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刘建敏;温天明;陈越峰;毛敏;饶萍;唐宇红
目的 观察了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加用中药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了我病区108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33.3%,有效率61.1%,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率29.6%,有效率63%,总有效率92.6%;两组疗效相当(χ2=0.216,P>0.05).治疗组EF(心脏射血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676,P<0.01).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可有效增加EF值,改善患者的预后,不良反应少,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明;闫莉;喻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17漏11例(6.8%),9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应以预防为主,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引流管通畅引流、冲洗、抗感染辅以TPN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
作者:李本海;何启明;陈传刚;明孟林;周义建;石平川;廖伯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5.12地震灾后都江堰安置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半年后,影响地震灾区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在震后半年对都江堰灾区勤俭人家安置点内的人群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 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560名安置点居民.PTSD发生率为18.3%,抑郁发生率为21.6%;焦虑发生率19.7%;13.7%的人有自杀的念头,0.6%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会自杀;PTSD中合并抑郁的占56.1%,PTSD中合并焦虑的占18.7%,抑郁中合并焦虑的有58.2%;抑郁量表总分、噩梦、焦虑量表总分可以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结论 地震灾区群众抑郁、焦虑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三者之间共病率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对PTSD预测因素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促进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
作者:毛文君;袁茵;冉茂盛;孔娣;张涛;楼玮群;王筱璐;何孝恩;陈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0 kg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中的肺保护情况.方法 65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膜式氧合器,预充量550~750 ml,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液.45例使用人工肾透析器改良超滤(MUF).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34.3±21.6)min,体外循环时间(62.2±23.7)min,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0.1±8.3)h.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 在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CPB用品,术中给予良好的液体与呼吸管理,有效的药物保护,对保护肺功能有一定作用,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颖;岳济民;张君;李顺红;杨小琼;谢永琼;沈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本组44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男266例,女182例,男:女为2:1.年龄21~79岁,其中>55岁313例(70%).并分为手术组244例,非手术组204例.临床表现:头疼368例,头晕207例,呕吐325例,意识障碍GCS≤7分177例,>7分271例,其中脑疝123例,双侧瞳孔散大47例,一侧瞳孔散大76例,偏瘫172例,失语71例.
作者:可宗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ASA Ⅰ~Ⅱ级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为对照组(n=20),组2为试验组(n=21).试验组使用30ml/kg的琥珀酰明胶在LCVP下进行AHH,对照组按常规麻醉管理进行.围术期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ECG、CVP、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AHH前(T0,组1为麻醉诱导前)、AHH后1h(T1,组1为麻醉诱导后1h)、手术结束时(T2)记录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结果 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LA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出血量(482±122 vs 932±263)和输血量(206±105 vs 536±153)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量(835±160 vs 565±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输血患者明显增加(16/21 vs 8/20,P<0.05).结论 AHH联合LCVP技术能够安全的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并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作者:屈晓玲;张朝贵;刘雪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了解粘连性肠梗阻病程发展,正确掌握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1990年~2006年9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1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探查218例,中转手术9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其中15例为肠绞窄患者.死亡9例,均为出现肠坏死患者,治愈298例(95.5%),好转5例.结论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好在发病后24h内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绞窄性肠梗阻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麦志惠;潘辅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13例高龄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探寻相关护理管理对策,达到有效防范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目的 .方法 收集本病区近3年来收治的发生于院内院外的跌倒患者,进行跌倒原因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众多,原因复杂,防范困难,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但跌倒仍然是可以防范的.我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不足3%,远远低于文献报道20%的发生率.结论 只有加强管理,积极动员医、护、患、陪、保洁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到跌倒的防范工作中来,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李甦;张钦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重型脑伤术后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总结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ICU病房重型脑伤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392例,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共涉及8大类34种,联合用药15类34种.结论 重型脑伤术后ICU患者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针对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提出解决方法 ,促进ICU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毛素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ICAM-1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ICAM-1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了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ICAM-1的表达.结果 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表达较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在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增生期表达高于分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在增生期高于分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升高,表明ICAM-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免疫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王彤;庄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和CT是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 .6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9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脾切除38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住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脾完整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作者:赵东;程南生;熊先泽;吴良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应急救援医疗队的工作作观察性的研究.结果 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了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伤员转运、临时救治和临时病房的伤员治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结论 以医疗机构为单位、分工明确的常备应急救援医疗队,在详细灾难医疗救援预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关系到灾难医疗救援工作的成败;应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分类,危重伤员现场抢救,大多数伤员应该在充分补充液体、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疏散至邻近或远离灾区的医院;医疗队可以在灾区附近的医护力量较弱的中小医院组建临时病房,扩大伤员的收治能力.
作者:涂小平;陈友岱;曾俊;胡卫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对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和冠外附着体义齿两种修复方式的主观评价.方法 选择20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每个患者分别在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和附着体义齿修复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种修复方式的修复效果.结果 在咀嚼功能、固位稳定和美观方面,附着体义齿明显好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在发音和舒适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取戴方面传统卡环可摘局部义齿明显优于精密附着体义齿.结论 对于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供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牟雁东;张红梅;杨小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头孢丙烯组90例,给予头孢丙烯15mg/(kg·d),口服,2次,头孢克洛组90例,给予头孢克洛20mg/(kg·d),口服,3次,两组疗程均为7~10d.结果 头孢丙烯组与头孢克洛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24%与85.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丙烯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作者:刘群;雷加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和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现代治疗方法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问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共10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检查对比.结果 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共37例,35例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15例,15例均封堵成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51例,51例均获成功.结论 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 ,导管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典型的、边缘完整的患者.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大的、边缘缺失和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风险高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有合并畸形的患者.
作者:祁长敏;高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msis,IPH)为铁代谢异常性疾病,属缺铁性贫血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不典型,故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预后.我院儿科收治1例不典型患者,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洁;罗泽民;黄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哺乳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160例产妇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观察镇痛效果、产妇自评效果和哺乳新生儿的NBNA评分.结果 A组镇痛效果和产妇自评效果高于B组,两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镇痛效果佳,满意度高,对哺乳新生儿NBNA无影响.
作者:徐骏;唐勇;贾飞;尹智;肖继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859例孕产妇.其中以2007年5月~2008年5月赵县建立孕产妇管理系统,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524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以2006年4月~2007年4月未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335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出生缺陷、子痫、宫内发育受限、围生儿死亡、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和脐带绕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过期产率和低体重儿、巨大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生缺陷、子痫、宫内发育受限、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期围产保健,减少孕产妇分娩异常的发生率.
作者:刘风巧;李静;刘亚娟;耳丽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将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组,68例)与气管插管全麻组(G组,46例),观察了患者术中心率、血压、SpO2、PaCO2变化.结果 C组术中心率、血压、SpO2波动明显;PaCO2明显高于G组.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 均能完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但气管插管静脉吸入麻醉更为适宜.
作者:李放;郑延强;屈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更便捷和经济的CRT手术方式.方法 对照研究Amplatz导管植入冠状静脉窦(CS)与传统方法 在手术成功率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传统方法 比较,用Amplatz导管帮助下行冠状静脉造影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手术费用也明显下降.结论 CRT术中用Amplatz导管多能更顺利完成冠状静脉造影,同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比.
作者:蔡琳;刘汉雄;刘剑雄;唐炯;燕纯伯;何川;邓小奇;陈应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