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62例临床分析

郭忠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62例,后期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达96.8%,手术率仅为3.2%.无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成功率较高,但需要严密观察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17漏11例(6.8%),9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应以预防为主,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引流管通畅引流、冲洗、抗感染辅以TPN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

    作者:李本海;何启明;陈传刚;明孟林;周义建;石平川;廖伯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年龄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小儿腹泻的机制.方法 观察196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率,分析其年龄特征,并作腹泻的病因学检查.结果 1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28例(14.3%),用药后继发腹泻104例(53.1%),合计132例(67.4%),且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大,合并继发感染,继发乳糖不耐受,菌群失调的比例越大.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可引起患儿腹泻,于年龄明显相关,其腹泻原因通过粪便检测发现与菌群失调、合并继发感染和乳糖不耐受等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郭丽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胫骨平台骨折中患者,均接受X线,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二者的结果 .结果 依据三维重建图像资料,平片漏诊2例,术前得以准确地评价骨折,明确分型,指导手术.结论 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关节内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划船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血液指标的分析

    目的 观察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血液学与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四川省水校2006年冬训期间在队训练的男性划船运动员19名,于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其血液学、铁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RBC、Hb、HCT、TF、SF在训练第10天时出现明显下降,在训练至第20天时回升,MCV在训练第10天时增加,训练第20天时回到训练前水平,MCH与RDWCV明显持续增加,MCHC无明显变化.血清Fe含量训练前、训练第10天、第20天无明显变化,但在训练第20天时已开始下降.结论 大强度运动训练短时间内Hb降低是一种假性降低,是运动员对训练量适应的表现,但需防止铁的进行性降低,以免发生运动性贫血.

    作者:邹明;虞亚明;马建;刘波;涂禾;张鑫;徐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额窦巨大骨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头昏伴左眼不适半年于2008年1月21日入院.入院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重要脏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见:双侧鼻腔通气佳,窦口鼻道复合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唐成忠;刘建敏;黄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皮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经皮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将15例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行头颈段沿经皮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手术入路,进行逐层解剖至咽后间隙,测量甲状软骨后上缘与其毗邻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之间的距离;将30例无畸形、无破损寰枢椎干骨标本编号后按要求逐项测量相关解剖指标,并对所得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皮肤切口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中点、甲状软骨中外侧,在C4~C5水平处食管气管活动度大,容易推拉,且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较远;寰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的轴截面由前内至后外方向并逐渐外向扭转,寰椎侧块表现为外高内低底边向外的不规则四边形,上下关节轴截面中下1/3分位线纵长为(18.32±1.71)m,枢椎上下外侧关节之间的峡部是枢椎薄弱的部位,有椎动脉穿越,椎动脉进入枢椎侧块后向内上走行,然后呈圆弧形弯曲向外出枢椎横突孔.枢椎侧块外侧因椎动脉压迫,使枢椎上关节面下方骨质由前内向后外逐渐变薄,薄处仅为(1.48±0.61)mm.结论 经皮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手术时,在C4~C5水平,从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到达咽后间隙施行经皮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手术较为合适;同时应将直径为3.5mm的松质骨螺钉安置在枢椎上关节面的前内1/3,方可避免损伤椎动脉.

    作者:刘卫华;李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妇科患者血清IL-6与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 了解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妇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方法 3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15)和ANH组(B组,m=15),分别于诱导前、切皮前、手术开始1h和手术结束时取血测定血清IL-6、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1h和术终的血清IL-6,皮质醇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未导致妇科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作者:侯俊;龚园;汤和青;唐万英;方为;陈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附6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和CT是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 .6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9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脾切除38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住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脾完整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作者:赵东;程南生;熊先泽;吴良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19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及产ESBLs酶的检测

    目的 分析近年来本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以及ESBLs酶和AmpC酶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19株,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同时,运用CLSI推荐方法 检测ESBLs酶和AmpC酶.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泰能、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02%、24.66%、21.46%、26.27%,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70%.结论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强,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其耐药菌株的扩散.产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李晓庆;许颖;江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46例前置胎盘病例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王胎盘及前置胎盘并发胎盘粘连、植入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预防及正确诊断处理,从而尽可能降低该病对母儿的危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346例前王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置胎盘初出血时间与前置胎盘分类无相关性;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次相关,与术中及产时出血量有很强相关性.结论 前置胎盘尤其合并胎盘粘连、植入的在终止妊娠时母儿的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应加强预防、早诊断并适时、正确地处理.

    作者:陈红;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我科自1997年7月~2006年7月对收治的15例经MRI证实的Cld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实施了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术后均得到随访,其中12例复查头颈部MRI.结果 按Tator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5例,差1例,有效率为93.3%,无手术死亡者.结论 MRI是Chir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理想、可靠的检查方法 .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是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作者:蔡洪;王星;刘谊;陈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精确放疗整体挡铅射野验证片与TPS射野DRR图对比及误差分析

    目的 射野验证片在精确放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加速器治疗机上的拍摄验证片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射野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图比较.结果 验证片与射野的DRR图吻合度为96%.结论 人为误差、患者的器官运动及体重变化是精确放疗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作者:肖贵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棱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作者:王晓华;张新;蒋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羟基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羟基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实验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6、12、18个月时,所有观察血脂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Q具有明确的改善SLE患者血脂的作用.对于没有应用HCQ禁忌证的轻、中度SLE患者尽量早期应用HCQ治疗.

    作者:张羽;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佳剂量研究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预防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佳剂量.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R1组(瑞芬太尼0.01 mg,n=40)、R2组(瑞芬太尼0.02 mg,n=40)、R3组(瑞芬太尼0.03 mg,n=40)、L组(利多卡因40 mg,n=40)和S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n=40).所研究的阿片类药物均稀释成2 ml溶液.药物注入外周静脉30 s后以0.5 ml/s的速度注射异丙酚(1%得普利麻)50 mg.立即观察和询问注射处有无疼痛,疼痛评分采用四分法.结果 R1组、R2组、R3组和L组较S组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程度(P<0.05).R2组、R3组和L组较R1组更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P<0.05),R2和R3组之间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同利多卡因一样,都可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并无明显减少,瑞芬太尼0.02 mg是预防异丙酚注射痛较好剂量.

    作者:张永洪;唐晓凤;杨天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总结和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现代治疗方法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问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共10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检查对比.结果 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共37例,35例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15例,15例均封堵成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51例,51例均获成功.结论 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 ,导管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典型的、边缘完整的患者.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大的、边缘缺失和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风险高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有合并畸形的患者.

    作者:祁长敏;高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氧液联用丹红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氧液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足Wagner 3级以上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营养末梢神经血管、改善循环、全身及局部应用有效抗菌素、局部清创及胰岛素、山莨菪碱、丹红针局部应用等治疗措施.高氧液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氧液治疗.疗效依据Wagner分级下降情况及自觉症状改善程度评价疗效.结果 高氧液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氧液联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飞舟;贾树雅;章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清TGAb、TPOAb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总结分析血清TGAb、TPOAb阳性对甲状腺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1021例血清TGAb、TPOAb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GAb、TPOAb中度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增高或降低)百分率逐渐增加,TGAb、TPOAb异常升高,甲状腺功能降低百分率高.结论 血清TGAb和TPOAb检测阳性是发生甲状腺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耿峻;钟伟;吴兴勇;范贤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成都市成人健康体检脂肪肝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成都市成人健康体检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并为脂肪肝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08年2月成都市成人健康体检资料共计12152例,分别统计年龄、性别、饮酒量、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B超结果 .结果 参加体检人数共计12152例,其中男7520例,女4632例,年龄18~86岁,平均47.8岁.成都市成人健康体检脂肪肝患病率14.71%,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46%,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2.25%;男性和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9.48%和6.97%.在所有脂肪肝患者中超重和肥胖分别占56.54%和25.06%,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增高者分别占23.83%和51.01%,过量饮酒者占16.72%,空腹血糖增高占12.36%.结论 成都市成人健康体检脂肪肝患病率14.7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9.48%和6.97%;脂肪肝主要危险因素分则为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饮酒和糖代谢异常.

    作者:杨兴祥;李晓伟;戴敏;周菊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细胞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ICAM-1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ICAM-1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了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ICAM-1的表达.结果 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表达较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在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增生期表达高于分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在增生期高于分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升高,表明ICAM-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免疫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王彤;庄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