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姚静

关键词:宫颈糜烂, LEEP术,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用LEEP术治疗;B组66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C组52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先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于经前治疗1个疗程,经净后3~7d内行LEEP术,术后再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1个疗程,治疗方法同A、B组.结果 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阴道排液时间为(6.8±2.8)d,比A、B组短(P<0.05);脱痂时阴道出血发生率为30.7%,低于A、B组(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具有良好的疗效.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彩超表现与PTEN、P53基因表达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彩超声像图表现与PTEN、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肿瘤标本中PTEN、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术前彩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超声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彩色血流分级、RJ(血流阻力指数)与PTEN、P53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关系,即随着超声分期增高、浸润程度增加、超声血流分级增加、血流阻力指数减小,PTEN和P53基因表达率分别有明显降低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部分声像图表现与PrEN、P53基因表达间存在明显关系.

    作者:杨薇;朱亦菲;伍海翔;李吉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宫颈永生化细胞和癌细胞胞膜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建立HPV-16阳性的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细胞株)和宫颈癌细胞(CaSKi细胞株)胞膜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寻找特征性的差异蛋白点.方法 提取两种细胞胞膜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ronal gel eleetrophoresis,2-DE),建立电泳图谱,然后筛选出差异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MS)分析,鉴定出蛋白质.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胞膜蛋白2 -DE图谱,并分析找出了13个的差异蛋白点,对其中3个显著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和初步鉴定.结论 建立了H8和Caski细胞胞膜蛋白2DE图谱,并初步发现LRC8D、EDAR、MTX1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细胞胞膜中存在差异表达,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及癌变机制提供了帮助.

    作者:宋大萍;赵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后围手术期心内科医生参与的心功能维护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的老年患者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指导共21例;顺利渡过手术期15例,术中出现心脏骤停2例,心律失常4例,急性左心衰7例;死亡共4例(术中心脏骤停复苏失败死亡1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必须进行手术时,可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及改善临床结局较好合作方式.

    作者:胡珊珊;冯金周;陈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螺旋CT扫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32例CT检查资料、手术病理结果齐全的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分析其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 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意义的CT征象有: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淤血;漩涡征及鸟嘴征;肠壁积气征;肠曲排列异常;肠腔积液密度增高;腹腔积液及血性腹水;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强化异常;肠系膜血管栓塞.结论 螺旋CT扫描是术前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亚莉;宋莉;付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 回顾分析19例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均为急性期;2例表现为搏动性头痛经CTA检查发现,2例表现为共济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其中10例采用GDC栓塞治疗,7例采用Neuform支架结合GDC治疗,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采用单纯Neu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 本组无并发症及死亡患者.100%栓塞12例,90%栓塞5例,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单纯行支架成形术,7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2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两个月后复查动脉瘤消失.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对于宽颈动脉瘤应采用球囊辅助或支架成形栓塞以提高栓塞率.

    作者:魏剑波;谢晓东;王建力;张明;黄志刚;吴科;李冬华;鄢克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焦虑症患者依恋类型、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及其防御方式,并探讨三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防御方式问卷对32例焦虑症患者和110名对照组被试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焦虑症患者比对照组具有更低的亲近、依赖和更高的焦虑;焦虑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因子Ⅰ、因子Ⅱ较对照组高,因子Ⅲ较对照组低;不同依恋类型的焦虑症患者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较少使用防御机制,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焦虑症患者的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障碍与其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有一定关系,偏向不安全依恋、较高水平述情障碍和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治疗应在充分考虑人格特征的基础上帮助焦虑症患者调整不恰当的防御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毛文君;袁茵;卢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6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5月61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61例患者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出院时皮疹均消退,随访3个月有8例复发.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未发生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25例紫癜性肾炎中11例门诊复查小便仍有镜下血尿.有3例住院期间即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另有2例门诊复查尿蛋白(+++),再次住院后确诊肾病综合征.结论 过敏性紫癜经过早期正规的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者应加强随访,注意小便的改变.

    作者:龙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ADV+ LAM联合组(A组)40例,予ADV 10mg/d+ LAM 100 mg/d;ADV组(B组)38例,予ADV 10mg/d.观察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A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同期B组HBV DNA转阴率(60.0% vs 34.2%,P<0.05)、(77.5% vs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均可取得一定疗效.加用较换用阿德福韦酯能更好地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作者:陆德云;覃岭;张雪莲;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同麻醉方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选取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134例患者,共165侧疝,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经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一组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手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两者麻醉效果同样肯定,但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较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尿潴留发生率较低.结论 综合比较显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中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康;江山红;李云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用LEEP术治疗;B组66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C组52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先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于经前治疗1个疗程,经净后3~7d内行LEEP术,术后再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1个疗程,治疗方法同A、B组.结果 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阴道排液时间为(6.8±2.8)d,比A、B组短(P<0.05);脱痂时阴道出血发生率为30.7%,低于A、B组(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姚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以协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分析从2008 ~ 2010年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56.8%,革兰阳性球菌为36.7%,真菌为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9%及14.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 ~1.9%;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7.5%和9.9%,仅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均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王太森;吕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肺复苏中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的联合应用

    目的 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216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成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75例;血管加压素(小剂量)+肾上腺素(B组)72例;血管加压素(大剂量)+肾上腺索(C组)69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各组在应用复苏药物的同时,均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出现室颤予以电除颤.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8.67%、33.33%、43.48%,C组和B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存活率(45.2%)显著高于A组(5.7%)和B组(11.2%)(分别P <0.01,P<0.05);B组和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分别P<0.05,P<0.01).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肾上腺素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尤以大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为显著.

    作者:王洁萍;张孟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连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管损伤1624例临床探讨

    目的 总结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成功的要点.方法 对我院2004年4月~2010年7月连续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24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24例中,中转18例,中转率1.11%;选择暂停3例,暂停率0.18%;成功率98.71%.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床下放置引流管205例.术后住院2~5d,平均4d.结论 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正确操作,解剖关系明晰,适时中转手术,合理放置引流管,是保证LC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六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剂量氨溴索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15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 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ICU时年龄、呼吸频率(次/min)、PaO 2/FiO2以及PaCO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比对照组慢[(19.5±5.6)VS(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2/FiO2明显比对照组高[(356.0±36.7) VS (290.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PaC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28d病死率虽比对照组低(23.3%VS 3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张朝贵;张春林;曹良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儿童三大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比女孩多2倍,双侧多于单侧,以前足下垂、前足内收、足内翻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脑瘫、隐性脊柱裂、多关节挛缩症等其他畸形同时存在.该病因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有遗传、神经肌肉学说、骨骼发育异常、足部软组织挛缩、血管发育异常、区域性生长紊乱及官内发育阻滞等因素[1].

    作者:王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感染标本分离出的1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法检测aph(2”)、aph(3’)Ⅲ、ant(4’,4”)、TEM、tetM、macA、erm和qacA/B基因.结果 120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71株,占59.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有49株(40.9%).MSSA对15种抗生素制药率超过50%的只有6种,而MRSA对15种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的12种;经8种基因进行检测,MRSA与MSSA对8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各不相同,MRSA高于MSSA.结论 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MRSA较MSSA的耐药性更高、更复杂,必须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控,以大限度降低其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王兴林;文德学;黄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清与血浆免疫学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价

    目的 对血清和血浆免疫学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对20例受试者同时抽取血清和血浆,分析其免疫学检测定性结果的一致性,包括乙肝标志物6项、乙肝前S1抗原、梅毒特异性抗体(TP)、艾滋病毒抗体(AntiHIV)、丙肝抗体、丙肝核心抗原(HCV-cAg)和TP-TRUST法共12项指标;并对除TP-TRUST外的前11项指标的ELISA法吸光度/临界(S/CO)值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血清与血浆比较,所有免疫学检测指标定性结果完全一致,一致率为100% (P >0.05);前11项指标ELISA法S/CO值比较,Anti-HBs和HCV-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9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样本分析前处理过程中,无论抽取受试者血清或血浆,对免疫学检测定性结果均无影响;但对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HCV-cAg的S/CO值有影响.建议免疫学定量试验抽取受试者血清.

    作者:苏敏;胡正强;周伟;李文胜;沈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治疗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治疗复发性晚期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7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策略:单药: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联合用药: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卡铂300mg/m2第1天或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顺铂25mg/m2第1~3天,均为每3周重复.结果 在27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3例,客观有效率(11.1%),疾病控制率62.9%.结论 培美曲塞治疗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可耐受.

    作者:魏玲;孙三元;于大海;孙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从使用的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 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3例(65%)为药物因素引起;4例(2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文学琴;张钰;王群;沈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目的 观察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0只,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梗死模型,成功48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梗死自由活动组(对照组)和脑梗死针灸组(针灸组),每组各24只.用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用血流变测试仪测试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组大鼠学会Y-迷宫所花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针灸1、2周组大鼠全血粘度(ηb)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等指标均较对照同期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①针灸能降低脑梗死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海马局部血流量,海马终得以保存更多神经元而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②针灸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彭兴甫;彭英;朱德军;余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