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夏洪芬;李丽娟;袁梅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 相关因素, 预后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术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并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1999~2008年收治17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患者按照腹膜刺激征阳性和阴性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由CTA三维重建和动脉造影确诊.手术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或肠切肠吻合术.术后转入外科监护室,予抗凝、全胃肠外营养.肾功能不全及脓毒血症者接受血液滤过治疗.结果 术后死亡10例,病死率58.8%,A组病死8例,B组死亡2例.A组病死率、术后外科监护室住院时间、升压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液滤过时间均高于B组(P<0.05).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与肠系膜上动脉取拴术预后密切相关.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外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srthd Index指教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康进;陈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4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8例发病时间6~72h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纽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加用巴曲酶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5%,两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纽,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启才;林泽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脂联素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尿清蛋白排泄量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极微量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白蛋白尿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各组问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脂联素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万莉;许颖;吴民泸;陈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跌倒因素调查分析及应对方法

    近年来,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等不良后果的事件常常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产生矛盾.根据2年来我院发生的患者跌倒的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26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脑出血血肿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第1d行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量均在90%以上.住院期间死亡3例,病死率11.5%.生存的23例患者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0例,Ⅱ级6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9例(45.67%),Ⅳ级6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结论 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刨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谢轩贵;张洪良;蔡德成;李鹏;周学斌;蔡毅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VEGFR-3、LYVE-1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比较VEGFR-3、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选择较为可靠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VECFR-3和LYVE-1在53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与公认的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作比较,评价VEGFR-3和LYVE-1两种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CD34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具有相关性(r=0.387,P=0.003);而LYVE-1与CD34阳性管教不相关(r=-0.181,P=0.232),表明VEGFR-3阳性管多数是血管,LY-VE-1阳性管多数是淋巴管而极少数是血管,提示LYVE-1是较为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结论 LYVE-1是较为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肿瘤瘤周淋巴管生成可能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作者:刘勇;杨继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联合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监测围产儿低氧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中央型电子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监测围产儿低氧的临床价值.方法 时孕晚期产妇529例,行胎心监护、脐血流S/D值测定、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产时羊水情况,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 胎心监护异常82例,脐血流S/D值≥3者72例.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预后不良31例,明显高于胎监正常组;脐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pH值、PCO2、PO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血流S/D值≥3者有36.1%新生儿预后不良,脐血流S/D值与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密切相关;且脐血流S/D值≥3者其pH值、PO2均小于S/D值<3者(P<0.01).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37.8%、36.1%,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测定的阳性预测率高达72.4%,明显高于单项检查预测值.结论 联合应用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对于监测国产儿低氧,减少新生儿窒息,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欣;梁永;胡小萍;张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皮肤撕脱伤研究治疗进展

    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转动的机器产生的外力作用下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浅面或深面强行剥脱,且常合并有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这是创伤外科经常遇到的复杂损伤之一,若处理不当,常造成躯体伤残.

    作者:张祥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海白猪腹腔镜胃转流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氯胺酮麻醉和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用于上海白猪腹腔胃转流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上海白猪20只,体重45~52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采用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T1(气腹前5min)、T2(气腹开始后5min)、T3(气腹开始后1h)、T4(气腹结束后5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麻醉复苏情况.结果 两组在T1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2、T3和T4时,B组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在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睁眼恢复时间却较A组显著延长(P<0.05).B组气道分泌物较多,而A组较少.结论 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麻醉均可用于上海白猪的腹腔镜胃转流术,但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复苏安全迅速.

    作者:汪海洋;辜敏;李军;巩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轻度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轻度发作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0例患几分为两组,每组20例,现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万托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加雾化万托林.现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消失天数.结果 治疗1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明显缩短.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轻度的患儿,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对改善症状效果显著,与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效果相似,在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加用地塞米松静滴.

    作者:李艳;刘蓉;余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徐尔侃;华汉巨;李念;黄雄;皮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鼾症与非手术药物治疗鼾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索治疗鼾症的佳方法,将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应用于治疗鼾症,与非手术药物治疗鼾症进行疗效追踪分析.方法 手术治疗组37例,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非手术药物治疗组5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医疗装置辅助治疗.结果 手术组经手术治疗者鼾声响度在精密声级仪测定中,减低在30~50分贝以上者34例,总有效率为91.9%,而非手术药物治疗组中鼾声减低在30~50分贝以上者仅22例,有效率仅为42.3%,手术组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咽腔气道狭窄状况,消除或减轻了睡眠打鼾,提高了睡眠质量,与非手术药物治疗相比较,手术治疗见效快,疗效高,复发率低.

    作者:张进;梁宾;粟红燕;张良;张季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膀胱部分切除术加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加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应用吡柔比星,对照组采用10-羟基喜素碱,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和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6.67%(5/30)、93.33%(28/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11/30)、70.00%(21/3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部分切除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具有复发率低、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刚;胡海峰;岐宏政;杨进;汪自力;易炜;王云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门诊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与住院部患者相比较,观察两组手术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手术费用、花费时间及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应用门诊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并发症与住院部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减少手术费用和花费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针对门诊患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相对安全有效.

    作者:裴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00例健康男性大学生精液及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

    目的 调查100例健康男性大学生的精液及相关参数.方法 100例健康男性大学生,年龄在20~30岁之间,对其进行生殖系统体检、生殖系统感染的检查、分析精液常规和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本组男性大学生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正常.精子密度为(66.68±18.58)×106/ml,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精子活力稍差,其中a级精子为(23.92±7.17)×106/ml,b级精子为(22.88±4.93)×106/ml.染色体检查基本正常.讨论中国健康男性大学生的精液基本正常,但精子活力稍差,可能与部分大学生吸烟、喝酒、频繁手淫或久坐所导致的前列腺炎有关.

    作者:李坚勇;刘建刚;赖宁;杨华;何俊;徐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估.方法 将42例桡骨小头骨折的患者,按Mason分型,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小头切除术等方法治疗,并评估疗效.结果 42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其疗效,保守治疗的Mason 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MasonⅡ、Ⅲ型骨折优良率83.3%,桡骨小头切除的MasonⅢ骨折优良率80%.结论 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分型及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Mason Ⅰ型骨折采用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MasonⅡ型和大多数MasonⅢ型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的MasonⅢ型骨折选择桡骨小头切除术.

    作者:刘斐文;张形;王喜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1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痛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解少强;吴远林;杨朝坤;沈长军;周洋;李泽伟;王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目的 探讨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7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良好59例,重残5例,死亡8例.结论 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高危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邓发斌;郭川;孙毅川;陈淳;徐荣华;史阳;刘跃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光凝治疗效果,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 对35例5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治疗.结果 光凝治疗后随访1年,其中23眼视力提高(39.7%),视力不变25眼(43.1%),视力下降10眼(17.2%),总有效率82.8%.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及时的光凝治疗能有效的控制DR进展,稳定视力.

    作者:臧乐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同期就诊的未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作对照,以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功能.结果 共纳入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40例,2或3级高血压怠者20例,对照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日常生活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低,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显示:收缩压与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负相关,而认知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差,且与收缩压水平直接相关.

    作者:李强;杨大春;杨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