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分娩异常的影响

刘风巧;李静;刘亚娟;耳丽雪

关键词:围产保健, 早产儿, 低体重儿, 分娩异常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859例孕产妇.其中以2007年5月~2008年5月赵县建立孕产妇管理系统,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524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以2006年4月~2007年4月未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335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出生缺陷、子痫、宫内发育受限、围生儿死亡、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和脐带绕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过期产率和低体重儿、巨大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生缺陷、子痫、宫内发育受限、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期围产保健,减少孕产妇分娩异常的发生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识价值、创造条件、形成氛围、积淀实力——高校实验之我见

    实验是高校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教学方法的创新、岗位才干的增长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积淀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获得高素质人才、进行持续创新、加快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作者:涂莉;涂戎;成丽;何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予时展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4:00AM开始,静脉滴注3h,顺铂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10:00AM开始,至22:00PM结束;对照组34例予常规化疗,每天10:00AM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两药剂量同时展化疗组),化疗至少两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时辰化疗组有效率(CR+PR)为58%(21/36),常规化疗组有效率为(CR+PR)为34%(13/3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毒性,时辰化疗组较常规化疗组低(P<0.05),两组疾病进展时间(TTP)及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于常规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常规化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别俊;李光明;文世明;任大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悬吊式腹腔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悬吊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镜辅助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 本组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残留结石、胆管出血、胆漏.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镜辅助取石可以避免开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腹腔粘连、避免瘢痕形成等优点,比气腹下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姚健;罗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总结和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现代治疗方法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问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共10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检查对比.结果 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共37例,35例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15例,15例均封堵成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51例,51例均获成功.结论 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 ,导管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典型的、边缘完整的患者.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大的、边缘缺失和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风险高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有合并畸形的患者.

    作者:祁长敏;高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孕妈咪瑜伽对母婴健康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孕妈咪瑜伽对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和促进母婴健康的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建卡的孕妇随机抽取400例并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200例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200例在常规孕期保健基础上做孕妈咪瑜伽,观察两组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及体型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孕妈咪瑜伽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促进乳汁分泌,加快产妇体型恢复,有利母婴健康.

    作者:李婉蓉;杨则秀;吕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棱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作者:王晓华;张新;蒋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体会

    目的 总结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方面的体会与经验.方法 本组患者共15例,共18个功能部位Ⅲ°烧伤创面,采用早期手术切痂,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15例18个部位全部成活,植皮区外观平整,柔软度和弹性较好,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无瘢痕.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可替代自体中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

    作者:向小燕;周国富;吕志敏;陈朗;师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41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本研究观察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取得在疗效保证的同时,不良反应小,耐受性更好的效果.方法 41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FOLFOX6方案化疗,即:奥沙利铂(L-OHP)100mg/m2 静脉滴注,2h,dl:亚叶酸钙(LV)400mg/m2,静脉滴注,2h,dl;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注推注,dl;后2400mg/m2微泵持续静脉滴注46h;每2周重复,4周为1周期.均治疗>2周期,按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41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4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CR+PR)46.34%.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5.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9.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2.20%和4.89%,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7.07%,Ⅲ度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44%,但患者一般都能耐受.结论 FOLFOX6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陈绍俊;黄海欣;李桂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69例分析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3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982例次,发现室性心律失常545例次,其中检查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9例次,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凌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患者自控镇痛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患者自控镇痛致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疗效.方法 选择同期妇产科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Ⅰ组(实验组):剖宫产手术50例,Ⅱ组(对照组):妇科手术50例.两组于手术结束时施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同时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Ⅱ组静脉注射格拉司琼4mg.观察记录患者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恶心、呕吐、胃肠恢复、瘙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镇痛效果确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及胃肠恢复延长Ⅰ组低于Ⅱ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患者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

    作者:张立君;张世彬;张欣欣;刘晓薇;李雅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羟基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羟基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实验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6、12、18个月时,所有观察血脂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Q具有明确的改善SLE患者血脂的作用.对于没有应用HCQ禁忌证的轻、中度SLE患者尽量早期应用HCQ治疗.

    作者:张羽;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450例儿童颅内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治1996~2006年儿童颅内肿瘤4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占同期例数的6.14%.部位:幕上232例,幕下218例.组织学分类:前三类是:星形细胞瘤120例(31.3%),髓母细胞瘤136(30.2%),血管网状细胞瘤51例(13.3).性别:男孩多见.发病涉及各年龄组,病例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儿童颅内肿瘤以男性多见,但随年龄增长,女性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年龄与肿瘤分类无关;临床表现与年龄、肿瘤部位有关;位于幕上者多于幕下;幼儿单纯呕吐,异常哭闹应予重视;术后放疗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

    作者:郑捍东;官明;李定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附6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和CT是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 .6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9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脾切除38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住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脾完整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作者:赵东;程南生;熊先泽;吴良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ASMA及FAM技术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分析(ASMA)与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FAM)技术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8例应用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应用ASMA-FAM技术观察心脏整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缬沙坦在治疗2周后血压开始下降,左室壁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在治疗3个月后开始逐渐改善(P<0.05),治疗6个月~1年后改善明显并趋于稳定(P<0.01).结论 缬沙坦能够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整体功能,ASMA-FAM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室壁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情况.

    作者:赖小今;陶杰;朱峻;邓旦;杨永健;廖明松;梁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62例,后期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达96.8%,手术率仅为3.2%.无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成功率较高,但需要严密观察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郭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及其检测技术

    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DPN)通常指伴有DM的各种周围神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DM痛性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随着对DM并发症的重视和诊断技术的发展,近来又提出了DM前或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和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本文就DM周围神经病的相关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以及检测技术等进行阐述.

    作者:王盼;吴仲敏;凡馨;叶文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有机溶剂溶解和柱层析技术,从银杏提取物中分离纯化银杏内酯.观察和比较银杏叶提取物(GBE)对不同年龄大鼠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 3种银杏内酯(银杏内酯A、B、C)具有不同的选择溶解性的特点,故通过丙酮,乙酸乙酯与乙醇三级溶解银杏提取物,每一级溶解液匹配合适的柱层析吸附剂与洗脱液,从而达到分离纯化银杏内酯的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对所得银杏内酯A,B,C进行测定.4~24周SD大鼠的胸主动脉环被固定在组织浴槽内,先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稳定后给予各浓度的试验药物,观察其对动脉环舒张作用.结果 ①有机溶剂溶解和柱层析吸附技术可将银杏内酯的纯度由<6%提高至>80%,并可将它们逐一分离;②GBE对不同年龄大鼠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腹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对4~24周大鼠舒张效应,GBE从(1.02±0.21)%(0.01mg/ml)上升到(27.62±3.62)%(1mg/ml);③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GBE对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逐渐降低.对4~24周大鼠舒张效应,1mg/ml GBE从(27.62±3.62)%降到(14.79±3.67)%,P<0.05.结论 利用有机溶剂溶解和柱层析吸附技术从银杏提取物中分离纯化银杏内酯是一种廉价高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GBE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具有类似的年龄相关的改变.

    作者:韩亚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精确放疗整体挡铅射野验证片与TPS射野DRR图对比及误差分析

    目的 射野验证片在精确放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加速器治疗机上的拍摄验证片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射野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图比较.结果 验证片与射野的DRR图吻合度为96%.结论 人为误差、患者的器官运动及体重变化是精确放疗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作者:肖贵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例.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喻明;聂本刚;帅杰;熊高华;蒋世杰;杨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哺乳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160例产妇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观察镇痛效果、产妇自评效果和哺乳新生儿的NBNA评分.结果 A组镇痛效果和产妇自评效果高于B组,两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镇痛效果佳,满意度高,对哺乳新生儿NBNA无影响.

    作者:徐骏;唐勇;贾飞;尹智;肖继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