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文学琴;张钰;王群;沈渝

关键词:胺碘酮, 静脉炎,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从使用的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 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3例(65%)为药物因素引起;4例(2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头部局部亚低温疗法,观察治疗的效果及GCS评分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GCS评分变化.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的植物状态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联合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GCS评分,降低植物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方法 自2007年4月~2010年6月以来我院B超或ERCP诊断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结石为1~2枚49例,2枚以上21例.用针刀或弓刀行乳头预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取石网或气囊取石.术后3~4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全组70例患者67例成功行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5例,乳头出血1例,无胆管感染,LC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 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谢建平;辜天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以协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分析从2008 ~ 2010年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56.8%,革兰阳性球菌为36.7%,真菌为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9%及14.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 ~1.9%;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7.5%和9.9%,仅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均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王太森;吕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浆BNP在维持体液平衡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评价血浆BNP水平与临床重症患者体液平衡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取25例入住ICU的危重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有无体液失衡分为两组,分别监测其治疗过程中血浆BNP水平、CVP的变化,以及二者变化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果 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在维持体液平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VP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BNP可以很好地判定患者的体液平衡状况,可用于指导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

    作者:胡圣大;卢国群;惠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26例住院期间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检出53株病原菌,所占百分比为42.0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有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P<0.05),5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50岁以下患者;同时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结论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谷永芳;张龙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成都市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社会卫生经济学分析

    目的 通过成都市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进行有关社会经济学的调查,对儿童哮喘的社会经济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筛查出433例哮喘儿童进行经济学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433例哮喘儿童中401例已上幼儿园和中小学,其严重发病的1年累计缺课22055d,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成绩.而443例哮喘儿童严重发病1年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2165000.00元,累计间接经济损失每年649435.05元.结论 哮喘不仅对哮喘儿童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同时对社会及家庭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全社会及医务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心,将其影响降到一个低的水平.

    作者:李兰;李敏;陈昌辉;吉德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剂量氨溴索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15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 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ICU时年龄、呼吸频率(次/min)、PaO 2/FiO2以及PaCO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比对照组慢[(19.5±5.6)VS(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2/FiO2明显比对照组高[(356.0±36.7) VS (290.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PaC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28d病死率虽比对照组低(23.3%VS 3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张朝贵;张春林;曹良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 0 8年1月~2010年6月11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及以上,对并发鼻腔粘连者进行手术分离.结果 117例患者中并发鼻腔粘连15例,经过手术分离解除鼻腔粘连.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正确处理好中鼻甲、鼻中隔及下鼻甲,定期复查能有效预防鼻腔粘连.

    作者:邓清红;杨汉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从使用的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 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3例(65%)为药物因素引起;4例(2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文学琴;张钰;王群;沈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饮食管理效果.方法 入院时评估患者的饮食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劳动强度结合患者的生活条件,习俗,饮食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分小组每周三次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每日一对一宣教,根据空腹、三餐后2h、3Am血糖分析前一天饮食量及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误区,出院时评价饮食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入院时及出院时饮食及血糖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能提高患者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饮食量及饮食结构趋于合理,血糖控制效果好.

    作者:欧阳淑一;王琼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在门诊患者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9.8F输尿管镜在门诊拔除双J管、输尿管插管、膀胱检查、尿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输尿管硬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使用9.8Fwoif输尿管镜完成门诊腔内操作462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227例,输尿管插管118例,膀胱检查89例,尿道检查28例.同期接受22 Fstorze膀胱镜操作589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113例,输尿管插管94例,膀胱检查340例,尿道检查42例.所有操作均在麻醉润滑剂利宁表麻3min后进行.所有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和同期结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术中VAS疼痛评分、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术后并发症评估.结果 接受输尿管镜462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镜操作,平均操作时间3.7min(1~11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2.4分(1~3分),平均术后疼痛0.8分(0~2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3.5分(1~7分).膀胱镜操作589例,平均操作时间7.4min(1~ 14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4.1分(2~7分),平均术后疼痛3.2分(1~6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5.5分(2~10分).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P均<0.05;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膀胱镜组.结论 表麻下患者对输尿管镜的耐受程度明显优于膀胱镜,而输尿管镜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普通膀胱镜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门诊输尿管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

    作者:窦科;狄文佳;杜杨春;陈放;熊玮;冉清;杨洪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参附注射液组(Ⅰ组),生脉注射液组(Ⅱ组)和对照组(C组).Ⅰ组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Ⅱ组给予生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C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300ml静脉滴注.分别在拔管后1h、24h、4d、7d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3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拔管后1h明显,且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在拔管后1h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Ⅰ组、Ⅱ组在术后1h、24h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作者:陈江山;代月娥;兰志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目的 观察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0只,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梗死模型,成功48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梗死自由活动组(对照组)和脑梗死针灸组(针灸组),每组各24只.用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用血流变测试仪测试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组大鼠学会Y-迷宫所花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针灸1、2周组大鼠全血粘度(ηb)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等指标均较对照同期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①针灸能降低脑梗死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海马局部血流量,海马终得以保存更多神经元而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②针灸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彭兴甫;彭英;朱德军;余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三种产前诊断指征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三种产前诊断指征下的胎儿染色体核型,为合理实施侵袭性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对531例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310例高龄孕妇,30例产前彩超检查异常的孕妇实施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取羊水细胞或脐血细胞培养,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共检出异常核型27例.唐氏筛查阳性组异常核型15例,检出率2.8%;高龄组异常核型9例,检出率2.9%;彩超异常组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10%.三组染色体异常率均显著高于人群异常率(P<0.01),各组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阳性、高龄、孕期彩超检查异常的孕妇均应该接受胎儿染色体检查,避免染色体疾病患儿出生.

    作者:席娜;汪雪雁;冷媚;曾兰;唐书勤;李运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β-溶血性链球菌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及母儿预后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09年因未足月胎膜早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孕妇230例,同期门诊检查的同孕周正常妊娠孕妇140例作为对照,取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GBS的培养,并将GBS阴性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与阳性患者的新生儿作比较,了解GBS感染对母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GBS的感染率(18.57%),明显高于未破膜的正常妊娠者(5.71%)(P<0.05).GBS感染阳性者比阴性者胎儿窘迫、低体重儿发生率高(P<0.05),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BS感染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增加了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涛;陈红;杨军;梁晶;赖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环孢素A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环孢索A( cyclosporine A,CsA)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组采取氟康唑药物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A组氟康唑治疗基础上加用CsA治疗.结果 B组在视力恢复、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A组,无效率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sA联合氟康唑能明显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一线局部抗真菌药物使用.

    作者:王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全胃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管状胃组与传统全胃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pTNM分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多于传统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症、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管状胃组随访期内胸胃综合症、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和死亡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结论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不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富春;刘胜中;丛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提高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实践

    目的 探讨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提高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法对我科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时机调查.结果 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情况调查中有4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荣德明;张英;曾成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的临床可行性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5例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25例采用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的患者无1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具有临床可行性及独特优点.

    作者:胡泽军;杨安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比较ASAⅠ~Ⅱ级,年龄21~32岁,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术后随机分为3组(n=20),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rPCEA),A、B、C组术后分别用0.3、0.4、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分别于术后4、8、20、24、48h记录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的按压次数并计算PCA按压计数比,镇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降低,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之内,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B组实际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C组镇痛药用量,实际PCA按压次数低于A、B组(P<0.05),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术后镇静、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殿超;侯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