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嘉;马艳
目的 探讨保留鼻中隔粘膜瓣切除鼻中隔粘膜结节微创手术的优点.方法 通过对31例鼻中隔偏曲同时合并鼻中隔粘膜结节,其中11例伴有前组鼻窦炎的患者,在行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开放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结节粘膜下剥离,美敦力动力系统吸切粘膜下组织,保护粘膜结节表面的正常粘膜,保证中隔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中隔粘膜表面创面出现.结果 31例患者术后7d中隔粘膜面见手术切痕,粘膜结节消失,中隔粘膜表面平整,中鼻甲、中鼻道暴露.随访6~12个月鼻中隔与中甲及鼻腔外侧壁无粘连,鼻中隔粘膜结节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辩的微创手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结节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鼻腔术后粘连,促进鼻窦术后的引流与恢复.
作者:麻宁;陈付华;郭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累及终板136个,按Modic分型,Ⅰ型77个(56.6%);Ⅱ型45个(33.1%);Ⅲ型14个(10.3%).多发累及49例(81.7%);单发11例(18.3%).好发于下腰段,累及双侧终板多见.结论 低场MRI能准确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部位、范围及各期信号特点,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郝淑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血糖患者强化血糖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同期、平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2.1±4.7)d,明显短于对照组(16.3±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为4.1%,对照组病死率为7.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强化血糖控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任辉;徐利蓉;彭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LXRα(liver X receptor α)激活剂T0901317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脂多糖致伤组、T0901317干预组,在1h、2h、4h、8h时相点采集大鼠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中MPO活性、TNF-α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致伤组各时间点MPO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显示肺缉织受损;肺组织匀浆和动脉血清中TNF-α亦显著升高.T0901317干预组MPO活性及TNF-α表达下降,肺部炎症明显减轻.结论 T0901317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MPO活性、TNF-α水平,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静;李运成;何春琳;肖波;王建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V-Y肛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3月以来收治的慢性肛裂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改良V-Y肛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 本组67例,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4.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9.3d;而时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8.8%(P<0.05),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8.6d(P<0.05).结论 改良V-Y肛管成形术可作为治疗慢性肛裂的常规术式,疗效肯定.
作者:刘君德;陈晓渝;严冬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角膜内皮细胞层的结构完整和功能健全是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角膜内皮失代偿将导致角膜浑浊,严重影响视力,临床常见的病因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至2010年8月,我国角膜盲患者约500万人,其中内皮盲患者有近100万人.
作者:黄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运用抗组胺药物、钙制剂等,并用弱激素乳膏递减剂量和用药次数,非激素乳膏递增剂量直至替代外用激素制剂治疗.结果 对60例患者进行1年的临床观察,58例治愈,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递减外用激素制剂配合药物综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门诊治疗方法.
作者:李志清;何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茶碱联合丙酸倍氯米松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睡前吸入丙酸倍氯米松300μg/d,14d后减至200μg/d,1个月后减为100μg/d;B组使用小剂量氨茶碱睡前口服,开始0.2g/d,14d后减至0.1g/d,1个月后减为0.05g/d;C组联合应用氨茶碱和丙酸倍氯米松,用法用量与A、B两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3组患者咳嗽积分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C组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肺功能检测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大呼气量(PEF)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氨茶碱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蒋在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紧急避孕药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6~10月收治的7例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左炔诺孕酮或米非司酮)发生异住妊娠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论 异位妊娠的发生可能与服用紧急避孕药后输卵管功能障碍,导致胚胎异常植入有关.
作者:辜定纤;李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丁卡因胶浆用于全麻男性患者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均在麻醉后留置尿管,A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尿管,B组用丁卡因胶浆润滑尿管,C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观察3组患者苏醒15min、6h、12h对尿管所致的尿路刺激的耐受程度.结果 苏醒15min、6h疼痛分级A、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12h 3组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患者全麻后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丁卡因胶浆留置尿管,都能有效提高患者麻醉苏醒期和术后较长时间对尿管的耐受性和舒适度,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袁梅;莫利群;饶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风险因素及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A组).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B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 A组发生关节脱位为7例,发生率为8.3%,B组发生关节脱位为2例,发生率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唐相君;罗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97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综合护肝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8周.结果 在治疗第8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在治疗组中,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拉米夫定能在短期内阻断部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进展,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章勇;杨军;黄赛;夏绍碧;刘福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电图表现分别为Ⅱ级缺血、Ⅲ级缺血患者对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尿激酶(UK)对Ⅱ级缺血患者进行溶栓治疗65例.其疗效与57例Ⅲ级缺血的患者相比较.结果 Ⅱ级缺血溶栓组冠脉再通率67.69%,死亡率4.62%;Ⅲ级缺血组再通率38.56%,死亡率17.5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为Ⅱ级缺血比Ⅲ级缺血的患者对溶栓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死亡率.
作者:刘东华;刘应才;印建荣;王士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常见细菌分布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对33例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患者血培养细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标本中分离出17种病原菌,葡萄球菌属15例(45.5%),其他革兰阳性球菌7例(21.2%),革兰阴性菌6例(18.2%),真菌5例(15.2%).检出的葡萄球菌中9株MRS阳性,革兰阴性菌中1株ESBL阳性.葡萄菌属、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 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菌群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经验性治疗可选用万古霉素,同时警惕革兰阴性菌的院内感染和真菌感染.
作者:杨颖嘉;马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6年3月~2009年7月期间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患者,评价锁定加压钢板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5个月,复查X线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依据Sanders膝关节评分,术后疗效评估优良率达94.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固定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旭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与四川成都地区正常儿童手部X线片对比分析,了解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地区儿童大骨节病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 选取4~16岁阿坝壤塘南木达乡异地育人学校学生与成都地区正常儿童对比分析.全部儿童进行双手X线摄片,X线片由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影像科、风湿免疫科及小儿外科共10人组成的阅片专家组共同判读.结果 壤塘县儿童手部X线片显示锥形骨骺及异常改变多,14.6%的儿童出现食指、中指、环指近、中节多发、对称的异常改变,成都地区儿童未发现.结论 说明在政府积极干预下,一方面壤塘县大骨节病表现非典型化,另一方面,其致病因子依然存在.探索大骨节病致病机理,寻求早预防,早诊断的方法,依然是我国骨科和地病学者需共同承担的责任.
作者:马俊;沈彬;周宗科;邓佳云;李富忠;康鹏德;杨静;钟洲;裴福兴;邹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AMI患者按入院1 h内的血浆晶体渗透压水平分3组,正常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N组72例,低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L组21例,高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H组9例,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处理,观察3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Ⅲ度AVB、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病史者更容易出现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P<0.05);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组更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和Ⅲ°AVB等严重并发症(P<0.05);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也显著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其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明显增加,提示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可能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健球;赖剑波;章敏之;李敏;周华锋;陈兴旺;陈少霖;刘晨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腹膜后路径对16例UPJO行离断式肾孟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及肾周脂肪囊,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段,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4d,平均10d.16例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经腹腔镜下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段志强;许亚宏;赵启华;顾新伟;罗顺文;张波;李阳波;莫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6~2009年成都地区17家医院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的方法,对2006~2009年成都地区17家医院心血管系统用药的销售金额、销售数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成都地区17家医院心血管系统用药总金额分别为11037、13754、18244、22886万元.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排序前列中,主要包括中药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中药制剂销售状况良好.结论 中药制剂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同时其他疗效确切、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亦受到重视.
作者:吴逢波;杨林;唐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风温性心脏病患者(RH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转录因子appaB(NF-κB)/p65表达的干预作用及NF-κB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22例RHD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所有入选者分离出的PBMCs进行培养,并将培养的PBMCs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白细胞介素-10组.对3组培养后的PBMCs NF-κB/p65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RHD患者PBMCs 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24.8 ±8.6)%比(8.2±3.4)%,P<0.01];RHD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NF-κB/N5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脂多糖组R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s 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白细胞介素-10组R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s 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脂多糖组比较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 RHD患者NF-κB/p65表达增高,而白细胞介素-10可下调脂多糖刺激下NF-κB/p65的表达增高;它的检测有助于对RHD患者心功能恶化的判断.
作者:余琴;李新;郑舒展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