标本,分别检测其的IL-6和HS-CRP的浓度水平,并比较两组胸腔积液IL-6和HS-CRP的浓度差别.结果 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腔积液、血清的IL-6和HS-CRP的浓度的水平分别较恶性胸腔积液明显增高,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IL-6和HS-CRP浓度水平呈相关性.结论 在胸腔积液、血清的IL-6和HS-CRP浓度水平检测可作为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指标.

    作者:兰四友;张德芬;杨小琼;李国平;邓述恺;王荣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19例.病损均位于L5S1,累及2个椎体.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7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9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7例,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 ~ 12个月.随访1~5年,平均2.4年.结果 19例切口均Ⅰ期愈合,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腰骶角减小者,平均矫正8°,椎间植骨者6~8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随访期内钉棒无松动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 腰骶段脊柱结核应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吉林;胡豇;王彦川;胡云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DHS组,PFNA组40例,DHS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术后效果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PFNA组及DHS组治疗稳定型移位不明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A1,A2.1)术后优良率均达100%,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2.2,A2.3,A3型骨折PFNA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与DHS两种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对于不稳定型骨折,特别是反转子间骨折,PFNA组无论在术后优良率,还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上效果都优于DHS组.

    作者:黄宏杰;范海泉;黄海讯;俞阳;向乾彬;江洋;陈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52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分析

    目的 对近年来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对52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采用CO2冷凝,部分视网膜下放液,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部分球内注气术的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 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8%,90.3%的患者视力提高.结论 CO2冷凝,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球内注气术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何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组)每组各41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安全性也广受肯定.

    作者:易星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