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宇;何伟东;柯楚群;许鸿灏;容锡沧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1年诊治的CSP患者39例,根据孕囊生长的方向分为内生型(A)组和外生型(B)组,A组23例,B组16例,A组采用宫腔镜下清宫术,配合药物辅助治疗;B组行宫腹腔镜联合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配合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hC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SP患者,采用积极手术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短,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前如充分分析患者病情,明确诊断及CSP类型,均能采用不同的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手术治疗.
作者:梅立;岳军;谢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共纳入175例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QLICP量表对所有受试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及评分,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功能模块中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得分均低于推荐参考值;症状模块中恶心呕吐、疲倦得分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特异模块中食欲降低、腹泻、呼吸困难及感到经济压力得分亦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同时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低于推荐参考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障碍及暗红色肠造口、肠造口发炎及肠造口缩窄是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患者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住院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及心理障碍的出现是影向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肠造口的多个方面均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临床工作中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心理干预,并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鸽;周华;肖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栓塞术后并发症形成的原因,寻找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搜集我院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的病历资料108例,对所有经栓塞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总结形成原因以及有效的处理方式.结果 108例患者中,随访3个月以上者102例,出现脑出血20例,脑梗塞21倒痊愈25例,上肢麻木8例,下肢麻木5例,手足无力2例,脑瘫1例.结论 脑动静脉栓塞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以出血性和梗塞为主,通过积极的治疗后,也避免不了严重的后遗症,故临床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
作者:李航;张鸿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9年12月~ 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颈动脉斑块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软斑块、混合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1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11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11例均行支气管对端吻合,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膜部撕裂,加行膜部修补术.结果 全组11例无死亡,术后11例均复查X线胸片及10例做胸部CT检查肺复张良好,其中7例术后6个月内行纤支镜检查,见吻合处通畅,吻合口平整,光滑.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易误诊,借助支气管断裂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支气管断裂的诊断率,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对挽救患者并获得良好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郭向东;洪澜;吕静;孙小康;赵长明;谭程;薛杨;刁明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后尿道损伤致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急诊行尿道端端吻合术,11例行尿道会师牵引固定术,6例患者Ⅰ期先行膀胱造瘘术,3~6个月后行尿道瘢痕切除+Ⅱ期尿道吻合术,1例行保守治疗后仅留置导尿管.其中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伤的患者同期行骨盆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32例患者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其中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11例、性欲减退3例、早泄8例、射精痛2例、不射精1例.对ED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神经性ED 6例,动脉性ED 3例,静脉性ED 2例.结论 性功能障碍是后尿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中ED是重要的并发症,血管、神经损伤是ED的主要原因,口服西地那非、血管重建手术及人工假体有一定疗效.
作者:段志强;许亚宏;罗顺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血清及局部视网膜组织中PEDF、VEGF的变化在氧致视网膜病变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7D龄SD大鼠新生乳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置于浓度为75%的高氧环境中生活5d后,返回正常环境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中饲养.17d及22d龄时分别行视网膜造影铺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数,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PEDF、VEGF的表达,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两者血清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分别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视网膜呈缺血缺氧性增殖性表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d龄模型组视网膜VEGF染色明显增强,阳性率增加(P <0.01);22d龄模型组PEDF染色较17d龄减弱,阳性率减少(P<0.01);各组血清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d龄模型组血清PEDF浓度较17d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22d龄模型组较17d龄血清PEDF增加(P<0.01).结论 血清内PEDF浓度的明显降低,视网膜组织局部VEGF的异常高表达,使血清及局部组织内PEDF/VEGF平衡的破坏可能是视网膜血管增殖性变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雷春涛;陈小凤;樊映川;胡建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种适用于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T型螺钉进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术治疗4岁以下儿童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后遗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肘内翻畸形发生.结论 该方法既避免了发生尺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可能性,又能较好的纠正尺侧嵌插,减少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使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不手术的情况下,有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英;乐劲涛;刘志刚;彭玉兰;邓志强;刘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利于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以男孩多发,不典型病例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小婴儿非典型川崎病唯一确诊的金指标.
作者:邓琼仙;吕洁;赵文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评价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例(20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部分患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18例(20膝)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为(12.6±4.3)个月.术后均未发现髌骨再次脱位、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62.40±6.08)提高为(88.09± 5.43);Lysholm评分由(64.16±4.66)提高为(91.28 ±4.15),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的随访.
作者:汪国友;扶世杰;沈骅睿;关钛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级预防中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只被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AS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LS组)和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HS组),每组11只.所有兔子均作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第1d即开始予以下方案喂养:AS组予以高脂饲料120g/d喂养,LS组予以高脂饲料120g/d+阿托伐他汀2.5mg/d,HS组予以高脂饲料120g/d+阿托伐他汀5.0mg/d.饲养14周后全部处死.前期(球囊损伤前1d)以及后期(处死前1d)分别采静脉血检测循环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结果 前期各组间NO、E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前期相比,后期AS的NO明显降低及ET升高;后期时,与AS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干预能使血清ET明显降低(P<0.01),NO升高(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这种趋势更加明显(P<0.05).在“球囊损伤+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组,循环中NO与ET呈负相关(r=-0.682,P<0.01).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抑制ET分泌及促进NO分泌,从而达到调节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谭刚;蔡力;杨秀云;郑伟;陶剑虹;李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用不同方法处理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基本方法组(A组)30例,延长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B组)20例,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C组)5例,术后立即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D组)4例,硬膜外血斑修补法(Maycock法)(E组)3例,手术修补硬脊膜法(F组)7例,比较6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切口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A组:10例(33.3%)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5d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B组:12例(6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8.5d消失,4例出现并发症.C组:5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时间平均8.0d,无并发症出现.D组:4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1.0d,引流时间平均6.0d,无并发症出现.E组:3例(66.6%)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3.5d,1例无效,无并发症出现.F组:7例(100%)获得切口愈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若术中硬脊膜修补不满意,在手术结束时,应立即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若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尽早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效果良好.
作者:刘永光;旷甫国;徐頔;何勇;张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回顾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233例经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后又复发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原因.结果 复发的患者动脉瘤的体积都较大,有16例是采用裸铂金材质圈作为栓塞圈.经再次实行支架结合弹簧圈的手术方式治疗27例,3例通过手术夹闭.术后检查显示显示夹层动脉瘤经治疗已完全消失,出院时患者状况良好,随访1年,患者生存状况良好.30例患者有6例轻残,患者神经受到一定损伤未能全面恢复,无严重后遗症发生.结论 要降低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复发率,在介入治疗时要尽量提高栓塞圈的致密度,并选择能尽快促使血栓形成的栓塞圈,才能降低复发的几率.
作者:胡伟;张鸿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苯巴比妥静脉滴注在治疗新生儿窒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100例新生儿窒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苯巴比妥负荷量10mg/kg,对照组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两组患儿均给予同样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呼吸、肌张力及拥抱反射恢复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T正常比例和发生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及颅脑出血的发生率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苯巴比妥负荷量10mg/kg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薇;董德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均采用自膨式Enterprise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支架到位均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9例,闭塞90%以上6例.术后3~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造影复查,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喻明;蒋世杰;顾成武;杨小芳;聂本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与非超声引导在胸腔积液穿刺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1598例因胸腔积液需要做穿刺液体行化验检查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79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B组799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 A组穿刺均成功,明显优于B组(P<0.01);A组并发症(气胸、血胸,误伤腹腔脏器等)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应用在胸腔积液穿刺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达清;孔晓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Graves甲亢并肝功异常患者肝炎病毒学指标,探讨甲亢肝损害的可能原因.方法 GD甲亢并肝功损害患者200例,病程1~32个月,年龄19 ~62岁,男62例,女138例,均为初诊的未用过抗甲亢药物及其他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的甲亢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测定肝功能,肝炎标志物(甲、乙、丙、丁、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对造成肝损害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GD甲亢并肝功能损害的程度:轻度56.5%,中度43%,重度损害0.5%.造成肝功能损害的病因:病毒性肝炎16.5%,自身免疫性肝炎0.5%,甲亢性肝功能损害83%.结论 GD肝功损害的程度大多数为轻度、中度,GD甲亢并肝损害的病因常见的为甲亢自身,其次为病毒性肝炎,重度损害多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作者:袁朝伟;李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报告我院骨科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骨科近3年收治的11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合并并症发生率48.3%,治愈率57.6%,好转率31.3%,死亡率11.1%,平均住院日28.2d.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根据患者的基本状况和骨折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是合理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重点,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昌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简称彩超)超声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 2011年12月临床诊断胃癌的患者57例,术前均进行了常规彩超检查,口服有回声的造影剂后进行彩超检查,以手术和病理诊断为标准,结合临床分析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57例口服造影剂彩超诊断胃癌51例,符合率89.5%,普通腹部彩超诊断16例,显示率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造影剂能够消除胃内气体及粘液的干扰,提高胃癌的显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任红燕;王光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与纤维蛋白原(Fg)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的200倒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61例)与健康对照组(39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心脏双源CT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双支病变组56例和三支病变组50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200例全部入选患者Fg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及冠心病各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 Fg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Fg水平升高,Fg血浆水平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曾庆华;王林;曾克维;康长明;刘培曦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