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东
目的 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1BD)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变化,探讨在脑损伤脑水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健康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模型组.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 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用定磷法测定脑组织匀浆Na+、K+-ATPaae的活性.结果 ①HIBD新生鼠脑组织6、24、48h和72h Na+、K+-ATPase的活性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较相应各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HIBD各时间段之间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缺氧缺血损伤新生鼠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降低,其变化趋势与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趋势一致,提示,它可能在脑损伤时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作用.
作者:杨钊;姚裕家;付雪梅;陈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的影响.方法 41例(52眼)T2DM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患者(治疗组)应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同时设33例健康人(对照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同对照组相比TC、Fg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TG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应用清开灵注射液30d后,TC、Fg有明显降低(P<0.05),TG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能降低T2DM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患TC、TG和Fg的作用.
作者:李桂生;祝云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血液学与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四川省水校2006年冬训期间在队训练的男性划船运动员19名,于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其血液学、铁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RBC、Hb、HCT、TF、SF在训练第10天时出现明显下降,在训练至第20天时回升,MCV在训练第10天时增加,训练第20天时回到训练前水平,MCH与RDWCV明显持续增加,MCHC无明显变化.血清Fe含量训练前、训练第10天、第20天无明显变化,但在训练第20天时已开始下降.结论 大强度运动训练短时间内Hb降低是一种假性降低,是运动员对训练量适应的表现,但需防止铁的进行性降低,以免发生运动性贫血.
作者:邹明;虞亚明;马建;刘波;涂禾;张鑫;徐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COPD急性期MOF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老年COPD患者MOF发生率28.4%,感染为首发诱因;②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依次为肺、心血管、脑、肾、肝、胃肠,血液以肺和心脏发生率高;③衰竭器官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④衰竭器官数目越多,住院时间越长;⑤老年患者既往慢性疾病、营养状况、服用药物等可加重MOF的发生.结论 老年COPD患者易发生MOF,随MOF数目增加病死率增加,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积极治疗可提高MOF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仕英;董碧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头孢丙烯组90例,给予头孢丙烯15mg/(kg·d),口服,2次,头孢克洛组90例,给予头孢克洛20mg/(kg·d),口服,3次,两组疗程均为7~10d.结果 头孢丙烯组与头孢克洛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24%与85.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丙烯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作者:刘群;雷加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PCR反应后再加入结核分支杆菌分子信标杂交试验,优化杂交条件.并对分子信标PCR杂交产物荧光信号的观测条件进行摸索.方法 通过对杂交温度、杂交时间以及杂交方式的优化,建立PCR反应后再加入TB分子信标杂交试验.运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显微镜对MB PCR杂交产物荧光信号的观测条件进行摸索.并进行不同荧光-淬灭分子对标记分子信标的观测试验.结果 PCR反应后再加入,TB分子信标杂交试验中水浴、PCR仪、恒温摇床的适杂交温度和适杂时间分别为:55℃,6h;55℃,4h;50℃,7h.阴-阳性效果区分;水浴>恒温摇床>PCR仪.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MB PCR杂交阳性产物、MB PCR杂交阴性产物(茎环结构未打开)、无游离分子信标探针PCR产物(空白对照)三者的荧光光亮度比值为:6.102/0.136/0.003.荧光显微镜观测MB PCR杂交阳性产物、MB PCR杂交阴性产物(茎环结构未打开)荧光强度明显区别.本试验Cy3-BDH组成分子信标荧光-淬灭效率较Cy3-DABCLYE高,FAM-DABCLYE组成分子信标荧光.淬灭效率较FAM-BDH高.结论 建立起结核分支杆菌分子信标荧光芯片的检测技术,包括样本制备、芯片制备、杂交反应以及扫描和图像分析等方法 .并兼顾到各种因素对单侧延长臂分子信标芯片的影响,对反应体系中各条件进行了合理的优化,使所建立的检测体系稳定可靠.
作者:匡红;孙薏;张聪;府伟灵;陈庆海;冯怀志;李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血清清蛋白(ALB)指标之间关系,探讨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与低血清清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34例MHD患者,并根据ALB水平分为两组:ALB<35g/L组(20例)和ALB≥35g/L组(14例),检测CRP、IL-1、IL-6、ALB水平,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MHD患者中CRP、IL-1、IL-6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ALB<35g/L组CRP、IL-1、IL-6水平较ALB≥>35g/L组可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IL-6分别与ALB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与低血清清蛋白血症有关.
作者:何敬东;王保和;李赞;曾莉;陈廷芳;李会娟;卿山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预防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佳剂量.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R1组(瑞芬太尼0.01 mg,n=40)、R2组(瑞芬太尼0.02 mg,n=40)、R3组(瑞芬太尼0.03 mg,n=40)、L组(利多卡因40 mg,n=40)和S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n=40).所研究的阿片类药物均稀释成2 ml溶液.药物注入外周静脉30 s后以0.5 ml/s的速度注射异丙酚(1%得普利麻)50 mg.立即观察和询问注射处有无疼痛,疼痛评分采用四分法.结果 R1组、R2组、R3组和L组较S组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程度(P<0.05).R2组、R3组和L组较R1组更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P<0.05),R2和R3组之间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同利多卡因一样,都可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并无明显减少,瑞芬太尼0.02 mg是预防异丙酚注射痛较好剂量.
作者:张永洪;唐晓凤;杨天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菌桅黄治疗母乳性黄疸与传统治疗方法 ,探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方法 符合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组,通过两组治疗,测血清胆红素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胆红素下降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菌栀黄治疗,效果明显,为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彭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msis,IPH)为铁代谢异常性疾病,属缺铁性贫血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不典型,故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预后.我院儿科收治1例不典型患者,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洁;罗泽民;黄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胫骨平台骨折中患者,均接受X线,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二者的结果 .结果 依据三维重建图像资料,平片漏诊2例,术前得以准确地评价骨折,明确分型,指导手术.结论 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关节内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吲迭帕胺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方法 以110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吲达帕胺治疗组(n=55,吲达帕胺1.25mg/d)和氨氯地平对照组(n=55),氨氯地平5mg/d).每周测量坐位血压2次.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血钠.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血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ISH安全、有效.
作者:岳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7例,女7例;年龄9~55岁,平均33.7岁.车祸致伤25例,高处坠落伤6例,钝器击伤3例.单侧瞳孔散大29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额颞顶硬膜外血肿9例,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14例,额颞叶硬膜下血肿合并同侧硬膜外血肿11例.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腰背部外伤伴双下肢麻木、乏力9个月入院.入院前9个月,患者被重物砸伤背部,当时双下肢麻木、乏力,肌力3级,在当地医院经MRI等检查断为外伤性腰1~2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伤后1周在当地医院全麻下经侧前方行腰1~2椎间盘摘除钛网植骨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善,双下肢仍麻木、乏力,肌力3级,扶双拐都无法下地活动.
作者:余雨;邵高海;李波;杜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癌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 通过掌握腹腔镜相关设备、器械功能,术前与患者有效沟通、术中与手术者密切配合进行24例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并回顾总结.结果 顺利完成23例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 通过术前、术中的配合以及良好的设备保障,可以有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展开.
作者:毛崇秋;吴淼;田云峰;张顺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2002年1月~2008年4月)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34例,LC术后胆漏行鼻胆管引流(ENBD)13例,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4例.结果 34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经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其中有2例经2次操作取净结石.13例胆漏患者经鼻胆管引流6~11d后,胆漏均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胆管狭窄患者经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治愈.结论 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及胆管狭窄的有效介入方法 .
作者:杨楠;邹波;徐成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妇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方法 3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15)和ANH组(B组,m=15),分别于诱导前、切皮前、手术开始1h和手术结束时取血测定血清IL-6、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1h和术终的血清IL-6,皮质醇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未导致妇科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作者:侯俊;龚园;汤和青;唐万英;方为;陈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例.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喻明;聂本刚;帅杰;熊高华;蒋世杰;杨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坤灵丸对子宫内膜生长的影响.方法 55例20~43岁妇女,连续2周期排卵日B超提示内膜<7mm,检测子宫内膜、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对照组月经周期第3日使用戊酸雌二醇至排卵日,排卵日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类型、PI及RI.治疗组系同一患者于下一月经周期第3日至排卵日给予戊酸雌二醇及坤灵丸,排卵日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类型、PI及RI.结果 治疗组排卵日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类型、PI及RI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获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联合坤灵丸可改善子宫内膜血供,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类型,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作者:江庆霖;周瑞年;李玮;林锦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方法 73例局部晚期食管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行单纯放疗:照射野按病灶部位向上下各延长3~5 cm,胸上段及颈段包括双锁骨上区.在模拟定位机下设野定位,常规分割,即200cGy/次,5次/周,先照射4000cGy/20次,然后避脊髓放疗,总量达6400~7000cGy.36例治疗组:放疗同对照组,同时采用PF化疗方案,即顺铂20 mg/d,5-FU500mg/d,静脉滴注1~5 d,同时支持对症止吐等处理,28d为1周期,共化疗2周期.结果 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73%,治疗组为89%.骨髓抑制方面,两组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发生率分别为13.5%、18.9%、16.2%、0%和36.1%、27.8%、16.7%、2.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5.1%、16.2%和80.5%、55.5%、19.4%.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和1、2年的生存率,但骨髓抑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作者:吴福道;蒋光伟;王永成;邓国忠;伍显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