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祁长敏;高虹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微创, 心脏直视
摘要:目的 总结和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现代治疗方法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问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共10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检查对比.结果 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共37例,35例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15例,15例均封堵成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51例,51例均获成功.结论 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 ,导管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典型的、边缘完整的患者.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大的、边缘缺失和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风险高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有合并畸形的患者.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mplatz诊断导管在CRT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寻找更便捷和经济的CRT手术方式.方法 对照研究Amplatz导管植入冠状静脉窦(CS)与传统方法 在手术成功率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传统方法 比较,用Amplatz导管帮助下行冠状静脉造影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手术费用也明显下降.结论 CRT术中用Amplatz导管多能更顺利完成冠状静脉造影,同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比.

    作者:蔡琳;刘汉雄;刘剑雄;唐炯;燕纯伯;何川;邓小奇;陈应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头孢丙烯组90例,给予头孢丙烯15mg/(kg·d),口服,2次,头孢克洛组90例,给予头孢克洛20mg/(kg·d),口服,3次,两组疗程均为7~10d.结果 头孢丙烯组与头孢克洛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24%与85.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丙烯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作者:刘群;雷加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悬吊式腹腔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悬吊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镜辅助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 本组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残留结石、胆管出血、胆漏.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镜辅助取石可以避免开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腹腔粘连、避免瘢痕形成等优点,比气腹下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姚健;罗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应用新鲜冷冻血浆进行TC、TG准确度传递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新鲜冷冻血浆作为国产试剂TC、TG校准品的可行性.方法 按EP9-A文件要求和NCEP目标计划,以罗氏系统测定的新鲜血清结果 为参考,将其准确度传递到以新鲜混合冷冻血浆为校准品的国产甲试剂/日立7170A的临时分析系统上.结果 临甲系统测定偏差TC:2.69、1.20、1.00;TG:11.73、4.84、1.90.TC在低、中、高,TG在中、高水平的EA>预期偏差95%可信区间上限.结论 通过准确度传递,新鲜混合冷冻血浆可以作为国产血腊试剂的校准品.

    作者:乔林;李德中;周讯;余小平;肖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62例,后期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达96.8%,手术率仅为3.2%.无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成功率较高,但需要严密观察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郭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棱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作者:王晓华;张新;蒋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msis,IPH)为铁代谢异常性疾病,属缺铁性贫血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不典型,故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预后.我院儿科收治1例不典型患者,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洁;罗泽民;黄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2台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比对

    目的 对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进行比对,评估二者测定血糖的偏倚,以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为参考对血糖仪进行校准.方法 每批选择氟化钠.草酸钾抗凝血液样本5份(血糖浓度范围1.0~22.0mmol/L),每台血糖仪测定一批样本全血葡萄糖,生化分析仪测定该批样本血浆葡萄糖浓度,22台血液糖仪测定22批血液葡萄糖浓度,获得110个全血葡萄糖结果 和110个血浆葡萄糖结果 .结果 22台血糖仪中有12台测定结果 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个结果 中,有8个结果 的偏倚>20%,大偏倚为27.2%,平均偏倚为12.5%,有5个结果 的偏倚>0.83mmol/L.另外10台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台血糖仪测定的110个血糖结果 中,≤4.2mmol/L的结果 为23个,其中6个(26%)结果 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偏倚>0.83mmol/L,>4.2mmol/L的结果 有87个,其中21个(24%)结果 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偏倚>20%.以NCCLS应用准则为允许偏倚,22台血糖仪在5个不同葡萄糖浓度范围内偏倚都达到允许偏倚范围内的只有6台(27.3%),超过70%的血糖仪未达到NCCLS应用准则规定的允许偏倚范围.依据CLIA'88大精密度目标,有15台血糖仪的大精密度目标是可接受的.结论 血糖仪与临床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葡萄糖浓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倚.如果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刺、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比对和校准,那么,对于所有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自我监测、检查无症状低血糖症等方面,血糖仪是不失为方便和可靠的仪器.

    作者:曾平;刘运双;彭国瑞;罗军;蒋文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清开灵注射液对糖尿病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的影响.方法 41例(52眼)T2DM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患者(治疗组)应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同时设33例健康人(对照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同对照组相比TC、Fg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TG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应用清开灵注射液30d后,TC、Fg有明显降低(P<0.05),TG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能降低T2DM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患TC、TG和Fg的作用.

    作者:李桂生;祝云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体重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肺保护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10 kg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中的肺保护情况.方法 65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膜式氧合器,预充量550~750 ml,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液.45例使用人工肾透析器改良超滤(MUF).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34.3±21.6)min,体外循环时间(62.2±23.7)min,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0.1±8.3)h.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 在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CPB用品,术中给予良好的液体与呼吸管理,有效的药物保护,对保护肺功能有一定作用,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颖;岳济民;张君;李顺红;杨小琼;谢永琼;沈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13例异位妊娠患者,分腹腔镜手术组、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分别观察其住院天数、出院时hCG值、输卵管通畅率、再次受孕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有效率97.61%,药物治疗组90.9%.腹腔镜手术组较药物治疗组住院天数短(P<0.01)、血hCG下降快(P<0.01)、榆卵管通畅率高(P<0.05)、再次宫内妊娠率高(P<0.05);再次同侧异住妊娠率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是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作者:刘晓琴;刘露;吴建军;韦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从地震医疗救援的角度看应急医疗队的作用

    目的 总结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应急救援医疗队的工作作观察性的研究.结果 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了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伤员转运、临时救治和临时病房的伤员治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结论 以医疗机构为单位、分工明确的常备应急救援医疗队,在详细灾难医疗救援预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关系到灾难医疗救援工作的成败;应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分类,危重伤员现场抢救,大多数伤员应该在充分补充液体、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疏散至邻近或远离灾区的医院;医疗队可以在灾区附近的医护力量较弱的中小医院组建临时病房,扩大伤员的收治能力.

    作者:涂小平;陈友岱;曾俊;胡卫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特急性外伤性脑疝

    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7例,女7例;年龄9~55岁,平均33.7岁.车祸致伤25例,高处坠落伤6例,钝器击伤3例.单侧瞳孔散大29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额颞顶硬膜外血肿9例,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14例,额颞叶硬膜下血肿合并同侧硬膜外血肿11例.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 分析了解粘连性肠梗阻病程发展,正确掌握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1990年~2006年9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1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探查218例,中转手术9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其中15例为肠绞窄患者.死亡9例,均为出现肠坏死患者,治愈298例(95.5%),好转5例.结论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好在发病后24h内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绞窄性肠梗阻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麦志惠;潘辅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17漏11例(6.8%),9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应以预防为主,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引流管通畅引流、冲洗、抗感染辅以TPN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

    作者:李本海;何启明;陈传刚;明孟林;周义建;石平川;廖伯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方法 73例局部晚期食管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行单纯放疗:照射野按病灶部位向上下各延长3~5 cm,胸上段及颈段包括双锁骨上区.在模拟定位机下设野定位,常规分割,即200cGy/次,5次/周,先照射4000cGy/20次,然后避脊髓放疗,总量达6400~7000cGy.36例治疗组:放疗同对照组,同时采用PF化疗方案,即顺铂20 mg/d,5-FU500mg/d,静脉滴注1~5 d,同时支持对症止吐等处理,28d为1周期,共化疗2周期.结果 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73%,治疗组为89%.骨髓抑制方面,两组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发生率分别为13.5%、18.9%、16.2%、0%和36.1%、27.8%、16.7%、2.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5.1%、16.2%和80.5%、55.5%、19.4%.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和1、2年的生存率,但骨髓抑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作者:吴福道;蒋光伟;王永成;邓国忠;伍显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观察比较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将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组,68例)与气管插管全麻组(G组,46例),观察了患者术中心率、血压、SpO2、PaCO2变化.结果 C组术中心率、血压、SpO2波动明显;PaCO2明显高于G组.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 均能完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但气管插管静脉吸入麻醉更为适宜.

    作者:李放;郑延强;屈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认识价值、创造条件、形成氛围、积淀实力——高校实验之我见

    实验是高校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教学方法的创新、岗位才干的增长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积淀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获得高素质人才、进行持续创新、加快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作者:涂莉;涂戎;成丽;何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Na+、K+-ATPase活性变化

    目的 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1BD)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变化,探讨在脑损伤脑水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健康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模型组.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 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用定磷法测定脑组织匀浆Na+、K+-ATPaae的活性.结果 ①HIBD新生鼠脑组织6、24、48h和72h Na+、K+-ATPase的活性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较相应各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HIBD各时间段之间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缺氧缺血损伤新生鼠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降低,其变化趋势与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趋势一致,提示,它可能在脑损伤时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作用.

    作者:杨钊;姚裕家;付雪梅;陈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额窦巨大骨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头昏伴左眼不适半年于2008年1月21日入院.入院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重要脏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见:双侧鼻腔通气佳,窦口鼻道复合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唐成忠;刘建敏;黄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